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栀豉温胆汤联合雷贝拉唑对痰热郁阻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抑郁状态及血清中GAS、IL-17的影响

2024-01-11刘则鹏张玉洁滕飞

青岛医药卫生 2023年6期
关键词:阻型反流食管

刘则鹏 ,张玉洁 ,滕飞

(1.武威市凉州医院,甘肃 武威 733000;2.武威市凉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甘肃 武威 733000)

反流性食管炎(RE)作为胃食管反流病主要类型之一,其病因涉及抗反流能力下降、食管黏膜防御能力减弱等因素,会引发胃内容物反流、烧心等症状,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雷贝拉唑作为西医治疗RE常用药物,其可影响胃壁细胞H+-K+-ATP 酶系统功能,阻碍胃酸分泌,缓解临床症状,但无法根治疾病,疗效欠佳[2]。中医认为RE 属“吐酸”范畴,病机在于痰热郁阻、肝气郁结等,治以疏肝理气、清热化痰等为原则[3]。栀豉温胆汤作为中医常用方剂,具和胃降逆、清热解毒、化痰等作用[4]。但目前有关栀豉温胆汤治疗RE 的效果尚未明确。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栀豉温胆汤联合雷贝拉唑对痰热郁阻型RE 患者抑郁状态及血清中胃泌素(GAS)、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21年11月—2022年8月收治的60例痰热郁阻型RE 患者,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电子内镜检查分级对比(P>0.05),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诊断标准

(1)西医:符合《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5]中相关标准,伴有反流、烧心等症状;(2)中医:符合痰热郁阻型[5]诊断标准,主症:烧心,反酸;次症:胸骨后烧灼痛,嗳气,胃脘胀满,食欲不振等;舌脉:舌质红,苔白或黄腻,脉弦或滑;具备主症、≥2项次症即可诊断。

1.3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RE西医、中医诊断标准;②年龄20—70岁;③入组前2周未接受相关治疗;④意识清晰,可正常交流;⑤知情同意研究,且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消化系统疾病;②既往有胃食管手术史;③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④合并卓艾综合征;⑤处于哺乳或妊娠期;⑥治疗依从性差。(3)剔除标准:①同时参与其他研究;②未完成治疗。

1.4 方法

对照组予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济川药业,生产批号:20210620,国药准字H20040916,规格:10mg)口服,10mg/次,qd,于睡前服用。治疗组基于对照组,予栀豉温胆汤治疗,药方由竹茹、茯苓、代赭石各15g,栀子、豆豉、半夏、陈皮、川楝子、厚朴各10g,枳实、黄连、甘草各5g组成,以水煎煮,取汁500ml,分早晚2次口服,1剂/d。两组均给药8周,且用药期间需保持饮食清淡,加强休息,避免情绪波动等。

1.5 疗效观察

依据相关文献[6]拟定中医证候观察量表,症状后反酸、脘腹胀满等5项,各项记1—3分,分值越高对应症状越重;症状消失,症状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95%为痊愈;症状基本消失,95%>症状改善百分率≥70%为显效;症状减轻,70%>症状改善百分率≥30%为有效;症状未减轻或加重,症状改善百分率<30%为无效;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之和。

1.6 观察指标

(1)临床症状:治疗前8周,两组使用反流性疾病问卷(RDQ)[7]评定,问卷内容有症状发作频率、症状发作程度2 项,各项均有4 个条目,各条目计0—5分,分值越高对应症状越严重。(2)抑郁状态:治疗前8周,两组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8]评定,量表评估内容均为20项,各项计1—4分,条目分值总和为量表粗分(20—80分),量表粗分*1.25为量表总分(25—100分),分值越高对应抑郁状态越严重。(3)血清学指标:治疗前8周,两组采取空腹静脉血4ml,将标本放于低速离心机处理10min,离心转速调节为4000r/min,取血清标本,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GAS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IL-17水平。(4)不良反应:记录两组给药后不良反应情况。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临床症状对比

治疗8周,两组RDQ 中症状发作频率、程度评分降低,且治疗组更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症状对比(,分)

表3 两组临床症状对比(,分)

