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探讨

2024-01-28朱广雯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23期
关键词:乡贤环境治理协同

朱广雯

(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9)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之下,对治理农村环境的一个战略。它主要通过对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来提出有行之有效的治理对策,对做好乡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实现农村农业生产走向绿色化,实现低碳环保的目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农村经济转型。基于此,就目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1 乡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重要性

1.1 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

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是全面振兴乡村经济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现如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积极推行乡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基本原则,要立足于乡村实际情况通过统筹谋划,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来促进整体布局协调推进。针对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困境,我们也要及时的去提出解决方案。近几年来,国家也十分关注乡村环境的治理,所以为了能够促进当地人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应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之下,强化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支持[1]。

1.2 是实现农业绿色生产的必由之路

乡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还是实现农业绿色生产的必由之路,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农业支持,而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会因农药化肥使用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所以为了实现低碳化,绿色化生产的目的,要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之下,加强对乡村生态环境全方位治理。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当地政府部门也要加大宣传,增强广大农民对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视,能够积极参与。

针对农村生活,垃圾,农业面源污染都要加大治理力度,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增长。同时要积极推进化肥农药减量使用,通过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增加绿色农产品的供给,加速走向农业绿色化低碳化方向。应积极实施黑土地保护战略,通过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大废旧地膜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力度,都可以改善对环土壤的污染,保障农作物生产质量和产量得到提高。

1.3 是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基础保障

乡村振兴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将不利于当地经济,所以乡村振兴战略下对乡村提出新的要求,应加大在生态环境治理的力度,这也是实现共同致富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大部分乡村地区,农民都是自己当家做主,大部分人并不关心政治生活,对政治抱着冷漠态度,将导致乡村振兴战略无法顺利实施,为了能够避免解决问题,部门还可以通过坚持建引领乡村环境治理,通过构建完善的环境治理机制,对当地各企业生产都能够起到约束的作用。环境部门也要提高执法,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通过共同治理实现改善资源有效利用的目的[2]。

在乡村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还可以强化乡村旅游建设,通过做到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资源来大力乡村提倡旅游业,都能够为当地经济注入生机活力。相关部门也要将乡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摆在首要的位置之上,通过加速生态园林,休闲园林,水利,农场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从而为当地经济贡献力量。

2 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不足

2.1 环境治理工作主次不分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仍旧存在问题,因政府占据主导地位,使得非政府群体参与生在环境治理比较困难,政府在环境治理中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导致一些人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性,直接影响环境治理效果。同时,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会受到“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导致农民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很难将乡村生态环境问题有效解决。部分政府在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由于所采用的方式主要是以行政命令方式为主,使得非政府群体处于被动参与状态,无法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时效性。

2.2 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

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导致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成效不够理想,信息沟通机制的建立是加强政府与非政府群体之间沟通的桥梁,但是由于政府部门没有立足实际健全信息沟通机制,导致信息孤岛现象比较严重。生态环境治理本身就比较复杂,势必需要政府和当地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和参与,但是很多时候政府极为容易产生信息垄断,甚至还会设置各种各样的制度性障碍,导致重要信息被封锁,无法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久而久之都会因信任缺失,导致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流于形式化,不能发挥出其作用。

2.3 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

生态环境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倘若受到破坏,势必会影响人们生活,所以在乡村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还需要调动多元主体参与动力。但是实际上由于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导致多方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无法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收益,各部分主体参与时往往都是以个人利益为最大化,并没有将大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很难实现有效治理乡村生态环境的目的。也有一部分人员在面对成本大于收益时就不愿意参加,甚至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着搭便车,“踢皮球”等现象,不利于乡村振兴[3]。

2.4 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不强

因各级人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存在着肆意排放污染物等现象,将会对农村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政府部门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加大宣传,使得各企业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在生产时往往罔顾生态环境,肆意排放污染物,都会对乡村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使得农作物生产质量和产量下降。由于生态理念宣传教育机制不健全,也会导致农民在生产时没有正确去使用农药和化肥,会致使土壤和水质受到污染,因为他们自身生态意识就比较薄弱。当地政府也没有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到农村进行生态环境巡查等方式督促农民参与到生态环境治理中,很多人员仍旧受到传统思念的束缚,并没有树立绿色生活,绿色生产观念,无法起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效果,更不能为乡村振兴带来助推力量。

