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融资风险与应对措施

2024-01-18朱琳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风险应对融资风险风险管理

朱琳

【摘  要】融资风险是企业经营发展中风险的重要类型,并且,随着融资活动的日益频繁,融资风险的发生概率也在增加。基于此,论文以A企业为例,分析A企业的融资风险,包括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短期负债占比过高、偿债能力不高、营运能力偏低,从顶层设计不完善、风险评估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缺失、高素质人才欠缺4个方面解读了A企业融资风险管理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融资风险;风险管理;风险应对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10-0176-03

1 引言

融资风险指企业在资金筹集、使用以及偿还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对企业收益和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融资风险主要受到宏观经济环境、资本供给关系、融资来源、融资利息以及资金成本5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融资风险管理,既是提高企业融资水平,助力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强化企业风险管理,提高企业安全性的客观需要。当前,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的情况并不乐观,不少企业尚未构建起完善的融资风险管理机制,对融资的安全性和企业的发展造成了非常负面的影响。因此,要立足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的问题,多措并举地采取好应对措施,提高企业融资风险管理水平。

2 A企业融资风险管理问题

2.1 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

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融资风险的重要指标,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是企业融资风险管理中的典型问题。A企业为制造业企业,且为制造业企业中的资本密集型企业,2019年以来,A企业资产负债率逐年提高。如表1所示,2019年,A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4.53%,而到2022年,资产负债率则增长至73.35%。我国制造业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在50%左右。A企业资产负债率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表明A企业债务压力较大。

2.2 短期负债占比过高

平衡好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是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的重点内容。一般而言,企业短期负债占比越大,融资风险越高。如表2所示,A企业1年以内到期的金融负债为2 197.1万元,占总金融负债的54.3%。

2.3 偿债能力不高

偿债能力和企业金融风险有着密切的关系,偿债能力越高,企业金融风险越低,相反,偿债能力越低,企业金融风险越高。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是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前者体现的是企业流动资产在流动债务偿还中的保证程度,后者体现的是企业流动资产中能够立即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保证程度。当前,不少企业面临着偿债能力不高的问题,以A企业为例,2019-2022年,其流动比率为1.16、1.09、1.21、1.08,远低于适宜值2,速动比率为0.47、0.32、0.34、0.33,远低于适宜值1(见表3)。

2.4 营运能力偏低

营运能力是企业的主要财务指标之一,主要反映的是企业经营期间内营运资产运营的效率和效益。营运能力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金融风险则越低。如表4所示,2019-2022年,A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逐年下降,收回账款的速度越来越慢。应收账款周转率的下降,使得A企业发生坏账的风险下降。同时,A企业存货周转率波动性下降,存货周转率的下降,既不能保证正常生产和有序销售,也容易出现因材料存储过多而导致资金被占的问题。

3 A企业融资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

3.1 顶层设计不完善

融资风险管理需要企业有顶层设计意识,能够根据融资风险管理的内容、要求,制定融资风险管理战略。但在实践中,A企业融资风险管理顶层设计不完善,致使融资风险管理中各种问题高发。首先,融资结构不完善。一方面,企业未能平衡处理好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的关系,短期负债占比较高,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偿债压力;另一方面,企业现金流量的创造能力不高,易陷入流动性风险。其次,资金使用效率不高。A企业缺乏全面预算管理意识,未能做好融资活动的预算编制工作,也未能严格按照预算来合理分配、使用资金。

3.2 风险评估体系不健全

当前,A企业融资风险管理中存在着风险评估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从风险识别的角度而言,企业在融资风险识别中缺乏全面识别的意识,也未能紧扣企业的行业属性和发展阶段,导致识别出来的风险难以覆盖融资风险,且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相符;从指标体系构建的角度而言,A企业对识别出来的风险,未按照一定的原则,对其进行分类,致使识别出来的风险较为分散,难以为融资风险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从风险评估的角度而言,企业未能综合发挥定性、定量评估方法在风险评估中的作用,难以筛选出主要风险、关键风险,增加了融资风险管理的难度。

3.3 监督机制缺失

完善的监督机制是企业融资风险管理取得成效的保障。當前,A企业融资风险管理中存在着监督机制缺失的问题,并对融资风险管理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首先,不注重发挥员工的监督作用。企业领导者缺乏全面风险管理意识,仅将融资风险管理交由特定部门负责,未能将融资风险管理与员工的岗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其次,弱化监事会的作用。企业虽然设立了监事会,但未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发挥好监事会的作用,导致融资风险管理中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暴露。此外,审计监督的缺失,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监督,降低了企业融资风险管理水平。

3.4 高素质人才欠缺

融资风险管理是一项高度专业的工作,需要由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来完成。然而,A企业高素质人才欠缺,这是导致融资风险管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从人才引进的角度而言,A企业缺乏人才引进意识,未能从融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出台匹配的人才引进政策,致使企业人才质量总体不高,不利于融资风险管理的有效开展;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而言,A企业并未构建融资人才培养机制,不善于通过内部培训、外部交流等方式,提高人才的素质。此外,企业在人才的绩效考核和激励中也多有不足,难以充分发挥人才在融资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4 A企业融资风险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4.1 做好融资风险管理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层面的缺陷,是A企业融资管理问题的主要成因。对此,要围绕优化融资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两个方面做好融资风险管理的顶层设计。

