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为“庐山真面目”

2024-01-25马志飞

百科知识 2024年1期
关键词:山峰庐山

马志飞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著名文学家苏轼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被调往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任职,途中经过九江,与友人同游庐山。一天,苏轼游历西林寺,突然从中获得灵感,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庐山雄伟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字里行间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近1000年过去了,《题西林壁》仍被人们广为传诵。诵读这首诗的人们总不免生出好奇之心:庐山的真面目究竟是什么样?如今的庐山还有哪些未解之谜呢?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北部的九江市境内,相传周朝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故而得名。这里北濒长江,东临鄱阳湖,“一江一湖一山”的地理格局决定了庐山具有非凡的魅力,因而在中国众多山峰中别具一格。

庐山并非“五岳”之一,却有人说它“一山赛五岳”,唐代诗人白居易更是毫不掩饰对庐山的喜爱之情,称赞它“匡庐奇秀,甲天下山”,意思是庐山的风景秀丽至极,简直就是天下诸山之冠。虽然庐山本身并不高,最高峰海拔仅为1474米,但这里气候湿润,植被茂密,奇峰怪石不计其数,深谷幽洞比比皆是,飞瀑流泉随处可见,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一幅缓缓展开的山水画卷,令人深深陶醉其中。

庐山之美,不仅在于迷人的山水风光,还在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堪称一座名人汇聚的文化之山。几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曾到此游览、生活,留下的诗词超过1.6万首,其中包括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诗词名句,例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寅的“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毛泽东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等。因此,庐山被誉为人杰地灵的“人文圣山”,甚至还有人说,它书写了半部中国文化史,承载着数千年华夏文人的精神慰藉。

庐山究竟是什么样的,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人们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看法,主要原因在于这里经常被变化莫测的云海笼罩,为庐山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由于庐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雨水比较充沛,加之这里紧邻长江和鄱阳湖,四周具有充足的水汽条件。潮湿的气流在上升过程中遇到庐山的阻挡,只能沿着山坡缓慢抬升,最终兴云成雨。据统计,庐山全年平均有192天被云雾笼罩,且主要集中在夏季。此时,洁白而轻盈的云雾弥漫在山林荒野,一望无际,如梦似幻,在微风的吹拂下似瀑布一般流淌,时隐时现的峰峦犹如蓬莱仙岛,令人感觉飘飘欲仙。正因如此,苏轼才发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叹。

倘若我们拨开庐山的云雾,从高空俯视,会发现庐山十分“孤僻”,一山飞峙大江边,前后左右与其他山脉都不相连,因此,庐山究竟是一道連绵的山脉,还是一座特立独行的孤山,成为业界争论的话题。苏轼说它“横看成岭侧成峰”,其中的“岭”指的是高大、相连的山脉,“峰”则是指高而尖的山头。之所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会看到不同的形状,是因为庐山的山体呈椭圆形,呈北东—南西走向,长约25千米,宽约10千米,总面积约300平方千米。

事实上,庐山为幕阜山余脉,是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因断裂抬升而形成的地垒式断块山。庐山四周有许多陡峭的崖壁和幽深的峡谷,其内部则有90多座绵延相连的山峰。这些山峰彼此间的相对高差较小,山峰间的谷地宽广,地势起伏不大,总体上呈现出外陡而里平的地形特征。早期,庐山的形成还与地下岩浆的活动有关,导致庐山如今出露的岩性较为复杂,既有沉积作用形成的砂岩,还有岩浆作用形成的花岗岩和变质作用形成的片岩、石英岩等多种变质岩。

2004年2月,庐山以其系统而完整的地层剖面、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以及第四纪冰川遗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庐山也是我国首批入选的八个世界地质公园之一。

庐山奇峰怪石众多,它们既是地壳断裂抬升作用的产物,也与外界的长期风化侵蚀有关。著名的五老峰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五老峰是五座彼此相连的突兀山峰,地处庐山东南部,因外形酷似五位席地而坐的老翁而得名。从不同角度观察,五老峰可呈现出不同的姿态,有的像诗人,有的像渔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峰下不远处有一道长约700米、高差约220米的悬崖绝壁,名为九叠屏(又名屏风叠),相传是唐代诗人李白隐居读书的地方。当他见到险峻的五老峰,赋诗赞之:“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之后,当他见到壮观的九叠屏,又忍不住赋诗:“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秀峰是庐山南麓的另一座山峰,自古以来就有“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的美誉,这里有一条从空中垂下的“白练”,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而名动天下。虽然李白一生中曾先后五次到过庐山,在此写下数十首诗篇,但他所见到的瀑布还只是庐山的“小众”景点。如今被人们公认为庐山最美的瀑布当属三叠泉瀑布,它的落差达155米,经过三级台阶飞流而下,每一级都与众不同。古人曾这样描述三叠泉瀑布:“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石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真天下绝景。”三叠泉被人发现的时间比较晚,直至南宋绍熙二年(1191年)才被一位上山打柴的人发现。令人遗憾的是,此时距李白去世已经过去了400多年。

在庐山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不仅分布着许多冰斗、冰窖、U形谷和悬谷等冰蚀地貌;而且在庐山四周的湖畔,到处可见巨大的冰川漂砾,它们都是来自庐山顶部的岩石,有的搬运距离超过10千米。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据此提出,庐山地区在第四纪时期发生过多次冰川活动。这个观点在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庐山上广泛分布的泥砾混杂堆积物,到底是因冰川作用形成,还是泥石流作用形成。有学者认为,冰川形成于严寒气候下的极地或高山,而庐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不具备形成冰川的条件,而且经过地质调查发现,庐山地区曾发生过多次泥石流。

真相究竟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从某种意义上说,或许正是由于庐山还有很多未解之谜,才使它更有魅力,吸引着人们不断去探索、发现。终有一天,我们会真正揭开庐山的真面目。

地球上高大的山峰,一般都是由于板块相互碰撞而引起的褶皱,即褶皱山,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北美洲的落基山脉等绵延数千千米的大型山脉都属于褶皱山。

还有一些山峰是由断裂活动造成的,被称为断块山。从外貌看,这种山的边线平直,山坡陡峻成崖,在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比较多见。例如我国“五岳”中,除“中岳”嵩山为褶皱山外,“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都是断块山。除此之外,山东的沂蒙山、黑龙江的大兴安岭、内蒙古自治区的阴山也都属于断块山。

如果断块沿两条或多条断裂隆起而形成山地,则被称为地垒式断块山,其山地侧方多呈断崖绝壁。断块山地与断陷盆地通常会共生,呈平行排列,这是一种共轭补偿现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天山和阿尔泰山、山西的恒山和五台山以及江西庐山等都属这类山地。

【责任编辑】赵 菲

猜你喜欢

山峰庐山
刀削山峰危石立 谁栽松树直亦奇
最高的山峰
庐山 牯岭!Cooling!
做一次庐山客
谷神星的奇特山峰
毛泽东登庐山
拥抱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征服那座最高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