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移性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遗传学研究进展

2024-01-20廖远键姚菁菁左明顺陈洪川徐特张能

实用医学杂志 2023年23期
关键词:富马酸琥珀酸转移性

廖远键 姚菁菁 左明顺 陈洪川 徐特 张能

1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贵州遵义 563000);2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重症医学科(贵阳 550014)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和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PGL)是由嗜铬细胞引起的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分别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和肾上腺外的神经嵴祖细胞。据估计,PHEO/PGL的发病率约为1例/300 000人[1]。然而,这很可能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数字,因为在尸检系列研究中,偶然发现的病例高达0.05% ~ 0.1%[2]。虽然大多数PHEO/PGL 为良性肿瘤,但有2% ~ 13%的PHEO 和2.4% ~ 50%的PGL 可出现转移[3]。PHEO/PGL 常通过血源性或淋巴途径转移,当发现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时,即被定义为转移性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MPPGL)[3]。目前,MPPGL 患者的治疗基本上是姑息性的,通过手术有可能治愈,但肿瘤扩散限制了治愈性切除的机会。因此,发现一种可靠的指标用以预测MPPGL 转移性扩散变得越加重要。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最新的指南建议对所有PHEO/PGL 患者进行基因检测,临床上常用的基因检测项目为蛋白质印迹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及测序技术,但多种遗传异常均可能与MPPGL 的诊断有关,因此对MPPGL 患者的基因检测首选二代测序。本文拟通过对MPPGL近年来发现的相关易感基因研究情况作一综述,旨在从基因水平研究MPPGL 的发病机制,对于确定关键干预靶点、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提供了理论基础。

1 假性缺氧相关基因致MPPGL

假性缺氧相关基因突变可分为三羧酸循环(TCA)相关基因突变和VHL/EPAS1 相关基因突变。三羧酸循环(TCA)相关基因,包含琥珀酸脱氢酶的四个亚基(SDHA,SDHB,SDHC 和SDHD)、组装因子(SDHAF2)和富马酸水合酶/延胡索酸水合酶(FH)。表现出SDHx 基因突变和琥珀酸脱氢酶缺陷的PPGL 将积累琥珀酸,进而导致各种DNA 去甲基化酶的抑制和肿瘤DNA 的获得性高甲基化[4]。肿瘤抑癌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可抑制基因表达,导致抑癌基因功能丧失。抑癌基因(PHD1/2)的失活导致HIF-α 羟基化和HIF-α 泛素化/降解减少(HIF-α 被稳定),这也是VHL 依赖的。VHL 基因突变导致VHL 蛋白与HIF-α 的结合受损,因此稳定HIF-α 并导致其积累。通过HIF-α的稳定和积累,假性缺氧相关基因突变促进血管生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DGF 转录)、肿瘤外渗、侵袭、转移和其他细胞过程[5]。

1.1 SDHX 基因突变 SDHX 基因包括琥珀酸脱氢酶的四个亚基(SDHA,SDHB,SDHC 和SDHD)和组装因子(SDHAF2)。SDHB 基因失活突变引起的PGL4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位于1p36.13 号染色体[6]。SDHB 的突变与肿瘤更加侵袭性的行为有关的报道,最早报道于2001 年。最初认为PPGL 与SDHB 的突变相关性较高,但ANDREWS 等[7]的研究显示,SDHB 突变与肾上腺外交感神经副神经节瘤密切相关,而与嗜铬细胞瘤和副交感神经PGL 的相关性较低。从性别的角度看,男性SDHB 突变携带者比女性患病风险更高[8],出现该现象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性别之间的生物差异,如生理、免疫、遗传等因素相关。从年龄的角度看,儿童转移性PHEO/PGL 主要是由于SDHB 突变,且在35 岁以下的成人PPGL患者中,可以看到许多与小儿PPGL 相似的地方(包括遗传性、去甲肾上腺素能和多灶性疾病),双侧肿瘤甚至比儿童或35 岁以上的成人更常见,这表明这些肿瘤可能逃避了临床检测,实际上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存在[9]。建议对儿童SDHB 突变携带者进行PHEO/PGL 的生化筛查,若生化结果为阳性,则应进行影像学检查以定位肿瘤。

