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财经人才培养:挑战与体系重构
——基于河北经贸大学“智慧工商管理”新财经实验班的案例研究

2024-01-04王胜洲封雪韵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财经实验班智慧

王胜洲,郑 展,封雪韵

(河北经贸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技术的快速迭代和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商业环境的剧变,已有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挑战,既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也明显滞后于实践对人才的需求,高校的人才培养,尤其是商科的人才培养,已落后于实践的探索,并且已经出现实践反哺教学的现象,这些都是高校商科人才培养急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教育部“四新”建设的提出可谓是抓住了核心,指明了方向,新文科建设要求更是为新财经人才培养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提供了改革思路。

一、新财经与新财经人才培养

2020年11月3日,《新文科建设宣言》发布,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文科教育发展之路,并从明确总体目标、强化价值引领、促进专业优化、夯实课程体系、推动模式创新、打造质量文化等方面阐明了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任务。河北经贸大学作为财经类院校,在新文科建设基础上率先明确提出进行新财经教育改革,并推出人工智能法学、金融科技、智慧工商管理、数字财会、智慧物流管理、数字经济六个新财经实验班,先行先试,进行新财经人才培养改革,研究、探索、提炼、总结新财经人才培养范式。

(一)什么是新财经

进行新财经人才培养改革,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新财经。河北经贸大学党委书记刘兵教授认为,“新财经是针对财经院校的财经类专业进行文理交融,实现培养财经技能和培养职业素养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探索,是新工科和新文科相互交叉的一个学科特区,亦或为第五新”,[1]并进一步指出,“新财经以培养适应和引领新经济发展的新财经人才为目标,满足我国当前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的需要,为未来新经济发展及国际竞争提供人才支持;新财经倡导以学生成才为中心,强调最大程度开发学生的自身潜能,将新财经教育与产业、国家及社会的发展相联系;新财经强调根据企业现实需求进行财经专业优化,以构建适应现实产业需要的学科专业体系”。[1]同时,刘兵教授撰文阐明,“新财经是指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通过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财经教育理念,构建多学科专业交叉的财经学科结构,探索产教融合、教研结合的多样化财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职业素养,能够引领新经济发展的卓越财经人才。”[1]此文明确了新财经的定义和河北经贸大学新财经教育改革的方向,也为新财经实验班的尝试、探索与创新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二)新财经人才的主要特征

上海财经大学徐飞教授(2020)认为财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专业性、复合性、实践性,新财经则主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时代和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2]河北经贸大学彭青(2021)指出新财经教育的特征表现为战略性、创新性、融合性和发展性,是将新技术融入财经课程,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跨学科教育,是在现有财经学科和专业的基础上,回应科技、社会、经济等发展所带来的挑战。[3]电子科技大学杜义飞教授(2020)强调新财经需要复合人才,即不仅能适应技术本身的变化,又能用于新的经济环境中,并将两者融合起来。[4]由此,新财经人才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复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发展性。

1.复合性。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技术的融入,对新财经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时代的快速变化,新财经人才应是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掌握财经理论与知识,能够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具备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能够掌握多个跨学科的技术与知识,适用并应用于新的商业场景。

2.应用性。财经类专业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新财经人才则更加强调应用性,适应快速的商业场景变化,在实践中已经进行大量的探索与尝试。如何培养大批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应对新财经变革的当务之急。

3.创新性。跨学科、交叉融合、复合型本身体现的就是创新性,其核心也是创新性。新财经人才必须能够立足当代,在新的商业情境中,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不断创新,这也是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对新财经人才的必然要求,更是新财经人才能够适应未来、面对挑战的必然选择。

4.发展性。时代的变革、商业环境的变化、新技术的层出不穷和快速应用,无不意味着新财经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与紧迫。面对未来的变化,新财经人才必须是发展性人才,必须能够在现有学科和专业基础上,面对新环境,迎接新挑战,成为立足当下和面向未来的发展性人才。

