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思维的小学古诗词情境教学法初探

2024-01-09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三小学胡晶晶

师道(教研) 2023年9期
关键词:典故首诗古诗词

文/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三小学 胡晶晶

统编版教材中的古诗词以《古诗三首》的形式呈现,三首诗词主题风格统一,但年代不同,难易程度不同,诗人风格迥异,虽然统编教材古诗词编排精心合理有梯度,但是现在学生所处时代不同,兴趣差别较大,部分学生课堂注意力分散,古诗学习局限于机械性的背诵,学习效果不够显著。正如清代诗人赵翼所言: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让他们亲近母语,合理积累运用古诗文,培育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李白是盛唐时代的伟大诗人,他的故事传诵千古,教授统编版五年级下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之前,我隆重介绍诗人李白,并特意设置疑问:李白被称为诗仙,传说他有两大特殊爱好,你们想知道吗?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说是运动,有的说是阅读,大家的学习热情瞬间被点燃了,我告诉学生们是旅游和饮酒,然后趁势引入《赠汪伦》的故事,学生们听得兴致勃勃。

二、抓中心词句,理解诗意

1.借用典故,创设情境。例如,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中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中“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两句诗不仅是写景佳句,还暗藏了典故,“护田”出自《史记·大宛列传》,而“排闼”出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的“哙乃排闼直入”说的是高祖卧病时好多天不肯见人,樊哙推门而入探望。我让学生课前收集樊哙的故事和性格特点,然后和诗句的典故对比。然后大家都明白了,这句诗用拟人的方法把水的环绕和山的气势表达的淋漓尽致,美好的田园风光扑面而来。因此,借用典故,创设情境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增进理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紧扣关键词句,深入情境。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小池》:“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这首诗情景优美,趣味盎然,是一首描绘小朋友在池中快乐玩耍的优美诗篇。在教学中,我采取自学探究的学习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现池塘中的优美意境和学生天真无邪的笑容,在具体声音和形象的烘托下,诗词的情境美得以绽放;然后让学生找到最精彩的中心词“偷”,感受小娃的游玩乐趣,我设置了联系实际说自己小时候瞒着父母“偷”的故事,学生们的兴趣被瞬间点燃;大家纷纷举手,踊跃发言,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味经历,从而进一步理解了诗中小娃的天真乐趣。

三、整合意象,激发想象

1.想象还原,举象造境。例如,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诗词《长相思》,词人纳兰性德的生平经历曲折而复杂,他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也是康熙皇帝的随身侍卫,其身份的多变性让学生们理解起来有难度。我先让大家大声朗读“山一程,水一程”,在舒缓的古典音乐声中,我让学生们充分想象作者跨越万水千山,长途跋涉的艰难场景。学生们的想象力慢慢地渗透出来,有的说:我看到道路崎岖。有的说:我看到漫天飞雪,道路泥泞。此时此刻学生们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2.反复诵读,因声求气。古诗词中的“象”对于小学生而言模糊且隐晦,陌生却又熟悉。为了擦亮学生眼前之“象”,激发心中之情感,表达正确的感悟,诵读成为一个绝佳的途径。现在学生们的生活相距古代诗词流行的语言氛围和和文化环境较远,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形成语感,达到和古人心灵相感应相契合的境界,与文本平等地对话,才会产生自己的独特体验与感受。

3.观察述说,明确诗意。例如,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日积月累中收录了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这首诗把诗人告老还乡的悲伤与孤独的复杂心境用短短28 个字写出来了。诵读之后,我特意安排了两项练习,一是演,二是说。之后,要求学生一边看古诗画面展示,一边把它的大概意思描述出来。

4.我手写我心,深化诗境。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田园诗词,在众多豪迈的辛词中显得格外清新秀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积累运用。在教学词的上阙时,我特意抓住一个“媚”字,把握一个意象,引导学生想象老爷爷和老婆婆的幸福生活,从而把握全词的主题,然后让学生用笔描绘出这宁静而温馨的乡村美景,还有三个儿子各具特色的生活形态。学生们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在一篇篇佳作中,我感受到他们对诗词的热爱和追求,看到了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诗词的深刻含义得以明晰。

猜你喜欢

典故首诗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上课没人抢》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我想写首诗给你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