SDHD 基因失活突变引起的1 型副神经节瘤综合征(PGL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位于11q23.18 号染色体[10]。BAYLEY 等[11]的研究显示,SDHD(在染色体11q23.1 上)的突变比SDHB中的突变具有更高的外显率(> 80%),并且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通过母体印记改变,因此该疾病通常遗传自父系等位基因。这意味着一旦突变携带者从父亲那里继承了突变,他们就会患上这种疾病。

但由于母亲有50%的概率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也可能出现隔代遗传现象。SDHD 相关肿瘤主要与头颈部PGL 相关,但在肾上腺也有较低的概率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有关[5]。SDHD 基因突变患者主要在头颈区域(84%的病例)和胸腹区域(高达22%)发展肿瘤,12% ~ 24%也可能发展为PHEO[12]。LEE 等[13]研究表明,合并SDHD 突变的PHEO/PGL 患者发生转移的风险在SDHx 基因突变中最低,约为6% ~ 8%。

SDHC 基因失活突变引起的3 型副神经节瘤综合征(PGL3)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位于1q21 号染色体。SDHC 突变主要导致良性和无功能性HNPGL,但在交感神经PGL 患者中也发现了SDHC突变。英国的一项全球最大的SDHC患者队列研究(n= 91)显示[14],SDHC 变异病例中,近2/3 的患者发生孤立的HNPGL 疾病,1/3 的患者发生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EAPGL)和PHEO,1/5的患者发展为恶性疾病。SDHC 基因突变患者诊断时的平均年龄为38 岁,只有25%的病例发生多个PGL 或有该疾病的家族史[15]。SDHC 突变患者较少出现家族遗传史,提示该类型肿瘤外显率低。

SDHAF2 基因失活突变引起的2 型副神经节瘤综合征(PGL2)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位于11q13.1 号染色体。与SDHD 突变的携带者一样,SDHAF2 突变的携带者显示出该病完全是父系遗传,也许是因为这两个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可能遵循相同的肿瘤发生途径[16]。该基因突变于1982 年在荷兰HNPGL 家庭中首次发现,到目前为止,该基因突变仅报道于HNPGL。由于当前样本数量较少,这些差异是否具有实际意义,还未可知。

SDHA 基因失活突变可引起5 型副神经节瘤综合征(PGL5),位于5p15 号染色体。BAUSCH 等[17]发现SDHA 突变携带者的发病年龄最早为8 岁,其中肾上腺外肿瘤患者的比例较高(67%),尤其是头颈部副神经节瘤(44%),而肾上腺肿瘤的患病率较低。尽管已经检测到HNPGLs 与SDHA 突变相关,但发生此类肿瘤的风险仍然未知。

1.2 FH 基因突变 富马酸水合酶(FH)基因突变可引起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HLRCC)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家族性疾病,位于1q43 号染色体。FH 在TCA 循环中催化富马酸盐到苹果酸盐的可逆水合作用。富马酸盐活性的缺乏导致了富马酸盐的积累和对多种αKG 依赖性酶的抑制,进一步导致HIF-1α 的稳定、DNA/组蛋白甲基化的失调、谷氨酰胺分解、糖酵解的增加以及活性氧的产生[18]。在PPGL 患者中,该基因改变的发生率约为1%,约40%携带种系FH 突变的患者表现为转移性副神经节瘤,转移性表型和位于肾上腺或TAP 旁的多个肿瘤是与FH 突变相关的PPGLs 的临床特征[12]。

1.3 MDH2 基因突变 MDH2 是一种线粒体酶,编码苹果酸脱氢酶2,可催化苹果酸氧化为草酰乙酸。MDH 有两种亚型:MDH1 和MDH2。MDH1 仅存在于细胞质中,是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中的主要酶。有研究[19]显示,MDH2 的突变会阻碍线粒体中苹果酸转化为草酰乙酸,并可导致苹果酸和富马酸盐的积累,导致Krebs 循环代谢物的积累,例如琥珀酸盐,富马酸盐,丙酮酸或谷氨酰胺,随后激活缺氧诱导的因子α 靶基因。研究[15]表明,MDH2 突变往往出现在具有多个PGL、去甲肾上腺素能表型、转移性疾病和外显率不完全的患者中。但该基因与肿瘤发生之间的联系尚未明确,今后仍需要大量的临床证据验证。

