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愿景下的智库核心能力建设
——“第七届智库能力与新型智库建设”高级研修班内容要点解析

2024-01-12唐果媛刘金亚吕青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3年6期
关键词:智库特色能力

■ 唐果媛 刘金亚 吕青,3

1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北京 100190 2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北京 100871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1 前言

“智库能力与新型智库建设”高级研修班是《智库理论与实践》期刊在创刊第一年,即2016年打造的一个智库服务品牌,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了7 届研修班,每届平均参加人数200 人左右。该研修班紧跟国家政策导向,是在2015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指导下创办而成的,为政府、智库、高校和研究机构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颇具影响力。2023 年6 月28 至30 日,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智库理论与实践》编辑部承办的第七届“智库能力与新型智库建设”高级研修班在北京举办,成果丰硕。来自全国各地的智库、研究机构、高校和媒体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及智库工作者等200 余人,围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有关的思维观念、工具方法、人才建设、咨政报告等主题进行了专题学习和研讨。在研修班中,专家们的观点异彩纷呈,提供了多元分析的视角(表1)。为了分享专家们的真知灼见,本文对这些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度梳理和分析,并以内容主题为主线,总结和提炼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需具备的核心能力和智库发展问题的纾解之道。

表1 “第七届智库能力与新型智库建设”高级研修班报告列表Table 1 List of reports for the 7th Advanced Seminar on Think Tank Capacity and New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2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要义

《将苑·智用》中有言:“夫为将之道,必顺天、因时、依人以立胜也”。党的二十大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蓝图,中国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问题,迫切需要更适合中国发展的解决方案。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应当把握历史新方位、解决现实新问题、给出决策新方案,以推动国家决策与治理现代化。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智库理论与实践》主编刘细文提出,202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该明确自身在中国式现代化愿景下的历史新方位,开展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的研究,从中国发展的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提出客观、理性、全面的研究结论,为决策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工具、方案建议[1]。

李刚认为,当前已经进入数据时代,数据已成为社会的重要基础资源与形态,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并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大数据浪潮席卷全球。数据驱动范式为智库提供了感知研究对象可量化的维度,借助数据挖掘方法可以更好地解释因果机制,并为决策者提供新的方案、新的视角和新的思路。他将数据驱动能力划分为4 个级别,从低到高分别是素养级、专业级、代码级和专家级,并指出目前大多数智库的数据驱动能力仍处于第一个级别——素养级,智库该方面的能力亟待提升[2]。

李国强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的智库建设进入了提质培优新阶段,与智库建设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智库功能、改革转型、制度安排、研究能力和水平、智库人才队伍建设、国际化建设等相关问题,仍需得到进一步解决。李国强等曾专门发文阐述加强智库国际化的重要意义,认为加强智库国际化是中国智库建设重要且迫切的任务,是投入时代大洪流的需要。他提出了中国智库国际化的任务和方向主要包括: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主动设置议题以提高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开展智库公共外交等[3]。

方创琳提出,写好智库建议报告的关键在于,面向国家或地方的重大战略需求,结合科研考察工作和改革创新实际,挖掘发现和跟踪需要政策引导的、紧迫的、现实的和长远的问题,通过及时建议,为科学决策提供决策支持服务。

3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核心能力识别与培育

“什么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智库建设首先必须搞清楚的问题。李国强在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的“特”体现在党管智库;“新”则可解释为“破旧立新,转型发展”。张先国结合自身工作经历,提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核心在于牢牢把握政治经济发展的“中轴线”,围绕党和国家的核心关切、政策内容,调查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并以“精准、清新、朴实”的风格呈现智库报告。本文对这些观点进行梳理,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核心能力凝练为如下4 个方面:慎思能力、善用能力、善谋能力和善谏能力(图1)。

图1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核心能力Figure 1 The core capabilities of new type of think tank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3.1 慎思能力

《礼记·中庸》中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慎思能力是指周全思考问题,进而形成清晰的判断能力。慎思体现了智库作为“思想库”“智囊团”的多重释义,是“思想”的体现,更是智库得以形成的前提。

