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重在做好“土特产”大文章

2024-01-20刘越山

经济 2024年1期
关键词:土特产标志农产品

刘越山

2023年12月11日-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在定调2024年经济工作时提出,将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强调要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稍后数天,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也如期召开。会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就开好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做好“三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2023年,我们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多重不利影响,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重要看点,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中国地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伽红凯在接受《经济》杂志记者专访时如此表示。在他看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当前的关键是要落实好相关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地理标志、“土特产”大文章,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提质增效,把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受到高度重视

伽红凯表示,我国地理标志近年来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国之大者”的重要一环,成为国家重要政策工具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地理标志等领域立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等重大政策文件中,均对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作出了部署和具体安排。而近年来,地方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等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有关文件精神,推进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如贵州茅台酒、西湖龙井、阳澄湖大闸蟹、云南普洱、山西陈醋等。可以说,地理标志产品在创造高品质生活、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杠杆作用。

伽红凯向记者回忆起2021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那次会议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强调保证粮食安全、扩种大豆和油料、确保猪肉蔬菜等农副产品供给安全。在我国粮油肉菜大宗初级产品中,地理标志产品其实占有着很大的比重。地理标志产品有着鲜明的地理区域特色,对全国来讲,它可能只是某一个省的“土特产品”,但对于地理标志保护区域范围之内的市、县、乡镇来讲,它不仅仅是覆盖和带动全区域的特色产业,更是稳定“三农”基本盘、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的支柱产业,是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的重要途径。

我国的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是大头。几十年来,在我国农业行政管理工作中,一直执行老的“三品一标”管理方式,即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2020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针对全国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三品一标”,即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新的“三品一标”,是落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当然也是地理标志产品创新发展的重中之重。

实现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作为长时间从事“三农”工作的专家,伽红凯动情地说,中华大地,物华天宝,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全国各地涌现出大量品种品质独特、只属于特定区域的地理标志产品,为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和区域经济增长做着重要贡献。

发展乡村产业是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要求以“特色牌”为抓手,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地理标志能够提升农产品品牌竞争力,较其他同类普通农产品而言,地理标志农产品因产区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历史底蕴,具有与生俱来、不可替代的地域垄断性、品种稀缺性及品质独特性,因增值及溢价效应而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地理标志产品产业提质增效,除需要严格遵循质量技术控制规范外,还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持。在具体实践中,基于原产地人才优惠政策及产业集聚效应双重赋能,大批科研院校专家及专职农业技术推广人才汇聚于原产地,并开展相关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工作,由此将培育出一批有文化、会管理、懂技术的本土化“新农人”,也将直接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本目的是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質生活。以地理标志农产品为例,在“有没有”的时代,消费者看重的是农产品的基本功用,最重视食用价值、实用价值和使用价值,地理标志农产品与其他农产品相比并无突出竞争优势。在“好不好”的时代,地理标志农产品之所以能够耀眼夺目、脱颖而出,是因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基本功用的基础上,又突出地具有“功能产品”的特色:低碳、绿色、天然、健康、营养、个性化。从人文角度看,地理标志农产品代表着一个人时常面对的地理归属、农耕文化、乡愁情怀、儿时味道、传统技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和魅力。

大多数地理标志农产品具有可追溯的种养历史,少则三五十年,多则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古人编纂的地方志中往往会记载当地的“物产”或“土产”等资源,如今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多源于此。围绕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诸多民俗节庆、风土人情、诗词歌赋、典故传说、书法绘画等文化相伴而生。在这些包含于地理标志农产品内部、凝结着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智慧的传统知识与文化要素,在民众生产生活中被援引交流、传播,进而形塑了多元文化样态。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促进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实际上也是在传承和弘扬当地的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更好展现传统文脉赓续与知识产权保护下的文化自信。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尚待进一步提升

伽红凯告诉记者,地理标志产品以其自然及人文资源优势,在推动县域经济增长与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囿于种种因素所限,其在立法保护、信息追溯、产业韧性、文化表征、资源谱系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加快推进地理标志专门立法保护。当前国内虽存在专门保护地理标志产品的部门规章,但其法律位阶较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保护效力偏弱,难以适应地理标志保护的现实需要。因此迫切需要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并出台统一的地理标志保护专门法,以实现地理标志制度化管护。

二是搭建“数字”“透明”的地理标志追溯体系。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搭便车”行为,成为制约我国地理标志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务之要,在于以溯源信息透明化为突破口,搭建国家层面的多主体、全过程的地理标志数字追溯体系,全力打通生产者与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监管者之间的信息壁垒,保证地理标志信息流通渠道的畅通与透明化。

三是多维度提升地理标志产业发展韧性。产业安全,风险防控尤为重要。地理标志产品绝大多数为农产品,因其为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结合体,极易遭受自然、疫病风险、社会风险以及政策等方面的风险。为提升地理标志产业韧性,亟须构建地理标志产业风险应急管理体系,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预案管理、预案演练和应急准备工作。一方面应开辟必要的地理标志绿色通道,建立地理标志产销对接机制,解决风险来临时可能存在的农产品滞销问题;另一方面需要积极研究、出台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帮扶政策,增强其应对风险的信心。

四是借地域文化讲好地理标志品牌故事。地理标志不仅是优质地域产品的表征,更是一个区域历史文脉的具象符号。地理标志产品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需要好的载体和内容,而讲好地理标志的文化故事可以说是最具活力的文化传承方式。要在認真整理地域文脉的基础上,将其与地理标志之间的关系确定下来,结合“农民丰收节”系列节庆活动,通过农旅融合、“互联网+”等方式,加强地理标志文化故事的宣传推介,提高认知普及与社会关注度。

五是探索非遗资源的地理标志保护和品牌培育路径。既往的地理标志资源普查,往往对非遗性质的地理标志有所忽视。应全面梳理非遗资源,根据申请地理标志保护的条件,提出适宜通过地理标志保护的非遗名录。研究国内外非遗资源的地理标志保护和品牌培育案例,归纳有效做法和经验,提炼出非遗资源申请地理标志保护、开展品牌培育,提出非遗资源地理标志保护和品牌培育的具体建议。

六是扩大世界范围内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市场互动。应以地理标志产品为抓手发展土特产产业集群,结合乡村产业帮扶,在国家农产品特色优势区开展试点示范。扩大世界范围内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市场互动,向世界分享中国富有独特生态与文化价值的“土特产”。同时,地理标志管理部门要同大型卖场、线上平台开展战略合作,建立专属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销售区域,协同构建品牌竞争力,对于地理标志优势品牌给予更多关注与推广。

猜你喜欢

土特产标志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重庆彭水县:土特产线上“赶场”
给土特产穿“花衣” 打开销路闯出富路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月球快递”已签收,“土特产”研究拉开序幕
认标志
一种土特产,养活一个县 阿里擦亮地域品牌帮农民脱贫致富
医改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