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西藏传统泥塑在传承中的形与意*

2024-01-30罗梓豪西藏大学艺术学院

艺术品鉴 2023年35期
关键词:泥塑艺人西藏

罗梓豪(西藏大学艺术学院)

西藏传统泥塑是以泥土为艺术媒介,经泥塑艺人双手加工而产生。塑形和表意是个重要环节,因而泥塑艺术具有形与意的双重意义。塑形要求了泥塑承袭古法工艺,遵循度量,形象要求准确;而表意要求把握题材韵味,过程合乎观想审美理想。对此,西藏传统泥塑形意合一,泥性伴随泥塑制作呈现,符合民族审美理想中的形意。艺人双手塑造,泥塑形象逐渐清晰;手工艺在传承中逐渐沉淀为精神上的意蕴。对此,形和意成就了西藏泥塑的魅力。“形”,塑型实践中,泥土自然朴素,对应泥塑谦卑内敛的特点;“意”,泥塑精心打磨,表达万物平等,此外,审美塑绘一体的特征,由塑定其形,而绘升华其意,寓于泥性,而泥塑艺人是保证成品优劣的主体,对泥塑形与意的发挥重要作用。

对此,本文通过梳理西藏传统泥塑的历史传承、传承形式、未来发展等方面,探讨西藏泥塑传承中的形意含义,指出西藏传统泥塑在传承与发展的出路。

一、西藏传统泥塑的历史传承

土地和水源支撑人类文明的起源,也是泥塑制作的必要条件。人类在土壤中培育种子,收获粮食,以土器收集富余的粮食,泥土材料的使用伴随着文明的起源。对此,梁思成先生曾感叹:“艺术之始,雕塑为先……雕塑之术,始于石器时代,艺术之最古者。”石器时代陶器,反映了同期泥塑技艺的水平,先民产生了审美意识,就在西藏曲贡出土的藏陶猴面贴饰,体现了藏族先祖对于泥土材料的运用与表达。后西藏泥塑继承自吐蕃传入的雕塑形式而不断完善。自吐蕃时,泥塑吸收本土文化,与周边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区交流,是历史兴衰流转的见证者,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西藏传统泥塑艺术。西藏传统泥塑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 年,主要分布在拉萨、日喀则、昌都、山南等地。在旧西藏时期,形成了以拉萨为集中制作点,向各地输出泥塑作品的局面。泥塑的制作工艺也主要保存在拉萨等地,其中边巴是泥塑的代表传承人。西藏传统泥塑主要以泥土为原料,经过选材、打坯、修坯、上色、烧制等多个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手工完成。正因为泥土寻常可见,遂传播西藏本土流传愈多泥塑。泥塑随着形式的发展,而不断扩充了内容和意蕴中的含义。寓于人文历史,西藏泥塑随风格延续与演变,保留了多元文化的交流烙印,在各个时代主题中,承载着美善教育、传播思想、凝聚人心的功能。自2006 年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选”引发社会对传统泥塑的关注,而后涌现出如艾举巴、奔孜苏巴、贡德泥塑、德敏泥塑、妙手泥塑、琼玉泥塑、拉强泥塑和孜东泥塑等成为西藏泥塑的杰出代表。此等背景下,西藏传统泥塑的传承与发展,既需要重视和保持历史成就,也要继往开来迎接时代变化。

二、西藏传统泥塑的传承形式

(一)泥塑传承的主要内容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西藏传统泥塑呈现技艺的磨炼和沉淀,背后有着系统严谨的传承知识体系,在传承资料上更有着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区别。传承的显性知识,包括了图文笔记、作品留存照片和影像、工具和设备等。然而,过去纸笔的珍贵,师傅口头相传、双手示范,属于隐性知识。不同流派传承都有独门心得,如制土的最佳配比、造像形象的整体比例、细节塑造的生动技巧。前辈艰苦耕耘,年轻学徒积极求学,手口相授,“日复一日,谓之虔诚。”塑像是对表现内容牢记于心,心生膜拜,深刻理解后仔细描摹,形象表达不能失之一毫。学艺入门,工序牢记于心,熟练后方可进阶学习。西藏传统泥塑传承的主要内容,可细分造型方法和塑造仪轨。

