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机管理联合分级转运护理模式在胸痛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研究

2024-01-08何怡妮黄迎春谭路英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23期
关键词:胸痛危机分级

何怡妮,黄迎春,谭路英

(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韶关 521000)

自发性气胸、急性冠状动脉疾病及肺栓塞等严重疾病都会出现胸痛的临床症状表现,因此必须加强对胸痛症状的重视,医院急诊科也应该优化资源配置,尽可能缩短胸痛患者等待救治的时间,从而保证患者的救治成功率[1-2]。危机管理是近年来应用于医院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分为4 个步骤,具体为缩减、反应、预备、恢复[3]。分级转运则是建立在快速评估和风险预警基础上的转运模式,通过科学、准确评估患者病情,采取与患者病情紧急程度相适应的调配方案,从而减少转运延误[4]。本文探究了危机管理联合分级转运护理模式在胸痛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0 年1 月—2020 年12 月我院实行危机管理联合分级转运护理模式前收治的40 例胸痛患者为对照组,以2021 年1 月—2021 年12 月我院实行危机管理联合分级转运护理模式后收治的40 例胸痛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男26 例,女14 例;年龄范围47 ~81 岁,平均年龄为(68.83±2.76)岁;疾病类型:非心源性胸痛、不稳定性心绞痛、主动脉夹层、ST 段和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其他疾病分别有6 例、10 例、3 例、10 例、6 例、5 例。研究组:男25 例,女15 例;年龄范围45 ~82 岁,平均年龄为(68.79±2.81)岁;疾病类型:非心源性胸痛、不稳定性心绞痛、主动脉夹层、ST 段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其他疾病分别有6例、10 例、2 例、12 例、8 例、2 例。两组性别比例、疾病类型、平均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本研究已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1)非创伤所致胸痛;(2)具备正常的认知能力和沟通能力,可良好地配合研究;(3)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其他疾病引起的或因创伤导致的胸痛;(2)肝肾功能、免疫功能、心肺功能等出现障碍或异常;(3)胸痛复发再次就诊;(4)精神状态异常或存在其他不能正常配合研究的情况。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传统院前转运模式,由当班出诊护士携带所有院前所需的急救器械和药物,进行院前处置,给予患者体格检查、心电监护、询问病史、建立静脉通路等常规处理。

1.2.2 研究组 研究组采取危机管理联合分级转运护理模式,其中危机管理措施如下:第一,组建院前急救管理小组,组长为院前急救主任,组员为参与院前急救过程的医务工作人员,定期讨论院前急救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并对成员专业水平进行定期考核;第二,强化医务人员危机意识,定期开展座谈会讨论急救过程中发现的意外案例,提高医务人员对意外事件原因、后果的掌握程度,提高医务人员操作的规范性;第三,制定危机管理计划,在院前急救的危机管理工作中预防重于处理,应在危机发生前找出潜在危机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以减少院前急救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第四,加强医患、护患沟通,通过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充分了解患者情况,减少或消除由沟通不足引起的管理危机;第五,危机出现后的改正,危机出现后所有从事院前急救的医务人员必须提高对该类危机的重视,分析总结导致该危机出现的因素并进行改正[5]。分级转运措施如下:入院后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分析并评估患者病情情况,病情严重程度由高到低分为Ⅰ~Ⅳ四级[6]。Ⅰ级患者入院后实行0 min 等待,立即将其转运至红区(抢救监护区);Ⅱ级患者入院后将其转运至红区,10 min内进行优先救治;Ⅲ级患者入院后30 min 内转运至黄区(密切观察区),由医生根据就诊顺序进行诊治,若患者病情加重需转运至红区;Ⅳ级患者入院后转运至绿区(诊疗区),按照正常就诊程序接受诊疗[7]。

1.3 观察指标

1.3.1 各节点抢救时间 比较两组院前- 院内交接时间、标本采集完成时间、护理评估完成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及首次接受治疗时间。

