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质监测中现场水质采样的质量控制措施剖析

2024-01-28陈国珍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23期
关键词:水质监测样品

唐 溢,曾 伟,陈国珍

(1.泸州市泸县生态环境监测和应急服务中心,四川 泸州 646100;2.泸州老窖酿酒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泸州 646004)

引言

水环境的保护工作包括对水源环境的管理与治理。要实现良好的水环境保护效果,就需要充分了解水域水源的具体情况,掌握相关的水质数据,以此来评估水质情况,分析污染程度,再对症下药,进行水资源管理活动。所以,水质监测工作变得至关重要。在水质监测中,现场水质采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其质量控制对于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结合当前水质监测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以及现场水质采样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强化水质监测效果,就需要严格落实现场水质采样的相关要求,通过加强现场水质采样质量控制、过程管理,以此来保障水质监测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1 加强现场水质采样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1.1 保障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水质监测工作的开展,需要根据一定的依据来进行分析,同时还需要结合现场水环境水质样本来进行检测评估。水质采样是水质监测工作的基础性环节,采样过程的标准化、规范性将会直接影响到后续水质分析与评估结果的可信度。通过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保障采样过程的规范化,可以减少因操作不当、设备不准确或其他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或疏漏问题,从而为后续一系列的监测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也能够确保获得真实、可靠的水质监测数据。通过加强对现场水质采样质量的控制,能够保障相关数据获取的准确性。水质采样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水环境管理决策至关重要。针对一些重要的环境问题,如饮用水安全、水生态保护等,政府、科研机构和环保部门需要准确的水质监测数据来评估环境状况、识别污染源,采取适当的治理措施。只有通过加强现场水质采样质量控制,才能获得高质量的数据,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

1.2 提高水质数据比对的可靠性

在水质监测活动中,现场水质采样要分阶段、分时段地进行全面监测。而且水质数据还会受到采样容量、温度以及保存方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为了保障对水质特点有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就需要在不同时间、不同区域进行采样监测,并进行数据对比。为了提高数据比对的可靠性,要严格落实质量控制措施,保障相关采样人员能够将采样要求落实到位。包括根据不同的采样时间、采样量、采样地点、采样设备等实施采样活动。通过严格落实现场采样,降低数据差异,保障数据比对的可靠性。通过提高水质数据比对的可靠性,可以为后续的水资源管理活动提供更多的参考,并作为监管部门判断执行情况、评估环境效果及追责的重要依据。如果水质采样质量不可靠,可能会导致环境治理措施的失效,影响国家和地方性法规的执行效果。因此,加强现场水质采样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2 水质监测中影响现场水质采样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

水质监测是水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无论是水环境的治理还是水资源的管理与利用,都需要基于水质监测的基础上进行。而水质监测要求严格、过程复杂,监测的内容较多,且现场水质采样质量控制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2-4]。

2.1 水质采样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

水质采样流程复杂,从采样准备、采样点位、方法应用、过程管理到保存运输,每一个流程的要求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来将相关要求落实到位。但从当前水质监测的具体情况来看,现场采样质量控制管理中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这是由于水质监测的管理体系梳理不到位、完善不到位,以至于无法对现场采样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导致水质监测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

2.2 水质采样队伍的综合能力待提升

现场水质采样工作的具体开展,需要每一个岗位人员将要求落实落细,责任到位。尤其要按照相关的操作要求来进行规范化采样,这就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良好的实践能力。由于当前水质监测队伍成员的综合能力参差不齐,在一些细节上、要求上落实不到位,以至于出现采样误差,从而影响了监测质量。

2.3 水质采样过程控制的落实情况有待提高

在现场水质采样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以至于在现场水质采样中存在着采样操作不标准、不规范的问题。例如采样时间、数量的不合理,样品的保存不符合规范等问题都会影响水质监测效果,也直接暴露出了过程监管未落实到位的隐患。

3 水质监测中现场水质采样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加强对现场水质采样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有效改善水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推动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进一步落实现场水质采样的规范化与标准化,还需要从体系、流程、方法、管理以及人员等方面着手。

