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教师精神画像

2024-01-26孙昕

中国教师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学实验甘孜州实验班

孙昕

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持续开展了30余年,在每一个教学成果取得的背后,都有教师精神的托举。

当我们讨论起教师精神时,多会从哲学概念出发,从古今中外历史中抽取那些熠熠闪光的教育大家的故事,从中抽象出教师精神的论证框架。但教师精神并不能够由某一个抽象理论框架完全涵盖、诠解,日常的教育生活往往平淡无奇、波澜不惊,那么,教师精神到底会怎样展现?

2023年10月,笔者结识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孜州”)康定中学的杨黎老师,她所讲述的生动、朴素、纯真的教学实验故事令笔者感受到教师个体的生命意趣远远丰富于抽象概念,这让笔者看到了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中所绘就的生动、活泼、真诚的教师精神的立体画像。

杨黎,1999年参加工作,是四川省首批名导师工作室成员、甘孜州首届基础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甘孜州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曾获评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甘孜州“优秀教师”“康巴名教师”等荣誉称号。在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甘孜州民族教育科学研究所承办、四川省康定中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协办的“四川省初中数学教材(北师大版)培训与教学研讨活动”(以下简称“研讨活动”)中,她作为甘孜州首位使用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的教学实验者参与了学习和汇报。

从她的汇报及之后对她进行的采访中,笔者获得的最强烈的感受是她对教育丰盈的爱,这份教育之爱就像一捧怒放的鲜花从她的生命中“呼啦啦”地喷薄而出,成为她在教师专业性的成长、发展与坚守方面的基石、动力以及归宿。这显然是教师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教师的实验精神与学习精神

1. 教学实验第一人

17年前,杨黎还不到30岁,因为教学成绩在全州突出而成为康定中学最年轻的年级组长和优秀班主任。2006年,时任校长嘎绒拥忠决定在初中部搞教学实验,引入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以下简称“育才学校”)网课,学习其先进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理念。嘎绒拥忠看好杨黎的敬业精神与教学能力,让她做教学实验班的班主任。杨黎从一开始就领受到了巨大的压力。首先,育才学校使用的数学教材是北师大版,因此实验班也要使用北师大版数学教材,这与整个甘孜州使用的教材都不一样。杨黎发现,北师大版教材在编写上更注重学生的学,因此编排顺序上与传统教材不同,但在全州统考时,实验班要跟全州使用同一套试卷,因为教科所不可能为了这一个实驗班单独出一份试卷。所以,实验班面临的最实际的问题就是,初一、初二的统考试卷上会有很多没有学过的内容。其次,最初发布实验班招生信息时还有不少学生报名,但一听说换教材的情况,很多家长便退了出来,直言“你们这是把我们的孩子当‘小白鼠’”。杨黎便和伙伴分工,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地劝说,最后,成形了一个有40余名学生的实验班,班上学生的成绩差异比较明显,并不是最初预想时那样的“绩优班”。面对并不理想的生源,面对评价的压力,杨黎常想补充一些老教材的内容,以便应对统考。嘎绒拥忠看出了杨黎的焦虑,有一天,他让杨黎把手里的老教材递给他,他翻了翻书,说道:“我相信殊途同归,不同版本的教材,最终都走向同一个目标—让每个孩子把知识学好。你不要一会儿拿着老教材,一会儿拿着新教材,让自己焦虑。忘掉老教材,踏踏实实把北师大版教材教好。中途的统考成绩我都不要求你,我们就看最后的中考成绩。”并且跟杨黎一起制定了“中考目标”—总分进入全州前十名的数量保一争二。校长的一番激励令杨黎放下了顾虑,从此一心一意搞教学实验。

最初,统考的试卷上会有近一半的内容是实验班没有学过的。杨黎告诉学生们遇到没有学过的题目,可以大胆地试着做。令杨黎感到欣慰的是,每次考试总会有一些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方法把没有学过的题目做出来,甚至还有考到90多分的学生。她认为,一方面是育才学校的网课会超前讲一些内容,另一方面是北师大版教材体现的知识掌握螺旋上升的编写理念使然。虽然如此,每一次考试成绩出来以后,实验班的整体成绩是偏弱的,来自同事、家长的质疑常常令杨黎感到压力巨大。她经常为此哭泣,为此睡不着觉,她说:“那时常常感到自己仿佛和全州的数学教学都站在了对立面,自己是一个孤独的异类。”

终于,这一届实验班的中考成绩证明了教学实验的成功。全州总分前十名中第1、第3、第5、第7、第9名都是杨黎这个实验班的学生,杨黎和康定中学的教学实验名声大噪。从此,康定中学陆续有更多的班级加入育才学校的网课,也开始使用北师大版的教材。

2. 以自己的学习带动学生的学习

杨黎认为,教师没有办法让学生学到教师认知以外的东西,所以教师必须不停充电。她说:“我当老师以后比当学生的时候更好学,教师的责任让我主动去吃教学的苦。”

最初,北师大版教材在编排顺序和教学理念的灵活性方面给杨黎带来很大的挑战。她使用北师大版教材的过程也是自主学习的过程。随着对教材越来越深入的体悟,杨黎意识到编者的编写意图—站在学生的角度助力学生的学习,而不仅仅考虑教师的“教”。她还意识到,旧有的教学理念不会让自己去反思这么多东西,只要按照教材上已经设计好的内容、架构去做就够了;而使用北师大版教材时,她发现自己作为教师被赋予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她认为只有教师有了空间,才能赋予学生空间。她相信学生的天赋是不能被教师定义的,她让学生坚信自主思考的力量,她希望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能教会他们构建自己的数学理念体系和数学思维模式。她欣喜地说道:“给孩子们的舞台有多大,孩子们就能回报多大的惊喜,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生起极大的幸福感。教师必须饱含一颗好学的心,这样才能对学生有帮助。”

