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师口述历史数据库 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4-01-06王钰

兰台内外 2023年34期
关键词:档案馆检索数据库

摘 要:当今数字时代,在构建服务型档案馆的环境下,如何推进口述历史资源数字化建设,是值得业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文章通过网上调研部分国内外口述历史数据库,分析东北师范大学口述历史数据库建设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研究相应的对策,探讨了如何基于现有的档案管理系统,构建有利于口述历史资源安全存储和服务利用的东师口述历史数据库,以促进口述历史资源体系不断丰富完善,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利用效益,助力校史编研工作,加强师生对校史文化的重视和人文精神的塑造。

关键词:口述历史;数据库建设

口述历史是一种难以在官方文献中获得的珍贵历史资源,是一种通过历史亲历者、见证者的口述,以文本、音视频和图片等多种媒介形式还原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和生动鲜活的故事,能够直接、真实地反映出特定历史境况的特殊资料。高校档案馆是收藏口述历史资料的重要机构,口述历史档案作为高校档案资源的特色分支,可以与传统馆藏档案相互补充和验证,能更好地服务于校史编研和相关的学术研究工作,也能更好地展现集体记忆。目前,业界对于口述历史的理论研究较多,但实际仍处于高校档案工作的边缘化位置,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口述历史数据库的建设对数字服务型档案馆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一、国内外部分口述历史数据库的现状调研

国外口述历史相关机构、图书馆和档案馆等,在口述历史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促进了口述历史资源的收藏、保存与公共呈现。

1.国外现状

美国作为现代口述史学的兴起之地,对口述历史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中心的数据库保存着1万多条口述历史访谈资源数据,涵盖100多个主题,口述者是来自商业、广播、出版、电影制作、医学、科学、法律、军事、建筑和艺术等领域的著名人物;美国班克罗夫特图书馆口述历史中心建立的口述历史数据库包含2000多条口述资源数据,包括加州政治法律、艺术文学、大学教育、生物医疗、自然环境和农业等近60个主题;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民俗中心建设的退伍老兵口述历史数据库,保存着从“一战”到现在美国退伍军人的口述访谈资料,数量超过11万条,主要包括录音、录像、照片、回忆录、信件和日记等,堪称世界口述历史数据库的典范。

以上国外口述历史数据库规模较大,资源的数量和主题比较丰富,元数据标引也很细致,均具有10多个标引字段,并提供多种检索方式,包括基本检索、高级检索和主题目录检索,对口述历史著作权保护方面也有严格的要求,这些方面对我国口述历史数据库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2.国内现状

由于我国口述歷史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开展口述历史数据库建设的单位不是很多。大部分是由各省市或高校图书馆、档案馆和有关机构,以各自地区的历史文化变迁、红色革命、杰出人物、城市发展和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等方面,为专题自建或联合创建的一些口述历史数据库。

2012年初,由国家图书馆发起的中国记忆项目开展东北抗日联军专题的口述资源建设,走访抗联老战士抢救性的口述历史采访,先后去往8个省,采集到了100多位受访人,超过400小时的口述史料,将关于那场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战争的亲身记忆,以口述专题数据库的形式永久地保存下来;2004年,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建立了香港口述历史数据库,囊括了200多份口述历史档案,记录了来自不同阶层、族群、行业、团体、社区的市民与香港历史有关的亲身经验和个人记忆,包括出生、家庭、学习、教育、就业、移民、家乡联系、婚姻、居住与社区、娱乐与社交、社会和政治参与以及对个别重要史事的见证;2012年,汕头大学图书馆建设了汕头埠老街市多媒体资源库,包括20多个口述历史项目的相关资源,展现了汕头开埠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老街市、老建筑等自然风貌、人文景观和社会历史变迁,揭示了汕头的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进程;2017年,楚雄师范学院图书馆建设了西南彝族口述历史资料数据库,包含4000多条口述历史资料,主题内容有关彝族的历史政治、语言与文学、歌谣与艺术、科技与教育、哲学宗教以及礼仪习俗等方面,资源主要以音频、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形式呈现。

