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茶当酒

2024-01-03程耀恺

思维与智慧 2023年36期
关键词:茶话会酒量茶杯

◎ 程耀恺

以茶当酒的话题,是温暖的,诗意浓,人情味亦浓。

以茶当酒,作为中国茶文化的一种现象,有人说可以追溯到周代,相信此说的人似乎不多,历来的茶客大多以为,三国的孙皓,是以茶当酒的首创者。据《三国志·吴志·韦曜传》记载:吴主孙皓每餐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虽不尽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两升,皓初见礼异,常为裁减,或密赐茶,以当酒。

这个孙皓,整日花天酒地,最终成了亡国之君,原是活该,但他当国之时,尚能注意到韦曜酒量有限,暗中赐茶代酒,厚爱大臣,应不失为美谈。附带说一句,有一次偶然在某副刊上读到一篇奇文,称孙皓此举为“茶话会”先河,作者的想象力颇丰,然而竟日坐席,不喝七升誓不罢休,哪里还有茶话会的味道?对于韦曜,孙皓虽说给予关照,让他以茶代酒,而君臣狂饮,少数一两个人饮茶,怎能改变“会议”的性质!

因为大臣酒量小,君主网开一面赐茶,似乎是一种恩德,臣下自然感激不尽。在普通人那里,以茶代酒,倒是别有一番情调,且看:

寒夜客来茶当酒, 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这首以《寒夜》为题的绝句,是宋代诗人杜小山所作,大概是将“以茶代酒”这个典故入诗的首篇吧。寒夜客来,理当把酒叙旧,或许盘飧市远无兼味,凑手不及,或许樽酒家贫只旧醅,拿不出手,转而一想,何不呼童煮茗。于是汲泉燃叶,炉火初红,气氛一下子浓了起来,与友人闲话于寒窗月下,寻常亦是如此月色,但觉今夜梅花芳香袭人,其情趣倍于他日也--有人说:“茶与酒,皆为物,古人以茶代酒,岂非以物易物?”不然。酒有酒性,茶有茶趣,在特殊的情况下,比如这个寒夜,以茶代酒,恰如梅花点缀窗月,景色与心境,便迥然不同了。

我年轻时不谙世事,喝起酒来争强好胜,人到中年,诸事蹉跎,借酒浇愁,酒量却每况愈下了。知天命过后,游走于大江南北,朋友赏酒,每不能胜。若是到了天高地阔的北方,市井里巷,豪情美酒,自古长相随,来客不论亲疏,必欲醉之而后快,你就是缴械投降,也不济事,只好舍命陪君子了。那种场合,别说以茶代酒,就是一手酒杯,一手茶杯,也要让人看轻的。过了长江,风气便不一样了,烟雨楼台,佳人琵琶,吴侬软语,茶酒菜肴都成了陪衬,酒可助兴,茶可蕴情,宾主各取所需,既随意,又家常。现代的江南酒楼,酒香茶香之外,更有一种奶香,那是女士们的饮品,酸酸的,甜甜的,论味道,既不袭人,也不醉人,倒着实有点儿迷人。总之,江南的宴席,像是水墨画,几种颜色互相浸洇,不露痕迹,恰到好处,我喜欢。

春三月间,有一次聚会,在杭州的“楼外楼”举行,是姊妹们为我洗尘。席上茶杯多于酒杯,这也是很寻常的事,偏偏一位略有酒量的小老弟,笑容可掬地站了起来致歉:不好意思,请允许我以酒代茶--你莫说,经这小子这么反其意而一用,“以茶当酒”这个典故,不仅给人温暖、诗意的感觉,其内涵与外延也愈加活色生香了。

(周继红摘自《市场星报》/图 槿喑)

猜你喜欢

茶话会酒量茶杯
酒量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茶杯里的风波
茶话会
茶话会
开在茶杯上的花
翻转茶杯
文物茶话会
A FAMILY AFFAIR
败在优势
酒量越大越易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