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好心高凉”文化教育 提升中职学校德育实效

2024-01-19高州市教师发展中心廖畅

师道(教研) 2023年12期
关键词:好心校园文化德育

文/高州市教师发展中心 廖畅

“好心高凉”文化诞生于钟灵毓秀的高凉大地,它是高州人民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把冼夫人的“好心”精神与潘茂名的“济世”情感相互融汇,提炼出的一个富有民族传承、地域风貌和时代特征的精神,是高州人民共同的一笔精神财富。“好心高凉”精神可概括为二十八个字,即“对党对国是忠诚、为民服务用全心、做人办事凭良心、止于至善进取心”。经过多年的实践,“好心高凉”文化已推广辐射到整个粤西地区,对优化社会风气、推动文明建设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一、营造“好心”环境,彰显“好心”德育文化

营造“好心”环境,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好心校园”“好心校园”环境包括由自然环境和师生共同创造的社会人文环境。“好心校园”建设应调整布局,增加景点,比如增加名人雕塑、名人警句、一帧帧醒目的优秀中职生图片、一篇篇细心选拔的优秀作品都能够融入校园的发展建设。积极创建“好心校园”,使教师与中职生感到一花一木能说话,一景一地能传情,当校园文化作品体现了教师们的聪明才智,一定会激起每颗内心的自豪和对校园的喜爱之情,切实发挥环境育人的隐性教育功能。

营造“好心”校园文化,必然要建设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没有丰富的校园文化,必然会令中职生的精神世界产生空虚感,从而导致缀学等问题。为了让好心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学校的校园广播站、学生班级、平台、网站、橱窗、黑板报等宣传阵地,通过开展好心教育专项活动、发放好心宣传资料、进行好心知识测试等活动,全力宣传“好心”精神。

二、在课堂中渗透“好心高凉”文化教育

开展“好心”课程,夯实“好心”课程文化,因为中职院校课程的性质差异,教学手段也存在差别,所以不同的课程教材渗透“好心高凉”文化也就有自身特点。教师要根据学科个性,发挥优势,把“好心高凉”文化与知识教学、知识培训融合使理论知识与技术的掌握和思想品德的建立相得益彰、互相促进,把“好心”精神融入职业文化。

三、倡行“好心”实践,展开“好心”系列活动

“好心”教育活动和“好心”精神相融合,比如:设立“好人榜”“最美中职生榜”等光荣榜,倡导日行一善;开展“好心人、好心事”主题班会活动,加强中职生的文明礼貌教导、行动养成教育,建立讲文明、重礼貌的先进典型,在教师中营造“做好心、树新风”的浓郁气氛。还着力展开“光盘行动,从我做起”主题教育活动,培育师生文明用餐行为。

创新“好心”教育活动,比如:展开“寻找冼夫人的足迹—中职生户外采风活动”,中职生足迹踏遍曹江、长坡、平山等多个乡镇了解冼夫人的生平,让中职生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引起内心的兴趣,激起自身的渴望、效仿之情,养成其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引导中职生积极参与好心志愿服务活动,举办校园秩序指导、清洁卫生等好心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好心志愿中职生到社区街道举办“清洁家园,文明同行”等志愿服务活动;树立“好心劳动小能手”典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拓展活动,锤炼中职生的意志和毅力,培养中职生顽强勇敢、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养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友善谦恭的品格。在活动中融入“好心高凉”精神内涵,激发中职生感恩包容的情感,陶冶中职生爱国爱家的道德情操,促进中职生健康成长。让“好心高凉”精神从小根植中职生心中,让团队合作意识成为习惯。

四、构建本土特色的中职生“好心”德育评价体系

采用《中职生思想品德自我评价表》和《“好心高凉”文化知识答卷》两份问卷进行抽样调查,广泛收集中职生情况。同时通过访谈、日记分析和品行评定等方法尽可能客观、全面把握中职生思想品德与行为特点。针对中职生所产生的行为道德问题和互联网+时代所带来新契机,探索促进“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德育新模式,挖掘“好心高凉”文化内涵,实施探究中职生品德档案精细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同时,把“好心高凉”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性方面的评价标准“爱国主义、敬业精神、诚实、友善”契合起来提升中职生思想境界和道德品格。改革传统的德育评价体系,扭转一贯以来在德育方面的挫折教育、批评教育的落后模式,建立中职生“好心”德育评价系统,让中职生通过“好心”道德评分的动态及时自我评价和中职生之间相互监督,充分发挥中职生榜样带动作用,提升德育实效。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弘扬“好心高凉“文化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中职学校德育实效,引导中职生存好心、立大志,为促进中华民族的辉煌而奋斗读书。

猜你喜欢

好心校园文化德育
好心有好报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好心的蛇
还牛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