1.4 VHL 基因突变 VHL 基因失活突变引起的VHL 综合征,位于3p25.3 号染色体,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肿瘤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是VHL 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VHL基因突变导致VHL 蛋白与HIF-α 的结合受损,因此稳定HIF-α 并导致其积累。通过HIF-α 的稳定和积累,假性缺氧相关基因突变促进血管生成、肿瘤侵袭、转移和其他细胞过程[5]。PPGL 在约10%~ 25%的VHL 患者中发展,通常表现为PHEO,较少表现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PGL,转移性疾病的风险为5% ~ 8%[20]。VHL 相关性MPPGL 最常见于儿童,平均发病年龄为11 ~ 12 岁,PHEO 可能是VHL 基因突变的第一个表现[20]。合并VHL基因突变的PHEO 患者几乎只产生去甲肾上腺素,这与将去甲肾上腺素转化为肾上腺素的苯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PNMT)表达降低有关[21]。

1.5 IDH1 基因突变 IDH1 基因位于p.R132C,该突变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IDH1 是一种细胞质酶,以NADP 依赖性方式将异柠檬酸盐转化为α-酮戊二酸(α-KG)。IDH1 基因突变导致D-2-羟基戊二酸(D2HG)的产生,进而导致琥珀酸盐和富马酸盐的累积,琥珀酸盐、富马酸盐和D2HG 可作为α-酮戊二酸依赖性双加氧酶的竞争性抑制剂[22]。ZHANG 等[23]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鉴定报告了1 例IDH 杂合突变伴有ATRX 突变的PGL 病例,IDH1 罕见的体细胞R132C 突变可能在一小部分散发性PPGLs 中起作用,并且就像在胶质瘤中一样,IDH1 和ATRX 突变可以在PPGL 中共存。此外,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常合并IDH1 突变,通常与不良的预后有关[24-25],但IDH1 突变在PGL 中相关预后研究较少,具体预后有待进一步研究。

1.6 PHD1/2 基因突变 HIF-α 连续合成,在有氧作用下被蛋白酶体途径迅速降解,但在缺氧环境下,HIF-α 的降解受到阻碍。PHD 蛋白(也叫EGLN 蛋白)是双加氧酶,它能使HIF-α 的关键脯氨酸残基羟化,使HIF-α 附着在VHL 肿瘤抑制蛋白上,这是导致HIF-α 在蛋白体中泛素化和降解的复合物的一部分。PHD 蛋白分为三型: PHD1、PHD2 和PHD3,其中PHD2 是一种氧传感器,可将缺氧反应基因HIF2A 和HIF2003A 羟基化,标记它们在常氧环境中被VHL复合物降解。PHD2基因突变合并腹部PGL 的案例最早报道于2014 年,可能是由于PHD2 的功能丧失影响PHD2 功能并稳定HIF-α 蛋白,通过HIF-α 的稳定和积累,促进了肿瘤侵袭和转移。腹部副神经节瘤预后良好,但其复发率高[26],因此,对于腹部PGL 的随访应当予以一定的重视,尤其是合并PHD2 基因突变的患者。

1.7 SLC25A11 基因突变 SLC25A11 编码载体蛋白苹果酸草酸盐载体(OGC),介导苹果酸从细胞质转运到线粒体基质以换取α-酮戊二酸(αKG),同时通过电子传递链复合物I 在线粒体基质中再生NADH[2]。SLC25A11 突变引起的高水平的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HIF 脯氨酰羟化酶的有效抑制剂,可促进肿瘤发生。BUFFET 等[27]对6 例排除已知基因突变的PGL 患者进行了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了种系SLC25A11 突变,其中五名患有转移性疾病,这些突变与杂合性丧失有关,证实了SLC25A11 基因突变参与了MPGL 的发生。此外,BUFFET 等[27]在通过CRISPR-Cas9 技术产生的SLC25a11 永生化小鼠绒毛蛋白敲除细胞中,观察到了与SDHx 和FH 相关肿瘤中描述的假性缺氧和高甲基化表型。这表明,SLC25A11 是一种新型副神经节瘤易感基因,其功能丧失与转移表现相关。