从优化融资结构的角度而言,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债务偿还能力的重要指标,应加强现金流量管理,通过合理的销售策略来减少积压库存,尽快回收资金,提升现金流量的创造能力。短期负债占比高,会加剧企业债务偿还压力,甚至会引发系统性的经营风险。企业应合理调整短期负债、长期负债的比例,将长期负债作为融资的重点,不断降低短期负债占比,保证现金流的稳定性。此外,企业也要构建动态融资结构优化模型,在资金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融资方案进行排序,动态管理融资风险,提高融资风险管理水平。

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角度而言,资金使用效率低,对A企业融资风险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企业应将高质量的预算管理作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关键,一方面,推进融资预算的集中管理,在预算编制中,以全面性、科学性、准确性为基本要求,确保融资成本、偿还期限等处于企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强化预算的执行力度,在资金的筹措和使用中,嚴格按照预算开展,维护预算的刚性和权威性。

4.2 健全融资风险评估体系

融资风险评估是融资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融资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也是制约企业融资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应从以下3个方面健全融资风险评估体系:

第一,做好融资风险的全面识别。融资风险是诸多风险的集合,应在考虑企业的行业属性、发展阶段的基础上,以系统性为原则,做好融资风险的全面识别,将可能的风险全部梳理出来。

第二,健全融资风险指标体系。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融资风险有着不同的分类表现,例如,从融资类型的角度而言,融资风险包括权益性融资风险、债务性融资风险两大类。又如,从风险来源的角度而言,融资风险包括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两大类。企业应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融资风险进行归类,健全融资风险指标体系,为融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第三,开展融资风险评估。不同融资风险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有很大的差异,融资风险评估的目的便是将主要风险遴选出来,从而助力企业精准开展融资风险管理。企业应采用专家访谈、层次分析等定性、定量评估方法,开展融资风险评估,确定各融资风险的权重。

4.3 创新融资风险管理监督机制

常态化的监督机制是有效防范融资风险管理问题的重要保障,应多维创新融资风险管理监督机制,为融资风险管理的有效开展保驾护航。

第一,重视员工监督。财务治理权是员工的重要权利,包括财务收入权、财务监督权两大方面。财务收入权是员工依法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财务监督权则是员工在岗位工作中发现企业财务问题,并提出建议的权利。对企业融资状况、融资风险管理的监督是员工财务监督权的重要表现,应重视员工监督,鼓励员工将工作中发现的财务问题上报。

第二,优化监事会监督。监事会作为企业的重要部门,在限制管理层权利滥用,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赋予监事会匹配的权利,使监事会能够履行好自身的职能,同时,加强监事会建设,不断提高监事会的财务参与能力和财务监督能力。

第三,强化审计监督。对设有审计监察中心的大型企业而言,要进一步加强审计监察中心建设,充实审计监察中心人才队伍,提高审计监察中心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好审计监察中心在融资风险管理中的监督作用。对中小型企业而言,可采用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的方式来开展审计监督,以完善的监督机制,解决融资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4.4 加强融资风险管理人才建设

高素质人才缺失是A企业融资风险管理问题的重要成因,因此,加强融资风险管理人才建设就成为A企业有效应对融资风险管理问题的必由之路。

第一,做好高素质人才引进工作。立足融资风险管理的内涵、特点、要求以及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现状,制定人才引进目录,重点做好有金融机构从业经验、熟悉投融资流程、具有相关法律素养及信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同时,以优渥的薪酬条件、广阔的晋升空间、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强企业人才吸引力。

第二,健全人才培养方式。深刻认识到融资人才在企业经营与发展中的重要性,构建全面、系统、高效的融资人才培养体系,将融资风险管理能力作为融资人才培养的重点,一方面,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到企业内部,以开讲座的形式对人才进行培训;另一方面,注重人才的交流,遴选融资人才到其他企业参观学习,学习先进经验。

第三,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做好岗位工作分析,明确各岗位员工在融资风险管理中的责任,并以此为依据,设计考核指标体系,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相关岗位职工开展考核工作,同时,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对在融资风险管理中表现优秀的员工,予以物质、精神上的奖励,构建融资风险管理激励机制。

5 结语

融资风险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A企业融资风险管理面临着不少的问题,严重威胁着企业的安全。对此,A企业要从做好融资风险管理顶层设计、健全融资风险评估体系、创新融资风险管理监督机制、加强融资风险管理人才建设4个维度做好融资风险管理工作,以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正.A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管理优化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2.

【2】李丽君,司梦倓,竺保娇.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制造企业财务风险评估[J].财会通讯,2016(08):97-99+129.

【3】宋晓丽.企业偿债能力风险的理论研究与识别——基于流动比率指标评价财务状况的局限性[J].现代商业,2009(18):227.

【4】史绘亮.企业投资融资财务风险类型与防控探讨[J].财会学习,2021(08):37-38.

【5】王化增.企业加强筹融资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探讨[J].经济管理文稿,2021(03):20-21.

【6】田小平.基于财权视角论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共同治理[J].改革与战略,2016(03):62-65.

【7】林军业.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现状及创新途径[J].中国集体经济,2023(20):60-65.

猜你喜欢

风险应对融资风险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电力物资供应链风险评估及应对研究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防范研究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探讨
供应链融资模式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对策分析
市政 BT 项目投资人融资风险研究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