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主题教学的高中课时内容整合的实践研究

2024-01-09广州市番禺区石碁中学谢志峰

师道(教研) 2023年9期
关键词:婚俗本课变迁

文/广州市番禺区石碁中学 谢志峰

一、主题的确立:教材整合的前提

认真解读课标教材,研读课与课之间的关系,提炼主题,细化主题内涵,构建主题框架是教材整合的前提。

(一)解读课标课题,明确主题方向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课从社会史的角度,以新颖的视角、丰富的内容,围绕衣、食、住、社会习俗的变迁这条主线,展示了近现代以来方方面面的变化,这一过程是逐步突破过去走向开放的过程。所以从“变化”二字入手,确定本课主题。

(二)研读教材子目,细化主题内涵

教师要整合好教材的内容,提取教学主线。本课的第一个子目是动荡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主要包括近代的衣食住行习俗的变迁;第二个子目是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衣食住行习俗的变迁。本课时间宽度大,知识内容多,如果衣食住行习俗几个方面面面俱到,会导致本课主题模糊,内容庞杂。所以从习俗的变迁入手,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喜闻乐见的内容,最后确定内容为婚俗。主题的具体内容为“百年广东婚俗,见证历史变迁”。

(三)整体规划内容,构建主题架构

本课以广东婚俗为主题,从知识层面掌握自1840 年以来婚俗的特点与变迁的原因,在分析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归纳总结、因果思维等逻辑思维,从政治、经济等多角度分析问题的唯物辩证思维的方法。最后运用情境材料,培养学生爱家、爱校、爱国的家国情怀。

二、主题的实践:教材整合的体现

教材整合的过程也是教材内容取舍的过程。选取的内容是围绕主题的知识,需要精心设计。舍弃的内容并不代表完全丢弃,需要适当体现。表格的使用和材料的运用可以很好地处理好取舍的关系。

(一)使用表格,把握整体

本课内容包括衣食住行习俗,为便于学生全面清晰掌握,我设计相关表格内容。学生课前预习填写,课上自主核对,解决“什么变了”的问题,要求小组内互相检查学案,提出争议,教师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点评。

(二)运用材料,凸显主题

主题的确立是教学的第一步,第二步则需让历史有血有肉有灵魂,而精选材料是不二法则。本文通过解读材料,重现历史,合作探究,探讨变化的特点与缘由。

1.材料的通俗性。历史是生动的,要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首先需要教师提供学生能看得懂材料,但通俗性并不代表材料的简单性。

2.材料的真实性。教师在选择史料时尽量选择一手史料和实物史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主张婚姻自由平等,但此时经济发展较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我采用当时的一手材料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了解当时的婚俗。

3.材料的趣味性。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国人的思想也进一步解放,婚俗的变化也说明了这一点,对于这一时期的婚俗学生已熟悉,我选用明星结婚照,体现材料的趣味性。

三、主题的升华:教材整合的归宿

(一)运用唯物史观,提升思维方法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本课通过梳理从近代到现代广东婚俗的变迁,探究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共同因素,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多角度分析问题。学生交流后得出中国社会的变革是内因,西方文化的传入、冲击为外部因素。

(二)关注课堂中的学生个体,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关注学科知识,更要关注课堂中的人,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我问:“未来的婚礼你会穿什么结婚服装?”学生们兴奋地讨论起来。小何说:“老师,我想穿校服回学校拍婚纱照。”“为什么要穿校服回学校呢?”我问。“因为这里有我的回忆,我喜欢这里。”小何讲完,同学们的掌声响起来了。作为一名中学生,他对母校的爱有多种表达方式,教师在课堂中的关注让这种爱得到表达。

教材的整合以主题领航教学,主题的确立从研读课标课题,而理清课题之间的关系,找到之间的共性。借鉴历史学术成果,将主题教学得到充分实践。最后主题教学的实践让历史知识从无形走向有形,走向深度与广度,进一步凸显了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婚俗本课变迁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清潩河的变迁
巴厘岛婚俗:新人可以为爱私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