(三)新财经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1.学科交叉与专业融合。随着商业环境的快速复杂多变和知识的融合创新,交叉性、融合性、颠覆性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学科交叉与专业融合成为新财经人才培养的必然。对于新文科而言,新财经人才的培养更是急需学科交叉与专业融合,尤其是管理学科,本身可以说就是一个交叉学科,其他很多学科的发展成果均可以应用于管理学科。由此,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兴起,新财经人才培养的跨学科和专业融合成为共识。然而,真正实现新财经人才培养的学科交叉和专业融合却并非易事,长期以来,由传统的专业培养模式所带来的专业割裂影响深远,缺乏学科交叉与专业融合的师资队伍成为制约培养新财经人才的困境。

2.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探索。创新是时代变革的永恒主题,培养创新型新财经人才则尤为必要。而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则成为重中之重,亦或是新财经人才培养是否成功的评判标准之一。就创新而言,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创新更多的是原始性创新或颠覆性创新,是可以产生伟大成就和改变现有状况的创新,新财经人才的培养更需要培养大批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创新人才。而就传统的培养模式和教育理念而言,更多的创新是一种适应性创新或增量创新,是在原有基础上功能的增加或某些性能的改善。为此,对于新财经人才的培养更需要破解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探索的培养难题,更需要加快构建开放式、多元化,具有创造性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3.理论前瞻与实践反哺。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迭代,财经理论亟需快速发展与创新。在实践层面,面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增长与应用,实践探索与创新层出不穷,对现有理论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在理论层面,目前大多财经理论尤其是管理理论是在工业体系下建立起来的,是面对工业化营商环境的理论总结与提炼,当外部营商环境发生颠覆性变化后,现有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出现了滞后,这就亟需面对新的营商环境进行理论的创新。当前在财经领域,随着实践的深入探索,已经出现了实践反哺理论的局面,这就要求理论研究必须要具备前瞻性,并且需要快速创新用以指导实践。

4.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新财经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专业,重点是教学,核心是课程。专业、教学、课程作为困扰新财经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难点与痛点,亟需快速创新与变革。然而,专业建设的固有思维根深蒂固,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虽已展开,但落地到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上却行动缓慢。面对当前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如何实现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改革成为新财经人才培养改革的当务之急,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为破局之道。

二、河北经贸大学“智慧工商管理”新财经实验班的实践探索

为加快推进河北经贸大学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学校紧密结合自身定位和教育发展实际,按照教育部“四新”建设要求,创新提出进行新财经教育改革,以“人才强校、创新驱动、开放办学”三大战略为引领,以新财经为切入点,打造新财经教学理论与实践创新,加快建设国内知名的高水平财经大学。

在交互式交通控制方面,德国柏林交通控制中心的建设目标是高度集成化。通过采集、融合、分析路网实时交通流及环境数据,预测所有路网的短期、中期、长期交通状况和环境污染情况,并将信息实时传递到区域管理部门。交通管理部门会结合未来15分钟至30分钟的交通状况预测数据来优化交通管控。同时,柏林的多模式动态路径规划服务系统,可以融合公共交通与私人驾驶等多种出行方式于一体进行路径规划,进一步提高交通参与者出行效率。

(一)“智慧工商管理”新财经实验班的缘起

“智慧工商管理”新财经实验班依托工商管理专业,一是促进工商管理专业改革与升级,打造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特色与亮点;二是探索一条有效的专业改革路径,形成推广与带动效应;三是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培养体系,推动课程建设;四是寻求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专业培养方案与培养过程,形成较完整、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众所周知,管理理论与方法是在既定运营环境下的更优选择,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运营的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也随之进行了深刻变革,传统管理理论与知识正面临互联网经济的巨大冲击。以往在工业体系下,以分工为基础构建起来的管理体系,亟需变革与整合,管理也经历了由经验管理、规范管理、数字管理、智能管理到智慧工商管理的变迁。智慧工商管理则从两个视角进行系统思考,智即知识层次,包括知识体系、基础理论、专业技能等;慧即能力支撑,包括人文能力、专业素养、职业精神等。