注:相比治疗前,*P<0.05

2.3 两组抑郁状态对比

治疗8周,两组SDS评分降低,且治疗组更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抑郁状态对比(,分)

表4 两组抑郁状态对比(,分)

2.4 两组血清学指标对比

治疗8 周,两组GAS 水平升高,IL-17 水平降低,且治疗组变化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5。

表5 两组血清学指标对比()

表5 两组血清学指标对比()

注:相比治疗前,*P<0.05

2.5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6。

表6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n(%)

3 讨论

RE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多种病因致使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胃/十二指肠内容易反流,损伤食管黏膜,从而引发疾病。调查显示,RE 患病率达9%,且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该病患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9]。

目前,RE的治疗主要以质子泵抑制剂为主,其中雷贝拉唑作为常用药物之一,可有效减少胃酸分泌,减轻患者不适感,但该药无法根治疾病,且停药后易复发,治疗存有局限。中医并无RE 病名,多根据其症状,归置“吐酸”“呕吐”“胃痞”等范畴,认为情志不畅、饮食不洁,致使胃气上逆,气机失调,加之气郁日久化热,痰湿内生,瘀血痹阻,从而引发疾病,病机虚实交杂,治疗原则在于和胃降逆、化痰除痞、清热等[10]。栀豉温胆汤为中医治疗胃肠疾病常用方剂,药方中竹茹可清肺化痰,茯苓可健脾和胃、利水渗湿,代赭石可重镇降逆,栀子可泻火,豆豉可清热解毒、疏风解表,半夏可降逆止呕、祛痰,陈皮可健脾开胃、燥湿化痰,川楝子可行气止痛,厚朴可降逆平喘,枳实可止咳化痰,黄连可清热燥湿,甘草可调和诸药,共奏清热祛痰、健脾和胃、降逆等作用[11]。本研究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治疗8 周RDQ 中症状发作频率、程度评分较对照组低,提示RE 患者采用栀豉温胆汤治疗效果较好,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分析原因在于:在西药治疗基础上,予栀豉温胆汤治疗,可起到健脾和胃、降逆等作用,解除RE患者病机,且可协同增强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整体获益,减轻临床症状。近年来,RE 患者心理状况备受临床重视。研究表明,RE 患者受临床症状影响,容易出现抑郁情绪,而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神经递质异常分泌,会促使胃酸分泌,影响胃点收缩节律,导致胃延迟排空,从而加重病情[12]。本研究显示,治疗组治疗8 周SDS 评分较对照组低,提示RE患者采用栀豉温胆汤治疗可改善抑郁状态。分析原因在于:RE 患者经栀豉温胆汤治疗后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躯体不适感,且药方中竹茹、栀子等具有清心、疏肝利胆等作用,可解除心烦不宁情绪,调节情志,从而改善患者抑郁状态。研究指出,胃肠激素、炎症因子在RE 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中GAS作为胃肠道调节激素,可促使胃肠蠕动,加速胃排空,且可诱导胃和小肠肌纤维收缩,抑制内容物反流[13]。IL-17作为反映炎症状态主要指标,其是由活化T 细胞分泌而来,可促使多种炎性细胞分泌,增强炎症反应,加剧组织损伤[14]。本研究显示,治疗组治疗8周GAS水平较对照组高,IL-17水平较对照组低,提示RE 患者采用栀豉温胆汤治疗可改善血清指标。分析原因在于:药理学研究指出,栀豉温胆汤中茯苓活性成分多糖类、腺嘌呤等可调节胃肠功能,促使胃肠激素分泌;黄连活性成分木脂素类、黄酮类等具有抗炎作用,可减少炎性介质释放,从而有助于调节患者血清学指标[15-16]。此外,两组间不良反应对比无差异,提示栀豉温胆汤治疗安全性佳。

综上所述,痰热郁阻型RE 患者采用栀豉温胆汤治疗效果较好,可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抑郁状态,调节血清指标,且安全性好。

猜你喜欢

阻型反流食管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蝎芷膏治疗湿热瘀阻型臁疮的临床观察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老十针”治疗痰湿中阻型颈性眩晕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