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拼布艺术在童装中的创意设计

2024-01-14郭若雯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3年6期
关键词:童装针法布料

郭若雯

(武汉纺织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

拼布艺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最初的为抵御严寒、节省资源,到如今成为设计元素、增添美感,它与服装行业的结合十分紧密,在当下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拼布艺术被运用在各类服装当中。徐逸等[1]在关于拼布艺术的研究中回顾了拼布艺术的历史,对拼布艺术在现代服饰设计上的应用方式进行了探讨;高琪[2]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等方面,剖析当下服装设计中拼布形式的应用原因。综合以上研究,本文就拼布艺术与童装设计的应用,通过研究、查找资料进行讨论分析,研究将拼布艺术转换应用到童装设计中。

1 拼布艺术的概述及国内外历史渊源

1.1 拼布艺术概述

拼布艺术又称patchwork,也常常被称为quilting。它是将不同的布料,根据一定的设计,拼接缝制在一起。它不是简单地将布料连接在一起,而是通过连接这种方式,去更多地表达设计者本身对布料纹布料、纹理、肌理、色彩的理解。拼布艺术可以创造出很多可能性,创造出多种风格的艺术作品,开拓设计者的思维。

1.2 拼布艺术国内外历史渊源

1.2.1 拼布艺术国内历史渊源

为了补足日常生活用品的某方面需求,拼布艺术作为一种需求由此而生。

在中国,采用拼布艺术制作的服装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并且制作手法已经十分考究。当然其中最为出名的拼布艺术作品,就是中国传统的“百衲衣”“百衲被”。

除了拼布的服装,现如今还有许多流传下来的百衲绸片(如图1 所示)。

图1 百衲绸片(图片来源于网络)

目前,在很多博物馆中,或多或少的都保存着中国古代拼布艺术的结晶,而许多“百衲”作品是没有完整形态的,大部分是以布片的形式收藏。但是它依旧能够证明当时有关拼布艺术的存在,并且展现出很高的技法水平和艺术价值。

1.2.2 拼布艺术国外历史渊源

在国外,拼布艺术起源于13 世纪的欧洲各个国家,寒冷恶劣的天气以及生活必需品的缺少,使当时大部分的人不得不开始寻求解决的办法,零碎的布料则成为了人们的目标,人们将大量弃之不用的零碎布料缝补后制成可以御寒的被子、地毯、服装等。后经辗转流传,形成了拼布艺术。世界人口的变迁以及移民风潮也带动了拼布艺术的发展和兴盛。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拼布艺术风格。

拼布艺术流传到美国,在19 世纪左右发展得尤为兴盛,也自成一派出现了独特的美式拼布艺术风格(见图2)。大大小小的拼布艺术展览开始增多,各行各业的艺术家们会结合自身专业与拼布艺术,用不同的手法展现和创造新的作品,这也为拼布艺术打开了新的大门。

2 拼布艺术的艺术特征分析

2.1 秩序排列

秩序排列不仅在拼布艺术的表达中占重要地位,也是艺术创作中体现美感的一个要点。秩序排列是作品画面中的各个元素之间所构成的一种节奏关系,它所产生的节奏和韵律在视觉画面中起到了绝对性的作用,运用的点线面不同,画面所产生的节奏关系也大相径庭。

在拼布艺术作品当中,画面是由一个个秩序排列的元素组合成图案再传达给观赏者,其中,拼布艺术中有以单独的纹样为基础延伸做连续纹样来完成画面的,例如有将图案做对称、连续等方式组合,使画面产生稳定平衡、有条理的状态,这种属于有规律可寻的秩序排列画面。也有画面是以不同的元素以非连续的方式存在的,例如将布料作为点线面的元素进行构图,它并不是完全的整齐划一、方方正正,而是通过一种节奏感,让观察的人感受到整体画面中构造出的秩序美。

2.2 色彩分布

色彩在画面中能给人带来视觉冲击,在拼布艺术当中,不同的色彩之间交错碰撞,需要保证拼布作品中的色彩表现得恰当,色调统一,且具有丰富的层次。

拼布艺术的色彩表现是多样的,它与基础的色彩原理相联系,变换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纯度就会产生不同的作品风格。拼布的用色大致被分为两大类,即淡雅、单纯或是鲜丽、繁复。第一类,其对比强烈,色块较大。第二类使用的颜色繁多,一般为四五种,或选用相邻色,或选用互补色[3]。

当然,不仅需要考虑面料的色彩之间产生的关系,同时也不能忘记不同面料之间的质感差异,同一种色彩不同肌理的面料所呈现出来的色彩效果是不一样的。

2.3 针法工艺

除了在排列、色彩方面的设计,拼布艺术最能打动人的其实是它的丰富的针法工艺,这也正是拼布艺术所带来的魅力。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一些拼布艺术作品也可以通过机器缝纫来完成,但是手工缝纫依然是拼布艺术作品最能够打动人的地方。

拼布艺术作品当中所使用的针法工艺大部分都是缝纫基础所使用的针法,例如平针缝、藏针法、回针缝、卷针缝、内侧立针缝、贴缝等。其中在拼布艺术当中最为基础的就是平针法,也叫“运针”,常常配合绗缝在布料上以固定的长短缝制;将图案形状缝制在另一块布面上时,则常常使用到贴缝;而其余的针法也都在其中相继配合着使用。

