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3模式”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实践*
——以大学化学课程改革为例

2024-01-29黄方千税永红

云南化工 2024年1期
关键词:大学化学应用型案例

黄方千,王 芳,文 德,税永红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成都 611731)

为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学校根据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课堂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指导意见》中的有关要求,不断加强应用型课程建设。应用型课程是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教学模式,强调和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课程[1]。地方高校的课程改革,首先要确定应用型课程建设目标,构建应用型课程结构,再遴选应用型课程内容,制定应用型课程改革方案,建立应用型课程评价体系,实施应用型课程改革实践[2]。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3]。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就是“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学过程,必须依赖于应用型课程建设与实施[4]。当前,应用型课程改革主要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化教学”等方式[5]。

产教融合是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其本质是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通过提供技术服务从而提高劳动者素养的方式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促进教学[6]。由于产教融合前期准备工作较长、时间成本高、地域限制明显、运行成本高等,多适用于专业核心课程和重要的实践课程教学。对“面宽、量大、学时少、内容多”的专业基础课的产教融合而言,必须大胆创新。

项目化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主要适用于学生掌握较全面的基本理论后,开展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的方法[7]。

我校大学化学系列课程是环境、材料、机械、电子等多个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课程涵盖“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大学化学综合实验”等内容。对于这门学科基础课程来说,开发一个多学科、多专业均适用的应用型课程更是一个巨大挑战。

以“大学化学”为依托,通过调研多家企业,了解典型岗位需求,合作创新了应用型课程 “123模式”。通过建立应用型案例库、教学微视频库、智慧作业库和智能评价系统,解决了现代大学生优质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解决了教师采用讲授式给学有余力的学生造成“吃不饱”问题,也解决了后进生的“听不懂、跟不上”的难题,还解决了传统书面纸质作业批阅滞后、批阅工作量大、反馈不及时、无法交互式反馈等难题[8]。本案例将合作学习、角色扮演、启发式、成果导向法等新型教学理念融会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效果良好。

1 应用型课程改革的方案

“123模式”应用型课程改革,是基于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而进行的应用型课程探索改革,主要将应用型案例贯穿与理论教学,将面宽量大的知识点实行移动教学,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网上作业评阅,最终达成知识、能力和人格三个目标。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3~5家企业,遴选应用型案例,并在其中遴选2家合作单位;根据企业对专业岗位的知识能力、操作技能和人格素养的需求,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收集整理应用型教学案例及视频,编写教材、学材;根据教学大纲,确定课程内容;根据课程内容录制微课视频;编写预习题和复习题、建立题库;根据移动教学平台,建立智慧化的应用型案例教学模块、微课视频模块和作业学习模块;遴选试点班级,实施课程教学实践;反馈与总结实践效果;再二次修订教学大纲,调整授课模块。如此循环,课程改革永远在路上。“123模式”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实践流程如图1。

图1 “1 2 3”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流程图

针对不同专业遴选的应用型案例如表1。

表1 不同专业另选的应用型案例一览表

2 “123模式”应用型课程的创新实践

以“大学化学”为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部分。理论教学主要采用移动教学法、翻转课堂和讲授法三种方式,实验教学主要采用移动教学和合作式项目教学两种方式,见图2。

图2 “大学化学”实施“1 2 3”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

2.1 互动式翻转课堂教学

在翻转课堂教学(图3)过程中,学生变成了主讲,从台下走到台上。他们首先要完成选题,并根据老师的要求制作课件;然后按老师的审阅要求,修改课件;再在课堂上讲解课件内容;随后全体同学针对讲解内容进行提问和评价;最后完成课后作业,并根据老师的评阅要求再学习巩固提升。这一过程中,教师变成了主导,从讲台走向后台。老师负责发布议题,审阅修改课件、方案报告,总结报告的审阅、评价与点评,组织互动提问,补充拓展知识,批阅作业,评价反馈学习效果,修订下一次授课内容。

