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前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培养模式

2024-01-30沈娇

科技风 2023年35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高职院校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与多元文化的继续发展,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关注尤为强烈,但在如此关注之下,传统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难”,出现了教学效果差等一系列问题,一度将幼师职业推向了风口浪尖。因此,现阶段高职院校应该通过与本产业企业深度对接,构建产教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在人才需求、培养计划、教育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补短板”,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从现实情况来看,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之下,我国新生儿数量连年下滑的趋势已经成为现实问题,在此背景下,庞大的幼师队伍将何去何从也是需要解决的社会性问题。但也正因如此,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也迎来了“优中选优”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提高育人实效、符合产业需求成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核心目标,为幼儿提供更加完善、更加具体、更具效果的学前教育也成为校方与企业共同的目标。协同育人模式不仅能够通过驻校指导等岗位,帮助幼儿园解决师资力量冗余的问题,大量具有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也能够为高职院校的理论课程提供重要的实践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最终推动新一代高素养幼师队伍的培养。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的重要价值

(一)产教结合的概念及特征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界和教育界之间紧密合作、互相融合的一种模式。它强调产业界和教育界之间的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通过合作共赢,提高教育培养质量,推动产业发展,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模式,其特征主要集中于五个方面:第一,产业与教育紧密联系。产教融合模式中,产业界和教育界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供需关系,而是紧密联系、相互融合的关系,共同实现教育培养目标和产业发展目标。第二,教育与实践相结合[1]。产业界和教育界通过共同开发课程、实施教学计划、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紧密联系产业实践,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第三,产业界参与教学与科研。产业界可以参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实践经验、技术支持、研发项目等,帮助高校更好地培养学生和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第四,教育与产业互利共赢。产教融合模式中,产业界和教育界共同承担风险和成果分享,通过双方的合作共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双方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第五,具备开放性和灵活性。产教融合模式中,高校和产业界之间的合作不再受限于传统的合作形式,而是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可以根据双方的需求和发展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特征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是指面向幼儿教育领域,为适应幼儿园教育事业的需求,培养幼儿教育方面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专业。这也就要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注重幼儿教育领域的专业性,培养学生具备深入了解幼儿发展规律、掌握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能够为幼儿提供全面发展服务的能力。而在另一方面,由于工作的实践性极强,本专业也强调教学实践,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校际交流、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实际教育教学工作,并逐步熟悉幼儿园的管理、组织、教学等方面的工作[2]。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与产教融合的契合度及价值分析

从产业发展需求的角度来看,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幼儿园的数量不断增加,对幼儿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长,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正好满足这一需求。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与企业、产业深度合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为幼儿园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通过产教融合模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幼儿园的实际工作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如此“三步”,便形成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满足产业需求,产业反向推动高职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循环[3]。并且,通过产教融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出的毕业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具备更强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了就业竞争力,也能够在极大程度上缓解“就业难”的社会问题。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与传统育人模式存在的差异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和传统育人模式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首先,职业导向不同,传统育人模式注重学术导向,而产教融合模式更加注重职业导向。其次,教学内容和方式也不同,传统模式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产教融合模式更加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另外,学生评价标准和实践教育环节也有所不同。传统育人模式评价标准相对单一,实践教育环节较少;而产教融合模式评价标准更加综合,实践教育环节更加丰富。也正因如此,产教融合模式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能够更好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学生,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原则及特征

第一,以产业导向为核心,根据幼儿教育产业的需求来确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学校需要与幼儿教育产业密切合作,了解产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确保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满足实际职业需求。例如,学校可以与幼儿教育机构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开设相关专业的实践课程和实训基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4]。

第二,遵从需求驱动的理念。学校和企业需要根据幼儿教育产业的需求不断更新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确保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满足实际职业需求。例如,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来授课,让学生了解最新的产业发展趋势和需求,或者让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提高实践能力。

第三,推动校企之间的紧密合作。学校和企业需要共同参与教育教学的过程,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企业可以提供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产业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職业素养。例如,学校可以与幼儿教育机构合作,让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实习,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幼儿教育行业的实际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第四,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学校需要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幼儿教育专业人才为目标,将人才培养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学校需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5]。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让学生在实际的产业环境中锻炼自己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第五,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学校需要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多元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全面发展。

第六,重视评估与反馈阶段的工作。学校和企业需要共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和反馈机制,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路径

(一)树立鲜明的产业导向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核心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化产业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型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樹立鲜明的产业导向。本专业的教育教学内容要紧贴产业需求,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都与行业实践紧密结合。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要将幼儿园教育、早期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学科知识与实际的幼儿园、家庭教育等实践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6]。另外,学校要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研究产业需求,制订教育教学计划,开展实践教学,共同解决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满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是,产业导向并不是要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从以往的人才培养范式中走出,并走入新的范式内,而是要以创新作为内在动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产业发展的变化和需求。