1.8 GOT2 基因突变 谷氨酸-氧乙酸转氨酶2(GOT2)是一种线粒体酶,在氨基酸代谢、尿素和TCA 循环中起作用。GOT2 通过转氨作用将草酰乙酸转化为天门冬氨酸,并随之将谷氨酸转化为α-酮戊二酸。然后α-酮戊二酸进入TCA 循环产生ATP。REMACHA 等[28]在1 例有多个肿瘤的患者身上发现了GOT2 的变异(c.357A > T)与较高的肿瘤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有关,在淋巴细胞中GOT2 的酶活性增加,在肿瘤和转染了该变异的GOT2 敲除HeLa 细胞中的代谢物中琥珀酸盐/富马酸盐比率增加以及α-酮戊二酸/柠檬酸盐和天冬氨酸/谷氨酸比率的显着增加。因此,较高的GOT2 活性似乎可以导致更多的α-酮戊二酸进入TCA 循环,从而引起琥珀酸的累积,进而导致各种DNA 去甲基化酶的抑制和肿瘤DNA 的获得性高甲基化。

1.9 DLST 基因突变 DLST 编码线粒体αKG 脱氢酶(OGDH)复合物的E2 亚基,催化α-KG 转化为琥珀酰辅酶A 和C02。DLST 基因突变导致αKGD复合物的E2 亚基耗竭,导致酶活性受损,αKG 积累导致高α-KG/富马酸盐比率和克雷布斯循环功能障碍,从而促进肿瘤发生[2]。REMACHA 等[29]对104 例排除已知基因突变的PGL 患者进行了37 个TCA 周期相关基因的靶向测序,在8 个无血缘关系的个体中发现了5 个影响DLST 的种系变异(其中4 人被诊断为多发性PPGLs),8 例患者中有4 例患者发现有c.1121 G > A(p.Gly374Glu)突变。p.Gly374Glu-DLST 肿瘤表现出杂合度的丧失,其甲基化和表达谱与EPAS1 突变的PPGLs 相似,这种相似性表明DLST 破坏和假性缺氧之间存在联系。

2 Wnt 通路改变型相关基因致MPPGL

Wnt 通路改变主要由CSDE1 基因的体细胞突变或影响MAML3 基因的体细胞基因融合触发,导致Wnt/β-连环蛋白途径激活的基因,导致血管生成,细胞增殖和侵袭增加。目前对于该通路的相关研究较少,仅在散发性PPGL 中描述了CSDE1 和MAML3 融合基因的体细胞变异[30]。

2.1 CSDE1 基因突变 CSDE1 是位于染色体1p13.2 上的肿瘤抑制基因,编码CSD1 因子,参与信使RNA(mRNA)稳定性、内部翻译启动、细胞凋亡和神经元分化[22]。该基因的突变导致细胞凋亡蛋白酶激活蛋白1(APAF1)的下调,这是细胞凋亡的关键因素。既往的研究也表明,在人结直肠癌(CRC)中,CSDE1 具有促进癌细胞存活、侵袭和抵抗细胞凋亡的作用。TCGA 研究发现4 例存在CSDE1 功能缺失性突变的PHEO/PGL 中,有3 例同时存在Wnt 通路相关基因的突变[30]。CSDE1 可能在PHEO / PGL 中起肿瘤抑制作用,CSDE1 的功能缺失突变成为PHEO / PGL 肿瘤发生的驱动因素。CSDE1 突变肿瘤表现出CSDE1 DNA 拷贝数缺失和CSDE1 mRNA 表达不足,这更加支持其在肿瘤发展中起抑制作用[30]。

