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劳动者就业质量评价研究
——基于CFPS2020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4-01-30

南方农机 2024年3期
关键词:劳动者劳动农民

焦 健

(聊城大学商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毋庸置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无法回避农业劳动者就业质量提升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重要的长期发展战略,而农民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人才保障。当前,农业劳动者的素质、规模与乡村振兴的要求相去甚远,主要表现为“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引发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民的就业质量不高,农业劳动不体面,对高素质人才没有吸引力,致使乡村振兴主体缺失。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初衷之一就在于促进农业劳动体面化以壮大农业劳动者队伍,正如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使农民的就业质量显著提高,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因此,评价农业劳动者的就业质量状况,总结其就业质量问题,分析制约因素,探讨提升路径,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农民就业质量目标,增强农民职业认同感,进而促进农业劳动者规模壮大、素质提升,意义重大。

1 文献回顾

1.1 就业质量相关研究

1.1.1 就业质量内涵界定

就业质量相关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70年代,自美国的“工作生活质量”发展到国际劳工组织(ILO)提出的“体面劳动”和欧盟的“工作质量”,再到近期的“高质量就业”,就业质量的内涵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国福丽,2009)[1],研究背景以及出发点的不同,导致内涵相近却不同。国内关于就业质量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国内较早时期,刘素华(2005)[2]在国内劳动纠纷频发的背景下,将就业质量定义为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好坏程度,从劳动环境、就业稳定性、工资水平等方面评价就业质量,以期整治和改善我国转型时期就业质量问题。在内涵问题研究上,学者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国家文化、经济发展水平,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难以赋予就业质量一个高度统一的内涵。

1.1.2 就业质量指标体系研究

因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的不同,国内构建的就业质量指标体系的构成因素差别很大。国内有多数学者根据自身对“体面劳动”的理解,以“体面劳动”的测量指标为依据,立足其实际情况,进而构建一套与其研究对象适配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刘素华(2005)[3]借鉴参考“体面劳动”的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就业实际,构建了聘用条件、工作环境、劳动关系、社会保障4个一级指标,以及17个二级指标。赖德胜等(2011)[4]则从宏观视角出发,以中国各地区就业质量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括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及50个三级指标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就业结构、劳动力供需、劳动力市场分割状况等宏观指标。此外,GDP增速、基尼系数、就业政策投入占GDP比重(秦建国,2011)[5]、城镇登记失业率、就业结构、人均GDP水平、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张抗私等,2015)[6]等宏观指标的选取使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更具全面性、科学性。

1.1.3 就业质量评价群体

从研究趋势来看,早期文献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城镇职工(钟水映,1998)[7]、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程蹊等,2003)[8]、大学毕业生(杨河清等,2007)[9];近期文献的评价对象呈现具体化、多元化的特征,分析了某个具体专业(凌珑等,2020)[10]、学校(万一等,2018)[11]、行业(廖杉杉等,2018)[12]的就业质量。

1.2 农业劳动者就业质量的相关研究

当前,与农业劳动者就业质量相关的研究文献不多,相关研究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农业体面劳动困境的理论分析,主要分析了务农不体面、农村生活不体面、农民职业不体面导致劳动力排斥农业劳动(毛安然,2019)[13],以及农业劳动价值萎缩和农业体面劳动困境之间存在的深刻关联逻辑(范明英等,2021)[14],并对影响农民成为体面职业的障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毛冠凤等,2014)[15]。2)农业劳动者“体面劳动”指标体系的构建。丛胜美等(2016)[16]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体面劳动,针对种粮农民构建了涵盖生存、劳动条件、社会属性、被尊重以及个人价值实现五个维度的体面劳动水平的指标体系。董海军等(2013)[17]从经济收入与生活质量、农业生存条件与环境、农业劳动保障、沟通对话机制四个维度来测度农业生产者的体面劳动水平。

从既有的文献可以看出,以农民工、城镇职工、毕业生等非农群体就业质量的研究为主,而农业劳动者就业质量的研究刚刚起步,研究不全面、不系统。农业劳动者就业质量评价研究过于单薄,需要拓展。总之,当下农业劳动者就业质量的研究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一目标任务的要求不相称。基于此,文本在较为成熟的就业质量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选取了构成就业质量评价的多个指标,对农业劳动者的就业质量进行全面测算和评价,厘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劳动者就业质量的基本情况,最终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2 数据来源及样本特征、指标选取