(二)认真调研产业的需求

从产教合作的视角来看,深入了解学前教育产业的需求就可以采用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的方式,促进学前教育企业、高职院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这样可以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产业需求,也可以让企业更好地了解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情况和人才能力,从而更好地为企业需求和市场需求提供人才支持。在高职院校的视角下,开展市场调研是深入了解学前教育产业需求的重要手段,学校要组织专业团队,对学前教育市场的规模、发展状况、竞争格局、市场趋势等方面进行调查和研究,来了解市场需求和人才要求。通过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可以更好地指导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向,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7]。除此之外,定期举办行业研讨会也是获取前沿信息的关键渠道,校方可以邀请学前教育行业的专家、企业代表等参加,探讨学前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通过与行业专家的交流和沟通,可以深入了解学前教育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要求,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

(三)引入顶岗实习的机制

学前教育专业具有明显的师范特征,因而顶岗实习机制也就成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中的重要一环,该机制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深入了解和接触产业,增强实践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第一步,确定实习计划和要求。学校应该与企业一起商讨制订实习计划和要求。该计划应该明确实习的时间、任务和评估标准等方面,以确保实习的目的和效果。具体实习计划的制订与执行应当由校方抽调师资力量专门负责,也需要具体幼儿园抽调专业人士予以配合,旨在以完备的计划保障学生能够学有所得[8]。

第二步,制定实习协议。学校和企业应该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也规定企业提供实习场所和必要的培训、指导和保障等方面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协议内容应当体现出对学生劳动成果的尊重,不能以“将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的目的开展实习,而应当重视学生的实习体验与心得。

第三步,选派合适的学生。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和能力,以及企业的需求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学生参加实习。在此过程中,校方应当秉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筛选,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从而为学生们带来最低限度的压力,为其营造适宜的成长环境。

第四步,安排实习期间的指导和管理。企业应该为学生安排专门的指导人员,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实习情况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实习的顺利进行。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学校而言,引导的实际占比应当大于对学生的批评与指教,应当以正向的情感对学生的成果予以肯定,在循循善诱中使其成长,还能够帮助学生对学前教育事业产生热爱。

第五步,实习结束后进行评估。学校和企业应该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实习评估结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但是,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将实习的成果进行量化,与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指标对接,既能够对学生们实习过程中的努力给予足够多的肯定,又要对其不合格之处进行客观的评估,如果肯定力度过大,则会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影响;如果评估过于严苛,又会为学生带来沉重的压力。因此,评估体系也应当结合本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本校办学的特色,以及最重要的实习岗位及工作量进行考量,以科学客观为主要原则。

(四)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学前教育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从事本专业教学的教师大都是师范出身,具有极强的学术素养,但在实践能力方面却略显不足,难以对学生未来将从事的具体工作产生实质性的建议与引导。对于这方面,“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便能够弥补任课教师实践方向的短板,以幼儿园教育专家、资深学者的双向互补,实现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蜕变。需要注意的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能力也产生了更大的压力,由于传统教学管理工作往往由教学秘书承担,而这部分多出的工作又将由谁承担呢?高职院校可以选择由教学秘书承担这部分工作,但也要为其提供与其工作量相符的薪资及待遇;或者面向社会进行招聘,以增设岗位的方式对人力缺口进行弥补;抑或采用任课教师兼任的方法,筛选具有“原导员”资质的部分教师负责。总体来看,倘若高职院校能够妥善解决“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衔接问题,就能够实现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飞跃式提升。

结语

现阶段我国高职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极为有限,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学前教育专业突破困境的唯一路径,因此,产教合作共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也就成为不可回避的课题。高职院校应当坚持产业导向,遵从需求驱动的理念,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同时重视对实习过程的评估与反馈,通过树立鲜明的职业导向,调研产业需求,引入顶岗机制以及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方式,打开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局面,为我国幼教事业注入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江琴英,江华燕.学前教育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23,25(1):4549.

[2]林萍英.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3(2):117119.

[3]屈振辉,肖熙,桂艺,等.儿童职业教育:学前教育领域的新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23(1):1923.

[4]马东邦.基于产业联盟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模式探索与实践——以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22(10):282284.

[5]苗雨青.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模式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8):1819.

[6]张苗,刘满荣.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路径分析[J].科技风,2022(33):4345.

[7]李国颖.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岗课赛证”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18):179181.

[8]丁永亮,孙维富,王红玉,等.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才智,2022(17):7982.

课题信息: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编号:JG21EB280);辽宁省现代远程教育学会“专业建设”专项课题(编号:ZYJS18)

作者简介:沈娇(1985— ),女,汉族,辽宁盘锦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高职院校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