3.1 落实现场采样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基于水质监测工作的复杂性,以及现场水质采样质量控制对于监测质量的重要影响,要保障现场水质采样质量,就需要从每一个细节上强化管理,而前期的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是保障现场水质采样有序进行的关键。

首先,要确定采样项目和采样点。根据水质监测工作需要,明确要监测的项目和采样点。项目可以涵盖水质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而采样点则是确定监测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地点。

其次,要结合采样项目与采样点的要求,准备相关的采样工具、设备、质控样品和采样容器等,并对工具与设备的性能进行确认,如采取校准的方式对设备进行性能检验。为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选用符合标准规定的采样器具,并在使用前按具体项目标准要求进行处理,防止样品受到外界污染或交叉污染,以确保现场水质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5]。

最后,准备好可以详细记录采样过程和结果的记录表格、采样标签等,记录内容应包括采样点位、日期、时间、项目等完整信息。

3.2 选择合适的采样地点

现场水质采样中的现场选择意味着样品的差异性,所以在进行现场水质采样时,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确保能够准确反映所关注区域水体的水质状况。

首先,要结合水流动态选择合适的采样地点,选择采样点时要考虑水流的速度、方向和变化情况等因素。

其次,要根据水源背景选择合适的采样地点,水源地的地质特征、植被覆盖、环境背景也会反映在水质差异上。所以在选择采样点时,应该考虑水源背景的差异性,以保证采样点能够准确反映这些差异。例如,湖泊采样可以选择不同水深、不同植被分布的位置进行采样,以获取全面的水质信息[6]。

最后,判断是否存在潜在污染源,如工业排污口、农田施肥区、生活污水排放口等。采样人员要考虑这些潜在污染源的分布情况,以便及时监测和评估水体受污染的程度,并结合相关调查资料来评估水质状况。

3.3 加强现场采样过程的规范管理

当前期的准备工作和采样地点完善明确之后,接下来便是实施具体的采样活动了。在现场水质采样活动中,操作的规范化、过程的控制管理也会影响水质监测结果,所以,要强化现场采样过程的监督管理,以更好地保障现场水质采样质量。

首先,在进行现场水质采样时,操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以保护自身的安全和健康。包括佩戴手套,用于防止直接接触水样中的污染物,避免对皮肤产生刺激或损伤。工作服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保护,防止溅射物或其他特定危险物质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如有需要,操作人员还可以佩戴面具或呼吸器,以防止吸入有害气体或挥发性溶剂[7]。

其次,在具体的水质采样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使用合适的方法和技术,以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不受污染。比如,选择采样容器时应确保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以防止外界污染物进入样品。操作人员应遵循采样原则,规范采样流程,避免与周围杂质接触,以防样品受到干扰或污染。在取样时,应尽量避免气泡的形成,因为气泡可能会影响样品的分析结果。

最后,要加强采样现场的环境控制,尤其要减少外部因素对样品的干扰。例如,避免车辆尾气、工业废气、灰尘等污染物的直接接触和进入样品。同时要注意采样现场的卫生状况,要时刻保持清洁和整洁。采集的样品要及时封存并贴上标签,进行相应的记录,如采样人员、采样时间、采样地点、样品数量等重要信息,以便于后期实验室分析。

3.4 落实样品的保存与运输措施

影响水质监测质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场水质采样工作并不仅仅是“采”这一单一过程,还包括保存与运输,样品的有效保存会影响水质监测数据的质量。所以,要严格按照水质监测工作规范,以及现场水质样品的保存要求来规范样品的保存与运输。

首先,采样完成后要按要求加入保存剂,并密封完好,以防止外界污染物的进入,减少样品中微生物的繁殖。

其次,要注意温度的影响。不同类型的样品可能需要不同的温度条件进行保存。在样品的运输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温度的剧烈变化。要采取措施来保持恒定的温度,比如可以使用冷藏或冷冻设备来控制温度,并配备合适的保温材料以减缓温度变化。

