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2024-01-19中山市东区远洋学校彭钰文

师道(教研) 2023年12期
关键词:韵律美育意境

文/中山市东区远洋学校 彭钰文

当前语文教学要依据新课标展开,以育人为本,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落实立德树人与培育时代新人要求。诗歌具有丰富文化精神内涵与极高审美价值,做好相关方面教育与渗透既能落实新课标要求,促进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培养文化自信,还能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使其在思想美、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中得到熏陶,强化审美能力与素养,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一、情境渲染,激发审美兴趣

诗歌教学中美育渗透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依托具体形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融入特定意境中,展开想象与联想,并将认知与情感结合起来,在过程中感受情美与境美,从中获取美的熏陶,同时能够实现审美主客统一,有助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情境渲染法应用要将诗歌中境美直观呈现出来,带给学生视觉上美感与享受,并要由此唤醒情感,使其品味其中所蕴含的情美,最终使其在意境美中获得熏陶,在落实审美教育目标同时落实知识教育目标。美育渗透要让学生感受美,这是鉴赏美与创造美的基础,故而教学中要通过情境渲染促使其抓住意象,然后根据语言文字描述进行联想、想象、感知,在脑中构建画面,更好感知境美,进而引发共鸣,体会情美,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理解美的实质。

以《静夜思》为例,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忘不了》,引导学生认真聆听与欣赏,教师要描绘歌声传递的内容,以此引发学生共鸣。在此基础上顺势而为,让学生将情思转移到《静夜思》这首诗中,引导学生闭眼想象意境,最终在音乐渲染下,脑海中呈现出画面,感受意境美,并从中体会到作者深切思乡之情,体验情感美。

二、引导吟诵感知,体会韵律美

新课标下诗歌教学要落实美育熏陶的要求,应当让学生吟诵感知,从中体会语言的音乐美与韵律美。诗歌短小精悍,但是语言文字运用极为讲究,需要进行押韵,也会进行对仗与平仄组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吟诵中节奏感十足,朗朗上口与韵律和谐。教学中要把握诗歌这个特点,采用吟诵感知法,从外在架构形式感受蕴含的情感与情感变化。小学生要获取审美体验与感受,听觉是一个主要渠道,教师要引导学生吟诵与吟唱,在声音诱导下从体会音乐美到体会情感意蕴。实际操作中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过程中体会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强化语感,促进语文能力提升。此外可从声律气韵出发,体验品味诗歌,感悟丰富内涵与美好情感。教师要指导学生诵读,使其读出抑扬顿挫,读出音乐美与韵律美,获得良好审美感受之外增强审美鉴赏力。

以《送元二使安西》为例,教学中可安排学生用平仄音调的规律诵读,也可让学生吟唱,提前准备《阳关三叠》音频资料,要求学生跟着旋律唱诗。在诗歌教学中实施读唱结合,会让学生兴趣更为浓厚,教学过程中可更好感知独有的音乐与韵律美,在这种渲染与带动下,脑海中呈现出诗歌意境,使其在清新空灵的意境中感受意境之美、思想之美、情感之美。

三、尊重审美自由,丰富审美体验

课堂要落实新课标要求,教师主导,让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与审美体验以及感知,鼓励个性化审美,并要使其自由审美,一定要让其成为审美主体,丰富审美体验。诗歌教学中要深入挖掘审美元素,然后引导学生体验与感知,在参与中丰富审美感受。教师可让学生品味语言,以此启发审美感知,也可让学生填补意境空白、情感留白,还可拓展文本内容,让学生将同主题诗歌类比。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审美,而且要提供审美机会,鼓励学生诗歌改编或者诗歌创作。

以《山居秋暝》为例,教师朗读诗歌,学生闭眼,走进王维这首诗歌中,想象画面,并描述出来。以激发学生想象力为主,使其自主审美并对诗歌解读,促进审美个性化。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当做好美育渗透,以美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学生成为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人才。

猜你喜欢

韵律美育意境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春天的韵律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韵律之美——小黄村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