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质控在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管理中的运用

2024-01-12于淑芬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19期
关键词:全程医疗器械器械

于淑芬

东营市河口区中医院供应室,山东东营 257000

再生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是临床医学工具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在使用后能够借助清洗、消毒、灭菌、二次包装等操作实现重复利用。此类器械和工具有效缓解了国内医疗资源不足和浪费的问题,也可保障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消毒供应科室作为回收、清洁和管理此类医疗器械的重要科室,工作重心即在于消毒灭菌,在确保可重复使用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器械来源的院内感染问题,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1]。为进一步提升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工作的合格率,并科学调控由此产生的成本,保障器械供应时效性,提高医院整体医疗质量,就需要利用合理的管理手段,优化消毒供应科室人员的操作流程,使每一类、每一个器械的处理均符合临床无菌标准。全程质控理念在于细化管理操作,对流程整体给予有效的监控,使每一项工作均落实到基础,以确保相关管理监督的执行效率[2]。本研究抽选2021 年1—12 月东营市河口区中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20 名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全称质控管理的实施过程与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本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20 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进行分组,对照组10 名中男4 名,女6 名;年龄25~48 岁,平均(33.14±2.31)岁;工龄2~8 年,平均(5.11±1.04)年。观察组10 名中男5 名,女5 名;年龄24~49 岁,平均(33.21±2.32)岁;工龄1~9年,平均(5.15±1.02)年。分别抽取医疗器械100 件进行管理,其中包括刀类器械35 件,剪类器械39件,针类器械18 件,其他类型器械8 件。两组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医疗器械消毒供应工作实施常规模式管理,按照院内规章制度、基本流程完成器械的回收、发放、消毒、存放等工作,定时组织管理人员参与培训活动,完成培训活动后予以考核,将考核成绩与员工绩效相挂钩等。

观察组医疗器械消毒供应工作开展全程质控管理模式,具体过程如下。

1.2.1 设立全程质控小组 在消毒供应室内设立全程质控小组,邀请感染预防科室主任级医师作为顾问,对现有清洗消毒规范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检查各类消毒、灭菌、二次包装等设备是否运行良好,评估日常工作中产生问题的原因,以此作为基础制订全程质控工作方案。引入岗位责任制,对各环节工作进行细化,明确每名工作人员的具体责任,并建立快速溯源机制,以确保发生问题后可在最短时间内寻找根源。在拟定全程质控方案后,须在科室内进行相关培训,使基层工作人员了解并熟练掌握各工作规范。

1.2.2 全程质控的管理方法 ①医疗器械回收环节质控:在每个科室器械回收完毕后,需先对器械种类进行单独区分,可重复和一次性器械必须严格分开回收。再清点每种医疗器械的数量,确定器械的性能是否仍处于良好状态,对存在锈迹、血污等者,需与其他表面无污染物者进行区分,避免在回收阶段出现交叉感染的问题。尤其对于涉及传染性疾病科室的器械处理时,也需与其他科室进行隔离。每天汇总记录当天回收的医疗器械数量、规格等,以方便后续阶段统计每个科室日常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使用量。②器械清洁环节质控:在可重复使用器械被转运回消毒供应室后,需再次清点各种器械的数量,与回收人员记录数据进行对比,确定是否存在遗漏或混杂放置的问题。确认无误后,将各类器械分开清洗,以流动水反复冲洗,最大限度清洁肉眼可见的污染物。对于可拆卸的器械,须将其拆分为最小零件,再对零件进行分类清洗,加强转角、螺纹、折叠等部位的清洗,避免污渍的残留。③器械消毒灭菌环节质控:清洗环节完毕后,由消毒灭菌环节人员接收,检查器械表面是否被完全清洗干净,避免仍含有表面污渍的器械流入该操作区域。根据器械标记的科室、手术类型、疾病传染性等数据,选择相应的消毒制剂,对器械给予浸泡和二次清洗,要求所有器械均需完全浸没于消毒液内。对不可拆卸且具有遮挡部位的器械,则可配合超声振动清洗设备消毒。待消毒完毕后,将器械转移至灭菌设备内,以高温、紫外线等物理手段杀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需将器械完全拆卸或展开,以确保与灭菌蒸汽接触面积保持在最大程度。灭菌阶段需定时查看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灭菌操作的完整性。④器械检查环节质控:待灭菌步骤完成后,需仔细检查器械状态,确定是否存在破损、污染物残留等情况。如发现清洗、消毒、灭菌不合格者,须立即将其返回相应环节所在区域,再次实施消毒灭菌。如检查合格,则需将拆卸者重新组合,确定功能是否良好,并分类摆放,清点具体数量,与消毒灭菌前数据对比,判断是否存在遗漏的情况。⑤二次包装环节质控:根据器械种类分配二次包装顺序,即急救器械、双钳包、单钳包。在包装时需仔细检查器械表面是否仍残留锈迹、污染物、消毒制剂等的痕迹,并确认是否存在破损的情况,包装内器械必须保证完整性和功能性。完成二次包装后,须统计器械的规格、数量等,并在每个大包装内放置工作卡,卡内详细记录该类器械的回收时间、消毒灭菌时间、二次包装时间等,以条形码、二维码作为媒介,通过设备扫描后可直接在院内网络数据库内调取相关信息。⑥外包装灭菌环节质控:外包装灭菌前需检查其完整性,包括是密封性、表面污染物、信息完整性等。待确认无误后方可放入高压灭菌锅内实施灭菌,严格按照院内规定设置温度和时间。完成灭菌操作后,须认真核对灭菌包的数量、密封性等,并给予表面烘干,观看烘干后灭菌标识卡上的字迹是否保持完整,并在后面位置标注外包装灭菌的具体时间。⑦器械发放环节质控:严格遵照“先进先出”的基本原则,以外包装标注的灭菌时间顺序发放。发放前需检查外包装上标注的有效期、包装完整性、器械数量、种类、规格等基本信息,再根据各科室的需求数量进行发放,每天均需核对灭菌包上的有效日期,并将到期前2 d 者统一分拣出,并给予重新灭菌处理,以确保器械的清洁度。