二、以教育之爱托起教师的专业性发展

笔者请杨黎总结一下自己取得教学实验成功的经验。杨黎想了想,说:“我只是感到,教育必须源自爱。要对教育内容有爱,对所教的对象有爱,对教育本身有爱。如果认认真真地教还教不好,那就再多加一点爱。”

1. 爱教学,爱教材

作为从教20多年的教师,杨黎经历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历了教学理念的数次升级,也使用过不同版本的教材。杨黎认为面对变化时,心态特别重要。她说:“面对每一个教学资源,不管是网课,还是教材,教师不要有挑刺、发牢骚的心态。每本教材都凝结了编者的心血,编者想把最好的东西呈现给教师和学生。教师既然是教材的使用者,就要发挥使用者的作用,不能仅仅做一个代班‘机器人’。面对具体的学情,教师要让教材为我的学生所用,怎样对我的学生有帮助,我就怎样使用教材。这是教师的责任。”

杨黎特别喜欢北师大版教材每个章节后面的“回顾与思考”。她认为:“它不限定孩子们的思维,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回顾、思考学到了哪些东西。我常常感到孩子们会给我惊喜,他们会用智慧去敲开一个个知识点。逐渐地,我开始引导孩子们在回顾与思考时做思维导图,引导他们把自己掌握或认为重要的知识点与学习感悟书写出来。课时很紧张,但这本教材在提醒我要让‘回顾与思考’属于孩子们,提醒我給孩子们平台与空间,让这一课时变成他们内在深化的机会。”

杨黎也经常对学生说:“我们要做善良、温暖的人,要善于用眼睛去看见、带着感恩和珍惜的心去理解别人为我们的付出。”因此,她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指导语是:“请翻开你亲爱的数学课本”“请翻开你亲爱的数学练习册”“请用你亲爱的眼光去看你亲爱的课本”。对不认真做题的学生,杨黎会说:“我们要敬畏课本。它们坐了飞机、坐了火车,跨越千山万水,好不容易来到我们身边,我们应该把它学好,让我们的课本开心。如果学不好,我们的课本就会在书包里哭泣。”在笑声中,杨黎实施了学科德育。

2. 教育想象力来自无限的教育之爱

从杨黎班上毕业的学生大部分都会就读本校高中部。他们在上了高中后仍然与杨黎保持密切的接触。在杨黎如数家珍般地讲述她与学生的互动故事时,笔者问道:“孩子们都从你班上毕业了,你还要管他们到高三?”杨黎想了想,眼圈红了起来:“这些孩子和我有缘分,我们成了师生,我想管他们一辈子。”

杨黎的办公室里有一大罐棒棒糖,那是她为那些已经上了高三的“大宝贝儿”(这是杨黎对每个她教过的学生的称呼)们准备的。她要发给每个人6颗(每学科1颗),并且要对每个人说“语文棒棒,数学棒棒,英语棒棒……”她还送给每个高三的学生一盒写着吉祥祝福话语的贴纸。她说:“高三的学生容易焦虑,我希望他们的大环境可以变好一点。于是我送给他们每人一盒,鼓励他们把多余的贴纸送给好朋友或身边的同学。这样,大家都减少焦虑,对我的‘大宝贝儿’们也好。”

每个学生都在杨黎心里有一个位置。有一次,一个害羞、自信心不足的男生送给杨黎两颗杨梅蜜饯。杨黎一颗都没舍得吃,但为了给男生鼓劲儿,她第二天对男生说:“你昨天给我的杨梅蜜饯我吃了一颗,好好吃啊。我本来还想吃一颗,但是我想等你拿着进步的成绩给我看,我再来吃另一颗。”男生很激动,接下来的数学成绩大幅度上升。杨黎送了他一块巧克力,并当着他的面吃了一颗杨梅蜜饯。杨黎还留了一手:“另外一颗杨梅蜜饯我还存在家里,我想留到他高考前再吃,再给他鼓一把劲儿。”

这些日常的教育活动,看似细小、平常,却充满着创造性。而成全这份创造性的,正是杨黎对教育的无限热爱。她说:“师生一场,孩子们圆满了我的人生,我也愿意陪伴他们的人生。”

三、结语

本次研讨活动为杨黎提供了第一次与教材的编写者和出版者同聚一堂深度沟通的机会。在课例点评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总编辑助理王建波谈到教材的温度与教师的创造性使用之间相磨相长、互为唇齿的关系,显然,杨黎对教材使用的领悟与教学改革的胆识深度契合了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的编写理念,所以实验的成功并不偶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基础教育国标教材出版中心数学分社初中数学学科负责人王永会曾表示:“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就是在课改的风口浪尖上起来的,高举着课程改革的旗帜。它的知识呈现方式比较独特,更强调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有比较大的空间。对于它的使用是需要一点改革精神、进取精神的。”这正是教师精神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生动体现。

责任编辑:解意

猜你喜欢

教学实验甘孜州实验班
甘孜州启动2021年工伤预防项目活动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加强甘孜州教育事业以促进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四川省甘孜州9个不同地理蝗虫种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基于PLC的冲压成型自动化教学实验系统设计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