拼布艺术作品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采用其他针法,如果不嫌工艺繁琐,也可以运用各种绣法,如回针、绣锁链、十字绣、结粒绣等,还可以采用如压线针法等变化各异的针法,不同的技法都能为拼布艺术锦上添花,这也是体现拼布艺术独特魅力的重要手段[4]。

3 拼布艺术在童装中的创意设计

在全球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拼布艺术以它别具一格的创造性受到了服装产业的青睐。国外的服装品牌中,将设计结合本土风格的拼布艺术,将拼布艺术转换应用,为产品带来全新的风貌;国内的服装品牌中,设计师们也是通过拼布艺术与设计的融合来表达品牌理念。此次童装设计结合了百家衣中拼布艺术的装饰感和现代机能服装的功能性,打造了一个创意的童装概念。

将拼布艺术结合童装的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父母为新生孩童所制作的服饰百家衣,有得百家之福的寓意,是寄托了父母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期望,在设计中借用百家衣的寓意。

3.1 拼布艺术在童装中的创意设计过程

在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将拼布艺术独特的形式融入现代的功能性儿童服装当中,增强儿童自身着装的功能特性,让现代配色与传统工艺自然兼容,创造出新的火花,带来新的创意思考。

3.1.1 在拼布图案上的设计

为了符合当下服装审美,在拼布图案的设计上选择简约直观的样式,既要有变化,又要带有秩序性的美感。图案参考中国传统拼布艺术中常见的传统铜钱纹,其纹样以圆形为主体,相互交错,循环反复形成富有节奏感的图案。将传统铜钱纹单个元素提取、组合,使用两种相近颜色组合,运用在童装中,使得拼布艺术自然融入现代服装中。作者自绘拼布图案提取组合见图3。

图3 拼布图案提取组合

3.1.2 在面料上的设计

在服装面料的制作上,使用拼布艺术,也是对传统的工艺技法的一种传承,并且拼布过程中使用的面料,更多的是选择边角余料,也更大程度上减少了成本。在童装的选择上以棉为主,以穿着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为主。在服装里料的选择上使用柔软舒适的纯棉内衬,外部的用料部分使用可以做防水处理的TPU面料以及较为挺括的斜纹尼龙面料,打底裤内搭、短袖等选取针织吸汗面料。

3.1.3 在色彩上的设计

在色彩搭配上,与大部分色彩饱和度极高的童装不同,设计中以低饱和的灰调色彩为主。拼布艺术在口袋衣片、裤子等处小范围使用,全部使用同色系而肌理不同的面料制作,使其远观时保持整体性,近处观察时又保有细节。

3.1.4 在款式上的设计

在款式设计上,用分割和拼接来增强其功能性和童趣感,结合拼布面料,使大块面分割的设计中具有可观赏的细节。

服装多处设计为可拆卸的形式,既考虑到童装的功能性又考虑到服装的美观性。在款式上增加口袋,可用于收纳部分出行需携带的物品。

3.1.5 在制版上的设计

在服装的制版过程中,考虑到儿童的生长发育,在部分结构处放大了尺寸。同时为增加服装的功能性,服装可拆卸、收放的部分较多,在版片上使用了打褶以及分解来制作。

3.2 拼布艺术在童装中的创意设计效果展示

这款童装是在现代的着装风格下,加入传统拼布艺术的表达。针对儿童增加服装的功能元素,同时表达出童装的趣味性,用低饱和度的色彩可以展示出童装的另一面。

第1 套设计中,在服装前片两侧做双层可拉开式的设计,利于儿童根据需求保暖、散热。在散开时廓形呈A 字形,收紧时为H 字形,对儿童腰部减少挤压,配合拼布增加视觉效果。

第2 套设计中,将上衣外套的后背处、袖身处设计为可拆卸式,易于儿童运动前后散热。裙身增加容量适中的口袋,可用于收纳部分出行需携带的物品。在衣身前片以及后背可拆卸处使用拼布元素。

第3 套设计中,在上身将背带造型与背包合二为一,并将后背搭扣做成X 形,避免儿童站姿、坐姿时的驼背。在下身的裤装设计中,加入可拆卸的暗扣、拉链,可以将裤装改为裙装。并且,在裤装的衣片处使用拼布元素,在同一色调下,丰富细节层次。

第4 套设计中,在衣身上,在肩线下方延伸出TPU防水材质的面料,将原有廓形打破,增添趣味。在袖身的一半处装配拉链,可将下半部分袖身拆卸,收紧袖口处,可做帽子使用。衣身及短裤上使用拼布元素自然地融入整套服装。

图4 为作者自绘效果图展示。

图4 设计效果图

4 总结

拼布艺术作为历史悠久的艺术表现形式,被传承至今。在当代服装设计中对拼布艺术进行转换应用,顺应可持续发展观的大背景,突破了服装设计固有的面料使用模式,将拼布艺术与童装进行结合,不仅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性,也将可持续的理念传播给当代消费者。

猜你喜欢

童装针法布料
用布料拼图形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烧结机布料器的改进优化
中国童装看即墨
IN-SIGHT童装概念店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按约定付账
用场景模式卖童装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
高炉重量布料准确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