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情境设计

2024-01-19五华县田家炳中学张燕

师道(教研) 2023年12期
关键词:银耳创设化学

文/五华县田家炳中学 张燕

化学教学情境是指化学课堂教学的教师就具体教学内容所创设具体情景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的发展等方面背景的综合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想方设法去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的教学情境,学生将能够更有效地把课堂上教师教授的新知识同化到他原来的知识认知体系中去,也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历史情境

历史情境的创设可以将化学史上重要的化学家、化学发现和化学史料等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进行。例如在“钠的化合物”的教学中,教师在授课开始时先利用一个相关的专题片,对“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等相关的化学史实进行介绍,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对侯德榜这位伟大的化学家的介绍,提高学生民族荣誉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侯德榜的联合制碱法也是经历了很多失败,经过了数百次的试验才获得成功。告诉学生,失败不可怕,只要去努力,最终会成功,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大有裨益。

二、社会生活情境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讲授内容注重真实且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如在讲授新人教第五章第一节SO2的漂白性时,可以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1:

同时展示正常的银耳图片和另一种市场上售卖的黄白异常分明的银耳图片,提示学生银耳的本色是普通白色略黄,而图上黄白异常分明的银耳凑前可以闻到刺激性的气味。

学生推测:SO2具有漂白性,黄白异常分明的银耳应该是用SO2漂白的。

情境2:

日常生活中的草帽和一些纸张如报纸,日久发黄,特别是见光、受热时发黄得更快。据了解,上述一些物品是用SO2漂白的。

学生推测:SO2的漂白性是不稳定的。

接下来,教师可以演示实验:用试管取2mL 品红溶液,通入适量的SO2气体,振荡,红色褪去,加热试管,又恢复为原来颜色。

学生通过实验现象观察、讨论与思考后,很快就理解SO2的漂白原理。通过引入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事件,让学生懂得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问题情境

设计问题情境,即教师通过在化学课堂上提出合理有价值的问题立“疑”设“障”,引发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思考,并以此启迪学生发挥主动能动性积极进行思考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在问题情境的设置中注意问题设计的层次,注意梯度,避免直截了当的提问,注意启发,避免为提问而提问,寻求提问的价值,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

四、实验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探究设计成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实验现象激发和诱导学生产生获取新知识的强烈愿望。如在学习CO2与NaOH 溶液反应时可以设计以下实验:取一个空的塑料瓶子,在瓶子内收集满CO2后,加入一定量的NaOH 溶液,迅速拧紧盖子,塑料瓶子很快就瘪下去了。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上述塑料瓶子换成铝制容器进行实验,实验现象会不会和上述实验类似。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和思考,得到了答案。这样设计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五、模拟情境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如果能将抽象内容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掌握化学抽象概念。例如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用多媒体动画模拟钠和氯气的燃烧实验,钠由于还原性较强易失电子,氯气氧化性较强表现得电子。通过多媒体微观世界的模拟,把学生思维与微观世界融为一体,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培养了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深入钻研教材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授课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能力去创设一个合理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银耳创设化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春夏滋补靠银耳
银耳雪梨羹
好银耳是微黄色的
奇妙的化学
好银耳是微黄色的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