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育研究
——基于射洪市473份调查问卷分析

2024-01-05杨超余宁杨俊华刘婷婷陈立松包祚勋罗子函郑素霞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3年6期
关键词:射洪高素质培育

杨超 余宁 杨俊华 刘婷婷 陈立松 包祚勋 罗子函 郑素霞

射洪市农业农村局,四川遂宁

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城乡流动失衡,年青人多以务工、求学等方式离乡谋求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缺乏强力人才支撑。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势所趋,培育一支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培育大批新型主体服务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2021~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从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明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不断提档升级,彰显出高素质农民培育在乡村人才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高素质农民培育成效显著,开展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起步较早的地区,更加明显。2014~2019年,射洪市承担省级和部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培育职业农民2 401人,认定1 245人。2020~2022年,坚持培训、管理、服务齐抓,培育高素质农民876 人。培育数量不断增加,质效不断提升,在助推经营主体培育、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基本概况

射洪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弧中心,辖21 个镇、2 个街道办事处、282 个行政村、68 个社区,幅员面积1 496 km²,95.81 万人。2020~2022 年,培育现代农业领军人才10 人、青年农场主4 人、农业经理人42 人、经营管理型394 人、专业生产型266 人、技能服务型190 人。为破解高素质农民培育面临困境和瓶颈,本研究选择川中丘陵射洪市为样本,共对473 名培育的高素质农民进行深入调研,以点带面对高素质农民发展问题、制约条件及其内在机理进行系统分析。调查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年龄、学历等基本情况

1.1 调查结果及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男性占66.6%,女性占33.4%;年龄:35岁及以下占21.35%,36~40岁占14.59%,41~45岁占16.91%,46~50 岁占26.64%,50 岁以上占20.51%;学历:小学占5.07%,初中占39.53%,中专或高中占33.83%,大专占17.97%,本科及以上占3.59%;村干部占17.34%;从事农业前职业:进城务工返乡占49.68%,依次为个体工商户、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从事农业2 年以下占14.59%,2~5 年占30.87%,6~10 年占30.44%,10 年以上占24.1%;从事种植业占26.85%,养殖业占27.06%,种养结合占43.55%。82.24%的人喜欢土专家和省市县级专家相结合的授课方式,80.76%的人接受生产技能,依次为管理、营销能力、政策、网络技术、财务金融、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希望培训次数为2 次/年的占49.05%,64.48%的人愿意培育所从事的专业技能类,理想的培训7~10 d,占47.99%。35.11%的人愿意以省市县级基地结合的方式实训,66.38%的人更喜欢参观+实训+实习的培育方式,53.28%的人希望培育时长的理论和实践一样多,69.13%的人希望采用电话咨询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41.86%的人希望能得到发展资金扶持,65.75%的人希望有长期跟踪服务。

2 成效分析

射洪市立足产业发展,立足规范,丰富高素质农民培育创新内涵。实现从遴选一家到多家培训机构有序竞争,同时班级建立临时党支部、协助加强管理,省市县三级师资库与“土专家”“田秀才”共建、共享、共用,做细做实田间学校等基地、丰富实训实习形式,一年后续跟踪服务,“五轮驱动”,成效显著。

2.1 满意度高,方式认可

培育方式、内容、时间满意度分别为88.37%、87.31%、88.16%,原因是全程采取土专家和省市专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侧重于专业技术,并采取理论+参观+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训结束后进行一年的后续跟踪服务,对培训学员在生产中遇到问题进行及时指导,培育模式高度认可,69.13%学员希望延续此模式。

2.2 质效互促,实现多赢

训后,学员农业生产投入增加、生产经营水平提升、资金投入增加、劳动力投入增加、应用现代管理方式方法增加,分别占63.21%、97.89%、89.63%、82.88%、65.12%。农产品产量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意识提升、经营收入提高,分别占63.21%、67.65%、81.18%、57.5%;培育对生产经营产生了积极有益影响,依次为生产经营水平提升、生产资金投入增加、生产劳动力投入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现代管理方式方法增加、农产品产量增加、农业生产收入增加等多赢,户增收5万元以上占66.17%。

2.3 目的明确,作用巨大

为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参训的占89.01%,起到了搭建交流学习平台,还实现了开阔眼界、结识同行、互帮互助、抱团发展、统购统销的目的。

3 问题分析

3.1 整体素质不高,全面提升任重道远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年龄46岁及以上占47.15%,初中及以下学历占44.6%;现代农业知识欠缺,素养不齐、担当不强,运用科技能力不足,持续发展后劲、创新发展思维和实力缺乏。近年一些成功人士紧随返乡创新创业热潮(从事农业2年以上占14.59%,5年以下占45.46%),改善和提升了高素质农民队伍整体素质。但是新生代青年不愿长期生活在乡村、不愿从事农业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养好猪”仍是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面临的重大现实难题。返乡创业者情非所愿,就近照顾家人占21.99%,奔着农村闲置的土地和农业情怀者分别占26.85%和25.58%,年龄偏大、文化参差、整体素质不高,短期技术培训和培育难以有效掌握现代农业专业知识,全面实现留守农民向高素质农民转变任务艰巨。

3.2 培育机构缺乏连续性,长期后续跟踪服务难

政府购买服务确定培育机构,中标机构缺乏连贯性,培训服务水平不一,统筹协调差异大。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多,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每年得购买1~2 家服务机构,机构间存在重视程度、实力、经验差异,稍有不慎和闪失,效率效果提升难以保证;时间紧、任务重,无法与农时季节和全产业链有机契合,影响培训实效。实现65.75%的农民期盼的长期跟踪服务。