最后,做好样品的保护工作。要选择恰当的包装或容器对水质样品进行固定,防止运输过程中因过度摇晃或振动,导致样品混合或损坏。可以使用专门设计的运输盒或盛放材料来保护样品,并填充适当的填充物以减少振动或碰撞。采样完成应尽快运送回实验室完成分析。

4 提升现场水质采样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管理,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群众高质量生产生活目标的实现。我国地域广袤,水资源相对丰富,所以对于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活动也十分活跃,而无论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或是管理工作,要实现高质高效的开发与管理效果,都需要建立在有效的水质监测基础之上。只有通过对水质进行有效的监测,才能获取准确的数据,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工作并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果。由此可见,加强现场水质采样质量控制,才能够保证水质监测的有效性[8]。

4.1 完善现场水质采样质量控制体系

在水质监测工作的实施与开展中,现场水质采样过程的管理与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影响水质监测质量的关键因素。随着水资源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现场水质采样所使用的技术、设备不断更新,水质采样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进一步保证现场水质采样的规范性和有效性,首先应该从质量控制体系入手。

首先,要结合新时代背景下水质监测的要求与需求,以及水质监测技术与设备的特点,制定完善的现场水质采样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分工。不能仅仅依靠工作人员的自觉性,管理者还需要发挥其监督作用,明确责任归属。

其次,要加强现场水质采样的管理工作,包括安全隐患排查的落实、规范采样设备的操作与使用等。通过进行现场作业确认,实施过程管理,确保人员能够全面落实相关操作要求,以有效避免后期水质监测过程中出现误差。

最后,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措施,包括平行样、有证标准物质验证、质量监督、定期组织内部质量审核等。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可以提高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2 加强水质监测队伍综合能力建设

在水质监测,尤其是现场水质采样工作实施中,有效的方法、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是减少误差的重要前提,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采样人员还是管理人员或是分析人员,对每一个环节与细节的具体操作都会对监测结果产生直接影响。这也意味着监测队伍成员的综合能力是影响监测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因此,为了保障现场水质采样的规范性以及水质监测标准化目标的实现,加强队伍培训、教育与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要加强培训与教育,提高监测人员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内容包括采样方法、设备使用、样品保存与处理、数据记录和分析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队伍成员的专业水平。

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队伍管理机制,包括设立专职水质监测负责人、完善岗位职责分工、定期进行绩效考核、制定奖惩制度等,以激发队伍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水质监测工作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

4.3 注重水质采样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为了确保水质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与准确性,需要对现场水质采样的相关设备做好维护与管理工作,以确保其功能与性能。

首先,要落实定期维护要求。根据设备维护计划,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对测量设备进行定期维护。维护工作包括清洁、润滑、更换磨损部件等,以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其次,要严格落实检定、校准管理制度要求。定期对测量设备进行检定、校准,以确保仪器设备完好。由专业人员使用标准溶液和校准仪器进行校准比对,调整设备的读数或修正系数,确保其测量结果符合要求。

最后,要对设备的维护、校准、保养过程进行记录归档,形成维护日志,建立设备档案,包括设备购置合同、维护记录、校准证书等相关文档,以便进行溯源和审查。通过落实相关的保护维护措施,有助于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水质监测提供科学的依据和保障。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资源管理工作中,水质监测技术的有效应用、过程的强化管理,将会对水资源管理与治理产生直接的影响。基于现场水质采样质量控制中的不足,为了进一步提升水质监测质量水平,需要将质量控制要求落实到现场水质采样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与细节中去。与此同时,还要加强队伍建设工作,强化管理队伍的职业素养,以充分发挥出现场采样技术的有效性,并切实把好每一个细节管理关,以此来获得准确的水环境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剖析后,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的环境管理工作,提升方案的适用性和合理性,为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更加科学的引导。

猜你喜欢

水质监测样品
水质抽检岂容造假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一月冬棚养虾常见水质浑浊,要如何解决?这9大原因及处理方法你要知晓
免费送样品 满意再合作
免费送样品 满意再合作
免费送样品 满意再合作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
一种新型深空探测样品封装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