“智慧工商管理”新财经实验班立足工商管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秉承工商管理专业“综合与特色”的专业定位与培养模式的深厚积淀,对接商业环境剧变情境下智慧工商管理人才需求,努力培养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适应时代变革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财经人才。

(二)组织与制度设计

新财经人才的培养需要相应的组织与制度保障,在学校新财经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工商管理学院进行了组织与制度设计的相应探索。

1.开放共享的组织平台。河北经贸大学“智慧工商管理”实验班探索伊始就构建了开放共享的组织管理平台。不同的学者和管理实践工作者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路径对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进行了开放共享、包容互动、多维协同的探索,形成了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发展的多元场景。借鉴管理组织的平台化发展趋势,对于智慧工商管理实验班的管理,在创建之初就以平台化的管理思维成立了开放共享的组织平台,形成了开放化的管理团队,由学院书记、院长把方向、定战略、管目标,由学院教学副院长牵头负责组织实施,由各专业系主任、相关教授专家、学校其他相关学科专家及校外专家共同组建开放化的管理团队,并且管理团队成员会随实验班的探索创新和需求进行及时调整与更新,这就使得实验班的创新改革有了组织保障。

开放共享的组织平台使得头脑风暴、思想交流、创新探索成为可能。在这样的基础上,实验班的创新改革采纳多种意见,形成共享方案,并且使得方案实施和推进能够高效运转,在管理团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的方案能够快速得以推进,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能够顺利实施。

2.多元融合的治理体系。河北经贸大学新财经实验班改革构建了以学校为主导,教务处为引领,各相关学院组织实施的总体治理体系。在此基础上,智慧工商管理实验班又构建了学院、系、校内外专家、企业家共同形成的多元融合的治理体系。学校从制度层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构建新财经教育改革的总体框架和发展格局;教务处从组织层面给予资源协调,进行方向把控,持续推进和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学院从实施层面以项目制的方式主动探索和独立运行,保障新财经实验班的顺利开展和创新发展。

为推进新财经实验班良性运行,工商管理学院成立了新财经实验班教育改革咨询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咨询委员会由院长任主任,委员由校内外相关学科专家、企业董事长或高管共同组成,负责学科专业方向的定位与研究,明确专业特色与改革内涵,提供多元治理的智力支持;教学委员会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任主任,委员由相关专业的校内外教授、学者等共同组成,负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修订,厘清实验班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探索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实验班教育教学改革,组建课程研发团队,组织开发新建课程与教材等工作,全面落实与实施实验班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多元治理的组织支持;教学督导委员会由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兼任,委员由相关专业的教授、导师和社会导师共同组成,负责督导反馈教学组织实施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情况、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情况,诊断实验班改革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提供多元治理的反馈支持。

