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艺术中的色彩构建

2024-01-23赵一览上海大学

流行色 2023年11期
关键词:当代艺术艺术家色彩

赵一览/上海大学

0 引言

当代艺术中对于形式内容的建构是充满创新和挑战的,其中色彩构建成为了艺术家们表达情感、传达观念以及重构传统议题的重要工具。色彩在当代艺术中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元素,它扮演着引人入胜的角色,能够深刻地影响观众的情感和思考。“在过去数个世纪中,复杂的色彩现象已经从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和哲学等角度得到了详尽的探究。然而,关于这个无所不在又无法解答的神秘主题,其工作与色彩联系紧密的人—视觉艺术家们—却鲜少被问及他们的观点。”[1]本文首先从两个典型的例子—《太阳与海洋(码头)》中的色彩运用以及艺术作品中的火红色,开展探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色彩运用实践,然后从历史流变方面开展分析,展示艺术家如何运用色彩来重新表达主题、建立情感联系,并引领观众进入一个充满探索和想象的现代艺术世界。

1 当代艺术创作中的色彩运用实践

1.1 《太阳与海洋(码头)》中的色彩运用

第58 届威尼斯双年展授予立陶宛馆“金狮奖国家馆”的桂冠,立陶宛馆带来的作品是《太阳与海洋(码头)》(图1),此作品以类似歌剧的形式进行呈现,由导演鲁吉莱·巴兹兹卡伊特、剧作家瓦伊瓦·格兰伊特和作曲家莉娜·拉佩利特一同合作完成,展览的地点位于威尼斯圣殇教堂一座仍属于军械库军事区的建筑内。作品的表现内容正如它的名字所说的一样,视觉呈现简单直观—太阳、海、沙滩的元素构成了简洁的黄色、蓝色和红色。这些高明度的色彩组合后在直观上给人一种轻快愉悦的视觉感受,又能够让人在对比强烈的颜色中增强对这一场景进行阅读和观看的兴趣。这些色彩的组合形式与二十世纪的波普艺术创作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在安迪沃霍尔和大卫霍克尼等艺术家的作品中,这类轻快的色彩组合也被认为与消费时代的背景息息相关。关于作品的色彩细节和安排意义的深意都蕴藏在这些看似简单的道具当中。

图1 《太阳与海洋(码头)》 (表演现场,2019)

当分析《太阳与海洋(码头)》时,色彩的运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因为它在作品中扮演了多重角色。色彩不仅仅是视觉元素,还影响了观众的情感和理解。首先鲜艳的色彩选择给作品的阅读提供了现代化的视角:作品采用了鲜明的黄色、蓝色和红色作为主要色调,这些颜色具有强烈的对比效果,吸引了观众的视觉注意力。黄色代表太阳和沙滩,蓝色则象征着海洋。这些饱和的颜色营造出一种充满活力和愉悦的氛围,与夏日度假的概念相契合。其中青蓝色的统一是作品节奏构成的重中之重:在整个作品中,青蓝色起到了统一和协调的作用。尽管这个颜色在画面中的比例较小,但它无处不在,通过遮阳伞、瑜伽砖、比基尼和沙滩地毯等细节元素,将不同场景和情节联系在一起。这种青蓝色的存在增加了画面的深度和连贯性,为整个叙事提供了一个稳定的背景。

其次,作品中色彩随情节而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作品中的色彩不仅代表了自然元素,还与叙事情节紧密相关。例如,从浅黄色的沙滩逐渐过渡到橙黄色,这一变化与描述皮肤灼伤的情节相呼应,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这种逐渐深化的色彩变化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叙事的发展。这样的色彩安排对于观看的观众来说,更像一种情绪上的引领:通过色彩的巧妙运用,艺术家可以操控观众的情感。明亮的色彩可以激发愉悦和兴奋,而色彩的变化可以引发紧张或共鸣。这种情感操控使观众更深刻地参与到作品中,从而增强了其审美体验。总的来说,色彩在《太阳与海洋(码头)》中不仅仅是视觉元素,还是情感表达和叙事的有力工具。艺术家通过巧妙的色彩选择和运用,丰富了作品的层次和深度,使观众能够在不同情感和视觉体验中沉浸式地探索艺术的多维世界。