2.2 MAML3 基因突变 虽然MAML3 在传统上被称为NOTCH 转录共激活因子,但PHEO/PGL 的MAML3 融合基因不包含NOTCH 结合位点,而且带有MAML3 融合基因的PHEO/PGL 并不持续过表达NOTCH 靶基因。FEISHBEIN 等[30]于2017 年首次报道Wnt 和Hedgehog 信号通路的MAML3 融合基因与PPGL 发展的关联,在176 例PPGL 患者中,10 例UBTF-MAML3 融合基因呈阳性。携带这种融合基因的患者显示出DNA 甲基化谱的广泛改变,主要是与靶基因的mRNA 过表达相关的低甲基化。通过低甲基化使Wnt 受体通路和hedgehog通路上的mRNA 过表达。MAML3 融合基因患者发生侵袭性和转移性PPGL 的风险增加[30]。因此,可将MAML3 过表达作为MPPGL 的预后标志物。

2.3 其他相关基因 随着基因学技术的进步,更多的致病性基因被发现。TOLEDO 等[31]通过全外显子组或转录组测序分析了来自43 名患者的41 个样本,并在一名患者的三个肿瘤中发现了由H3F3A 基因突变引起的骨的PPGL 和巨细胞肿瘤(GCT),类似于散发性GCT 的致癌驱动因素启动了PPGL。此外,TOLEDO 等[31]在另一名转移性PPGL 合并甲状腺髓样癌(MTC)患者中检测到MERTK 基因(c.2273 G > A,p.Arg758His)酪氨酸激酶结构域内的种系突变,该基因突变被发现激活了该受体下游的信号传导,引起细胞增殖、分化等改变。BERNARDO 等[32]报道了PCDHGC3 是一个推定的抑制基因,也是MPPGL 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可以识别高转移风险的SDHB 突变的癌症患者。高水平的PCDHGC3 启动子甲基化在原发性转移性SDHB-PPGLs 中得到验证,在相应的转移中发现扩增,并且与PCDHGC3 表达降低显著相关。MA 等[33]在对314 例PPGL 患者测序中发现KIF1B是MPPGL 的候选基因,KIF1B 是位于1 号染色体确实区域的一种肿瘤抑制基因,该变异位点先前已在神经母细胞瘤患者中报道过,KIF1B 基因的种系变异也可能带来转移性PHEO 的风险。这些基因与非常有限的病例有关,今后仍需要大量的临床证据验证,但随着近年来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MPPGL 易感基因被发现,见表1。

表1 近年来新发现的MPPGL 易感基因Tab.1 MPPGL susceptibility genes identified in recent years

3 结论与展望

更多的遗传学致病基因被发现,对于MPPGL患者的病因学诊断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靶向药物研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但针对MPPGL 的治疗方案仍然有限。虽然MPPGL 很罕见,但其遗传多样性表明MPPGL 需要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MPPGL的主要手段。如果肿瘤扩散限制了根治性切除,则可选择局部放疗、全身治疗、射频及冷冻消融、化疗及靶向分子疗法。然而,目前MPPGL 治疗的研究大多仍停留在小型回顾性研究,后期仍需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反复验证其疗效。并且,由于MPPGL 遗传因素的多样性,目前尚无预测预后的准确生物标志物。为进一步验证疗法的有效性,必须研究预测治疗反应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多样性的基因变异与MPPGL 的关系尚未明确,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研究。相信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不断发展,MPPGL 的病理生理机制将得到进一步阐明,有助于为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策略,推动个体化和精准治疗的发展。

【Author contributions】LIAO Yuanjian wrote the article.YAO Jingjing and ZUO Mingshun revised the article.CHEN Hongchuan and XU Te sorted out literatures.ZHANG Neng proposed a research topic.All au⁃thors read and approved the final manuscript as submitted.

猜你喜欢

富马酸琥珀酸转移性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针刺联合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观察
富马酸卢帕他定治疗皮肤划痕症的疗效观察
荆防方加减联合富马酸卢帕他定治疗风热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替比夫定、替诺福韦酯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对肾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琥珀酸美托洛尔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α-生育酚琥珀酸酯的酶法合成研究进展
非远处转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低剂量碘-131治疗
磺基琥珀酸酯表面活性剂市场2023年将达4.46亿美元
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转移性胃癌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