陈雯认为,战略规划最难的点在于前期思路的确定,不仅要考虑现实基础和需求,更要考虑整体的战略发展,特别是理论与实践往往存在较大差距,需要考虑落实时可能存在的成本效应、分工冲突、道德风险等问题。

“‘浅、清、散’是智库能力建设常常面临的难点,最终的研究成果何以切实管用,需要研究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判”。李国强通过对现有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为提前预判能力。

袁征总结到,大多数美国智库自诩是非营利的非政府组织,强调独立研究、独立资金、独立思想以及专业人员的独立性。然而,由于中美两国的体制不同,智库的独立性有着天壤之别,中国智库建设应当求真务实,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精确研判。

“情报研究工作的内外环境和条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技情报机构应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智库作用,强化理论内容,拓展实践范围。”刘清认为,必须认识到国际形势和科技发展内外环境的变化,继续推动科技情报机构更好地发挥智库功能。

3.2 善用能力

善用能力是指合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的能力,即善于使用多方数据来源、多种方法以及合适的工具,以实现智库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功能。

“用物理的方法去解决化学的问题,进而去解决医学的问题。科学研究中的集聚效应要求通过一体化的分工合作,迸发新的增长点,进而实现供给侧的动能。”陈雯认为,善于利用不同的方法是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李刚认为,做智库研究既要有“专家智慧”,又要“讲证据”。目前,许多专家的内参往往缺乏数据证据,因此,专家们也要善于利用数据,进而提升政策研究的科学性,强化政策研究的客观性。

智库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利用多种机构的优势,打通情报支撑决策的最后一公里[4]。许多科技情报研究机构通过专门的情报搜集、整理和分析,形成不同类型的战略研究产品,在智库建设活动的前端发挥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刘清认为,科技情报研究机构应当善于利用自身优势,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功能。

3.3 善谋能力

善谋能力强调了智库的核心职能,即在不同时期对关注的议题进行明智谋划,明了什么主题是值得关注的,这是智库的“智”之体现,也是重要的核心能力。

关于智库选题的讨论,方创琳提出,平常时期的选题主要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抓“热”点,以警示性选题为主,突出长效性和稳而新的特点。面向同一个问题,智库可提出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多个建议,因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同一个问题内涵的认识是不同的,那么所采用的思路和手段也应该是不同的。非常时期的选题,则是抓“冷”点,要下“及时雨”,以建议性为主,突出及时性和准而快的特点。此外,他强调了智库内容必须真实,提供确凿的事实,不能造假,不能夸大,更不能歪曲事实的真相。

袁征认为,智库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其需要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出谋划策。

3.4 善谏能力

善谏能力是指善于撰写智库报告的能力,即呈交的报告应当语言简洁,叙述合理,并结合广泛的社会现实提出实践性强的建议。

“行文简洁,语言质朴,写作精当,富有文采而不刻意铺排,具有思想深度而不陷入空谈,叙事说理水乳交融,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张先国认为,智库报告的文风应当具备“精准、清新、朴实”的特点,把事情说清楚,更让阅读者读得懂。

方创琳建议智库报告应具备高度的可操作性、简洁性、科普性,阐述问题时应抓大放小,关乎国家大事,关乎民生大事,所提出的建议和办法不能脱离实际,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4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问题的纾解之道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的同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逐步走向现代化,中国经济社会也出现了高质量发展,国家软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经过十余年发展,虽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理论与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其中,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天津师范大学温志强等[5]进行了深入挖掘和探索,并指出了以下5 个方面的问题:服务定位不清晰,成果质量不高;现实导向不足,缺乏调研,传播意识较弱;智库相关制度缺失;智库人才队伍失衡,缺乏流动性;缺乏智库对外交流创新能力。地方新型智库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张晓丹等[6]指出制约地方新型智库深入发展的问题,主要包括社会智库咨政服务功能发挥不足、决策需求端与智库服务供给端精确匹配度较低、数字化建设落后、协同发展机制缺乏、国内外交流合作不足的问题。

