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特殊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2024-01-09潮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蔡泽榜

师道(教研) 2023年9期
关键词:麦秆潮汕传统

文/潮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蔡泽榜

潮汕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着华夏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人类文明中的瑰宝。对于残疾儿童来说,生理缺陷影响了其与外界的正常沟通与交流,很多学生从小学开始产生自卑心理,不愿与人过多接触。通过学校开展潮汕传统文化的教学,让他们在文化熏陶氛围中,了解到潮汕、中华文明的灿烂,让残疾儿童亲切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倍感亲切,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知道自己是谁、来自哪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了解历史,感知山河,继承和弘扬先辈精神,进而激发爱国、爱乡大中华情怀,陶冶道德情操,树立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做好环境布置,让学生沉浸在感受中

我们以教室走廊为阵地,把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紧扣潮汕文化,巧设主题,精选内容,精心布置,精当搭配,做到让每一个角落形成潮汕传统文化的宣传阵地,孩子们课余时间,大家驻足欣赏学习,不仅给学生的视觉上的享受,更有词汇的积累,让他们在无声的语言中默默熏陶,了解文化。同学们经过走廊时,脚步都会更慢、轻轻的,是不是的驻足细看、欣赏,实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目的。一面面会“说话”的墙壁,每天都如春雨般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灵。一草一木暗香浮动,一字一画德育无声。

二、构建校本特色课程,让学生沉浸在实践中

近年来,学校用心构建系列根植于潮汕本土的文化课程,精心创设班级、校园环境,将潮汕文化元素引入校园,融入学校课程,开展“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先后引进潮剧表演、二十四节令鼓、麦杆画制作、潮汕歌谣传唱、糖画制作等非遗文化,将潮汕优秀传统文化引进课堂,形成校本特色课程。作为学生文化自信的“启航之地”,学校以主题课程在学生心中点燃潮汕文化传承传播的“星星之火”,让他们每天都在“潮”的氛围中诗意成长。

1.课堂内容渗透传统文化

通过第二课堂、兴趣小组、引进文化大师等形式,在教育教学中向聋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需要教师为学生呈现丰富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精彩纷呈的课堂环境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聋哑学生虽然其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与听力,但是他们拥有善于观察世界的眼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带领学生领略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了解古代圣贤,建设和谐友善的校园文化。

2.潮汕传统文化进课堂

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通过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使其进课本、进课堂、进教研,通过日常的学习和熏陶,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如功夫茶、潮剧、麦秆画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视频及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的魅力,从而让学生对潮汕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2020 学年秋季学期开始,学校和市文化馆联合,引进潮汕文化艺术项目——麦杆画进校园开展公益艺术培训活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潮州市麦杆画研究艺术馆馆长方志伟到校为孩子们举行专题讲座。讲座上,方馆长详细地为同学们介绍了麦秆画的有关知识以及麦秆画的制作过程和手法,并通过他的作品,与同学们分享了他制作麦秆画的经历和故事,课堂上方馆长和学校的老师共同指导孩子们制作简单的潮州麦杆剪贴画。此次讲座,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了麦秆画,近距离感受到麦秆画之美丽,增强了同学们学习麦秆画的兴趣,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的进程。此后,每周四下午,麦杆画研究艺术馆的老师们都如约到校,与本校老师协同合作,一起手把手地指导孩子们学习、制作麦杆画。学期末,学校在风雨操场举办学校学生麦杆画制作作品展,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通过学习制作麦杆画,陶冶和丰富了孩子们的艺术情操和精神文化生活,也进一步丰富特殊孩子的潮汕文化词汇。

2021 年春开始,学校聘请非遗潮绣传承人周溢担任授课教师。在潮绣课堂,现场师生热情高涨,纷纷动手尝试,绣出了一幅幅稚嫩却富有寓意的作品。大家以“参与者、制作者”的角色,进一步学习和了解潮汕文化,深切感受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

3.开展潮汕歌谣教学

乡土教育应该着眼于重建乡土记忆,达成因“爱乡”到“爱国”的目标。选择以方言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乡土教材,让学习者倍感亲切,产生学习兴趣,引发与教材、与文本对话,让孩子们更好地关注自己脚下的一方水土,体会区域文化的魅力。而且,方言是民系文化的根,留住方言留住根,这样的乡土教育是根的教育,让孩子们知道我是谁、我来自哪里。2017 年,陈平原、林伦伦、黄挺等教授开发的《潮汕童谣绘本》既接地气,又有高度,充满乡土气息、儿童趣味和文章魅力。学校利用每天下午第6 节校本课程课,选择这套读本进行教学,以传统童谣为载体唤醒特殊孩子的乡土记忆,在传统文化与受教育者之间建立有意义且有效的链接。孩子们在传播者的言传身教中记住童谣,通过手语的形式来表现这些耳熟能详的潮汕童谣,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建设文化自信,成为一个“有根”的幸福潮州娃。

三、利用传统节日,让学生沉浸在喜悦中

潮汕有句老话叫“时节做时棵”,在潮汕地区,凡时年八节,几乎家家产户都要做不一样的特色美食。不一样的节日,会吃不一样的食品,例如:元宵有红桃粿,清明朴子粿,端午的粽子,冬至的汤圆、过年的鼠壳粿等等。长短不一,形状各异,不变的是潮州的文化印迹。学校利用传统节日,渗透文化教育,并适时引导表达。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按年级、年龄分类型进行教学,低年级比较喜欢美食,我们就选择了潮州美食进行教学;冬至开展“情暖冬至文化传承”,动手搓汤圆等等,真正“润物细无声”,学生在欢乐、轻松的活动中,实实在在体验了传统文化的美。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证明,潮汕传统文化渗透着潮汕当地独有的生活方式,让特殊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练在其中,有利于特殊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树立自立、自信、自强的信心;促进他们对知识的获取、性格的形成、情感的陶治,道德修养培养等;在他们成为传承和传播潮汕文化的新时代潮州人,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潮汕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也将更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猜你喜欢

麦秆潮汕传统
麦秆画
大丰麦秆画
折段麦秆来作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潮汕牛肉火锅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潮汕:把一碗粥吃成了传奇
变废为宝的麦秆画
潮汕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老传统当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