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24-01-19广州市花都区德育研究会广州市花都区邝维煜纪念中学附属雅正学校杨美英

师道(教研) 2023年12期
关键词:花都区花都爱国主义

文/广州市花都区德育研究会 广州市花都区邝维煜纪念中学附属雅正学校 杨美英

青少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群体。在中小学阶段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我们立足于新时代、新理念,构建横向拓展、纵向递进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确保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时代新人培育的鲜亮底色和硬核元素。

一、层次性目标的设定

结合广州市花都区中小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特点和多元化需求,并依托花都区地域文化和人文特色的基础,我们精心构建了一套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家国情怀为方向的中小学一体化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道德观念和文化素养,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学阶段课程以道德情感为重点,培养“爱国情”。帮助学生建立“我爱祖国”“我爱家乡”的基本情感,引导学生初步理解爱国“是什么”(体现感知性的特点)。初中阶段课程以政治素养为重点,树立“强国志”。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为什么爱国”,帮助中学生逐渐树立为国家、为人民、为民族奋斗的志向(体现感悟性的特点)。高中阶段课程以使命担当为重点,立足“报国行”。帮助学生理性认知中小学爱国教育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该“怎么办”,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体现思考性的特点)。“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相互衔接,我们把它们融入到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的课程目标之中,实现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课程的内涵式发展。

二、区域性内容的统筹

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涵盖多个方面,从历史教育到国情教育,从爱国情感到使命担当,各个学段都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我们紧扣花都地方区域,突出地方革命历史,地方传统文化,按照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和理解接受能力,寻找适合学生教育的生长点,经多方取证和研讨,最终确定花都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乡土情怀:让学生了解花都区的革命历史和乡土文化,激发他们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二是文化自信:弘扬花都区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让学生了解和传承花都区优秀的文化遗产,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三是时代担当:向学生展示新时代花都区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伟大成就,让他们感受到花都区的繁荣和发展,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阶梯式课程的实施

(一)花都革命传统及乡土历史课程

我们成立课程研发小组,选取花都区42 所中小学校作为试点。根据花都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乡土历史文化等具有代表性的教育资源,重点对它们的课堂价值、交通状况、基地支持意愿、学生的关注度等进行逐一筛查,确定以花县革命烈士纪念碑、花县第一届农运会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成立大会遗址、洪秀全故居、洪秀全纪念馆、资政大夫祠、三华村、黄花岗烈士、塱头村、港头村等作为革命传统及乡土历史教育课程资源点。

1.课程资源的分配。(1)寻根革命摇篮。①走进花都红色革命的摇篮——花东镇九湖村王氏大宗祠,探寻农民自卫军总部遗址,追忆花县革命那段艰苦峥嵘的岁月;②走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成立大会遗址,全景展示红四师不畏艰难、砥砺前行的壮丽历程,感受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精神。(2)拜谒英雄史迹。①瞻仰花县革命烈士纪念碑,追思花县革命英烈事迹,弘扬革命英烈英勇顽强、忠诚为民的伟大精神;②聆听三华村和五华村黄花岗18 烈士的历史事迹,领略花县义士徐维扬率领先锋队(敢死队)为辛亥革命英勇献身的无畏精神;③走进洪秀全故居和纪念馆,了解洪秀全传奇一生,探寻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与发展,领略洪秀全、冯云山、洪宣娇、洪仁玕等太平天国领袖的少年风采。(3)领略古村古韵。①探寻三华村、塱头村、港头村;②品鉴资政大夫祠:体验岭南民俗文化的魅力,感受花都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三阶推进的体验。小学生以研学的形式参与到课程中来,通过参观、学习和制作研学手账,形成对家乡历史文化的初步印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亲身感受了花都红色革命的艰苦历程,对革命英烈产生敬仰之情,领略家乡古村落的历史韵味和文化魅力。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形成初步观感,达到道德启蒙,培养爱国之情。初中生则通过撰写历史故事或歌颂历史人物的方式,学习历史名人的精神,深入了解花都英雄所展现出的无畏精神和英勇事迹,在探寻黄花岗起义的历史轨迹和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民族的凝聚力。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形成良好品格,树立强国之志,培养责任感。高中生开展行动研究,编写研学课程。他们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和课题研究的方式,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