在本次研修班上,多位专家提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时期,应从更长远的角度,思考如何打造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新格局、发掘中国智库新潜能。本文对这些观点进行了梳理,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问题的纾解之道主要凝练为以下几个方面:知远、精微、变通和创新。

4.1 知远

“聪以知远,明以察微”,智者往往知晓长远的思考。“知远”是指中国特色智库的建设需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对中国现状和未来发进行长远的思考。

“基础研究和政策研究就像两条腿走路”。袁征认为从长远角度思考智库的发展,应同时处理好基础研究和政策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智库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研究,汇总其中的研究要点,又要通过合适的形式和准确的内容呈交研究报告。

陈雯强调开发和保护分工格局、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成本共担利益共享合作机制、跨界治理结构体系、基于AI 应用的数据跟踪、知识乡村试验等区域一体化建设思想,强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并尽可能地从长远的角度思考所有的问题。

4.2 精微

“致广大而尽精微”,精微要求处理事务操作中细致精当,在小节上扎实用力、精益求精,与上文中的“知远”相辅相成,即所谓要“顶天立地”。

李刚认为,智库建设中要重视数据的资源和资产化建设,建立数据底座,将内外部的数据资源进行统筹汇聚、标准化的定义、结构化的处理,实现信息的规模化、深度化和精确化的收集与整合,助力智库精准预测和研究。

刘清提出,情报工作和智库工作能够并重而行的原因在于科技情报机构积极寻求自身功能的拓展,由浅层次服务转向深层次服务。情报研究人员协同参与到智库的具体研究项目当中,成为智库工作的重要组成。推动情报工作与智库工作的深度融合,甚至实现了向科技智库的飞跃。

4.3 变通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通是指事物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只有适时求变,才能长盛不衰。这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寻求长远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更是保持活力的源泉。

李刚认为,新型智库应顺应数字变革趋势,加快转变传统智库研究思维模式,推进研究技术与方法革新,实时搜集并汇聚数据,深入挖掘内在规律,从传统的小而分散的专家驱动的智库转向现代的数据驱动型智库,不仅要有数据,还要有对模型、模式、框架和流程的积累。

刘清认为,在新范式下,大数据智能技术推动情报机构改革,并嵌入科技情报的决策环节,应引入新的数据科学、信息技术等加速科技情报范式的变革,以更好地开展智库研究,成为支撑宏观决策的新的技术基础。

“鼓励专家努力揭开问题的本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其实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袁征认为,应当灵活思考不同国家的研究取向以及体制差异,不能一味照搬其他国家智库的经验和管理机制,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思考决策者的情景,变通地提供决策建议。

4.4 创新

进入大数据时代,始终坚持创新思维、不固步自封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的重要根基,更是关键。

李国强认为,智库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创新智库治理体制机制建设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入手:创新发展;加强智库宏观治理问题;建立学术研究与咨询研究贯通的考评机制;辩证理解实体机构,避免虚体机构;全面认识和履行智库的各项功能,促进智库组织转型发展;积极打通学科建设和智库建设,促进两者的衔接;提升智库影响力与成果获批示率。

刘清认为,2016 年以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在快速推进,为科技情报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极大地拓展了情报研究的工作体系、服务对象和任务空间,延伸出情报机构的智库功能。因此,情报研究也应当思考前瞻走势,不断寻求自身突破和发展,进而更好地为决策服务。

5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进行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改革发展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7]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员、《智库理论与实践》副主编张志强在研修班总结中指出,本次研修班内容覆盖了智库建设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问题,并提出,智库研究是智力创造,政策咨询是智库使命,需求–问题导向是研究原则,前沿研究是竞争优势,专业研究是过程支撑,广博知识是基础支撑。

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任重道远,需要学界和业界未来的不懈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愿景的指引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有了清晰的目标和方向。智库若能加强自身的慎思能力、善用能力、善谋能力和善谏能力等4 种核心能力,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远、精微、变通和创新,担负起职责,就能真正为国家出谋划策,推动我国早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

猜你喜欢

智库特色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完美的特色党建
微智库
微智库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