西藏泥塑的制作工艺,大致分为取土制土、制作泥胎粗胚、分体塑造局部、组装和调整、局部刻画与修补、泥塑上彩与泥金、调整收工等几个步骤。西藏泥塑的造型方法分为盘泥成型、搭骨成型、脱模成型等。盘泥成型最为基础,盘泥条由下至上塑形,要求塑像腹内中空。搭骨成型,适用于大型的造像,柏木作为支架按高度比例搭建,由白玛草捆绑于骨架上塑型。脱模成型,是利用模具制作泥塑,大批量制作或细微局部装饰,均可采用脱模成型的方法。

塑造仪轨是泥塑制作时遵循的传统。泥塑必先修身,艺人相信自身良好品德影响作品的完美程度,因此日常遵循严格的戒律,如时刻为善,而塑造前焚香沐浴,诵读经典,艺人将状态调整完美。泥塑是泥塑艺人展现自身价值,修心追求生命圆满的途径。泥塑诞生于原始泥土,在泥塑艺人手中化腐朽为神奇。待到泥塑成型,艺人彩绘落下点睛之笔,泥塑被赋予了生机与意义。

(二)泥塑传承的主要群体

西藏传统泥塑由泥塑艺人群体世代传承。泥塑艺人是泥塑的传承主体,继承了泥塑的完整系统,其构成主要是社会中的成年男性,而女性艺人的缺失,传统观念下,分工中的女性为辅助者身份,协助后勤杂事。如今社会开放,职业教育与高校输送多样人才,有教无类,可能出现泥塑行业的从业女性。

对比过去和现在,泥塑艺人身份存在差异,泥塑、壁画等众多工艺与学院有深厚渊源,如拉萨著名的雪堆白雕塑院。泥塑传承多来自雕塑学院,泥塑师傅各有所长,塑绘兼通,触类旁通,懂得多门技艺。发展至当前呈现了泥塑职业分化,艺人其工作性质各不相同,有的艺人独立完成泥塑,有的寻求合作发展,还有的专注泥塑特色技艺,或寻找新型生计模式。

因城乡环境不同,泥塑艺人工作性质各不相同,如乡村艺人在农闲时季节性工作;城市艺人分身多职兼职泥塑,或经商和泥塑结合混合经营。时代就业环境的改变,有的艺人认为单纯的泥塑难以维持生计,或是认为收入预期不够乐观而改行。不同的生计模式尚在探索,然而笔者就生计满意程度话题访谈,大部分泥塑艺人表示,泥塑是功德之举,不应计较经济或名誉的得失。用于泥塑内在民族传统文化路径,也可能是当前西藏泥塑行业转型缓慢的原因。不可否认,泥塑进入市场具有商品属性,不可避免受到现代经济的约束。作为创作主体的泥塑艺人,不改变传承核心,留住其意内涵,在形的层面改善生计,是当前需要反思的问题。得出启示,西藏传统泥塑发展,需要在现代市场中制定行业策略,总结成功经验,加以系统化的职业引导,指导艺人群体发展和提升路径。

(三)泥塑传承的职业路径

西藏传统泥塑艺人根据技艺熟练程度,依照泥塑学徒、入门艺人、资深师傅等成长。艺人从业泥塑,拜师首先成为学徒。拜师门路,为熟人、亲戚或长辈推荐,也有少数学徒万里慕名而来求艺。入门需三到五年,周期较长,而成为资深师傅需要十多年,因此在教授过程中师傅长期考验学徒的心性和品性,长期打磨毅力与恒心,培养对于泥塑形与意上的感悟,成为资深师傅方可独当一面。

当前泥塑艺人的从业路径,主要分为师徒传承、家族传承、职业教育、高校教育等四种基本模式。师徒传承为言传身教、教学相长、代代相传,保证传承纯粹独到。师徒是传统传承的核心,徒弟拜师,学习谋生技能,也学习为人处世,使得师徒关系紧密。家族传承,在血亲基础上进行技艺传承。艺人继承家传泥塑,学习环境有耳濡目染的优势,技艺掌握迅速,而父辈的要求会更为严格。职业教育,是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为社会输送年轻泥塑人才;行业协会为职业人才提供辅助保障,如职业等级认定、组织职业培训和技艺比拼、促成民间个体和团体交流等。以科研为导向的是高校教育,追根溯源,从理论角度研究泥塑历史脉络,建立学科体系,掌握综合知识,由面到点钻研西藏泥塑。