3.学科交叉的师资团队。基于对学科交叉和专业融合的实验班人才培养的要求,“智慧工商管理”新财经实验班构建了学科交叉的师资团队。新建课程均由一名课程团队负责人和至少2名学科交叉的教师成员共同设计,师资团队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和课程,真正形成学科互补、专业融合,这也是解决师资队伍不足和专业知识受限的有效做法。通过跨学科师资队伍的建设,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背景的师资能够共同研究、合作开发,形成专业之间的互补。当然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也会遇到诸如技术类师资不了解管理理论,而管理类师资缺乏技术背景等困境,但通过多次的说课、讨论、总结等方式,跨学科的师资团队能够就教学资源和课程内容达成共识,并形成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与知识的融合,真正做到学科、专业之间的复合,为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4.师生互动的学习体验。“智慧工商管理”新财经实验班致力于探索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实验班设计了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互动的学习体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单向接受知识变为双向参与学习,真正做到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学相长,从师生两个方面互动提升。就教师而言,关键是转变角色,由单纯讲授到更加注重课程设计、内容设计、课堂设计,由以讲解知识为主到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教练,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进行教学模式探索;就学生而言,重点是重新进行学习定位,增强学习内驱力,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与教师形成良好互动,促进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5.培养体系的动态调整。作为新财经实验班,探索、创新、总结、提炼是关键,最终要形成一套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以匹配未来对新财经人才的需求。面对已有的培养体系难以适应未来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的困境,实验班在创建初期就进行了多轮、多次开放式研讨,邀请校内外相关学科专家、企业创始人、高管等,形成了2020级实验班的培养体系。在培养过程中,通过对课程体系研究、课程内容建设、课程知识逻辑分析等工作,进一步优化并动态调整培养体系。在2021级的培养体系中,优化了专业课程,增加了选修模块,调整了部分课程的前后逻辑,形成了培养体系的动态调整机制。在2022级及今后的培养体系中,依据现有实验班运行情况和课程内容,继续对培养体系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营商环境和管理场景。

(三)智慧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体系重构

智慧工商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是对原有管理理论的继承、完善、发展与创新。在构思智慧工商管理的过程中,遵循了以下思考逻辑(见图1)。

图1 智慧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体系设计逻辑

1.构建智慧工商管理平台。基于对工商管理的思考与理解,结合管理的主要职能,构建了以战略政策与综合规划为核心,以数字化运营管理、智慧财务管理、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营销管理为界面的相互联系、互为支撑的综合智慧工商管理平台(见图2)。

图2 综合智慧工商管理平台

综合智慧工商管理平台以工商管理核心内容为基础,融管理知识、理论前沿、信息技术、实践应用于一体,构建了系统的界面平台。平台以战略为导向,整合运营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并融入数字化信息技术,解构与重构课程内容,形成智慧工商管理的基石,以此为基础,扩展和延伸相关内容体系,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智慧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体系重构建立逻辑起点。

2.构造智慧工商管理框架。以综合智慧工商管理平台为逻辑起点,构造以战略政策与综合规划为核心,大数据分析及决策支持为基石,数字化运营、数字化人力资源、数字化营销、智慧财务为支柱;达成科学决策为结果的智慧工商管理框架(见图3)。图3中,大数据分析及决策支持作为智慧工商管理的基石,主要通过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商业大数据项目综合实践等内容构建管理信息系统,并通过对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智慧资源建设与开发、商业综合实践等内容的学习,支撑战略政策与综合规划的制订,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字化运营、数字化人力资源、数字化营销、智慧财务等活动达成科学决策,共同构造了智慧工商管理框架。

图3 智慧工商管理框架

智慧工商管理框架主要由管理核心体系、管理支持体系、管理支柱体系、管理结果体系构成。管理核心体系即在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智慧资源建设与开发、商业综合实践等基础上的战略政策与综合规划;管理支持体系即以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商业大数据项目综合实践等为支持的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支柱体系即集数字化运营、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营销、智慧财务于一体的管理支柱;管理结果体系即以企业绩效评价、商业数据分析、商业综合实训等达成的科学决策。

3.搭建智慧工商管理体系。以智慧工商管理框架为核心,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系统设计智慧工商管理体系。以往的管理是以分工为基础,在职能的条块分割中构建,进而共同的目标、贡献的意愿以及职能部门之间良好的沟通与协调成为管理实践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而在传统的管理专业教育中,一直沿用的也是这样一种课程分割的专业教育模式,这就打破了管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为了做到课程的融合与职能的互补,在智慧工商管理框架的基础上,搭建了如图4所示的三层次二平台的综合智慧工商管理体系,即从战略、组织、个人三个视角构建组织平台与个人平台综合设计管理体系,以实现管理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图4 综合智慧工商管理体系

战略视角始终是应对挑战和体系重构的纲,在体系重构中,站在战略视角,系统性、全局性、整体性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整合课程,在战略、组织、个体三个视角上,以综合智慧工商管理平台为根本,重新整合与重构人才培养体系。