1.3.2 转运情况 比较两组转运设备与用品、护理评估、转运后交接、沟通和衔接的执行效率。

1.3.3 满意度评分 通过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患者对转运工作的满意度,问卷包括护理操作技能、医护配合、反应能力、急救知识掌握四个方面,每项评分在0 ~25 分之间,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越满意。共发放问卷80 张,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问卷信度系数(Cronbach' s α)值为0.823。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的数据分析采用SPSS 26.0 进行,安全转运率、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χ² 检验比较;各节点抢救时间、满意度评分等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统计结果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静脉通道建立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2.50%(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研究组药物外渗发生率为7.50%(3/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0%(11/40);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²=4.501、5.541,P=0.034、0.019),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静脉通道建立情况的比较[例(%)]

2.2 两组各节点抢救时间的比较

研究组院前- 院内交接时间、标本采集完成时间、护理评估完成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及首次接受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6.141、10.176、4.978、7.644、9.423,P=0.000),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各节点抢救时间的比较(± s>)

表2 两组各节点抢救时间的比较(± s>)

首次接受治疗时间(min)研究组 40 66.32±13.49 7.29±2.11 2.09±0.38 20.41±4.87 24.02±3.42对照组 40 85.60±14.57 12.88±2.76 2.71±0.69 28.95±5.12 32.56±4.60 t 值 6.141 10.176 4.978 7.644 9.423 P 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院前-院内交接时间(s)标本采集完成时间(min)护理评估完成时间(min)急诊室停留时间(min)

2.3 两组转运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转运设备与用品、护理评估、转运后交接、沟通和衔接的执行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²=4.501、6.135、5.541、4.114,P=0.034、0.013、0.019、0.043),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转运情况的比较[例(%)]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的比较

研究组对医护人员护理操作技能、医护配合、反应能力、急救知识掌握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084、5.212、8.118、7.624,P=0.000), 具体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的比较(分,± s> )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的比较(分,± s> )

组别 例数 护理操作技能 医护配合 反应能力 急救知识掌握研究组 40 21.29±3.48 21.13±2.66 22.34±3.64 20.59±2.43对照组 40 17.49±3.20 17.82±3.01 16.50±2.73 16.22±2.69 t 值 5.084 5.212 8.118 7.624 P 值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胸痛是很多严重疾病都会出现的一种临床症状,例如急性心肌梗死、气胸、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因此对于出现胸痛症状的患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8]。临床随访研究显示,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急性胸痛的主要原因,安全高效的院前急救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疾病的早期诊断准确率、缓解患者早期心肌缺血症状以及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和冠状动脉血流灌注等均具有促进作用,从而可改善患者后续住院期间的治疗和预后效果。但在以往的院前急救中,主要是对患者进行基本生命体征的支持,很少进行疾病的初步处理,部分患者可出现休克风险上升、心肌梗死面积变大的情况。因此,临床上需寻找一种更为安全的院前急救方式,保证院前、院内各个急救环节能紧密相连,向患者提供连续、安全、有效的急救处理措施。

基于此,本院在胸痛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了危机管理联合分级转运护理模式,结果显示研究组各节点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为:在分级转运模式下,护理工作人员通过对患者胸痛症状、身体状况的初步评估以及MEWS 表的再次评估,确定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实时将患者信息传递到院内,以便院内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准备工作,从而有效缩短了急救反应时间,实现了院前、院内急救的高效衔接[9-11]。本研究中,研究组各转运环节的执行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过危机管理,医护人员充分分析了包括静脉通道的建立和维持在内的所有院前急救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避免了各种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在转运过程中对患者疾病的早期识别和干预也是患者转运安全性的重要保证。另外,研究组转运工作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危机管理联合分级转运护理模式可以通过量化患者病情、准备调配预案、规范急救流程等实现院前、院内急救的有效衔接,保证患者能够得到连续且安全的急救护理;同时医护人员的危机意识、急救知识和技能以及工作效率在危机管理联合分级转运模式的培训和实践下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两方面原因共同提高了患者对院前急救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胸痛患者的院前急救中应用危机管理联合分级转运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减少患者输液药物外渗情况,提高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减少转运不良事件的出现,提高安全转运率,从而可提高患者对转运工作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胸痛危机分级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有些胸痛会猝死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危机”中的自信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胸痛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