师徒传承、家族传承、职业教育、高校教育等途径对于泥塑传承各有利弊。师徒和家族形成的传统培养模式,优点在于技艺继承的完整;职业教育目的导向强;高校教育优点在于研究深入,学科视野开阔。将四种人才培养途径有机结合,才能丰富泥塑艺人的提升和发展,为泥塑行业输送类型丰富人才;泥塑发展经由长期技艺打磨和传承沉淀,方能体现泥塑在形态和意蕴的真谛。

三、西藏传统泥塑形与意的未来发展

笔者对西藏传统泥塑传承现状开展调查,思考发展中如何保留其“意”,适应“形”的变化。当前传统泥塑面临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在当下市场经济中出现了不完全适应的问题,面临着行业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市场的竞争力适应

首先,西藏传统泥塑的发展面临着市场饱和与同类替代品竞争的双重挑战。一方面,传统泥塑在西藏遍布,颇具规模,意味着占主流的泥塑的需求逐渐降低,面临本土市场饱和的问题。同时,新晋的金铜造像等产品,威胁着西藏传统泥塑的市场空间。在过去,金铜是稀缺资源,而如今金铜造像因冶金技术提升而成本降低,鎏金后效果绚丽富有光泽,且质地牢固不易损毁,从而深受消费者的推崇。对于如何拓宽市场,并提供更高质量的泥塑产品,为西藏传统泥塑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部分泥塑作坊将自身产品远销西藏以外的其他地区,扩展了西藏传统泥塑的文化影响力。

对于提升传统泥塑市场竞争力的问题,部分泥塑制作者,反思如何泥塑的作品的优点,如泥土延展性强,使泥塑表现具有生命力,彩绘后效果强烈,展现泥塑的魅力;或融入民俗元素及内容,强调产品的亲和力和生动性,创作大众喜闻乐见的泥塑作品;或选择与旅游或文创产业结合,开放泥塑手工体验,让慕名而来的藏文化爱好者感受泥塑手工的魅力;或面向公众进行泥塑知识普及,以举办民族工艺美术系列讲座、公众平台展示泥塑工艺成果、引导传统泥塑课程进入校园等形式,完善社会认识基础。由此,多种方式突出西藏传统泥塑艺术的特色。

(二)艺人群体传承与发展适应

传统泥塑艺人是对西藏泥塑艺术在形与意的继承者,对于泥塑艺人生计现状与传承情况的重视,也是对西藏传统泥塑的保护之举。应对当前传统泥塑艺人的培养与发展模式,逐渐细分其社会职能,探讨多种途径生计结合,鼓励综合素质型人才培养导向。在此基础上细化不同类型的泥塑人才,如传承型、名师型、管理型、外交型、学者型等泥塑艺人等。

首先,在传统传承层面,发掘传承型泥塑艺人。传承型泥塑艺人,是以完整泥塑传承为导向的艺人,以发扬西藏泥塑文化为主要任务,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选项目中的自治区级、市级、区级的泥塑传承人属于此类人才。名师型泥塑艺人,是以言传身教为己任的传承人,侧重培养泥塑技艺的继承者,例子是职校或高校聘请泥塑名师,广纳泥塑学员,建立现代化的传统泥塑教学体系。管理型泥塑艺人的出现,可满足泥塑作坊在企业化发展的策略。具备管理才能的泥塑艺人,对内调整公司内部组织架构,优化生产设备及生产方式外交型泥塑艺人在作坊中负责对外交流的工作,或与客户面谈,维持并扩大作坊的业务。这种现象常见于兄弟作坊,兄弟主内主外。外交型泥塑艺人的培养,应当鼓励泥塑艺人充当文化交流者,将西藏泥塑推广向地区、民族乃至国际,扩大泥塑文化的影响力。最后,需要重视对研究型泥塑学者的培养。由于西藏泥塑传承呈现历史文化,学院美术理论基础扎实,开展西藏传统泥塑研究,以充实我国民族工艺美术资源库,整合民间手工艺技术精髓,此举具有长远发展的意义。

(三)传统工艺与时代共进步

西藏传统泥塑艺术作为一门手工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门手工艺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制约。首先,西藏传统泥塑艺术是一种慢工出细活的工艺,制作过程非常烦琐和耗时。一个泥塑作品需要经过选材、打坯、修坯、上色、烧制等多个步骤,而且每个步骤都需要手工完成,无法使用机械代替。因此,制作成本高,生产周期长,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其次,西藏传统泥塑艺术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口传身教,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教材。这使得学习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摸索和领悟技巧,而且往往需要具备较高的天赋和悟性。同时,由于学习周期长,也导致了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

