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画中的色彩表现探究

2024-01-23申洪钰哈尔滨师范大学

流行色 2023年11期
关键词:国画中国画色彩

申洪钰/哈尔滨师范大学

0 引言

国画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的出现和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国画,是中国独有的绘画艺术,每一笔都蕴藏着中国审美和中国文化。国画同我国书法、皮影、京剧脸谱等许多传统文化一样,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和表现力。与西方注重光线和绘画技法给人营造视觉冲击不同,国画则是更注重意境和艺术审美,在创作过程中通过色彩的掌握和运用增强画面生动性,表达内心情感变化,融入我国传统文化。国画对中国人的艺术审美影响十分深远,作为代表着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国画的传承和发展是毋庸置疑的[1]。

1 国画及国画中色彩的发展历程

1.1 国画

一般来说,人们习惯将中国画简称为国画,国画内容非常丰富,学术界关于国画的研究非常之多,但仍没有统一的定义。国画的分类一直遵循传统的分类方法,根据所画对象的不同分为中国花鸟画、中国人物画和中国山水画三大类。根据国画的表现形式,又可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2]。国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成熟进步,涌现出众多的国画艺术家,在绘画领域取得了很高成就。

1.2 国画中色彩的发展历程

1.2.1 古代国画中的传统色彩

在魏晋南北朝之前,中国画的色彩运用受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较深,画家对色彩的主观意识已经形成,多以紫灰、墨青色为主。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为绘画带来了新的色彩,国画中的色彩逐渐丰富起来,大红、中黄等色彩开始高频出现。唐朝,中国画的色彩运用已经有了很大飞跃,画家们更喜欢用鲜艳浓厚的色彩来呈现盛唐的昌盛面貌,豆沙、胭脂、粉红等色彩出现在山水画和人物画中。宋代以后国画对色彩的运用则越来越少,在不安定的社会环境中,国画发展缓慢,国画中的色彩也日益暗淡。到了明清时期,闭关锁国,艺术家们的视野和思想都受到了禁锢,这个时期中国画以墨色为主,通过平淡的色彩来修饰和衬托家国情怀。

1.2.2 近代国画中的创新色彩

近代中国在绘画上打破传统束缚,引进西方绘画理念,与国画相结合,使中国画有一定的突破和发展。对于色彩的分析与研究,西方印象派可以说达到了一定的高度[3],中国画则是在传统水墨画的基础上,学习西方画在色彩上的明亮表达和情感传达,加强了橙色、蓝色、绿色等色彩在中国画中的运用。西方绘画比较注重表现事物的形象,而中国画讲究意象,近代国画在中西结合的创新上,更多画家习惯采取西方水彩画的色彩使用技巧,把中国传统的用色方法和西方技巧相结合,从而实现改造和创新。

1.2.3 现代国画中的时代色彩

现代国画的色彩运用在原有的传统色彩应用基础上实现了拓展,更多的国画艺术家对色彩表现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现代画家们从传统的绘画色彩和西方的绘画思想等方面得到灵感,进而对色彩的运用加入了主观因素,通过使用不同的颜料调色,形成更贴合情境的色彩,如驼色、牙色、绛紫等。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每一幅国画作品都彰显着这个时代的特征和气息,随着社会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影响,人们审美角度的改变,国画色彩要在传统观念的基础上追求创新,向世界展示独特的国家文化。现代国画的色彩表现在主观意识较强的同时,仍要凸显出时代的特征。

2 国画中色彩的主要表现形式

2.1 作画工具

国画离不开笔、墨、纸、砚,国画色彩的表现因作画工具性质而异[4]。中国画的线条优美多变,毛笔本身的柔软性,画家在绘画过程中使用的力量和技术不同,色彩再赋予线条魅力,国画色彩的表现形式便丰富起来。此外,不同浓度的墨水在色彩上也会呈现出色调和情感的变化。不同的画法,泼墨、淡墨、积墨,所表达的色彩感受完全不同,使绘画具有不同的精神和形式。其次,宣纸良好的吸水性为毛笔生机勃勃地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宣纸的吸水性也会改变色彩和墨色,创造出不同的艺术概念。再者,墨砚的选择也会影响绘画的最终效果,比较常见的端墨砚具有色彩丰富、墨水蒸发缓慢的特点,让国画色彩的表现更多变。

