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抗”背景下科学养殖方法

2024-01-03张锦琼赵锁林刘松雁

畜禽业 2023年12期
关键词:兽用抗菌药养殖场

刘 伟,张锦琼,赵锁林,刘松雁

1.石家庄市藁城区畜牧工作总站,河北 石家庄 052160 2.张家口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河北 张家口 075061 3.石家庄市畜产品和兽药饲料质量检测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41

0 引言

我国是畜禽、水产养殖大国,也是兽用抗菌药物生产和使用大国。在传统养殖中,部分抗菌药添加于饲料中,低剂量喂给畜禽,预防畜禽生病[1]。兽用抗菌药物在防止动物疾病、提高养殖效益、保障畜禽水产品有效供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不合理使用兽用抗菌药,会降低牲畜和家禽机体的免疫力,导致牲畜和家禽肠道菌群失调,耐药性使养殖场不得不加大剂量,形成恶性循环,同时畜禽产品兽药残留超标问题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也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1 抗生素的危害

长期低剂量动物源性食品抗生素残留蓄积在人体,会危害人体健康。①抗生素不仅会杀死有害细菌,同时也会抑制或杀死大量肠道正常菌群导致肠道菌群失调。②导致过敏反应,尤其是对于免疫力较低的儿童及老人,可能发生急性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③抗生素需要通过肝脏、肾脏代谢,超剂量可能对肝脏、肾脏造成伤害。④导致人类对同种或同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甚至出现几乎对所有抗生素有抗药性的“超级细菌”。

2 减抗背景

为了全面提升畜禽绿色健康养殖水平,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有力维护畜牧业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2019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第194号文,要求自2020年7月1日起,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2021年农业农村部在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基础上,制定了《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2021-2025年)》(简称“减抗”行动方案)[2]。

一旦饲料中取消促生长抗生素(AGP)的添加,畜禽动物可能出现消化系统紊乱、腹泻以及生长性能下降,抵抗力下降、疾病增多等问题。欧美国家在减少抗生素使用初期,即面临饲料效率下降、畜禽生长速率下降、畜禽疾病增多、治疗用抗生素用量增长,短期投入增加,生产效益减少等问题。

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中国兽用抗菌药使用情况报告》分析测算,自2014年以来,我国每吨动物产品兽用抗菌药使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2019、2020年略有反弹(见图1)。2020年使用的兽用抗菌药总量较2019年增长6.06%,但是与启动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性行动计划的2017年相比下降21.9%(详见图2)。

图1 2014—2020年我国每吨动物产品兽用抗菌药 使用情况统计

图2 2014—2020年我国兽用抗菌药使用量情况统计

推行减抗是一个复杂、长期的系统工作,全过程“无抗”目前在我国实施难度较大,目标不易达成。从减抗试点开始,逐步推进是更加合理的做法。减抗的目的不是指养殖环节完全禁止抗菌药的使用,而是减少促生长用抗菌药的使用、预防用抗菌药的盲目使用和治疗用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3]。

3 科学养殖,助力减抗行动

中医的哲学观念是整体思维,主张统筹思考、辩证认知、标本兼治。根据农业农村部减抗行动方案中的《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指导原则》,要树立健康养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因此,养殖端的关键问题就是预防畜禽疫病发生,防病是减抗的根基。饲料端禁抗后,在没有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的情况下,面临生产性能下降、疾病增多等问题。养殖户要转变观念,摆脱抗生素依赖,变被动为主动,防患于未然。根据动物传染病发生的3个基本条件:传染源(病死畜禽、发霉变质饲料)、传播途径(蚊虫、老鼠)、易感动物(免疫力低下的畜禽)[4],采取具体措施,改善环境、营养、卫生防疫等条件,切断动物传染病传播链,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减少疫病发生。

3.1 养殖场的选址建设

养殖场应科学选址、布局合理。养殖场应选择地势高、干燥、开阔、向阳的位置,远离居民区、交通干线、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集贸市场、动物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场所等位置,避免病原微生物污染隐患[5]。养殖场应相对独立,设置围墙或铁丝网,设置防疫沟,建立绿化隔离带,减少养殖场的大气污染。实现生活区和生产区隔离;各功能区入口要有车辆消毒池、人员消毒通道,并配备相应的消毒液和消毒设施;严格区分净道和污道,育雏、育成、种畜禽饲养应分区。

3.2 圈舍及养殖设备

圈舍建设合理,有控温和通风设施,能保障通风、冬季保暖、夏季排热,有消毒设施,有专门的粪尿清理出口。规模化养殖场要配备现代化的饮水、投料设备,实现精准饲喂,保证饲料均匀不分级。要建设现代化智慧农场等系统,掌握圈舍及动物群体实时情况,实现牧场管理系统标准化、信息化。

