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十一甲子 世界语讲述新故事

2024-01-23徐豪

中国报道 2024年1期
关键词:刘大为世界语座谈会

徐豪

第一次世界语工作座谈会60周年纪念会现场。

2023年12月22日,由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主办的全国第一次世界语工作座谈会6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召开。在现场,87岁的老教授来了,座谈会的亲历者来了,参加第一期全国中青年世界语骨干培训班的年輕学员也来了……冬至这一天,几代世界语者聚在一起,共同纪念1963年的那个7月。

1963年7月25日,全国第一次世界语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出席并发表讲话,对世界语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对世界语的宣传报道工作作了切中肯綮的指示。在座谈会举办前,全国世协还举办了“世界语对外宣传工作汇报展览”,陈毅等领导同志参观了展览。这次座谈会后,世界语在中国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世界语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60年后,这场以“新时代 新的文化使命”为主题的纪念会上,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全国世协会长刘大为表示,“我们要有雄心壮志,继续用世界语讲好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的故事”。

“世界语工作我很佩服,中央很感谢,这个部门的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是必须做的,要大发展。”“要培养一些人,要世世代代传下去,不要使它绝种。”陈毅副总理热情洋溢的讲话,深深鼓舞了世界语者,推动了世界语人才的培养和各地世界语运动的开展。

这次座谈会后,高教部下达《关于开设世界语课程的通知》。同年11月,高教部从全国11所大学调来一批青年教师,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世界语教师进修班,后来这11所大学相继开设了世界语课。1964年后,北京广播学院和后来的中国传媒大学多次开设世界语班,培养专业世界语工作者。

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下,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俄语专业的谭秀珠,同年入北京广播学院进修世界语。毕业后,她进入《中国报道》编辑部工作,成为一名专业世界语者,后来成为中国报道杂志社副总编辑、全国世协会长,一直从事世界语工作到退休。

“在《中国报道》这个平台上,我用世界语——这个承载着柴门霍夫博士人类和平友爱的理想——也是我的理想的语言,服务我国外宣工作,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为此我付出了我的青春年华、我的一生,我无怨无悔!”已经81岁的谭秀珠动情地说。

上世纪60年代学习世界语的人几乎都知道冯文洛,谭秀珠也是他的学生。1962年,北京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前身)准备增设世界语广播。时任《中国报道》主编的冯文洛,主动承担了培训世界语干部的工作。此后,他又担任了电台世界语组的改稿、定稿工作。世界语工作座谈会之后,全国世界语运动蓬勃开展,冯文洛欢欣鼓舞。在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广播学院开设的世界语班,年过六旬的冯文洛多次担任教学工作,为了教好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他呕心沥血,竭尽全力。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土壤,经过几十年的积累,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成功于1986年在北京举办。谭秀珠依然记得那届世界语大会的点点滴滴。那届大会由五大洲54个国家和地区的2400多名世界语者报名参加,是当时在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性会议,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担任大会最高监护人。“各国与会者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看到了我们古老的文明、各地的风景名胜,接触了我们热情好客的中国人民,他们心中树立了良好的中国形象。”

也是在1986年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上,陈毅之子、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陈昊苏用世界语致辞,在参会者中引发轰动——大会的举办也实现了陈毅副总理提出的“可以在北京开个国际世界语年会”的愿望。这仿佛是时光流转中一个温情的回眸。

2004年,在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在中国召开的18年之后,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又承办了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为成功申办大会,时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的陈昊苏不遗余力地协调各方资源。次年,在2005年召开的第6届全国世界语大会上,陈昊苏当选为全国世协会长。

“当年我父亲陈毅发表讲话支持世界语工作,他的许多设想在后来都实现了,特向世界语界的朋友们表示祝贺,希望新时代的世界语工作在中央领导下取得更大成绩。”陈昊苏说。

陈毅、楚图南、胡愈之等出席第一次世界语工作座谈会。

陈毅副总理观看“世界语对外宣传工作汇报展览”。

“60年前的全国第一次世界语工作座谈会,在中国世界语运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对当前和未来的世界语事业都有着重要的启发、指导和借鉴意义。”刘大为表示。

60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世界语专家,这些专家成为中国世界语运动的先锋骨干;世界语对外传播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在向世界介绍中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国内世界语活动绵延不断,人文交流活动日益丰富;各级世界语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宣传推广世界语成为协会工作的首要任务……

现在,第一次座谈会距今已经过去60年了,中国的世界语运动也已走过100年,国际世界语运动也有130多年的历史。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中国的世界语事业依然“面临着很多与过去相似却又有很大不同的情况和挑战”。

