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对策的探讨

2024-01-03

中国科技纵横 2023年1期
关键词:列车铁路管理

杨 武

(长江沿岸铁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62)

0.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群众的出行日益增加,同时铁路出行仍占有较大比重,为了能够保障旅客列车以及货物运输的安全,必须对铁路安全风险进行管理。

1.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结合部管理不到位

我们知道,管理组织的重复度越高,就会造成越复杂的管理形式,进而产生安全隐患,甚至出现安全生产事故,尤其是专业工作结合部门,由于专业部门工作人员普遍对自身工作能够进行较为全面的掌握,并且具有充分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但是对于专业结合部门是不同专业部门结合在一起进行运行的部门,所以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专业工作人员都存在跨专业知识掌握不足的情况,从而影响到结合部工作的效率以及日常管理的质量,甚至可能会因为管理不到位导致发生安全事故,比如说列车抱闸运行情况。出现这种安全隐患造成的影响可大可小,大事故指的是造成列车脱轨或者列车倾覆,小事故则是耽误列车的正常运行。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没有对车辆的人力制动机进行操作,持续保持拉紧的状态;其次,也可能是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制动机出现了故障;最后,也有可能是因为机车完成换挂操作之后,列车在改变定压的过程中出现不当操作,从而影响到车辆的正常运行,导致车辆不能正常缓解,这种情况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普遍存在,但是并未被铁路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所周知。

目前,我国部分局集团公司间以及各管段内的不同线路间、本务机车和调车机车之间,普遍存在着货物列车的自动制动机主管定压数值不一致的问题,再加上跨局列车之间交叉线路比较多,相关的技术方案以及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等因素,都影响到了铁路运输的安全系数,甚至造成安全事故,严重影响到我国铁路事业的社会效益[1]。

1.2 技术管理存在漏洞

列车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大量使用先进技术和手段来维持正常运转,尤其是列车运行监控装置技术,这一技术的技术优化工作主要归电务部门进行管理,具体工作由机务部门进行管理,行车组织方案以及临时调度则归调度部门进行管理,至于数据收集与数据统计和使用等情况则涉及众多部门的管理,按照传统的管理规定,对所有双线区的机车都不进行列车运行监控装置的安装要求,而且由于资源限制以及芯片储存容量限制等原因,目前看来双线区运行的机车还普遍存在着没有进行反方向数据安装的问题,尤其是长交路跨局轮乘的机车[2]。当在列车双线区段正方向发生机械设备故障或者事故救援需求乃至出现了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无法正常进行列车行驶的时候,调度部门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协调,比如进行反方向行车的组织,如果反方向行车的列车并没有进行运行监控装置技术反方向数据的安装,监控装置就没有办法根据当前路线的坡道角度、曲线半径、相应标志以及信号示意进行对列车的控制,从而可能会导致列车在行进过程中出现冒进信号、掉入分相区、超速运行等风险因素和安全事故[3]。

1.3 作业组织方式变化

作业组织方式的变化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在当前我国铁路运行的货物快运列车有行李车、客车(动车)以及货车等,在运行的过程中配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比如货运车长,以及负责货物装卸的装卸工人、客运列车的检查人员等,还装有配套的装卸机具等相关的机械设备,而进行装卸的工作人员也根据列车所到站的到发量大小来进行选择,一般来说到发量比较小的车站的装卸作业主要是以随车人员为主进行,而到发量比较大的车站则是以车站的工作人员作为装卸作业的承担主体。这种作业组织形式无论对于铁路的各个部门而言,还是对于不同的单位与运作模式来说,都属于新鲜的作业组织形式和新生事物,无论是运行程序还是规章制度乃至于工作环境都是全新的,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并且在此过程中尽可能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很可能会导致安全风险的出现,进而影响到铁路运行安全[4]。

2.铁路安全设备设施存在的问题

2.1 行车设备功能缺陷隐藏风险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铁路系统中很大一部分的局集团公司的部分区段都在使用ZP-89型移频轨道电路,但是这一电路的使用效果并不十分尽如人意,首先,这一电路在电化区段是无法完成断轨检查工作的,而且如果发生断轨的情况,还可能会导致列车占用丢失等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发生这些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了不规范的操作,或者违反了操作纪律等,还有可能是因为使用的技术以及设备设施运转不良或者其他各种原因。在上述设备使用的区段,如果发生了这些故障导致列车停车的情况下,但是车站列车调度员或者值班员没有及时发现这些故障情况并且将列车以及后续列车进行拦停操作,而后续列车的工作人员由于忽视前方故障情况的发生,就可能会导致性质较为严重的事故发生。因此,我们在使用ZP-89型移频轨道电路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较大的安全风险,甚至会造成一定的安全事故[5]。

