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年轻人中为何流行“蛙化现象”

2024-01-20李子越

党员文摘 2024年1期
关键词:流行语年轻人现象

李子越

“蛙化现象”是一个心理学用语,源于童话故事中的青蛙王子,原指被自己喜欢的人表白后,逐渐对对方产生厌恶感的心理现象,现在多表示“因交往对象的小缺点而嫌弃对方”。如今,日本10多岁到20多岁的Z世代经常使用这一词语,从以下这些自述中可以了解他们的一些想法。

与15岁至24岁的年轻人交流时,常听他们提起“蛙化现象”——主要是指爱慕者的实际言行与理想中存在差距,导致自己“心灰意冷”。

Z世代的自我肯定感普遍偏低,所以有些人一想到“对方连我这样的人都能喜欢”就会产生厌恶情绪。

2023年,我们对400名15岁至24岁的女性进行线上调查,发现只有大约33%的人“对自己有信心”。我认为这与社交媒体有关系。

Z世代是在社交媒体环境中长大的,经常在上面看到比自己优秀或生活更优越的人。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是那些对社会问题敏感并且已经采取行动的人,也会谦虚地说“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社交媒体对这一代人的影响还体现在其他方面。因为他们可以互相分享日常,所以自然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此外,这一代人所经历的教育和时代背景差不多,他们的青春期正赶上金融危机和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再加上老龄化加剧,经济不稳定,所以会对一切事物持更加谨慎的态度。

对于消费也是如此,Z世代非常在意周围人对某种商品的评价。即使是网红推荐的商品,他们也要仔细翻阅评论区,看看哪条评论下面点赞最多。

不过,在意他人看法并不都是坏事。通过社交媒体可以跨越年龄层和国界,了解各种各样的想法。Z世代从多角度了解各种意见,也会对各种意见报以尊重,这可以说是这代人的一大优点。

从高中生到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经常说“蛙化现象”这个词。回想起来,我也有类似经历。本来很喜欢的人,结果看到对方筷子拿得不好就没了兴趣。可能我是在对照自己的理想型要求对方。

我1996年出生,勉强算是Z世代,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上网。原来感觉社交媒体只是明星和极少数人发布信息的平台,现在不一样了,谁都可以自由使用。成天看手机很容易将自己与他人比较,这点我很理解。

我15岁加入偶像团体HKT48,成员会被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我的排名逐年上升,但是背后也很辛苦。

当时,我想拥有所有自己没有的长处。我想像别人一样把舞跳得更好,体型变得更瘦一点,一直追求完美,发现无法接近就非常失落。最终,我在20岁时被诊断为躁郁症。

治疗大概花了两年半时间。一次,我去鹿儿岛的离县,看到一位老奶奶在田里挖土豆。我想她应该不知道我是谁,也绝对不会关心选秀之类的事情。这样想着,我的心里变得轻松,我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视野太狭窄了。

把缺点当成魅力也是可以的。我即使在团队里跳到C位也会因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好而烦恼。现在回想起来,我舞跳得不完美,但是大家因為我非常努力而支持我。然而,明明粉丝们都认可我了,我还是无法肯定自己。如今,大多数Z世代都给我这种感觉。

如果把他人评价作为自己幸福的主轴会非常痛苦,如果Z世代能够以更丰富的标准看待事物,应该可以过得轻松一些。

年轻人喜欢创造新词,“蛙化现象”刚流行不久,又出现了“蛇化现象”的说法。“蛇化现象”是指全盘肯定和接受所爱之人的言行,之所以选取“蛇”,主要是因为蛇可以将青蛙全部吞下去。

任何时代都有年轻人的流行语。如果将语言比作一棵大树,近年来流行语的树干就是“有趣”和“可爱”,树枝的长势可以体现当下的流行趋势。

像我们常说的“卡哇伊”,就是近20年来一直流行的年轻人语言。这可能是因为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流行语的发起源头逐渐由女大学生变为女高中生,呈现低龄化趋势。

之前往往是明星在电视上使用的词语火遍全国,如今这些流行语产自各类社交平台,“蛙化现象”就是如此。如今的年轻人从社交平台获取大量信息,他们善于从中挑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近几年,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词语引人注意。有的拼写错误或是不小心用错的说法反而成为流行语,因为人们未采取负面态度看待,而是从中发现乐趣。起初带有自嘲意味的“一人餐”,如今多表示“享受独自生活”。通过这些语言现象,可以感受到年轻人中形成了容易接受多样性的土壤。

就像“蛙化现象”一旦成为大众讨论的话题,“蛇化现象”立刻又诞生一样,如果失去了只有年轻人才能互相理解的“暗语”性质,他们又会创造新的词语。但是,繁殖力超强的词语会跨越世代一直延续,也会被留存在词典中。

(摘自《环球时报》)

猜你喜欢

流行语年轻人现象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流行语大盘点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大学流行语考察
巧借 流行语
年轻人如何理财
年轻人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