2.2 构图方法

国画的构图讲究形式美,有固定的结构和既定的方式,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画面空白的运用独具特色,更讲究自由创造和情感铺陈,但往往形散而神不散。水平线构图法是将所有形象在水平线上展开,色彩表现上会选择较暗的色彩,这种构图给人以庄重、严肃之感,易造成单调的感觉,注意形象的疏密变化和大小变化,能给人平静、稳定以及开阔、宽广之感。倾斜构图法就是将主要形象置于一条斜线附近,色彩上多是明亮,使画面充满变化和动感。此种构图适宜表现体育运动、舞蹈、游戏等题材,加上色彩则更显灵活。s 线构图法则具有强烈的动感特征,能创造出优美而又富于变化的艺术效果。色彩表现上,为实现形象的大小穿插、前后遮挡、相互响应和协调统一,多使用相近色彩进行渲染[5]。

2.3 情感融合

国画在创作过程中很好地融合了情感和态度,通过独特的色彩表现和作画手法,使每幅作品既具强烈的色彩张力,又有温婉的情绪表达。一幅国画如何能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画家的感受与心境又如何通过画面语言来传达,敏锐而准确地把握色彩的运用是传达情感与氛围的关键。同样的一处风景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分别描绘,所用的画面色彩往往会有所差异,而色彩的直观变化常因创作者的心绪变化而变化,同样也会激荡起观画者的情绪变化,从而达到简洁有力地宣泄与感受画面所具有的情感。这便是国画的迷人之处,国画色彩所带来的视觉冲击会引发情感冲击,甚至是背后的文化冲击。

3 国画中色彩表现的审美特征

3.1 意境美

国画讲究情境的表达和画面内涵的烘托渲染,这是对意境的追求。通过画面色彩的运用,将艺术家的情感注入到绘画过程中,创造出意境作品。在欣赏国画作品时,观者不仅领略了高超的绘画技巧,恰到好处的色彩表达,而且对作者的绘画境界有了深刻的体会。意境不仅是作画场景的交织,更是画家用笔墨和色彩将情感在画中的呈现,欣赏者在欣赏作品中与画家产生情感共鸣,领略国画意境,感知国画魅力。国画注重追求无限的表现效果,国画的艺术理念是给有限的场景赋予无限的精神内涵,而这种表达往往离不开色彩,色彩让国画的意境表现更生动和美艳,让山水国画享誉世界。

《墨梅图》(图1)是王冕晚年的一件代表作品,此图作倒挂梅。枝条用更深的墨色表达茂密,前后错落。枝头缀满繁密的梅花,则是通过不同层次的墨色勾画,或含苞欲放,或绽瓣盛开,或残英点点。正侧偃仰,千姿百态,白洁的花朵则是通过浅色点缀,与铁骨铮铮的干枝相映照,深得梅花清韵。此图通过对墨色游刃有余的把握,整体意境秀逸,令后人叹赏不已,对明清画坛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6]。

图1 《墨梅图》王冕

3.2 含蓄美

与西方人的热情和奔放相反,中国人的感情往往是内敛和微妙的。国画不同于物象和观念,但画中的含蓄思想无疑是非常真实和完整的。国画中隐藏的美,不是通过对具象进行深刻的雕画,通常只是用色彩进行勾勒,来表现神韵。这就是国画很难被超越的艺术成就。 国画中往往带有中国哲学“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使画面带有一种独特沉稳含蓄的诗意。

在当代,更多的画家将国画色彩中的含蓄美表现到极致。著名画家齐白石为文学家老舍先生画的一幅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图2)画面用淡墨色描绘了山涧中湍急的水流,远方用石青色点了几个山头,水中画了六个顺水而下的蝌蚪,青蛙妈妈的蛙声顺着山涧飘出了十里。画中作者用大块浓淡有致的墨块将山川峡谷之势跃然纸上,对蝌蚪的描绘通过更深的墨色高度概括,活灵活现。在构图上,留有大块的空白,即上方不着墨色可表示天空,用几笔淡墨勾勒出水波纹,这样使画面虚实相生,富有层次,同时画面也给人一种立体感和真实感。十里山泉,不见蛙而能闻蛙声,这幅画虽然画的是蝌蚪,但是描写表达的却是青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声情并茂,含蓄温婉,回味无穷[7]。