(二)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1.“花”香浸润——花都传统文化的启蒙与体验。主要在小学阶段进行,侧重简单的读、写、听、看、做、演,培育学生对花都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和感受力。例如,新华五小的书法特色课程,新华三小的扎染课程,圆玄小学的蛋雕艺术课程,冠华小学、育华小学的皮革皮具课程,华南小学的盆景课程,棠澍小学的粤剧课程等,从视角感官和入门体验的方式,了解本土传统文化,掌握基本的制作技巧,感受本土传统文化的魅力。

2.“花”语探秘——花都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深化。主要在初中阶段进行,侧重实践感悟,增强对乡土文化理解力。例如,实验中学的珐琅课程、培新学校的钉金绣课程、雅瑶中学的陶瓷彩绘课程、雅正学校的花灯课程等,以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课堂学习、课外参观、研学活动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将传统文化与生活融合,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等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达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领略传统、感悟匠心和感受非遗魅力”的目的。

3.“花”韵流传——花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主要在高中阶段进行,侧重理性认识和践行能力,提高想象力、创造力、鉴赏力,提增强文化保护意识。例如,圆玄中学的灰塑课程、剪纸课程,雅正学校的押花课程等,以实践活动与设计、鉴赏相结合,感受其艺术魅力。学生在制作中,学习了工匠精神,践行和传承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让非遗技艺不绝如缕,薪火相传。

(三)花都区域成就教育课程

1.“花”漾年华——美丽乡村与环境。探寻花都区竹洞村、国泰村、马岭村、红山村、瑞岭村等美丽乡村的建设历程。小学生以“山水经”“草木经”为切入点,通过摄影记录美丽乡村的点滴变化;初中生以“城市化”为切入点,通过绘画描绘美丽乡村的变迁,体验城乡融合的现代之美和村民生活的美好;高中生则以“科技化”为切入点,通过参观考察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乡村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升种植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2.“花”香满径——交通枢纽与经济。空铁枢纽是花都打造广州北部增长极的最大优势。小学生实地参观花都9 号地铁、广州北站、白云机场航站楼等交通枢纽,亲身感受其繁忙的运作场景。初中生学习空铁枢纽的运作方式,认识交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增加一些空铁枢纽的规划和设计原理知识的学习。高中生则在文化课和户外实践课程的基础上,加入职业规划、创业教育等内容,提前了解未来的政策和就业形势,例如航空大学、交通学院。

3.“花”开满园——产业发展与科技。在小学阶段,学生参观绿沃川智能蔬菜工厂和风神汽车产业园区,参与简单的自动化作业、智能化控制、无土化培植的科技制作活动,培养兴趣和动手能力。在初中阶段,学生深入恒泰公司了解数字经济和现代农业科技,学习气雾栽培技术相关学科知识,参与科技实践,培养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在高中阶段,学生深入悦业、大疆渔、五龙岗公司,研究使用生态水基、陆基循环水养殖技术,了解人工智能“芯片鱼”技术研发和流水式智能控温控速孵化系统。学生们通过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科学性评价的推进

区域性的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课程为花都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提供了蓝本。在评价维度上,一体化爱国主义教育评价强调对中小学不同学段学生的爱国主义认知、行为、情感等要素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过程性记录,以实现动态性追踪和过程性评价。在小学阶段,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对花都主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认识和了解,例如“花县农民运动的地点在哪里?”“你和家人去过这个地方吗?”在初中阶段,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对花都的历史发展、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等问题的理解和判断,例如“你了解花都的历史吗?”“你爱家乡吗?”在高中阶段,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和国家发展进步的关注度和责任感,例如“你希望为家乡和祖国做点什么?”通过这些评价维度,我们可以全面而准确地考查学生的爱国爱家情感与水平。

猜你喜欢

花都区花都爱国主义
每一种花都有它的花语
全国优秀楼房养猪案例花都区炭步镇水口现代高效养殖小区
《繁花有歌》《岭南三月木棉红 》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高军 幸福美丽花都,打造最强全龄宜居之地!
花都春行
你看,花都开了
广东:广州花都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信息一键可查
视力检测眼镜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