3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探讨

3.1 优化政府工作模式

乡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可以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发挥职能作用,为更好的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应站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优化政府工作模式,要改变以往过度占据主导地位的现状,应提高非政府群体参与的能力,让他们能够了解,倘若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将对会对自身生活及生产产生不利影响[4]。政府应摆正自己的位置,自身是掌舵者,而非划桨者,这就需要与当地人通过相互合作沟通,共同完成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政府也要改变以往政治工作模式,应树立服务型理念,通过建立绿色考评机制强化各个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在环境治理时也要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对于工作突出者给予嘉奖,对于工作态度不端正者也要给严厉批评,通过与非政府群体进行跨越合作获得令人满意的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效果。同时,应根据环境治理情况调配人员,做到职责分工明确。政府还可以通过搭建网络信息平台,让非政府群体在此平台上提出个人观点或者是意见,通过不断总结工作经验,选择一个适合的环境治理方法,从而解决以往生态环境治理上的问题。

3.2 健全信息沟通机制

乡村生态环境倘若受到破坏,将不利于当地农业生产,所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还需要健全信息沟通机制,以此来提高多元主体的合作能力。政府在乡村环境治理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建立完善的生态治理信息披露制度,根据实际问题提出可行的治理方案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政府要定期向大众公布生态环境治理相关信息,让每一个人员都能够了解当前环境治理的实际情况。

成立专门的意见反馈渠道,专门服务于当地农民,要加大对高科技人才的引进,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提供人才支持,也要必须要立足于本土文化大力引进信息化、智能化,只有与时代接轨,才能保证乡村振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工作质量,通过建立生态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信息实时传递共享的目的,从而打破信息壁垒,消除多元主体间的隔阂,通过多元主体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乡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

乡村环境治理过程中,政府也要以身作则,加大提升社会群体对自身的信任,只有得到群众信任,才能够更好的解决生态环境上的问题。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基础,我们只有提升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效率,才能够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3.3 不断完善利益协调机制

由于信息协调机制不够完善,导致乡村环境协同治理效果不够理想,所以为了满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所提出新要求,还需要立足于实际环境问题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只有协调好各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才能够调动他们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

对于企业来讲,他们经营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利,所以政府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生产方式的转型,通过给予一定政策或者资金方面的支持,帮助他们转型生产绿色产品,也可以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如优惠政策或者是税收优惠政策,这都能够为企业的经营带来一定的扶持,这不仅可以协调好不同主体的利益关系,也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

政府要站在农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其主要目标是维持自己的生计,所以要想调动他们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积极性,就需要给予一定的补偿,帮助他们在农作物种植以外寻找代替生计,这不仅可以从传统升级方式走出来,提高生活质量,也能够加速乡村生态环境治理。

3.4 加强宣传,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

为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做好乡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工作,还需要加大宣传,强化农民环境保护保护意识。环境治理离不开农民的支持,只有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才能够起到令人满意的环境保护效果,政府可以利用广播,宣传栏,电视,微信等方式加大农村生态保护理念的宣传,让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更好的嵌入农民的思想意识中,让他们能够从实际行动上做出改变。

鼓励农业生产转型到绿色产业,这也是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一种方式,还可以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来到农村,对农民进行技术方面的指导,提高农作物种植技术水平,这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

乡村振兴的关键往往在于人才,因此政府应立足于新乡贤文化,积极引进新乡贤人才参与乡村环境治理,新乡贤是新观念,新思想,新技术的传播者,对于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也能够带来一定的帮助,同时,新乡贤还要具备对乡村社会的独特情怀,思想上要具备创新,只有拥有一直活力四射的新乡贤人才队伍,才能更好的推进乡村振兴建设[5]。针对环境治理上存在的问题,都可以利用它来快速解决,只有让新乡贤在普通农民心中生根发芽,才能改善生态环境。还应注重推进乡贤文化建设,有助于培育文明乡风。

4 结语

综上所述,工业时代的到来以及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比较大,这不利于农村经济增长。所以为了获得令人满意的乡村环境协同治理效果,我们应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优化政府工作模式以及健全信息沟通机制,也要完善利益协同机制并加大宣传,不断强化群众的环保意识,要基于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进行农业生产,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乡贤环境治理协同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
南安乡贤再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