图3 翻转课堂教学流程图

2.2 模块式移动教学

“大学化学”移动教学(图4)是根据教学大纲,录制微课视频,编写预习题和复习题、建立题库,依托合作的移动教学平台发布视频和预习要求;学生完成视频和与习题,老师根据预习情况调节课堂讲解进度和深度;学生听讲、互动提问,教师根据互动反馈情况,发布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作业,老师批阅、在线反馈、总结学习效果,发布下一次的新知识。

图4 移动教学流程图

我校大学化学课程视频教学模块是依托合作单位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教学。目前已经完成理论教学视频42个,实验教学8个微视频,共 410 min,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另外,还收集了30多个经典视频,共 260 min,在学习通平台上,供学生课外拓展学习。

依托学习通平台,建立了大学化学智能作业与评价模块。该平台可呈现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连线题、排序题等6个类型的客观题,也可以设计简答题、计算题、画图题、论述题等13个类型的主观题。客观题可智能评阅,主观题可人工评阅,教师能及时统计和全面查看作业完成情况,可随时打回重做。“大学化学”每一节都设计了预习作业(5~10题)和课后作业(10~20题),每学期的作业大约200~300个小题,涵盖全部知识点。同时,教师在作业模块设计了题目,并提供解题思路和参考答案。学生提交作业后即可马上查看评阅情况、查看解题思路、查看参考答案,能更好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2.3 合作式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教学主要在“大学化学综合实验”的教学中实施(图5)。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真实且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让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启发式、参与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教学设计以项目为载体、学生为主体、任务为驱动、能力为目标、角色为基础、教师为主导、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践。通过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6个环节,让学生全面地参与整个实践活动[9]。

图5 “大学化学综合实验”项目化教学实施流程图

在教学实施前,按教学班划分异质性4~6人小组。所谓异质性小组,就是男女均衡、班委融于各个小组,小组内有善于演讲的、善于PPT制作的、善于拍摄照片的、善于计算的同学,不得按宿舍、爱好等自然划分。学习小组利用担任组长、文秘、评委、汇报员、操作员、摄影师等角色,学会分工合作,积极参与。小组学生通过接受任务→观看预习视频→制作方案PPT报告→方案汇报→评委评分→修改方案→实施方案→记录数据、拍摄现象照片→制作总结PPT→汇报总结PPT→完成检测报告→评委评分→教师评价。最终完成实验报告和方案PPT和总结PPT两个作品。目前该教学过程已经实施两届,运行结果良好。图5为大学化学综合实验项目化教学实施流程图。

我校大学化学综合实验,设计无机化学实验2个、分析化学实验3个和有机化学实验3个项目化教学案例,共3个实践教学周。通过应用型项目化教学,同学们普遍在方案设计、团队合作、汇报演讲、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普遍提高,平均成绩也在90分以上。

3 改革考核模式 重视过程培养

“大学化学”理论教学部分,创新了平时成绩考核办法,依托超星学习通APP平台,对微课视频学习、在线习题学习、案例学习等情况实现了智慧化的过程评价。平台智慧评价体系包括:课程视频+访问次数+习题与作业+签到+课堂互动+案例学习,还包括翻转课堂上的学生表现与评价成绩,构成了能及时交互的、反馈式的、系统而完整的评价体系。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综合考核包括:学习通APP成绩(观看视频+签到+完成作业+半期测试+抢答互动)+学生互评成绩(组长和评委组员根据完成任务数量和质量评价成绩)+教师综合评定成绩(方案PPT和总结PPT讲解+作品完成情况)。大学化学实验项目化教学超星学习通智慧评价如表2。

表2 应用型课程改革智慧化过程评价表

平时综合成绩包括观看课程视频、作业、签到、抢答等课堂互动,非常全面的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4 结语

“大学化学”课程建立科学家案例、生活案例等,通过讲授科学家故事、专业案例、生活案例或引申物质化学性质等来传授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增强学生理想信念,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培养又红又专的应用型人才。

通过“123模式”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实践,全校大学化学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平均成绩由原来的68分提高至76分,优秀率由5%提高至11%。在后续课程教学中,师生普遍反映,“大学化学”在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完全能满足需要,同时有更多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大学化学”选修课。

猜你喜欢

大学化学应用型案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基于SCIE的大学化学学科文献计量学研究——以河南大学为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信息技术在大学化学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