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探讨

2024-01-28孙永真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23期
关键词:水体水资源利用

孙永真

(菏泽市生态环境局东明县分局,山东 菏泽 274500)

引言

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即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通常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社会发展的基础要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构成部分,这要求做好生态环境建设,包括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目前来看,各地的水资源管理工作各有参差,部分地区的工作不够完善,对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存在不足,影响生态环境建设,有必要加以完善[1]。在此背景下,分析生态环境建设视角下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的辩证关系

1.1 生态环境建设依赖于水资源保护

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关系密切。一方面,生态环境的建设关联到多个要素、多类主体,水资源在此过程中作用突出。另一方面,生态环境建设关注对水资源的管理,二者存在一定的隶属关系。如部分地区组织生态环境建设时,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利用周边水资源营造良好自然环境、栽培绿色植物、提升物种丰富性,这表明生态环境建设本身依赖水资源,也依赖水资源的保护。此前,中亚地区以“咸海湖”为中心形成了绿洲和生活区,营造了区域范围内的良性生态环境,但随着当地农业(棉花)生产大量使用咸海湖水,湖域面积渐渐缩小,绿洲也渐渐消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表明生态环境建设依赖水资源以及对其的保护活动[2]。

1.2 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利用水资源

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利用水资源,这是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的基本关系。大部分生态环境建设需要考虑物种丰富性、多样性,而水被认为是生命之源,是碳基生物维持生命活力的关键[3]。如我国辽宁省的“绿满辽宁”工程项目,持续多年,共完成13万亩区域的绿化改造,以各类乔木、灌木等在辽西、辽北等地组织绿化改造,在此过程中,大凌河、小凌河、六股河、哨子河等河流以及其水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朝阳等地的绿化工作,主要借助大凌河、小凌河及其支流提供的水源,再利用绿化工程提升水土保持能力,反哺河道,避免河水外渗流失的问题,有效完成了区域生态环境优化,避免了辽西、辽北各地持续荒漠化的问题。这表明,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利用水资源提供支持。

2 生态环境建设视角下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中存在的不足

2.1 保护工作不全面

当前部分地区虽然关注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保护,但保护工作的开展不够全面,存在保护工作开展深入性不高、不能覆盖所有水体、持续性不足等问题。如部分地区仅在上级部门提出明确要求、启动专项整治计划时,对区域内的水资源进行管理,适当组织保护,专项整治计划结束后,其保护工作开始松懈,不能巩固、优化此前取得的建设成果[4]。也有部分地区受到管理能力、资金因素、人才方面的限制,不能完全将各类河流、湖泊等水资源纳入管理范围,以致部分水资源不能得到妥善保护。如四川雅安各地农村河流受到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水体质量快速下降,其他地区也存在类似情况,不能做到水资源的全面保护。

2.2 保护工作缺乏联动性

水资源的保护工作不是割裂的,与其他生产活动、社会活动存在显著关联,且同水体水系跨区域的情况也比较多见,不同区域之间应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做好联动。目前来看,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未能获取预期成效,与其水资源保护联动性不足存在关联。如我国南方地区水网密集,部分河流可能流经多个区域,但不同区域的水污染控制方法、标准存在一定差异,下游完成水资源治理、保护后,可能因上游各地误操作、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重复出现水资源污染,以致保护工作功亏一篑。也有部分地区的水资源保护工作片面依赖政府部门,企业和民间组织、公民个人对水资源管理、保护的参与度不高,以致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保护难以实现各关联主体的联动,效果有限[5]。

2.3 水资源利用方式单一

以生态环境建设为视角,部分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工作尚不完善,存在水资源利用方式单一的问题。结合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可知水资源既可服务绿植灌溉,也可以作为景观资源或服务农业生产,其利用方式比较多样。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方式比较单一,仅服务于绿植灌溉活动,其作为景观资源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将水资源服务于水产养殖,可以改善其有机物水平和物种丰富性,此作用也没有得到足够关注。上述问题的成因比较复杂,与区域政府部门引导管理、居民技术水平、区域资金条件和经济发展态势等因素相关,不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水资源的利用优势,也制约了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2.4 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冲突

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存在一定的内部关联,这种内部关联非常复杂。从经济角度出发,水资源的利用往往与生态环境相冲突。例如,中亚咸海湖管理工作,为服务棉花生产,需要大量引咸海湖水进行灌溉,棉花作为一年生植物很难持续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支持,而咸海湖水蒸发量较大,引水过程中外渗、流失严重,难以得到补充,最终导致当地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此问题表明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不是完全有机统一的,两者可能在某些层面存在冲突,尤其是经济活动。我国部分地区也出现了类似问题,以发展经济为目标进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出现了工业污染、黑臭水体等一系列问题,引发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困扰,值得关注。

3 生态环境建设视角下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建议

3.1 提升水资源保护全面性

生态环境建设视角下,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全面性应首先寻求改善,具体措施包括确保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全面性和深入性,以及加强上级部门引导管理两个部分。

实际工作中,各地水资源管理、保护工作部门应发挥核心作用,与下属各部门以及各区域的基层自治组织进行交流,收集本区域所有或大部分水资源相关信息,包括流量、流向、支流和干流信息、污染情况、治理成果等等,将所有信息汇总到水资源保护工作主管部门后,可根据信息概况,将水资源保护工作对象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为保护需求迫切、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影响大的各类水体、河流;第二类为保护需求较迫切、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影响较大,或单一存在迫切保护需求的各类水体;第三类为保护需求不迫切、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影响较小的各类水体。完成分类后,分别拟定水资源保护计划,结合本地的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和目标,面向第一类水体倾斜较多资源,其次为第二类水体,最后为第三类水体。

