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飞越半个地球,只为寻找一种味道

2024-01-27莉莉安

世界博览 2024年2期
关键词:面包房面包师面包店

莉莉安

 “面包与创意”是一家古老又现代的店铺,早在1875年这家店就已经存在了,装修也保持了那时候的风格,浪漫中带着些许沉稳。

“面包与创意”店里的招牌产品“蜗牛面包”。这款面包是千层酥质地,因面包上一圈一圈的纹路像蜗牛壳一样而得名。

巴黎,世界上最著名的大都会之一,它不仅是浪漫之都,也是我梦寐以求去探索的地方。毕业之后就一直热衷于烘焙的我,总是对法国有一种向往,或许是小时候看了迪士尼的《料理鼠王》,那只心怀美食梦想的小老鼠爬到巴黎屋顶畅想未来的画面太过印象深刻,总觉得我这辈子总要来一次巴黎。

为什么面包店里总有一种非常吸引人的香气,但是进去之后却发现没有任何一种面包是这种味道?带着这样的疑惑和憧憬,我踏上了巴黎的寻味之旅。

如果说埃菲尔铁塔和圣母院代表着巴黎的历史,凡尔赛宫和卢浮宫的收藏代表着巴黎的文化,那么街边大大小小的咖啡馆与面包房则代表着巴黎的烟火气,比起复杂昂贵的法式正餐,巴黎的面包才是普通居民和游客的最爱。不过,看似小小的面包,对巴黎的人们来说也是一件严肃且认真的事情,面包是巴黎浪漫生活的一部分,它要有精致的样子,也要有美妙的香气;它要有历史的传承,也要不断创新;它是一道美味的食品,也是打开巴黎一天浪漫生活的钥匙。

据说,在巴黎有超过3万家面包房,其中不乏诞生于17、18世纪的百年老店,也有一些挑战者不断将新的尝试放入面包当中,结合新时代的推广方式,让一些网红面包房成了巴黎市民新的拥趸。“面包与创意”(Du Pain et des Idées)就是这样一家“网红”面包房。打开社交媒体,这家面包店有無数的粉丝贴出了“打卡”的照片,在不少旅行博客上,也有许多博主将这里视为巴黎最好的面包房。做足了功课的我,第一站就选择了这里。当然还有很多人友好提示,一定要早点来,不然招牌面包一定会被抢光的。

与很多店铺比起来,这家面包房算是相当“勤奋”了,每天早上不到8点就开门营业。当我风风火火地从市中心来到这家面包店所在的巴黎第十区,店里已经是人头攒动,队伍已经排到了面包店外,看样子很多都是国外的游客慕名而来。一些人拿着手机兴奋地记录着激动的心情,一些人已经开始了拍照“打卡”模式。这是一家古老又现代的店铺,据说1875年这家店铺就已经存在了,装修也保持了那时候的风格:淡蓝色的墙壁与黑色的遮阳帘,浪漫中带着些沉稳,巴洛克风格的彩绘玻璃书写着那个时代的浮华与奢靡,墙壁与天花板上巨大的镜子显得气势十足,精致的浮雕为整个店铺增添了几分浪漫与优雅。说它现代则是因为这家面包店直到2002年才开始营业,而店主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面包师。

店主名叫克里斯托夫·瓦塞尔,一直在时尚产业工作,烘焙面包只是他童年时的爱好。不过,即使不是专业面包师出身,他利用时尚产业丰富的工作经验,也将这间面包房经营得风生水起。首先就是在互联网上的营销活动,这家店铺很早就开始在社交媒体上运营帐号,是巴黎面包店中“粉丝”最多的店铺之一,而且店主很会“放长线钓大鱼”,宣传方向主要偏向于国外市场,虽然短时间看不到效果,但是巴黎作为旅游城市,国外游客早晚会来到这里。这家面包房的位置也非常讲究,沿着马塞路走到头就是著名的圣·马丁运河,坐在河畔,吃着刚刚出炉的精致面包,属于巴黎的浪漫感觉一下子就涌上心头。

本着“来都来了”的信念,我在店里一下子买了不少面包,一边吃,一边认真观摩了一下,其实,这家面包店也并非只靠营销,在面包制作上也是有“真功夫”的。店里的招牌产品是“蜗牛面包”,因面包上一圈一圈的纹路像蜗牛壳一样而得名。“蜗牛面包”分为“绿蜗牛”与“红蜗牛”,分别加入了开心果和提子干,一上架就会被抢购一空,出炉的时候,店铺中能听到各种语言在喊“来了来了”。“蜗牛面包”是“千层酥”质地的,刚烤出来的时候外面非常酥脆,里面又十分软,馅料放得非常多,微甜而且一点都不腻口,放到第二天再吃一样很好吃。这家店铺还有很多产品值得推荐:奶酪馅饼就像超大号的蛋挞,酥脆的面皮中间填满了厚厚的奶酪;传统的可颂和蝴蝶酥也相当有水平,至少能与巴黎不少历史悠久的面包店打成平手。