1.2 艺术作品中的火红色

橙色和红色作为温暖和艳丽的代表性色彩,同时也在艺术中与“火焰”“夕阳”“浪漫”“灾难”等形成了一种巧妙的互文关系。“火”作为一个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要素有着广泛的存在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认知水平的提高,对于“火”的精神价值的解读也在发生变化。“国曰灾,邑曰火”“凡四遭火”等表现了火作为物体燃烧所发光热以及火灾的存在方式,“火,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水中有火,乃焚大槐”则表现着古人对于火的恐惧,而如今的“火”则通过色彩的媒介摇身变为诗意和浪漫的存在,这无疑印证了艺术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是如何将浪漫和荒诞逐渐交融于物化的作品之中,也证明了色彩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作品观念的构成。

现当代艺术中,利用红色进行艺术创作或直接将火元素作为表现物象的艺术家不胜枚举,红色作为一种强烈且象征意味深刻的颜色,在现当代艺术中被众多艺术家广泛运用:在雕塑领域中路易斯·布尔乔亚在她的许多雕塑作品中使用了红色,例如她的蜘蛛雕塑系列,利用大面积的高饱和度红色进行深刻的情感表达和强烈的象征。在绘画领域中马克·罗斯科作为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在其大型颜色块画作中经常出现红色,用以传达强烈的情感和深层的象征意义。而在摄影当中也不例外,以法国著名构成摄影和观念摄影的代表人物贝尔纳·弗孔为例,弗孔在红色色彩元素的运用上极具浪漫的吸引力。在他的作品当中,红色的“火”褪去恐惧的外衣,作为比光更代表光明和绚烂的意象存在,光作为显现世界的使者也被火具有的激情所替代,在作品《燃烧的雪》(图2)中火和爆炸的呈现似乎在表面上寓意着摧毁万物,但影像中的物却在摧毁的发生中显得从容,画面之内的重生也就因此诞生,这一切由火起火灭形成的“新生假象”所带有的浪漫与荒诞是与任何传统艺术中借用火的结果完全相反的存在。也恰恰是红色的色彩在千百年来人类观念里遗留下来的概念的复杂性,帮助弗孔的影像本身也得以更好地营造虚空的荒诞和重生的浪漫,以及对“火”的隽永的思考。

图2 贝尔纳·弗孔 《燃烧的雪》(摄影,1980)

中国当代艺术家蔡国强以其作品中极致的色彩对比而著名。他在作品中采用强烈红色和绿色对比,将观众带入激烈而浪漫的情感体验中。蔡国强的作品中,色彩不仅是视觉元素,还具有深刻的绘画性意义,如在作品《天梯》中所体现。他巧妙地将火药的橙红色与天空状态相匹配,创造出富有情感的视觉体验。色彩的使用不仅是视觉上的美感,还表达了艺术家的情感和思考。“烧天给奶奶看”的简单一句话曾触碰无数人心中最柔软最敏感的地带。与其说蔡国强是一位装置艺术家倒不如称其为画家更动人,他以天空为画布、以火药做画笔、以云彩做渲染、以真挚的热情做调色板。对色彩的浪漫理解构成了大众视野中的蔡国强形象。不管是《移动彩虹》还是《挽歌》都采用了极致、强烈、鲜明的对比色彩。在红色和绿色的对比之中渲染出一种激烈却不失恒久浪漫的感受,原先的属于色彩本身的对立冲突在火药的烟气中也慢慢得以消解。除了通过高明度对比色彩的使用来突出色彩与材质之间的戏剧性张力以外,这些作品中表现出了他对色彩本身绘画性意涵的高度理解。在这件作品中,天梯火药使用了近乎原本火焰色彩的橙红色,色彩在这里将原属于物像的归还给物像,在回归中表达的是艺术家最纯真最质朴的感情。在色彩的使用上,蔡国强将火药燃烧后产生的烟气色彩与不同时段天空的状态相匹配,利用色彩的融合在“人为的”和“自然的”之间建立起桥梁。