4.形成智慧工商管理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在上述智慧工商管理体系平台的基础上,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四层—六维”智慧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四层指人才培养体系由内至外,分别是中心层、素质层、课程层、综合层四个层次;六维指智慧工商管理人才培养需达成六维素质规格,并由此形成智慧工商管理六维核心课程群(见图5)。

图5 “四层—六维”智慧工商管理课程体系

中心层也称核心层,是人才培养的结果和目标,智慧工商管理新财经实验班就是探索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成长是指经过四年的培养与学习,在学生毕业五年内,具备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健全的人格品行,掌握能适应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管理理论、知识及技能,能够从事和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素养,初具企业家精神和未来成为企业家的潜质。

素质层是紧邻核心层的六维培养规格层,为了实现学生成长,智慧工商管理人才培养需着重达成家国情怀与人文素养、数据思维与技术融合、战略规划与系统思考、职业专长与业务素质、专业技能与自我成长、创新能力与商业实践等六维人才培养素质规格。

课程层是六维核心课程群,在素质层的基础上,分别以六维培养规格设计了相应的课程群,形成相互融合、互动提升的课程体系,以系统、全面培养相应素质。六维课程群看似分割独立,实质是相互贯通、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综合层则是在前述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第二课堂、学科竞赛、大创项目、商业实践、虚拟仿真、企业调研、专业实习、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构建的贯通式培养模式,形成整体的、贯穿六维培养的综合培养内容,以达成对所学内容的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整合,形成综合的管理素养和能力。

三、经验与启示

新财经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效工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探索还需不断加强,对于本文提出的新财经教育和专业发展改革的观点,总结与启示如下。

1.人才培养改革需进行整体设计。遵循“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系统整合”的基本思路,扎实推进“新财经”教育改革。整体把握即以系统的视角,围绕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整体设计教学改革的总体方案;科学分解即将总体改革方案细化为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环节,逐项突破;系统整合即通过组织综合,在教学改革的诸多方面融入专业导师制、移动课堂、专家讲座、学科竞赛与大创项目等,形成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

教学改革的整体设计可概括为“1-2-3-4-5”,即一个中心——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两项任务——一流专业建设和一流课程建设;三个面向——面向立德树人对人才培养范式的需求,面向新财经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面向数据思维对专业融合的需求;四大支柱——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五项举措——开放式管理团队、跨专业课程团队、深化教研教改、教学内容开发与建设、校企协同育人。上述内容的基本逻辑是:五项举措是人才培养的基石;四大支柱是人才培养的支撑;三个面向是人才培养的灵魂,是教学改革整体框架的基本遵循;两项任务是人才培养的抓手;一个中心是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由此,形成了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新财经”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见图6)。

图6 “新财经”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2.人才培养改革需理顺改革的基本思路。明确了“3-3-2”的改革基本思路,即围绕“三个理念”,通过“三条路径”,达成“两大结果”。“三个理念”分别是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适应时代变革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三条路径”一是增强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承担社会责任、拓宽国际视野的教育;二是融合“家国情怀、专业知识、信息技术、职业素养、国际视野”的培养;三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重构数字文明下的本科教育体系。“两大结果”是明晰跻身国内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领先者的专业定位和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实现智慧型、综合型、初具企业家素养的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3.人才培养改革需明晰改革的工作思路。为了使实验班改革得以顺利实施,在确定了整体教学改革设计和理顺了改革基本思路的基础上,需明晰改革的工作思路(见图7)。

图7 人才培养改革的工作思路

4.人才培养改革需进行系统推进。人才培养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以系统思维整体推进,相关工作则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升级、教研教改深化、师资队伍培养、学生管理改进、第二课堂落实、全程管理细化、管理模式创新等协同推进。

猜你喜欢

财经实验班智慧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财经日历
财经阅读时代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财经神回复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