在此基础上,要求上级部门对各地的水资源保护计划、水体分类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其合理性,安排专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如果各地的工作人员、资金、设备、技术存在不足,也应由上级部门酌情予以补充,通过派遣技术人员、配置技术设备的方式加以应对,确保各地水资源保护全面有效。考虑到部分地区受到资金因素制约难以全面组织水资源保护,可在未来工作中借助社会力量开展工作。各地水资源保护部门以及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可以启动PPP项目,对一些能够换取回报的水利设施(如中小型水电站、水库等)进行商业化管理,政府部门以公信力和税收提供担保,对本地或外地投资人发出邀请,由后者向PPP项目中注资,与政府资金并用,确保相关水资源保护项目能够启动。此类项目需要以合同等文件确定收益分配模式,使双方权益得到法律保障,应对资金不足的困扰。

3.2 加强水资源保护联动

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效果,还应在未来工作中要求各地做好水资源保护的联动,包括区域间联动、区域内联动两个方面。

区域间联动是指各地可根据水资源的管理情况、空间分布特点等,与有关地区的管理部门做好联动。如江苏省和上海市需要针对长江干流的污染治理做好联动,湖北省和湖南省应针对赣江、长江的保护做好联动等等。原则上建议以水体干流和主要支流的分布情况作为依据,以地级市一级的水资源管理部门作为基本单位,了解水资源保护的联动需要,提交到省一级机关,由省一级机关确定联动计划、要求以及各方的权利义务,必要时可以通过地方性法律法规使相关条款得到明确的法律保障。对于一些流域面积较大、跨越多个省份的河流,应采用省一级部门联动的方式,由主管部门分别划定各方责任、管理边界,应用于本地的管理活动中。尤其是一些可能出现反复污染、保护工作复杂性高、难度大的水系,应明确各方的工作内容,保证水资源保护的联动质量。

区域内联动,则关注民间组织、公民、企业与水资源保护部门间的合作。各地政府部门、立法部门等可以面向社会公示水资源保护信息,使各类主体可以大体了解水资源保护的思路。在此基础上,以水资源保护部门为中心,开放线下渠道和互联网渠道,鼓励各类主体参与水资源保护,如民众可以作为志愿者参与河流清理、企业可以捐献钱款和设备服务于本地水资源保护、各主体也可以举报污染水体的行为,使涉事人员和组织得到惩处。利用区域间各类主体之间的联动提升水资源保护能力,服务生态环境建设和优化。

3.3 丰富水资源利用方式

生态环境建设依赖于水资源提供的支持,其建设本身内容也比较丰富,这要求各地在未来工作中丰富水资源利用方式,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水资源的利用规划、学习其他地区的积极经验等等。

利用规划方面,建议各地对本地水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尤其是一些具有较突出生态环境建设价值的河道、湖泊等等。获取有关信息后,可将其纳入本地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乡村振兴规划、区域发展规划中,尝试统一加以分析和管理。如针对乡村地区的河流、湖泊,可以鼓励民众在技术条件、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河道资源、湖泊资源进行水产养殖,丰富水体中的有机物,改善河流内生物环境,推动河道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内的河流等水资源的利用,可以融合到城市建设规划中,建设为景观河,栽培绿植、清理河道,营造城区内良好的综合生态环境。

对其他地区积极经验的学习,重点在于要结合本地特点,选取与本地情况相似的部分,保证经验学习的针对性。如我国辽宁省、浙江省、江苏省等地,经济建设态势良好,但存在水资源工业污染的问题,利用水平不高。可以参考德国对多瑙河的利用、英国对泰晤士河的利用、美国对密西西比河的利用等经验,积极引入其水资源利用管理中的积极元素,服务于本地的水资源利用管理,设法丰富水资源利用方式,推动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综合完善。以德国对多瑙河的利用为例,除常规用于水陆航运外,德国联邦授予各州较大的管理自主权,各州则根据多瑙河文化建立商业运作模式,通过建设绿色广场公园、纪念馆和举办文化节等方式,使多瑙河文化成为新的商业焦点。组织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也能同步带动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如此,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将更加多样,也能形成区域内良好的发展闭环,其经验值得学习和参考。

3.4 兼顾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冲突性明显,这一对立关系导致水资源利用工作受到影响,生态环境建设也不能稳定进行。未来主张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本着眼点,分析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对于不利于生态环境建设或保护的利用形式,应拒绝审批或逐步淘汰。

实际工作中,建议由各地的水资源管理部门、经济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管理,首先分析本地的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在此目标下,分析当前水资源利用方面的不足,并逐一加以处理。如污染较大的企业,应要求迁移、远离各类水体,并出具严格的管理标准,要求其做好废水处理,避免污染水体。在此基础上,出具以生态环境建设为目标的水资源利用计划书,确定未来一段时间内本地水资源的利用计划,如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可以加强河道治理,确保河流发挥灌溉方面的作用,也能优化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兼顾。各类新工业、规划项目应首先分析其是否会破坏生态环境建设、是否存在不当利用水资源的问题,若存在上述问题应拒绝审批,并要求申请人重新进行规划设计,以不影响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为基本前提,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再予以审批。

4 结论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密切相关。生态环境建设依赖水资源保护,也需要利用水资源,这要求在后续工作中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保证上述工作得到兼顾。目前来看,生态环境建设视角下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尚不完善,存在保护工作不全面、缺乏联动、水资源利用方式单一等问题,也存在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冲突的情况。未来工作中建议提升水资源保护的全面性,做好保护工作联动,同时丰富水资源利用方式,兼顾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确保水资源能够得到妥善保护和利用,服务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水体水资源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广元:治理黑臭水体 再还水清岸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