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让聋生思政教育更有『温度』

2024-01-09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卢超文

师道(教研) 2023年9期
关键词:聋生思政微信

文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 卢超文

聋生由于其听觉、语言上的生理缺陷,对道德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欠佳,间接造成了他们道德认知水平与道德评价能力相对滞后。教师要准确把握聋生心理特点,通过营造校园思政环境、加强社会交往、微信传导助力等举措,激发出他们潜在的情感与能量,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思政教育实效。

一、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思政氛围

校园环境是影响学生精神面貌的隐性课程资源,是思政教学的生态环境和支持系统。特殊教育学校要将各种道德规范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加强校风、校貌、校园文化等建设,通过雕塑、校训石、基础设施等载体和媒介,营造彰显生命关怀和砥砺学生成长的校园氛围。通过对家乡名人和身边榜样人物的宣传,辅之以本土元素的渗透,培植良性的德育环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文明素养,给学生以心灵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感召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促进其人格、个性、价值观、道德观的内化与发展。开阔敞亮的教室、整洁舒心的宿舍、美味可口的饭菜、呵护关爱的环境,教师和蔼可亲的言谈举止、永不放弃的执着坚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春风化雨的课堂氛围,都会给学生成长带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和安全踏实的心理感受,帮助他们沐浴博爱暖阳,绽放生命之光。

以相关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定期举行班队活动、国旗下讲话活动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多元的人文关怀活动,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和谐悦纳的社会氛围和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培养学生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对师长的感恩,把学生培养成善良正直、阳光乐观、自强自信的人。

二、加强社会交往,传递思政能量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法治民主、安定有序的社会。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要素,人际交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和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培养聋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过程,这些都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得以培养。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鼓励聋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关心时事,在现实生活中多加观察、感悟和内化,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提高与社会的融洽程度。在与社会对话、互动的过程中,聋生逐渐开阔视野、完善人格、提高抗挫折能力,培养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彰显生命价值,为日后融入社会奠定基础。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合理的小目标,按照学生的能力水平分配不同难度的任务,让各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完成任务的喜悦,从而在点滴进步及美好期待中感受成功的快乐和自我实现的成就感。

教师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契机,通过社会礼仪教育,增强思想政治课程的吸引力和实践价值。通过角色扮演、绘本剧表演、实习体验等形式,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塑造文明有礼的形象,在社会交往中建立相互尊重、友好相处的人际关系,成长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

三、微信传导助力,拓宽思政阵地

微信如今已日渐成为备受聋生喜爱的交流方式。微信平台包罗万象、资源广博,能够拓宽学生信息渠道,提高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和理解力,有效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无形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塑造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网络资源来源广泛,庞杂无序、优劣难分,存在大量消极灰暗、浮躁无聊的内容,容易对学生的判断力、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造成负面影响。网络这把双刃剑,它打开了一扇微信环境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视窗,给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新希望,同时也提出了新挑战。

这就要求教师探索适应聋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加强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构建微信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支撑体系。比如,可通过微信平台向学生分享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弘扬正能量的资讯,引导其养成使用微信进行碎片化学习的习惯,将其作为课堂思政学习的有效补充与延伸;适时引导聋生参与微信公众号后台日常管理和信息发布,微信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等工作,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甄别能力、思政敏感度和主流社会参与度。

四、发展思辨能力,涵养思政底蕴

聋生在感知觉、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发展方面相对滞后,现实生活中缺乏作为社会主义公民的主人翁责任感与参与意识,在问题与困难面前较少主观努力和积极行动,精神世界较为空乏。面对身边的思政现象和社会问题,大部分聋生习惯于置身事外的旁观和人云亦云的评价,缺乏深刻理性的本位思考,难以形成认识内化和自我建构。为改善此状况,教师应深入研习苏格拉底“问答法”,从中汲取精髓与智慧,通过对话、反问、激励等做法,调动聋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主动性,培养其“由三而一”的归纳综合能力和逻辑推导能力,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善于提问、理性判断、明辨是非的能力,使思政内容与学习材料真正激起他们内心的感受和共鸣。聋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对身边的重大时事较为关注和感兴趣,教师可把“百年峥嵘,薪火传承”“学习二十大,阔步新时代”“航天精神,你我共勉”“筑梦冰雪,相约冬奥”“禾下乘凉梦,一稻一人生”等时事专题引入思政课堂,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有效问答,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赓续奋斗精神。

总之,面向聋生的思想政治引领要找准与其身心成长、自我建构的结合点,营造心理沟通、情感交融、深入互动的和谐氛围,因势利导、因情施策,使学生在课堂上、生活中思有所悟、悟有所行,真正将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论和观点转化为自身的思想认识、理想信念与积极行动。

猜你喜欢

聋生思政微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微信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