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走在前列

2024-01-11黄维恭

唯实 2023年11期
关键词:城乡现代化群众

黄维恭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乡村治理协同推进机制。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关键是要夯实城乡基层治理这个基础性工程,优化基层服务管理供给,增强基层德治、法治、自治、数治能力,切实防范化解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及时有效地解决基层关注和群众关切的问题,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深刻认识重要意义

聚焦城乡基层治理,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政治行动,也是“强富美高”现代化新江苏建设的自觉追求,更是江苏为全国发展探路的责任担当,关系初心和使命、当下和长远、全域和大局,必须充分理解、深刻认识,切实增强狠抓推进落实的政治、思想和行动自觉。

一是提高站位、深耕点位的坚实一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做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江苏提出“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重大要求,强调“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为我们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在谋划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重点工作时,提出要“聚焦城乡基层治理,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就是以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鲜明政治态度,以“走在前、做示范”的责任担当,推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见行见事、走深走实。

二是服务大局、开创新局的先手一棋。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实现高效能治理的坚实基础,实现高效能治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两者互为前提、互相依存。江苏要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必须把社會治理现代化摆在重要位置,聚焦基层“急难险重”和群众“急难愁盼”,加强谋划思考,加快部署推进,不断推深做实城乡基层治理,在应对挑战、攻坚克难中探索新路径、打开新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讲,持之以恒深化城乡基层治理,既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更是加快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抓手,必将有力地支撑服务“强富美高”现代化新江苏建设大局。

三是增创优势、打造胜势的关键一招。近年来,江苏牢牢把握治理与发展的内在逻辑,围绕国家需要、省情实际和百姓期盼,统筹推进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工作,持续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群众身边的服务管理体系,着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取得了可见可感的扎实成效。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深刻变化,人民群众对基层公共服务的期待更加广泛多样,对基层治理提质提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要用加快发展的思路和办法来解决。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进程中,江苏要持续抢占领跑身位,稳住率先地位,必须加强城乡基层高效能治理,交出更有温度的民生答卷,努力增创治理优势,推动转化成为更多发展胜势。

深入把握内在关系

在人口规模巨大、地域发展不均衡的宏观背景下,城乡基层高效能治理是一项涉及多领域多层面的复杂系统工程,更加需要强化系统理念,树立辩证思维,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处理各种矛盾,以统筹谋划、协同发力、整体推进,确保社会治理现代化行稳致远。

一是实现活力与秩序的双向奔赴。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治理结构应该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一方面,文明、健康、优良的社会环境,能够为全社会持续焕发活力提供坚实保障;另一方面,蓬勃绽放、充分涌流的社会活力,又能够帮助建立和维护有序有效的社会运行规则,促进社会秩序进一步提升,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安全向前推进的重要条件,也是城乡基层治理需要坚持的工作方法论。当前,群众思想观念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表达形式多维化的态势日益明显,对深化城乡基层高效能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既要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摆脱旧有观念的影响,走出因循守旧、亦步亦趋的误区,又要贴近当前社会发展实际,避免过于超前的心态和急于求成的做法,防止扰乱社会正常发展秩序,努力呈现活力与秩序的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二是实现福祉与保障的双线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经济社会极大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已经从生存性的需求转向发展性的需求,期盼享有更加优质、更加丰富、更加便捷的高品质公共服务;但同时也要看到,社会上仍然存在着一些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需要社会保障体系的保护和帮助,在我们这样一个处于发展中的大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在推进城乡基层高效能治理进程中,既要致力于兜牢民生底线,加强社会救助和精准帮扶,优化社会基本服务,保基本、救急难;又要专注于提升民生高线,聚焦人民的美好生活向往,在善育、优教、厚得、良医、颐养、宜居等方面加强和扩大优质服务供给,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三是实现城市与乡村的双维促进。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城市与乡村的发展模式不尽相同,在经济发展、社会运转、公共服务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市域治理与乡村治理的侧重点也因此有所分别,但两者之间绝对不是割裂的二元世界,也不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而是互补互用互促、共建共治共享的融合发展过程。城市化是农村问题的解药,乡村生活也是城市病的解药。推进城乡基层高效能治理,既要考虑城乡现实差异,在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环境治理等方面各有侧重,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策略和针对性的措施;又不能“就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论乡村”,而应注重城乡融合治理,一方面推动市域治理理念和经验辐射乡村,加快推动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为乡村所用、与乡村共享,另一方面把乡村作为城市发展腹地,以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为抓手,挖掘潜在优势,加强乡村开发,在同频共振中探索城乡基层治理新路。