3.3 政策配套不全,制约培育成效

尽管射洪市出台了新型经营主体扶持政策,但各级都未出台专门针对高素质农民配套管理及扶持政策,未能实现新型职业农民相关政策、管理等有效对接,但需求大,渴望得到政府发展资金占41.86%;农田基本建设占32.56%;贷款、农业保险、社会保险等都有较大需求。

3.4 重复率要求,制约需求实现

2020~2022 年,安排射洪市培育资金289 万元,农民参训意愿强烈,年年都想充电和补短,但受同一专业重复率不得超过8%,学员学不了从事专业,只能旁听或到相近的专业,甚至推迟一年,学非所用、兴趣不浓,专业知识得不到更新,打击了积极性,影响针对性、满意率和培育效果提升。

3.5 需求不一,全面满足难

培育侧重农业产业知识的全面系统提升,而农民迫切需要专业技术和生产技能,培育内容与农民实际需求间有差异;培训任务完成时段集中在下半年完成,工学矛盾突出,农民全程参训难度大,完成难。

4 对策研究

4.1 多措并举,储备接班人

一是留住提升现有从业者。依据学员的学历层次差异,精准模式,针对性地开展参与式、互动式田间学校教学,优化师资、精准内容,问题导向,集中培训与单独讲解、辅导相结合,让其紧跟培育进度,达到预期效果,实现无赖留人向产业留人转变、情怀留人向效益留人转变。二是培养新生代。探索青少年义务教育模式、内容,纠正“去农化”倾向;从起步阶段抓起,设置农业劳动技能和技术课程,多措提升职业农民的技术水平,储备新人。三是吸纳愿者。提高扶持政策含金量,减免涉农学生学费;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创业;鼓励有志从农的城镇、事业人员投身乡村振兴一线;引导退转业军人、返乡创业人员等参与培育,共同营造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让农业有效益、产业有奔头、从业有保障。

4.2 健全制度体系,保障可持续发展

高素质农民培育是长期、系统的民生工程,各级党政应同心同向同力,积极探索配套制度体系建设,探索试点和推广层层递进,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育有机结合,专项技能培训和系统培育统筹推进。创新契合本地实际和农业发展方向配套培育体制机制,建立完善职业准入、社会保障、政策扶持等制度体系。

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培育方法上,结合资源禀赋、地域优势、产业特色、成人农民学习特点,用好农业宣传栏、技术指导短视频、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等多渠道,吸引招揽学员,多形式宣传支农强农惠农政策、法律法规、农业新技术和农村创业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吸引和感动农业人[1];培育方式上,用好专家技术服务团、科技服务小分队,关键农时季节深入示范基地、场镇和田间地头开展寓教于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下乡等活动,召开培训会、院坝会、现场观摩会,组织“产、学、研、推”等部门农业专家现场教学指导[2]。创新培育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其对乡村全面振兴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加强政策保障,解决学员遴选难、培育组织难、持续发展难、留住生根难题[3-4]。争取省、市主管部门支持成为乡村振兴示范县(市、区),开展高素质农民制度创新试点,把试点经验成果普及运用推广,切实有效解决培育政策落地落细落实系列难题。深入贯彻乡村振兴背景下新政策新精神,结合高素质农民标准和本地实际,争取政府、财政等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以制度试点契机,创新出台和修订管理、扶持等系列政策,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四位一体制度体系,实现资金、措施、政策配套,为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服务。

多措并举,建设跟踪服务制度体系。加大财政、金融资金支持力度,切实解决高素质农民发展缺“钱”的问题。切实与农时季节结合、全产业链融合,培训培育两手抓、两手硬,理论实践实效三促进,高效开展后续跟踪服务,线上线下、电话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切实解决高素质农民生产经营难题,实现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创新增收,对经济效益产生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效果,推动培育工作上台阶。

4.3 打造“品牌”,提升效率

融合媒体,综合利用,扩宽宣传途径,达到家喻户晓;通过培训、示范、实习及实操,提升效益,培养更多高素质农民;探索分班教学、追踪调查,解决学历和水平差异带来的素质不齐、进度不一等系列问题,带来实效。

加强宣传,营造培育良好氛围。相关部门、新闻媒介要进一步强化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公益性的宣传导向;用身边优秀农民创新创业成功典型,催化“教育有料、培育有效、学有所为”良好氛围。同时,加强对农业服务中心、农机校等相关部门培育成效宣传,线上线下开展专题培训,架好科学技术和农民间的重要桥梁纽带。密切关注数字农业等前沿科技发展,利用信息化成果,提高农村智慧农业水平,共同营造“领导重视、社会关注、农民欢迎”社会氛围。加强与各级政府联合,运用广播、电视、现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让更多农民认识到培训和培育的重要性。

产业专业规划布局,打造专业培育品牌。射洪市按照“6+3”特色产业,在构建“一环三带十二园”现代农业格局中,以五大现代农业园区为蓝图,在沱牌、瞿河、洋溪等镇重点培训培育柑橘、蔬菜、酒粮等优势特色产业,构建现代农业百里大环线。立足需求调研,结合农时季节,组织农民参加对口专业培训和实训,让农民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加速了产业发展,提升了专业品牌,在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了作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吸引更多的农民参训。

分层分专业分班教学,因材施教,解决农民共性问题。坚持“政府主导、行业管理、产业导向、需求牵引”,整合资源,构建多元参与协作的培育体系,对不同层次高素质农民进行分类、分层指导,提高综合素养,共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射洪高素质培育
射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五力”齐发 拓宽就业扶贫路
射洪市:保居民就业 稳发展大局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硅化木保护保育方法探讨与实践——以四川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为例
射洪农商银行 成都宣讲“创富升级”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