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玩”的90后“玩”出了大名堂

2024-01-05兴菊

现代家长 2024年1期
关键词:农作物番茄大棚

兴菊

一个贪玩的90后“差生”,长大后做了“老农民”,研发出农业大数据平台,让农户用手机扫一扫就能给农作物看病。2023年8月,他获得了第十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金牌

从小爱发明,学习成绩并不好,是妈妈眼里不务正业的孩子

这个“老农民”叫刘奕辰,今年29岁,老家在湖南衡阳。小时候的刘奕辰不喜欢读书,只喜欢“搞破坏”,家里的冰箱、洗衣机、煤气灶都被他拆过,让妈妈操碎了心。不过,他还真折腾出了一点儿东西。初一时,他发明了七巧板一样的多用挂钩,获得了国家专利。初三时,他找同学借了200元钱,运用舰艇的旋转雷达原理,组装出一个可以自动搜索信号的小型接收器,用到电视机上,能搜索到很多节目。

当时,刘奕辰特别骄傲,向妈妈展示后一脸得意地问:“妈妈,我的发明厉不厉害?”可在妈妈眼里,儿子根本就是不务正业。

眼见儿子研究电视信号接收器越来越入迷,甚至还冒出了联系厂家大批量生产的念头,妈妈急了,跑到学校让班主任帮忙,严管刘奕辰,让他收收心,好好读书。

刘奕辰对妈妈的行为很不满:“我的接收器正准备扩大生产呢,你怎么能跑去跟老师告状?害得我被批评了一顿!”妈妈觉得,有了老师的协助,她一定能管住儿子,让他不再瞎折腾。

电视信号接收器的研发虽然被强行叫停了,但他依然没有停止发明。趁父母和老师不注意,他继续偷偷进行着各种发明创造,学习上非常敷衍。

中考后,刘奕辰勉强进入当地一所普通高中。高二时,他和几个同学一起合作的科技发明,获得了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衡阳市研究性学习一等奖。

在父母看来,儿子的这些荣誉只不过是侥幸取得的,他们还是希望儿子能专心读书。但刘奕辰对发明创造信心百倍,更加没心思读书。

高考时,因为成绩不理想,妈妈替刘奕辰做决定,让他进入湖南工学院,就读会计学专业:“你好好把这4年大学读完,然后像我一样找一份做财务的工作,养活自己没问题。”

刘奕辰一点儿也不喜欢妈妈的安排,干脆在学校里创起了业。他和别人合伙在学校食堂开了一家小吃店,一个月下来能挣七八千元钱。但因为种种原因,小吃店没开几个月就关了门。后来,刘奕辰还尝试过送外卖,给宿舍里不愿出去的同学送餐。可很多宿舍是六七层楼,一天要爬好几次,时间长了,他也受不了。

虽然开店、送外卖都没能坚持下去,但刘奕辰尝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喜欢上了这样的挑战。一次学校组织下乡活動,他看到乡村里一些人家仍很贫穷,内心受到触动,萌发了在农村创业的梦想,觉得那样既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还能带领村民致富。

需要资金时,妈妈毫不犹豫拿出房产证,让他去抵押贷款,还告诉他别有压力,如果失败,陪他睡大街

说干就干,刘奕辰回学校办手续休学一年,来到衡阳县一个贫困村子,开始帮村民销售土特产。妈妈知道后,气得不行:“你不好好读书,跑去农村干什么?”爸爸更是接二连三打电话催他回学校。但他铁了心要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干脆关了手机,和村民同吃同住,想办法带他们致富。

到2017年,刘奕辰还真干出了成绩。他卖的农产品开始脱销,每年有几百万元盈利,而且他不再是一个人奋斗,而是有了一个年轻的团队,他们胆子大、脑子活,斗志满满。

终于,父母对刘奕辰的看法有了改变,从反对变为支持。一次,刘奕辰的一个项目需要先垫付一笔上百万元的资金,他一时凑不到那么多现金,便支支吾吾地向父母求助。谁知,妈妈毫不犹豫地拿出房产证,让他拿去抵押贷款。刘奕辰十分激动,接过房产证,表情复杂。妈妈拍拍他的肩膀:“我和你爸以前反对你,是害怕你不学习将来找不到好出路。但这些年,你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你是个靠谱的好青年,我们相信你。你也别有压力,如果失败,房子就不要了,我们陪你睡大街。”

父母的支持成了刘奕辰最坚强的后盾。2017年,刘奕辰大学毕业后,彻底由城里娃变成了乡村青年。他说,广阔乡村,大有可为,也必有可为,年轻人就该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扎根乡村,奋斗在建设美丽乡村的第一线。