3.东师口述历史资源建设现状

东北师范大学口述历史工作开始于2012年,主要开展了一些关于“长白山之路”基础教育服务、东师红色记忆和学科名师等专题口述史。但对口述历史资源的存储管理方面还不够完善,有些资料由采访者自行保管,缺乏科学、规范化管理,有些甚至随着访谈结束被搁置在一旁,导致利用率不高。本文计划基于现有的档案管理系统,开展东师口述历史数据库的初步建设,促进口述历史资源体系不断丰富完善,提供高效、便捷的口述历史资源信息服务,保护校史文化记忆。

二、口述历史数据库建设面临的问题

1.口述历史资源较少,质量参差不齐

口述资源的采集耗时较长,档案馆缺少充足的时间以及长期持续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的人员,导致采集到的资源不够丰富,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质量参差不齐主要是因为目前口述历史缺乏统一、完整和科学的价值鉴定和评价体系,只有具备史料价值、大众价值和学术价值的访谈,才能称为口述历史。

2.重视程度不够,缺少持续性的投入和支持

目前,口述历史受众面并不是很广泛,学校很少组织有关的宣传活动或者培训,也没有专门设立口述历史的相关专业,大多数师生不是很了解口述历史,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申请到的经费不多且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口述项目或者与其他部门联合举办相关活动,导致口述历史工作的开展缺少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3. 缺乏专业人才和专业化队伍

口述历史学家唐纳德·里奇曾提到,对于很多人而言,对口述历史的理解还停留在简单的录音整理阶段,这种误解将极大地弱化口述历史成果的价值。因此,采访者和整理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学、新闻学和档案学的相关知识。许多参与者基本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不清楚采集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导致采集到的资料缺乏科学性、真实性,质量难以把控,浪费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口述历史工作的效率。

4.元数据标引缺乏深度,检索功能不强

建立口述历史数据库并提供相应的检索功能,是开展口述历史服务的基础。当前,我国口述历史数据库大部分以基本检索为主,在这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是因为元数据标引不够细致深入,导致可选择的检索字段较少,检索功能不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用户对目标资源的获取,导致检索效果不理想。

5.口述历史著作权保护意识淡薄,容易泄露隐私而产生法律纠纷

口述历史作为口述者的回忆,是对其过往经历的原始记录,涉及其自身及相关人士的过去甚至隐私。口述者作为口述历史资源的著作权主体之一,享有对该资源的各种权益。尤其是资源利用方面,可能会涉及资源滥用,从而造成对口述者隐私的侵犯。由于我国口述历史著作权保护工作滞后,大多数用户对著作权保护意识偏低,容易产生各种法律纠纷,给学校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三、口述历史数据库建设的对策

1.丰富口述历史资源,建立完善的价值鉴定和评价体系

档案馆要多措并举开展好口述历史资源建设工作,不断丰富口述历史数据库内容。资源鉴定和评价体系需要遵循客观性、完整性、准确性、背景关联性、实时性和可读性等原则,避免采集到的资源质量参差不齐。

2.重视口述历史专业人才的培养

档案馆应在自身能力范围内积极组织口述历史方面的培训和讲座,为对口述历史感兴趣的师生讲授理论与实践的知识,鼓励更多的年轻力量加入口述历史资源建设的队伍中来,促进口述历史不断创新发展。高校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开设口述历史相关课程,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3.加大对口述历史资源建设的支持和投入,扩大宣传影响力

口述历史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可持续的工作,资源需要不断补充和完善,管理和利用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需要取得学校其他部门和社会相关机构的大力支持,共同参与资源建设,不断加强交流合作,推动将来区域性口述历史工作的开展。口述历史可以借助当下各种媒体渠道大力宣传,引起师生对口述历史的重视和兴趣。

4.重视元数据标引,提高检索效率

目前,国内口述历史数据库的检索方式较为单一。在资源采集阶段尽可能全面收集元数据描述信息,标引越准确、详细,检索字段的可选择性也就越多,用户获取目标资源就越便捷。要树立“以用户为本”的理念,基于不同用户的不同检索需求,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实现多样性和个性化的检索途径。

5.增强著作权保护意识,规避侵权风险,避免法律纠纷

要善于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保护口述历史著作权,对可能发生的侵权情况做好预防和准备,需要与各参与方签署著作权保护协议,防止在资源利用方面产生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在提供口述历史相关服务时,需要用户事先提交申请并签署相关协议,合理合法地利用口述历史资源。