此外,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也对西藏传统泥塑艺术产生了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化技术的普及,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泥塑艺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而新的市场需求又缺乏相应的技术和人才。

为了保护和传承西藏传统泥塑艺术,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理论研究:对西藏传统泥塑艺术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总结其特点和规律,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二是培养专业人才:通过设立专业课程、培训计划等方式,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从事泥塑艺术工作;三是推广和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和推广泥塑艺术,提高公众对其的认识和了解程度,扩大市场需求;四是创新发展: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和市场需求,对泥塑艺术进行创新和发展。

传统泥塑作坊层面,思考优化升级传统工艺和流程。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的作坊将工序简化并分工,年轻师傅负责泥塑泥胎造像,资深师傅负责调整与刻画,最后彩绘,工坊负责人体现技术支持和产品设计,形成工艺流水线生产以提升效率。泥塑工艺的优化,从需求的角度分层定位,输出不同的产品价值。第一层次是将手工制品翻模复刻,利用工厂机器大批量生产,以稳固市场竞争力;第二层次主打旅游文创,在合理设计基础上,融入手工艺元素进行精修,保留文化特点;第三层次保持手工制作完整性,推出泥塑精品。在不同层次的工艺定位中,调整泥塑发展策略,形成丰富生产模式,促进西藏传统泥塑产品种类丰富的新气象。

总之,西藏传统泥塑艺术作为一门独特的手工艺,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保护和传承,让这门艺术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新的光彩。在最大程度保留民族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工艺改良提出方案,加强与其他手工行业交流,实现异种工艺合作,如彩绘交流、造像类艺术的技艺切磋、藏陶材质表达互鉴,以实现民族手工艺的在同时代的共同进步。

(四)把握时代机遇谋求发展

当前环境对于西藏传统泥塑的发展,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把握时代有利条件是发展泥塑行业的历史必由之路,以下从环境、政策、科教文化等方面展开讨论。

当前环境城市化进程迅速,交通密布、交流便利、资源丰富,泥塑发展容易获得信息和物质上资源的便利;城市聚集众多同行从业者,形成良好交流或竞争氛围;城郊协同,建立联合互动,鼓励多渠道协同和合作,泥塑作坊发展具有多种可能。

当前政策为西藏传统泥塑发展带来良好契机。尤其西藏自治区开展的文物修缮工作,发掘并培养了大批泥塑专业的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选”带动了对传统泥塑的保护;近年开展的“西藏工艺博览会”和“西藏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等为传统泥塑艺人成长提供了许多提升渠道。在展示文化软实力的时代需求下,在自治区先行政策指导下,代表了西藏美术结晶的传统泥塑,势必发展成为新的民族文化符号。

当前科教文化是西藏传统泥塑发展的时代助力。完善的科学文化理论,为西藏传统泥塑的发展提供技术指导与智力支持,如改进泥塑材料、提升生产效率、优化工艺流程、拓宽造型思路等。另一方面,随着西藏本土手工艺主题的科研工作开展,势必整合美术资源,畅通民间交流信息,以营造良好的技艺沟通,促成泥塑行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为将来西藏传统泥塑艺术往民族化、精品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打牢基础。

四、总结

西藏传统泥塑艺术形意兼备,具有悠久的传承历史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从西藏传统泥塑的传承群体、传承形式、传承内容上看,西藏传统泥塑无论在地区、民族、世界上都具有独特艺术魅力以及文化影响力。对此,分析当前传统泥塑发展现状,展望传统泥塑的未来发展,应从泥塑发展的市场影响力、传统人群的提升、传统技艺的改进、把握当前有利条件与时俱进等方面,寻找西藏传统泥塑行业发展的转型道路,以求为西藏泥塑的发展建立良好的沟通与民间工艺共同促进大环境,把握艺术特征同时,向泥塑艺术的民族化、精品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以保证新时代环境下,西藏传统泥塑艺术在形和意上的继承和革新。

猜你喜欢

泥塑艺人西藏
泥塑玩具
都是西藏的“错”
多彩泥塑
泥塑师
民间美术——泥塑
老艺人的匠心
王君安:尹派守艺人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