3.3 种源管理

良种是动物防病的自身优势,关系到整个养殖环节。优良品种具有耐寒(热)、适应性强、易于管理、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繁殖力强、高产等优势。自繁自养可减少和杜绝引种带来的防疫风险,但是应重视品种改良。引种优质健康鸡苗、仔猪、犊牛等,可以降低养殖过程中的发病率,减少抗菌药的使用,后期成活率高,淘汰率低[6]。若需引种,优先考虑从通过农业农村部动物疫病净化评估的养殖场引种,严禁从疫区或发生过垂直传播性疾病的养殖场引种。引种到场后要由专业人员对引种畜禽进行健康检查,并严格隔离观察,过了隔离观察期再进场饲养。引种鸡苗采取“全进全出”制度,有利于鸡场净化和消毒,便于饲养管理。

3.4 饮水和饲料

养殖饮水水质应满足使用要求,不得使用已受污染的水源,可以使用自来水或者净化后的饮用水。要定期清洗消毒饮用水水线(包括管线、乳头、水槽等),有条件的可定期检测饮水。还应从饲料端减少致病因子的带入,提高动物免疫力,保障肠道健康,要做好精准配方、加工工艺、替抗添加、合理储存4个方面的工作。

1)精准配方。由专业营养师进行饲料配方设计,为养殖畜禽提供科学全面的营养日粮。减少通用型饲料使用,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生产阶段,甚至不同养殖场的畜禽营养需求,差异化定制优质饲料,满足生长、繁殖需要。日粮采取净能模式,选择合适的能量原料,避免过高估计蛋白饲料的能量价值,控制日粮粗纤维水平。可采用低蛋白日粮,同时补充添加合成氨基酸。饲料配方营养全面、精准分类,有助于提高饲料消化率、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养殖效益[7]。

2)加工工艺。饲料干湿度、粉碎程度要适中,饲料颗粒大小均匀。对饲料熟化预制,或进行发酵处理。改进加工工艺,可以增加饲料香味,提高适口性,刺激动物食欲,易于消化吸收,减少原料中致病菌含量,提高饲料卫生品质。

3)添加抗生素替代产品。饲料端禁抗后,各种抗生素替代产品的研发成为新的热点,虽然不能完全替代抗生素的作用,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在使用较多的替抗产品有微生态制剂(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酶制剂、酸化剂、天然植物提取物等,还有一些功能性添加剂(复合维生素、有机硒等)。在养殖场实际生产中,可能需要不止一种替抗产品,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替抗产品的组合搭配,制定最合适的替抗方案。通过添加各种抗生素替代产品,可以预防动物呼吸道、消化系统疾病,改善肠道菌群平衡,提高生长性能,提高免疫力[8]。

4)合理储存。坚决不使用变质或过期饲料。饲料适宜储存在阴凉干燥处,防虫鼠等;不得储存在高温潮湿环境中,避免饲料霉变,饲料霉变会导致营养价值降低、适口性变差、产生各种毒素,例如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

3.5 合理制定免疫程序

疫苗免疫是动物养殖中预防流行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是阻挡疫病传播的“防火墙”,疫苗接种效果直接关系到畜禽免疫应答能力[9]。应根据本地流行病趋势,结合本养殖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正规渠道购进的动物疫苗,并经过试验筛选出合适的疫苗。购进疫苗要有二维码,以确保全程可追溯,入场后应及时按照冷冻或冷藏的储存要求存放。建立标准化免疫操作手册和专业免疫团队,按程序实施疫苗免疫,免疫完成后,可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确保免疫有效性。

3.6 环境卫生

不同区域进场车辆、物品、人员应严格消毒,避免引入外来疫病。加强场区和圈舍日常消毒。保障圈舍通风消毒,避免NH3、H2S、CO2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圈舍畜禽粪便及时清理,合理堆放或清出,以免其中的病菌、寄生虫卵等污染养殖区环境。合理选择消毒液品种,并配制使用不同浓度消毒液。定期做好灭蚊蝇、虫鼠等工作。

3.7 科学管理

提高科学管理能力,减少养殖场生物安全漏洞。须制定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做好车辆、人员、物料进出管理和动物引进、消毒、环境卫生、饲养员管理,确保免疫计划落实、病死动物剖检及无害化处理等。采用封闭式管理,谢绝无关人员进入生产区,避免引入外来污染源。合理设置养殖密度,减少应激刺激。通过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动物福利,提高群体免疫力和健康状况。

4 结束语

实施减抗行动是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需要,是实现畜牧业绿色发展的需要,是畜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为实现减抗目标,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综合控制体系(包括种源、营养、环境控制、生物安全体系等),从源头减少病毒性、细菌性等动物疫病的影响。通过各种科学管理方式,选择优良的品种、丰富的营养、干净的饮水、科学的免疫程序、清洁卫生的环境等,在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易感动物免疫力3个环节上形成合力,避免动物疫病流行,从而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10]。

猜你喜欢

兽用抗菌药养殖场
抗菌药的常见使用误区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
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兽用创新环保抗菌药的开发及其重要性
抗菌药在宠物临床的合理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兽用芬苯达唑粉的含量
规模化养殖场仔猪的饲养管理
兽用B超在母猪早期妊娠诊断中的应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