四、东师口述历史数据库建设的研究和实践

口述历史数据库的建设需要软件系统平台的支持,利用目前档案馆现有的档案管理系统来实现该数据库的建设。系统采用了B/S模式、J2EE跨平台技术、MVC架构、SQL Server和Web Service等技术。

1. 功能设计

(1)资源整理方面

一是数据著录。指对各种形式的口述历史资源目录信息的著录操作,包括对著录字段的自定义设置、对数据增、删和改等功能。口述历史數据库的主要著录字段包括:项目名称、责任单位、访谈标题、访谈摘要、主题分类、历史背景、口述者姓名、口述者简介、采访者姓名、访谈日期、访谈地点、语言、资源类型、资源大小以及摄影者等;二是上传电子文件。对规范数字化整理后的口述历史资源文件上传或批量挂接,能准确匹配到对应的目录中,实现在线浏览。

(2)存储管理方面

一是分类管理。对口述历史资源可按照年度、口述者或主题分类等信息来划分,满足不同用户从不同角度的检索需求;二是权限设置。不同用户进入数据库的权限以及可使用资源数据的范围有所不同,由于档案系统自身的网络访问安全限制,东师口述历史数据库目前暂不对外提供服务,仅面向校内特定用户,并且需要身份认证;三是定期数据备份。对口述历史资源数据定期备份,为资源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3)服务利用方面

一是资源检索。不同用户往往有自己偏好的检索习惯和方式,数据库提供多种可选择的检索字段以及不同的检索方式,包括基本检索、高级检索和主题检索;二是浏览和下载。用户向档案馆提交有关申请通过后,可在口述历史数据库中浏览、下载被授权使用的资源数据。

五、结语

在高校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每个历史阶段都有参与者和见证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年龄越来越大,记忆力也会逐渐减退,抢救高校口述历史工作刻不容缓。档案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挖掘口述资源价值,为校史编研提供一定的史料基础、保护集体记忆,加强师生对校史文化的重视和东师精神的传承。本文通过研究建设东师口述历史数据库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为促进馆藏资源多元化,丰富特色档案资源服务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如何将口述历史数据库建设不断深入推进,并逐渐形成自身固有的特色,更好地为用户提供高质量口述历史资源服务,将成为高校档案馆在未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中心数据库:https://library.columbia.edu/collections/oral-history-portal.html.

[2]美国班克罗夫特图书馆口述历史中心数据库:https://www.lib.berkeley.edu/visit/bancroft/oral-history-center.

[3]美国退伍老兵口述历史数据库:http://memory.loc.gov/diglib/vhp/html/search/search.html.

[4]东北抗日联军口述专题数据库:http://www.nlc.cn/dsb_zt/xzzt/dbkrlj/lzsks/.

[5]香港口述历史数据库:https://sunzi.lib.hku.hk/hkoh/.

[6]王惠玲.香港经验分享——口述历史档案库的创建兼论图书馆的角色[J].图书馆,2015(12):10-14.

[7]汕头埠老街市多媒体资源库:http://app.lib.stu.edu.cn/ljs/contact.aspx.

[8]西南彝族口述历史资料数据库:http://yzksls.cxtc.edu.cn:8081/.

[9]高建辉,祁建华,师薇.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彝族口述历史资料数据库智慧化开发利用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20,18(06):30-34.

[10]严敏斐.论博物馆和图书馆口述历史资源库的联合建设[C]中国博物馆协会城市博物馆专业委员会,郑州市文物局.城市博物馆规划与建设——中国博物馆协会城市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7:11.

[11]唐纳德·里奇著,王芝芝、姚力译:《大家来做口述历史》,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第8页。

[12]首小琴.基于用户需求的口述资料数据库功能设计[J].浙江档案,2017(09):32-35.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档案馆)

基金项目:本文系东北师范大学青年基金管理研究专项“东师口述历史数据库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XQ2213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钰(1992—),女,汉族,吉林农安人,硕士研究生,馆员,研究方向:档案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

猜你喜欢

档案馆检索数据库
2019年第4-6期便捷检索目录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数据库
数据库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数据库
数据库
太仓市数字档案馆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
when与while档案馆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