在这次纪念会之前,国际世界语协会主席邓肯·查特斯到访中国外文局、全国世协,并参加了世界语博物馆建成十周年庆典活动,走访各地世界语协会,在京沪两地组织了座谈会。邓肯·查特斯非常关注青年世界语者的培养,他表示,中国推广世界语对国际世界语运动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国际世协非常重视与中国的合作,愿通过推荐优秀教师、设置网络课程、共享教学信息、加强人员往来等方式,支持中国世界语人才培养工作。

刘大为也强调了世界语人才培养遇到的困难,“世界语工作的组织人才和传播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在一些地方和领域比较凸显;高校世界语师资力量严重缺乏,开设世界语课的高校在减少,开设专业的高校更少”。

2023年3月,第14届全国世界语大会召开,新一届理事会提出了今后5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包括“五个事业”“五大工程”“四个坚持”等,逐步创造条件有针对性地持续改进和加强相关工作。

“令人欣喜的是,一些老专家以饱满的激情继续奋斗在世界语传播与教育一线,讲课、办班、翻译、创作等,一些优秀的年轻的面孔出现在世界语的课堂和活动现场。”刘大为说。

这次纪念会上,全国世协向李玉萍、刘俊芳、南由礼等21位从事世界语工作60年的世界语者颁发了“世界语工作60年”纪念杯,向北京语言大学退休教师李威伦颁发了“世界语教书育人特别贡献”纪念杯。

全国世协副会长王汉平讲述了李威伦的世界语教学故事。87岁的李威伦住进泰康之家燕园养老社区后,很快就在养老社区开设了世界语学习班,现有学生15位,课堂氛围融洽,大家学习世界语的积极性都很高。其中一名学生,是已经90岁高龄的北京语言大学原党委书记吴林祥,李威伦笑称,“别看他以前是我的领导,现在他是我的世界语学生了”。

世界语的薪火代代相传。“谭秀珠、李威伦等老一辈世界语者,见证了我从青年步入中年、老年的过程,不知不觉我学习世界语已超过40年,我也要向谭老师、李老师学习,继续发挥余热,为新时代世界语的发展出力,积极参与世界语教学工作。”北京市世界语协会原秘书长肖火力说,他正在编《世界语轻松入门》教材,希望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体验世界语。

年轻一代的世界语教学者也在成长,浙江传媒学院教师朱雪莉就是其中一位。她说,高等院校是世界语教学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文化水平高,有外语基础,能较快掌握世界语,他们毕业后到全国各地生活工作,有利于传播世界语的理念,讲好世界语的故事。目前,朱雪莉已经在浙江传媒学院成功开设世界语选修课。

刘大为表示,新时代新征程赋予世界语运动新的使命和任务,也为世界语运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中国主流的世界语运动,从诞生之初就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批又一批民族的优秀分子、有识之士,接续努力奋斗,一路激昂慷慨。”刘大为说,中国的世界语者首先是爱国者,中国的世界语事业植根在中国,都要始终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投身到民族复兴伟业之中。

2023年3月召开的第14届全国世界语大会提出,世界语是追求和平、友谊和相互理解的语言,在增进中外理解与友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将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中大有可为。

“作为新时代的世界语者,我们要发挥好世界语作为非民族语言在国际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和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中的纽带作用。要让世界语载之以中国式现代化之道、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道,为实现中国文化自信自强和人类语言文明建设贡献力量。”重庆市世界语协会理事长袁爱林说。

“我们回忆和纪念这次座谈会,不仅仅是为了历史和过去,更是为了现在和将来;我们不仅要开会、发文来纪念,更要化为激励、付诸行动,面向未来,脚踏实地去发扬、去光大。”刘大为提出殷切期望。

在当天的纪念会后,第一期全国中青年世界语骨干培训班开班。“希望在青年人身上!”新一代世界语者见证历史、传承事业,更加坚定为实现新时代中国世界语事业的新跨越而努力奋斗的决心——这正是纪念全国第一次世界语工作座谈会60周年的意义所在。

國际世协主席邓肯·查特斯参加上海市世界语协会柴诞节庆祝活动。

猜你喜欢

刘大为世界语座谈会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70周年座谈会
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16日)
尿 急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TONGUE TIES WHY ESPERANTO LIVES ON IN CHINA
向右或者向左(外一题)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贵阳市世界语协会成立
巴金 一位坚守信仰的世界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