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4-01-27胡朋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4期
关键词:路径研究劳动教育高职院校

胡朋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突出作用,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现代教育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现代化职业教育的育人阵地,高职院校承担着技能提升、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精神传承等多重教育使命,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模式的战略高地。对此,针对劳动教育面临的困境和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高职院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系统把握习近平劳动观的时代意蕴,全面加强劳动教育,从提高思想认识、构建课程体系、完善评价机制等方面,破解发展难题,补齐教育短板,推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习近平劳动观;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4.043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35年,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全局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趋突出。现代职业教育的时代要求和市场需求,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力打造全方位、全程、全链条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成为高职院校新的发展定位。现阶段,劳动教育在发展全局中的缺位、错位现象仍然存在,在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作用不明显,甚至在部分学校、某些环节上,还有削弱的现象。因此,如何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提高思想认识,深化教育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促进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1 习近平劳动观的时代意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深刻剖析新形势下劳动形态呈现的突出特点,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严密的劳动教育科学理论体系,赋予了劳动教育新的内涵和意蕴。

1.1 战略全局: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讲话高度概括了劳动在创造辉煌历史、成就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的突出地位。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劳动缔造了古老而又灿烂的中华文化;回顾中国共产党100多年奋斗史,劳动开启了中华民族崭新的辉煌历程;回顾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劳动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时代篇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深刻剖析了新时代劳动形态的深刻变化,阐释了劳动新的时代特点,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劳动、劳动者、劳动精神、劳模精神等重要讲话,为破解我国在发展中面临的困惑和难题,提供了根本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导。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民族复兴重在苦干实干,难在苦干实干,唯有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用实际行动扛起如山的责任,才能将中国梦的接力棒一棒接着一棒传下去,最终在接力奋斗中变成现实。习近平劳动观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形成发展起来的。

1.2 目标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劳的时代新人

劳动创造价值、铸就辉煌、实现梦想,这是劳动的应然所在。作为劳动的主体,生产者本身的素养和能力直接影响劳动创造价值的大小,从这一维度来看,劳动不仅体现在价值创造上,更体现在创造价值的劳动者这一主体上。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身的潜在优势,是社会发展最大的动力源,其付出的程度大小直接决定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自身价值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价值与价值主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对劳动者在社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作出了深刻阐述,强调要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锻造能担大任、可堪大用的时代新人。

新时代新挑战,我们不仅需要心怀“国之大者”、敢于担当的坚定信念,更需要吃苦耐劳、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唯有将吃苦之汗浇灌理想之花,方能开出梦想之果。习近平劳动观正是着眼于“育人”这一人才培养工程逐渐形成起来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1.3 价值追求:树立“四最”劳动价值观

劳动最根本就体现在劳动者主观意志上的情感表达,包括什么是劳动、怎么对待劳动、如何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弘扬劳动精神等核心问题,其主观认同和情感偏向,直接影响劳动者的劳动程度和劳动价值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继承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本观点,结合我国实际,创造性地阐释了新时代的劳动观,即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集中阐明了劳动的意义所在、价值所赋。“四个最”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哲学逻辑,又赋予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新的时代含义,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拓展和延伸,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劳动教育工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强大的指导价值。

习近平劳动观立足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着眼于育什么人的目标定位,最根本的落脚点体现在劳动本身的价值导向上,这是习近平劳动观的源和根,是理解和把握其理论体系的關键所在,只有真正做到爱劳动、肯劳动、乐劳动,才能在劳动中感悟人生、创造价值。习近平劳动观正是在洞察劳动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基础上,逐步形成起来的逻辑严谨、层析分明的理论体系。

2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面临的困惑和挑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颁布以来,高职院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民族复兴战略全局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断深化劳动教育体制改革,持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然而,就目前劳动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存在认识不足、体系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不高,其成效有待进一步增强。总体来看,主要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和困境:

2.1 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

在高职院校开设劳动教育课,既要紧扣民族国家战略全局,又要立足学生自身发展实际,是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突出,发挥着无比寻常、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然而,由于劳动教育课正式纳入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时间不长,加之长期以来一直强调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劳动教育鲜有提及。不少师生认为专业课“货真价实”,能提高学生的技能,创造价值,劳动教育课“可有可无”,和学生的就业和自身发展并无直接关联,甚至有人提议,劳动教育课占用了专业课的时间,应该压缩课时数,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在校期间,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优势,减少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由于种种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偏差,对开设劳动教育课相关政策的把握不透彻,不少高职院校出现了思想上懈怠、行动上迟缓、落实上打折扣等现象,这种主观偏见和认识偏差,直接制约着劳动教育的制度化、程序化和常态化开展。