2.1 数据来源及样本特征

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源自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项目。该项目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ISSS)负责实施,其目的是通过跟踪收集个体、家庭、社区三个层次的数据,反映中国社会、经济、人口、教育和健康的变迁。数据总样本量为28 590个。本研究主要分析农业劳动者就业质量。由于研究主题是就业,所以样本选取是剔除了16周岁以下、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主要考察16~59岁从事农业工作的劳动者。剔除各个变量的缺失值,由于是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劳动者就业质量问题,所以删除非农业户口以及基于国家统计局资料的城乡分类下的城镇样本,最终获得2 892个有效样本。本研究采用Stata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2.2 指标选取

有关就业质量指标的选取较多以薪酬、每日工作时间等客观指标为主,对于主观指标的考虑不足。毛冠凤等(2014)[15]认为应使农民职业体面化,即让农民发自内心为从事农业劳动而感到体面和幸福。而工作满意度是一种对当前工作境遇的主观体验以及对其职业能力实现价值程度的比较性评价,是一种自我意识觉醒的能动过程(罗竖元,2015)[18]。因此,农业劳动者对农业劳动的满意度等主观感受是衡量其就业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本文将工作收入满意度、工作安全满意度、工作时间满意度、对自己生活满意度、对自己未来的信心程度、社会地位情况、健康状况、睡眠状况、看病点医疗水平九个主观指标纳入对就业质量的测量,以此弥补不足。此外,将社会保障——没有参加公费医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其中之一作为客观指标。上述十个指标基本涵盖了就业质量的主要内容,能够从微观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3 就业质量评价

3.1 评价方法选择

就业质量是一种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就业状态,要用数量化的方法加以度量,这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有关就业质量的文献较常使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等线性权重法。其中,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在计算过程中都存在对指标定性分析的主观评价环节,而主成分分析法更多用于指标过多、部分有重叠的问题。本文对于就业质量的综合指数测算,关键在于客观、有效地确定各指标权重,熵值法可以根据各指标传递的信息量大小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相对于主观赋予权重的方法,精度更高,客观性更强。文本应用熵值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还可以有效地避免人为因素对指标取值的干扰问题。

薛武指出,本次会议召开的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公司党的建设。建立党建工作例会机制是公司党委落实党章要求的重要体现,公司要持续完善、巩固好这一重要机制。

由于选取的指标中有一部分指标与就业质量指数成正相关,另一部分指标与就业质量指数存在负相关关系,为了消除符号的不同对于计算的影响,同时为了消除各项指标由于量纲不同对于计算的影响,首先运用线性函数对所观测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

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如下。

设某个农业劳动者某指标为cij,其标准化值为dij,则正向指标为:

对负向指标标准化处理为:

然后,计算各个指标的熵值。设pij为第j项指标下第i个样本值占该指标的比重,ej为第j个评价指标的熵值,则有:

上面有对数,所以要确定有没有意义。通常k取值如下:

第j项指标的差异系数:

设wi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则:

最后计算总得分:

3.2 变量赋值

样本特征变量含义及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特征变量含义及统计结果

3.3 指标权重的总体状况

基于上述方法,可以得到各项指标的权重,农业劳动者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本文所选取的指标的熵值均大于96%,说明笔者所选取的指标包含了绝大部分的原始信息。指标权重值排前四位的分别是健康状况(0.244 454)、工作收入满意度(0.146 527)、社会地位情况(0.124 589)、睡眠状况(0.115 853),指标权重值居于后六位的分别是工作时间满意度(0.080 265)、看病点医疗水平(0.072 301)、社会保障(0.057 959)、工作安全满意度(0.057 214)、对自己生活满意度(0.053 776)、对自己未来的信心程度(0.047 059)。前四位的指标权重之和占十项指标总权重的比例约为63.14%,而后六位的指标权重之和仅占36.86%。

表2 农业劳动者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3.4 研究结论解读

3.4.1 就业质量综合水平

通过公式计算,得到农业劳动者就业质量综合指数以及十项指标的得分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指标得分情况以及就业质量