2 艺术中色彩构建的发展

不言而喻,不追溯历史则无法理解色彩与当代艺术的关系。以下首先通过色彩表达社会责任这一传统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表现,然后分析色彩观念的历史发展,说明当代艺术中色彩构建及其由来。

2.1 色彩表达社会责任的传统

通过色彩表达社会责任这一主题是一项悠久的西方艺术传统,早期主要是体现在灾难题材中。灾难作为一个人类都不可能逃避的问题在艺术作品中都不鲜见,从15 世纪尼德兰画家博斯的《乐园》开始,色彩在这一表现灾难的艺术中就起到了关键作用。博斯运用了色彩,通过幻想的漫画式形象在油画中展现了灾难题材。他通过明亮的色彩将观众引入一个看似欢乐却充满隐喻和象征的画面中。这种对色彩的运用不仅是为了美学上的享受,更是为了向观众传达深刻的社会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家似乎开始拥有了一种对于普世化问题揭露和表明态度的社会责任,而色彩成为了他们表达这一责任的工具之一。当代艺术延续了这一传统,但在色彩的运用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艺术家不再仅仅将灾难呈现为悲伤和冷酷的审美情绪宣泄,相反,他们更多地运用诗意和浪漫的色彩来述说情感。通过色彩的独特组合,艺术家增加了新的可能性,将观者与作品之间产生的对立情绪和主题相融合。这种创新性的色彩运用使人们对于普世化议题产生了几乎全新的审美态度。

在此过程中,色彩不再只是一种装饰性元素,而是成为艺术家表达情感和观念的重要媒介。色彩的选择和运用成为了艺术家在呈现社会议题时的关键因素之一。这种对色彩的深刻理解和利用使得当代艺术能够更好地引导观众,让他们对于艺术作品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因此色彩在当代艺术中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表达力和沟通的工具,为艺术品赋予了更多的深度和内涵。亦或者说艺术作为一把马蒂斯口中“安乐椅”的存在意义何以附着于任何一类艺术题材,艺术家将安乐的情绪利用色彩和材料等媒介转化在艺术品当中,其中必然也包括对于具体色彩内容呈现上的讨论。

2.2 色彩观念的发展

在《中国传统色彩研究》一书中,色彩观念这一部分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中华五色系统概说”“天文星占与颜色标星”“颜色的神话”等内容。[2]可见对于色彩所包含的观念探讨是从古代延续至今的一个议题。

当代艺术的创新不是凭空产生的,艺术发展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继承是进行艺术创新的基础,因此这种变化与以往的艺术和艺术研究的理论成果是分不开的。《中国色彩简史》中就有这样一句话:“由于我国古代传统色彩审美习俗中推单色,人们对于灰色心存反感灰色受到排斥,五色以外的所谓杂色,被认为是奸色、邪色。这对于色彩科学的发展,产生了负面作用。”[3]这构成了色彩对审美产生影响的历史,也构成了当代艺术创作的基本养分。当代艺术和传统艺术在对于鉴赏者的塑造上无疑或多或少取经于接受美学当中对于文学读者身份塑造的研究方法,但在继承的基础上当代艺术在一方面延伸了伊塞尔“召唤结构”的传统概念,另一方面也将“审美升华”的格局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德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瓦尔特·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的观点强调了机器时代对图像价值的改变,而这一转变也在色彩的运用中得到体现。当代艺术中的图像不再仅仅是被观赏的对象,它们借助色彩传达出更多的信息和情感,观众与作品之间建立了更深入的情感联系。

3 结语

当代艺术中,色彩的使用已经超越了表面的装饰,它成为了情感和主题的强大表达工具。观众对色彩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不断提高,使得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当代艺术。色彩的运用方式也在不断演变,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变化相互交织,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可能性。色彩在当代艺术中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元素,它是情感、主题和观众互动的核心。通过对色彩的深入理解和创新运用,当代艺术家能够重新思考和重构传统议题,使观众在作品中找到更多的情感共鸣和思考空间。这种对色彩的深入探索和运用是当代艺术独特性的一个关键方面。

猜你喜欢

当代艺术艺术家色彩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神奇的色彩(上)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