2.2 缺乏系统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课作为一门课程,不能用文化课的学习代替劳动教育,强调了劳动教育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然而在部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由于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对劳动教育课的认识存在偏差,甚至存在可有可无的现象,导致未将劳动教育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甚至将劳动教育课定性为选修课,对开设专业、学习课时、考核手段等都未作出具体的要求和规划,缺乏系统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同时,在开设劳动教育课过程中,由于对课程的性质和定位存在认识偏差,不少高职院校注重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和技能提升,在劳动教育课程编制中制定了教学计划,但在实际开设中不断压缩教学时数,甚至通过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将班集体文体活动代替劳动教育课,缺乏系统完善的教学体系,存在走过场的现象。甚至部分高职院校认为专业实践课涵盖了劳动教育的功能,将劳动教育课安排在專业实训中一并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淡化了劳动教育课,其在形式与内容上都不符合《意见》的规定和要求。

2.3 缺少健全完备的劳动教育保障机制

劳动教育课作为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学保障机制,然而劳动教育保障机制缺失成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的普遍现象和主要困境,其降低了劳动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现阶段,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保障机制缺失主要体现在:一是师资力量匮乏。很多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劳动教育课由辅导员或专业课老师兼授,以兼职授课教师为主,缺少专业化、规范化的高质量师资团队。二是物质保障供给不足。由于思想认识偏差和办学条件的制约,不少高职院校缺少专业化的劳动教育场所和硬件设施,物资严重匮乏、经费投入不足,缺少最基本的物质保障。三是评价体系不健全。劳动教育是否规范化开展、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成效是否达标以及教学反馈手段是否真实有效等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缺少科学化规范化的评判反馈机制。

3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路径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工作,培养五育并举的时代新人,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的内在要求,也是纵深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应有之义,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更是高职院校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办学水平的必然选择。因此,高职院校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劳动观的时代意蕴,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做好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积极探索和拓展劳动教育新路径,助力劳动教育提质增效。

3.1 强化思想引领,增强对劳动光荣的情感认同

理论武装得好不好,实践推动得实不实,关键在于思想认识高不高、情感认同强不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是否常态化开展,成效大不大,机制健不健全,其关键点就是是否深刻把握习近平劳动观的时代蕴意,是否真正从内心深处认同劳动教育对民族国家和学生自身发展的特殊作用。现阶段,高职院校存在弱化淡化劳动教育,归根到底是“小圈子”思想严重,全局意识不强,只关注学生的技能提升,忽视了学生的劳动价值观的培育,这种对劳动教育的情感认同不强,导致在具体落实上大打折扣,其成效性也会大大降低。因此,做好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构建劳动教育课的四梁八柱,推动劳动教育落地生根,首先就是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打牢思想根基,增强对劳动教育的情感认同,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人人崇尚劳动、人人热爱劳动、人人争做劳模的良好范围。在具体落实上,可以借助开展“劳模进课堂”专题讲座、观看经典红色革命影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等系列载体,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认同劳动、热爱劳动,提高对劳动光荣的认可度。

3.2 优化顶层设计,构建科学完备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要立足发展全局,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做好顶层设计,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劳动教育模式,形成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既要遵循劳动教育的一般规律,明确劳动教育总目标,制定严格的课程标准,防止“放任自流”;又要因地制宜,依托当地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自身潜在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特色有效的劳动教育活动,避免“千篇一律”。此外,高职院校还要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制定多渠道、宽领域、广辐射的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引导学生自觉树立端正劳动意识,增强劳动责任感和使命感。

3.3 完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现阶段,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内容空洞、形式单一、成效不足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究其原因,既有主观思想认识不高,也有刚性制度保障不足。因此,高职院校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出台政策措施,强化劳动安全保障,在人才队伍建设、经费投入、资源调配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建立健全成效机制,切实有效解决劳动教育实施过程的突出问题,保证劳动教育规范有序开展。要改变单一评价的模式,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评价方式,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统一,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增值性评价和综合评价有机融合,推进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过程动态化,构建多维度、全链条、可持续性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4 结语

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工作,探索行之有效的劳动教育新路径,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的重大时代课题,也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要回答的时代之问。面对新形势下劳动教育凸显的新问题新挑战,高职院校要坚持习近平劳动观的指导地位,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规范意识,主动担当作为,深入研究谋划,完善保障机制,推动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01).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Z].教材〔2020〕4号.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0(1).

[4]钱濛.思政教育视角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路径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10):9192.

[5]金梦,李宏宇,钱文霞,等.新时代高校“劳动+”特色教育模式构建与探索[J]. 高教论坛,2022,(11):2528.

[6]程文宣,黄海鹏.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2):5759.

[7]王丽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其路径分析[J].才智,2022,(26):4649.

[8]沈铁敏,张晓霞.构建新时代大学生“四融四化”劳动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作家天地,2021,(20):175176.

[9]国宏.实践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路径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2):119121.

[10]黄加敏.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素养评价指标构建探析[J].科技风,2021,(15):162.

[11]吴军.高职劳动教育再审视:现实需要、逻辑机理及实践路向—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阐述[J].职业技术教育,2020,(10):1823.

猜你喜欢

路径研究劳动教育高职院校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保定市基于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