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工笔花鸟大单元系列课程实践研究

2024-01-19深圳市龙岗区龙城天成学校袁月

师道(教研) 2023年12期
关键词:花鸟工笔花鸟画

文/深圳市龙岗区龙城天成学校 袁月

一、问题及背景

2022 年4 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正式颁布,新课标对美术课程有了更为细腻的界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传统文化建设,弘扬真善美,逐步提升感知美、理解美的能力。本文基于新课标注重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学习中国传统艺术工笔花鸟画的绘画技法与审美趣味,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引导学生体验与感知传统艺术的魅力,坚定文化自信。花鸟主题绘画是中华民族文化价值和民族心理定势的产物,学习工笔花鸟画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坚强、韧性、淳朴、乐观的品质。如何全面开展工笔花鸟画主题的教学?笔者在天成学校国画特色班级采用了大单元学习方法。大单元教学学习是将“课”转化为主题性单元课程,每个单元有自己的概念、任务、目标,围绕主题逐个击破重难点。笔者将庞大的工笔体系划分为“情景铺垫”“技法实践”“创意构想”和“审美思考”四个单元,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制订单元教学方案,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工笔花鸟教学过程。

二、大单元的层次

第一单元:引人生情的情景铺垫

1.爱自然,享生活。带学生走进花园、操场,用心感受夏日的草虫嬉闹、春日的繁花盛开,它不仅可以用来点缀我们的课后生活,更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2.读诗句,解情怀。将古诗词、成语嵌入花鸟画教学,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组织学生诵读、欣赏花鸟类诗歌,如在欣赏王冕的《梅花图》时,让学生吟读王安石的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学生就不难理解,花鸟画运用象征手法借物喻人、托物抒怀的特点。古代画家爱画梅、竹、兰、菊,在画家笔下,无生命的草木被赋予了人格化的内涵,由此过渡到花鸟画的欣赏,学生能更加容易理解工笔花鸟画作品的内涵及思想感情。

3.赏画例,品内涵。赏析画例是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美”进行感受、体验、领悟的过程,从而获得由浅入深、情景交融的审美体验,引起感情上的激动、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例如齐白石先生的工笔画《飞蛾》,画面中刻画着一只白色飞蛾,飞蛾翅上的纹理,淡淡欲现的绒毛等,皆以细笔勾画,不仅充满质感,而且微妙传递出飞蛾的体积感与光的反射感,似乎生动可触。放大《飞蛾》让学生欣赏,能感受到大师笔下让人惊叹的生命力!

第二单元:由表及里的技法实践

这是工笔花鸟单元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梯,也是进行时间最长的一个模块。这个庞大的技法实践又可由浅入深分为若干小阶梯:

1.基础之路——临摹铺垫。临摹前,学生需要先了解临本中花鸟画的历史和风格,有目标、有目的地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临本,吸取临本中的想法,为后期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临摹过程中,学生需要和手中的笔成为朋友,了解用笔的规律、用墨的讲究、用色的搭配,思考大师们是怎样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艺术表现的,以后遇到类似问题也能找到类似规律解决,更能产生同理心,与画面作者产生情感联系。

2.必经之路——写生练习。在进入写生的时候,为了提高创作的准确性和进一步提高创作的效率,需要利用多张小稿进行反复利用和推敲。写生完成后,调整是最后的压轴环节,需要调整来改善画面的疏密关系、笔墨深浅、虚实关系等,并且注重色彩效果在画面中的构建作用。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完成一张完整、有意义的写生作品。

3.挑战之路——表达内心。表达内心诉求是创作的高级阶段。经历过临摹、创作阶段,学生内心产生了想要诉说的内容,可以在创作中,将自己的想法、观念、愿望通过画面传递给观者,通过不同墨色、线条、形体、颜色来抒发情感。

第三单元:灵活多变的创意构想

1.不同材料、器物的尝试。在创意构想单元,学生会尝试和传统宣纸完全不一样的材料。如尝试在油画布、卡纸、水彩纸、素描纸等不同画种的纸张上随意创作。还可以尝试油画颜料、丙烯颜料、彩铅和国画颜料相结合,找到更多现代媒材与传统画材相结合的方式。

2.不同器物的尝试。这是高于纸张创新的实践。例如,我校学生就把花鸟传统吉祥图案绘制在帆布袋子上,感受帆布袋与普通宣纸不一样的绘画手感。又或者利用陶瓷花瓶、陶瓷圆盘、油纸伞、折扇等,让工笔花鸟结合不同的器物外形进行新的绘画尝试,实现审美和实用的融合。

3.中西绘画结合。在这一环节,学生可以大胆融入中西方绘画元素,取长补短、相互渗透。例如,打破传统工笔花鸟的禁忌,把油画的转折、光影、立体感、高光融入工笔花鸟创作,大胆进行颜色上的碰撞,传承与发展传统中国画,寻找中西方绘画共通之处。

第四单元:渐入佳境的审美思考

本单元对应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理解”,指对特定文化情境中的人文内涵的感悟、领会、阐释能力。如果想要从思想上给予学生有层次的思维养成和提升,就需要审美思考,对工笔花鸟作品、文化现象做横向与纵向的思考。

1.展示与评价。评价是检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与首手段。工笔花鸟课的教学评价应该体现即时性、生成性、针对性,通过观察、提问、交流、记录等方式,促进“教-学-评”的有机结合。(1)课堂展评。课堂展评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此时的课堂展品环节又与第一阶段的简单欣赏不同。此时此刻是学生面对自己、面对同学的亲手绘画作品,在第一阶段基础上拔高、加深后的思考。(2)线上展品。

2.学生深度学习。(1)构建知识体系。工笔花鸟系列学习最终是希望学生“既见树木,也见森林”,使得学习花鸟知识技能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从而建构每个人独特的审美心理结构。不同于“知识点”的学习,学生通过感受、朗读、观摩、绘画、展示等等一系列组合,揭示中国传统艺术作品、美术现象中文化符号的意义,了解当时绘画背景下的中国的社会形态、人文背景,从而串联起语文、历史、地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2)纵深逻辑感。以工笔花鸟欣赏课为例,教师可以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基于历史背景,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如何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和评判标准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国潮是什么?传统绘画如何与年轻人的审美融合?”“如何让工笔花鸟作品既有审美又具有实用性?”引导学生分析作品背后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猜你喜欢

花鸟工笔花鸟画
红胸啄花鸟
写意花鸟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花开的声音
花鸟卷
赵炳宇工笔人物画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