由表3可知,农业劳动者就业质量总得分为62.945,就业质量指数刚刚超过60,这与指数标准的最高值100相比差距较大,农业劳动者总体的就业质量处于较低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首先,健康状况指标得分为12.125 5,位列所有指标得分第一,且健康状况权重(0.244 454)也同样在所有指标中排名第一,远超权重排名第二的工作收入满意度(0.146 527)。这体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健康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农业劳动者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得到了提高。此外,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改善与2003年以来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分不开(杨贺等,2021)[19]。睡眠状况指标得分为8.217 7,排名第二,睡眠质量好坏不仅会影响农民的健康,而且会影响农业劳作(刘春生等,2011)[20],应该重视睡眠健康。农民健康状况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提高农民健康水平,进而提高农民的就业质量,形成健康乡村建设的重要助力。

其次,工作收入满意度指标得分为7.999 4,排名第三,体现了农民居民对当前收入的满意程度尚可,但指标得分仍较低,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乡村振兴核心在农民增收,农业劳动者收入受到农村金融[21]、农业机械化[22]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带动农民收入增长,从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程。

加快乡村振兴,关键在于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增强农民职业认同感。社会地位情况得分为7.077 1,体现了农业劳动者在社会上地位水平还处在较低位置,要增强农民话语权,核心在于提高农业劳动者就业质量,进而提高农民的职业自豪感。

最后,工作时间满意度(5.415 5)、社会保障(5.411 1)、看病点医疗水平(4.693 2)、对自己生活满意度(4.112 2)、工作安全满意度(4.098 2)、对自己未来的信心程度(3.795 1)六个指标得分情况较健康状况、睡眠状况、工作收入满意度、社会地位情况四个指标得分情况差距较大,这六个指标得分明显偏低。由此说明,在就业质量总体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各分项指标之间还存在明显差异。当然,对于不同群体来讲,就业质量的高低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提高就业质量的侧重点也会随之改变,本研究选取年龄进行比较分析。

3.4.2 分年龄比较分析

分年龄对农业劳动者就业质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就业质量随年龄增长呈现递减趋势,具体如表4所示。但是,观察分项指标可知,46~59岁年龄段的农业劳动者工作收入满意度、社会地位情况、工作时间满意度、看病点医疗水平、工作安全满意度、对自己生活满意度这六个指标得分均高于16~30岁以及31~45岁年龄段的农业劳动者的分项指标得分,而16~30岁年龄段的农业劳动者仅健康状况、睡眠状况两项身体指标高于其他年龄段群体得分。尤其是对自己未来的信心程度这一指标,16~30岁年龄段的农业劳动者得分最低,仅为3.78,说明年轻人对从事农业劳动的兴趣不高,缺乏主观意愿。上述分析反映了当前农民就业质量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一目标任务还有较大差距。

表4 分年龄比较的指标得分情况以及就业质量

4 结论及建议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20年(CFPS2020)的数据,从农业劳动者主观视角出发,构建了十个具体变量组成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劳动者就业质量进行了评价。得出农业劳动者总体就业质量得分为62.945,就业质量处于较低水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通过分年龄对农业劳动者就业质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年轻人对从事农业劳动兴趣不高,缺乏务农的主观意愿。此外,不同指标对于就业质量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要提高农业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第一,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康状况在就业质量指标中得分最高,分值为12.125 5。农业劳动者健康水平与就业质量指数紧密相关。此外,看病点医疗水平得分仅为4.693 2,还有待提升。因此,乡村振兴战略下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满足农村多样化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理念宣传,大力普及健康知识、疾病预防以及相关公共卫生政策法规,增强农民的健康意识,逐步实现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适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第二,注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劳动者对收入满意度的分值为7.999 4,处于较低水平。薪酬收入在就业质量研究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如何提高收入水平以此来提升就业质量是不可绕开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事关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的基础。提高收入水平的关键在于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应大力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稳定农业生产,以此来提高农业劳动者就业质量,进而增强劳动力对农民职业的认同感。

第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劳动者对自己生活满意度的得分为4.112 2,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来提高就业质量总得分。因此,政府要合理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规模,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充分发挥财政引导作用。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起到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的作用,从而提高农业劳动者对生活的满意度。

第四,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指标得分为5.411 1,得分较低。近年来,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建设工作在不断深化,但仍然存在诸多亟待完善之处。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劳动者社会保障制度的财政补贴力度,使农业劳动者社会保障水平达到城镇职工社会保障的平均水平之上,增强社会保障的吸引力,提高农业劳动者社会保障得分,以此来提高就业质量总得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劳动者劳动农民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劳动者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在云端
劳动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