在田间地头待久了,刘奕辰发现最让村民们头疼的,不是农产品卖不出去,也不是农产品利润低,而是农作物的病虫害问题。

2018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刘奕辰在一个大棚里和一个70多岁的老伯闲聊。老伯说:“农作物一旦发病,常常会大片大片倒下。我们没什么学问,只能靠经验用药,摸准了是幸运,摸不准这一季可就白干了。”

之后几天,刘奕辰一直在想老伯的话。很多村民没上过几年学,基层农技人员又少,农作物一旦出现病虫害,他们要么靠口口相传的老经验解决,要么相信农药销售者的推荐,很容易出现乱用农药或用药过度的问题,既浪费钱又达不到防治效果,还让农作物农药残留超标,到头来损失惨重。

怎样才能帮村民解决病虫害问题,让他们既可以对症下药,又可以控制农药使用呢?刘奕辰和小伙伴们一起,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给村民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发放病虫害防治手册等。但这些办法都无法立马见效,且最终效果无法保证。

“如果农作物的病也能扫一扫就知道该多好。”一个小伙伴无意中的一句话,给了刘奕辰一条崭新的思路。

研发出农业大数据平台,村民扫一扫就可以知道农作物得了什么病,需要用什么药、用多少以及怎么用

数字时代,啥都可以“扫一扫”。刘奕辰想起自己曾接触过一款植物识别软件,只要对着植物扫一扫,就能立马跳出一个页面,不仅介绍植物品种,甚至还介绍该植物的寓意以及相关诗句。他一拍脑袋:“既然扫一扫可以识别植物,那为什么不能识别农作物的病虫害呢?”刘奕辰决定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带领小伙伴们自主研发新软件。

从2019年开始,刘奕辰团队依据农作物病虫害识别的应用场景,搭建起一个包括病虫害图片库、病虫害防治信息库的基础数据库。

2022年,这个农业大数据平台终于建成,包含刘奕辰和小伙伴们采集的2000万张植物病虫害图片和涉及的39种农作物。用户只需将出现病虫害的农作物拍照、上传,几秒钟后,平台就能精准识别出病虫害名称,还能告诉村民这类病虫害需要用什么药、用多少以及怎么用。

不过,普及推广这个软件难度并不小,有人觉得,一群没种过地的小孩子做的玩意儿,肯定不靠谱;有人怕在手机上装了这个软件,会被乱收钱……

2023年的一天,刘奕辰路过一个番茄大棚时,看到番茄叶子上有很多类似煤灰的脏东西,觉得奇怪,便拿出手机“扫一扫”,发现这竟是一种“煤污病”。他跑到大棚的主人孙志根家:“孙大叔,你家番茄得了病,赶紧去看看。”孙志根到了大棚,用手在叶子上一抹,一脸不以为意:“小伙子,这只是灰尘,现在空气不好,脏得很,都落到番茄叶子上了。”

任凭刘奕辰怎么解释,孙志根都听不进去,后来还翻了脸:“你不就是想推销你那个软件吗?别再说了,我不需要!”

刘奕辰有些委屈,自己已经说了无数次,这个软件是免费的,但很多人就是不信。

谁知,半个月后,孙志根过来找他:“你之前说我家番茄得了什么病?快跟我去看看。”

原来,半个月里,孙志根家的番茄叶子越来越“脏”,出现白色、黑色和灰色的“煤灰”,有些叶子还开始发黄。他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来找刘奕辰。刘奕辰跟着孙志根来到番茄大棚,拿出手机扫一扫,平台当即精准诊断出番茄病情,还给出了防治方案。孙志根按照平台给的方案施药、除虫,对大棚进行消毒,终于让番茄叶子恢复了正常。

这件事之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相信刘奕辰的软件。有个村民笑着说:“真不赖,一机在手,农作物病虫害全都能解决。”

至今,平台使用人数已达31万,累计服务20多万人次,间接帮助村民避免损失700余万元。

追求完美的刘奕辰依然在不断改进这个平台,比如增加农产品市场行情分析、农业政策法规查询等服务。

这个曾经贪玩的少年,终于“玩”出了让人刮目相看的成绩:荣获湖南省“三下乡”先进个人和“湖南省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入选“全国大学生创业百强”,还在2023年8月获得第十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专项)金牌。

【编辑:潘金瑞】

猜你喜欢

农作物番茄大棚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番茄炒蛋
秋茬番茄“疑难杂症”如何挽救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番茄果实“起棱”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