四是实现常态与应急的双模转换。当前,公共卫生、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传统风险与非传统风险交织并存,应急处置越来越成为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需要在“平时”有章有法、稳扎稳打,实施合理的层级划分和科学的专业分工,建立健全务实有效的制度安排,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保障社会健康可持续运行;而且需要在“急时”迅速打破原有界限,高效转换治理模式,针对特定目标对象,最短时间高强度整合,大规模调度相关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爆发性、差异化的应急服务诉求,使社会系统能够保持基础机能,快速分散风险,尽早恢复正常。城乡基层治理必须统筹把握发展和安全,时刻提防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在基层常态治理和应急处置的动态衔接上下功夫,持续健全完善“平急转换”机制,推动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全周期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切实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运行安全。

五是实现设计与探索的双层融合。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全局性的工程,也是探索性的事业,处于制度不断完善、实践不断探索之时,需要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实现“顶层为基层赋能、基层为顶层探路”的互动式联动式融合。顶层设计要科学把握经济社会运行和事物发展规律,及时掌握治理形势新变化,统筹谋划城乡基层治理的各方面各环节各领域,制定标准化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同时还要重视汲取基层经验,动态总结提炼基层创新做法,包容鼓励“四敢”新实践,允许实施差异化、多元化试点;基层探索要科学理解顶层设计的框架和布局,大胆解放思想,锐于跳舒适区,敢于蹚深水区,勇于闯无人区,善于“无中生有”“旧中出新”,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努力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城乡基层治理的理念、路径和做法,最大限度激发城乡基层治理的动力活力。

深化探索实现路径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关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谱写“强富美高”江苏现代化新篇章的成色。从结构和功能的维度审视,加强城乡基层高效能治理的目标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推进路径必定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多元社会主体协同共治作用,突出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原则,重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构建敏捷、快速的社会治理需求回应机制,最终实现高效能社会治理,不断提升基层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一是坚持政治方向,加强党建引领。政治引领既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重要经验,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特色,更是城乡基层治理的重要方式。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道路,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界人士感悟思想伟力,增强政治向心力,自觉听党话、跟党走,更加主动投身城乡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党的工作大局和大政方针在城乡基层治理中得到充分体现,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城乡基层治理就跟进到哪里。

二是树牢价值取向,加快服务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做好城乡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乡基层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要坚持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切的公共安全、权益保障、公平正义等问题,切实增强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集中力量做好基础性、普惠性民生工作,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不断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到治理过程让群众参与、治理成效让群众评判、治理成果让群众共享。

三是强化问题靶向,加固本质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是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安全保证,与中国式现代化內涵和本质要求相契合,在统筹发展和安全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加快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加强公共安全治理,提高预防预警和应对处置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能力。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面排查风险隐患,提前做好各种应急准备,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四是突出创新指向,加码数字赋能。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深度融合,有利于提高城乡基层治理与运行效率、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要广泛运用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深化对社会运行的规律性认识,为城乡基层治理提供新赛道。要积极推进城乡基层治理信息基础设施联通、网络畅通、平台贯通、数据融通,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增强基层决策的科学性、风险防控的精准性和公共服务的便捷性。依托信息技术优化治理工具,发掘和完善新的指标和评价体系,为城乡基层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提升城乡基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人民美好生活。

五是把握协同趋向,加力系统治理。城乡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提高统筹谋划能力,科学把握城乡基层治理规律特点,创新治理思路,明确政策导向,明晰方法路径。要相互配合、同向发力,形成城乡基层治理的强大向心力。要积极推动城乡基层治理要素全面整合、系统集成,把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等治理方式整合在一个系统上,把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治理主体关联在一个系统上,把党建引领、社区服务、群众自治、治安防控、法律服务等城乡基层治理业务集中在一个系统上,建立健全问题联治、工作联动、信息联通、平安联创的城乡基层治理机制,推动城乡基层治理由“碎片化”治理向“系统化”治理转变。

(作者系中共无锡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主任)

责任编辑:张蔚菊

猜你喜欢

城乡现代化群众
边疆治理现代化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城乡涌动创业潮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