1.3 观察指标

①医疗器械质量差错率统计。分别记录两组医疗器械消毒供应期间发生质量差错的具体情况,对比发生率。②工作人员管理质量评估。对两组工作人员管理质量进行评估,包括清洗管理质量、灭菌管理质量、包装管理质量、发放回收管理质量、环境管理质量、手卫生管理质量。各个环节评分0~10分,评分越高则反映管理质量越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和百分数(%)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医疗器械质量差错率比较

观察组100 件医疗器械质量总差错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医疗器械质量差错率比较

2.2 两组工作人员管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工作人员管理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工作人员管理质量比较[(±s),分]

表2 两组工作人员管理质量比较[(±s),分]

?

3 讨论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内处理和管理各种医疗器械的重要科室,尤其是在可重复使用器械的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不仅需要负责回收、清点该类器械,还需做好清洗、消毒、灭菌、二次包装、存放、发放等多项工作,以保证其能够在医院内实现循环利用,减轻资料资源分配压力[3-4]。由于医疗器械本身相比于其他工具存在更高的污染性,表面所附着的污物、病原体等在接触其他患者时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的问题,如管理工作执行不到位或操作不规范,则会直接导致院内感染,增加患者的医疗成本,降低医院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信用度[5-6]。

为有效提升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就需要采取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法,其中全程质控理念在现代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广泛。将其应用在消毒供应室器械管理工作中时,能够有效发现各操作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整改。同时细化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做到责任到位,尤其需加强清洗、消毒、灭菌等感染预防工作的管理力度[7-8]。全程质控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器械回收标准,根据器械涉及科室、疾病等具体情况,采取分类回收的方式,以避免普通科室和感染科室间器械混放引起的交叉感染。在清洗过程中,需进一步严格排查器械表面的残留物,对隐蔽位置需强化清洗,可拆卸结构必须完全拆卸后方可清洗,最大程度避免污染物的残留。消毒、灭菌时需根据器械的种类逐一进行,以便确保同类型器械可采取对应的处理方法,避免混合消毒或灭菌导致部分病原体无法彻底清除[9-10]。后续二次包装时还需标注相应的消毒灭菌时间,确认数量后行包装外灭菌,最大程度降低器械在发放前被污染的可能性[11-12]。从本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清洗、灭菌、包装、发放、回收等各项差错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运用全程质控能够有效降低器械消毒灭菌操作的差错率。同时观察组管理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全程质控可提升工作人员的操作质量。

综上所述,医院消毒供应室针对医疗器械实施全程质控管理模式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管理质量,减少器械消毒质量问题,值得运用推广。

猜你喜欢

全程医疗器械器械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简介
外来器械实行集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健身器械
手工制鞋全程LOOK
全程监控的更多可能性
常用医疗器械原理与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