法国的面包种类成百上千,如果要选个代表,那么非法国长棍面包不可。法棍面包甚至已经脱离了面包的范畴,成了法国美食甚至法国的国家象征之一,2022年,法棍制作工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虽然法棍面包已经成了国家的象征,它的长度、直径乃至重量都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哪家的法棍最好吃依然是一个让人“打破头”的问题。好在1994年之后,法国官方给出了解决方法:从1994年起,每年都会有一个评委小组聚集在巴黎,他们的任务就是选出巴黎最好的法棍面包。评委中有专业的面包师,有美食记者还有普通的市民,为了公平起见,每年的评委都是随机抽取,并且用“盲选”的方式评选出当年的最佳法棍面包。

在距离凯旋门不远的勒邦街上,麦迪逊朱利安面包房是个并不起眼的店铺,黑色的外墙,白色的内装,和周围面包店并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在它的橱窗上却贴着一个象征“面包界”荣耀的标志——这家面包店获得了“2020年巴黎最佳法式长棍面包”的殊荣。它从烘焙质量、内部柔软度、风味、香气和外观这五个层面打动了当年的评委,给予这家面包店的奖励除了奖金和这个象征荣耀的标志,还让它成了当年巴黎爱丽舍宫法棍面包的官方供应商。这样的美味,我是一定不能错过的。

如果说“面包与创意”在社交媒体上大放异彩,成为“外地人打卡胜地”,那么麦迪逊朱利安就是“本地人常去”的店铺。虽然获得了“年度最佳法棍面包”的荣誉,但是这家店的价格却一直没变,1.2欧元的价格可以说非常良心。来到这家店铺,一眼就能看出来都是熟客,没有拍照打卡,没有游客脸上常见的兴奋,客人与熟悉的店员点头问好,在货架上熟练地选择面包。在这小小街道的小小店铺中,巴黎脱下了宏伟的外衣,展现出了温暖的气息。我看着堆在货架上的面包觉得平平无奇,甚至有些“邋遢”,这些法棍的外形并不是笔直的半圆柱体,边角的地方还有点弯弯曲曲的,有些烤焦的外壳上不均匀地涂着一层白色的霜粉。想起在其他地方买到的法棍倒是“颜值”上要更高一些,也许这就是传统手工制作法棍面包的“倔强”吧。

麦迪逊朱利安面包店的面包获得了“2020年巴黎最佳法式长棍面包”的荣誉。

我匆忙找了个咖啡馆,迫不及待地坐下来品尝这个“最佳法棍”有什么特别之处。单独拿着它,外观看着“顺眼”了一些,比例均匀,表皮金黄,但似乎硬得可以“当成棍子打人”,用力掰弯的时候会有些韧劲,虽然这个法棍可能已经离开了烤炉好几个小时了,但依然散发出新鲜出炉的浓郁麦香。掰下一块放到口中,坚硬的外皮迅速软化,变得很有嚼劲,而内部却是非常柔软,吃得“根本停不下来”。不光是口感,这款法棍的味道也不普通,复合的味道应该是融合了几种不同的面粉,还有优质的海盐,而酵母可能是这家店的“秘方”,整个法棍不光有面粉的原生香味,甚至还有一点轻微的坚果味。虽然我不是专业的面包师,但依然能感觉到它的独到之处,至少在我看来绝对配得上“年度最佳法国长棍面包”的荣誉。巴黎的鸽子也非常认同这个观点,不小心掉落的面包碎屑被它们抢得精光,有几只甚至在我周围赖着不走,咕咕地叫着好像让我再多掉下一点给它们。

就这样边走边吃,我的巴黎面包房之旅也接近了尾声,但依然找不到一款面包是那种面包店外闻到的味道。有位店主告诉我,那种香气叫面包香氛,所以你当然找不到。奇怪的是我并没有怅然若失,就像迪士尼动画片里的美食评论家尝到小老鼠做的蔬菜杂烩,仿佛再次尝到了“妈妈的味道”一樣,或许不必探究它们的本源和实质是什么,只要想想你闻到这一缕香气时带来的美好和治愈,就足够了。

关于法棍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拿破仑发明了法棍面包,因为当时圆形的面包总是占据很大的空间,于是他下令让人们把面包做成细长的棒子形状并统一尺寸,让士兵可以更好地携带。另一种说法是为了防止地铁工人用面包刀互相攻击,所以要求生产一种不用刀具也可以轻松撕开的面包,于是瘦长且容易撕开的法棍面包就此诞生。还有一种说法是1920年的一项法律禁止面包师在凌晨4点以前工作,为了让客人早上可以吃到面包,于是面包师将原本圆形的面包变成长棍型,使面包更容易准备和烘烤。

(责编:昭阳)

猜你喜欢

面包房面包师面包店
Rub-a-dub-dub
Seeking UNESCO's recognition for the baguette
甜甜的面包店
《外婆的面包房》创作谈
外婆的面包房
面包师国王
狮子面包店
企鹅大婶面包店
Buying Bread买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