图2 《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

3.3 气韵美

气韵是中国画艺术创作中所表现的一种微妙而又持久的状态。它不仅仅指线条和色彩,而是包含着生命、思想和灵魂等多种因素在内的综合表达方式。国画作品中所画物的美,就是国画作品的韵味和美感。国画之美不仅是艺术的感受,更是对美的追求。国画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气韵,多是国画色彩的功劳。形韵和音韵是和色彩写在一起的,画家在创作的过程中,要用色彩描绘某物,要以物为出发点,达到自然、宇宙的视野和气魄。通过色彩表现,对事物的描绘会更显强烈和自然,国画往往更大气蓬勃。

《千里江山图》,是绢本青绿设色长卷作品。构图周密,运用高远、深远、平远多种构图方式的穿插使用使画面跌宕起伏,富有强烈的韵律感,引人入胜。画面采用了散点透视法,将不同视点的印象统一起来,巧妙地组织了空间。在色彩上继承了隋唐以来的“青绿山水”画法,即以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为主,设色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并作适当夸张。皴法以披麻皴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在描绘对象时,用笔十分精细,一丝不苟,人物虽小,却形象动态鲜明逼真,众多的桥梁、船只、房屋、水榭、形制和位置都不尽相同,毫无繁复之感[8]。

4 国画中色彩表现的文化内涵

4.1 丰富的文化容量

国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巨大的艺术潮流,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无数美丽的杰作,它们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体现了中国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国画中,不仅山水、虫鱼、鸟兽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国画书法、印章、诗词等也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如此珍贵而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其次,国画中的精神气质和韵律,进一步发展了画家的思想感情,国画与诗书的结合,形成了国画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了国画的文化内涵。

4.2 强调平衡与和谐

国画色彩的一个特点是平衡与和谐。在传统中国画中,颜色的运用注重整体的平衡与和谐,这符合我国文化传统。色彩搭配通常主次分明,中国画作品中的每个色块都在整体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相互呼应而又相得益彰。正因为这种协调的色彩运用,使得国画作品在视觉上给人带来舒适和平和的感觉。我国文化内涵中极关注平衡,不论是人与人、亦或者人与自然,这种平衡和和谐在国画中深刻体现。

4.3 尊重人和自然和谐共生

国画色彩的运用还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国画肯定了色彩与自然界的联系,尊重色彩的根源和真实性。国画作家倾向于采用大自然中的素材和色彩,通过运用细腻的色调和丰富的色彩层次来体现形象的深度和变化。这种对色彩的体察和独特的运用手法,使得国画作品具有恬静而又灵动的特质。国画色彩的表达方式独特而多样化,注重意境的表达、平衡与和谐以及对自然色彩的追求都是其特色之一。色彩是国画传递情感、展现意境的重要工具,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独特魅力。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国画色彩始终是艺术家们表达自我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之一。

4.4 承载中国文化精神

中国传统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源于先秦时期的诸家思想,常常受到儒家、墨家、道家的影响,二青和三青的对应、琥珀和茶色的铺陈,是儒家融合的风范,白色和墨色的反衬则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道教文化。国画中的文化精神主要受传统儒家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这些思想内涵不仅体现在国画中,对中国其他文化也影响深远。国画大师通常都是文学大师,深谙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画作通常正能量,惩恶扬善、弘扬正义,即使在山水、花鸟等题材上也会体现中国文化真善美的精髓。国画是从画家自身的想法出发,运用一些色彩元素,潜移默化地营造出画家心中的一片清净之地,揭示出中国文化的精神之地。

5 结语

国画的核心是笔墨,即色彩,每一位国画艺术家,都认识和理解色彩的价值和意义,这不仅仅是笔墨,也是中国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文以化人,艺以载道,国画中寄寓了中国人最纯真的情趣和意味,书写着中国人的品格和情怀。国画中色彩表现的传承和创新,也是对中国人传统文化价值观和艺术审美习俗的传承,未来,国画色彩的研究和发展将更深刻,且拥有更高的价值。

猜你喜欢

国画中国画色彩
国画《鲦鱼》
国画《鲿》
中国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国画欣赏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