2.2 行车安保设施导致的安全风险

根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相关规定,在中间站停留的车辆,无论当前停留的线路是否有坡道存在,车厢之间都应该连挂在一起,并且将两端车辆的人力制动机拧紧,并使用止轮器对其进行固定,避免滑轨等安全事故的出现。由于电气化区段从中间站到发线需要使用人力制动机进行制动操作,而这种操作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目前我国铁路工作中还是普遍使用人力制动操作,而部分列车车型在使用人力制动操作的过程中,会导致人力制动机轴链与其拉杆加强筋之间形成一个夹角,从而造成人力制动机加强筋出现一个方向向下的力矩[6]。当人力制动机处于紧固状态的时候,拉杆的加强筋就可能出现卡滞的情况,一旦出现卡滞问题在对人力制动机紧固器进行撤除操作之后,制动机链条可能处于一个目测完全松开的状态,但是实际上车辆仍处于抱闸的情况之中,这种现象很难被列车工作人员注意到,自然也很难及时地对其进行处理,很有可能在抱闸状态下进行车辆行驶操作,导致车辆抱闸开车。虽然人力制动机紧固器在使用和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寻找到能够对其进行替代的物品,只能够依靠列车工作人员通过人工操作来进行作业,但是由于人力工作的限制性,导致在很多时候无法准确地进行操作,经常会出现疏漏,所以这种作业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漏检导致的列车抱闸开车事故的风险[7]。

2.3 设备制造缺陷存在的潜在风险

基于上述具有复杂性的铁路系统,其中包含机车车辆、行车轨道、机电设备和通信设备等不同类型的设备,这些不同设备中隐藏着数量较多且种类不同的风险因素,表现出设备的安全性能、检修状态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风险因素。比如在电务方面,由于电缆绝缘不良、轨道电路中断、信号机损坏、电务其他设备损坏等原因引发的行车事故隐患等;在工务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和工务段运营维护工作中的路基超高欠高、轨道损伤折断、钢轨弯曲、道砟不平和轨枕损坏等危险因素;安全配套设备方面的验电棒、接地杆、防护网等安全防护设备配置不足而引发的故障或事故。

3.铁路安全风险的管理对策

3.1 危险事件的识别

铁路运营过程中开展安全风险控制时,通过安全风险控制技术的应用开展风险控制、人机工程和安全工程等综合化作业,是基于铁路运营系统的全局性要求。通过安全风险控制技术的应用分析系统内部的安全风险和子系统造成的危害,基于相关模型的构建进行风险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制订和实施针对性策略来控制安全风险。在此过程中,首先应准确和全面识别危险事件,重点针对可能会对铁路运营安全造成影响的铁路系统基础设施、移动设备等影响因素、子系统接口、外部环境作用效果等开展综合化分析和系统化分析,所分析的内容就是系统的危害事件等。为了保证完整且合理地分析铁路运营中的危险事件,工作人员应分析子系统功能和框架结构,通过对线路工程、牵引供电、通信服务和客运服务等不同部分中潜在危险的分析,结合不同子系统的功能和结构所具有的独立性及其整体表现出的集成化特点,合理识别子系统之间的潜在风险[8]。

3.2 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

基于铁路运营系统的安全措施开展风险评估和风险分析工作,所采用的方法就是风险矩阵的方式。此外,通过应用业内比较常用的定量和定性等方法,基于其中定性方法的应用对低风险区域进行分析,主要起到降低时间成本和资源耗费成本的作用;而定量分析方法,主要用于分析高风险情况,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故障树和事件树方法。通过上述方法,开展铁路风险分析中的风险概率、大小和分布的分析工作以及量化处理线路风险的位置和时间等内容,对风险发生概率进行计算,并结合风险评估结果和决策后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工作。

3.3 有效消除安全风险

针对识别出的高风险事件开展一系列的风险处理工作,主要起到降低风险所造成的危害的作用,控制风险在允许范围之内。具体地说,主要采取成因控制措施和后果控制措施进行风险处理。在制订风险控制计划时,主要采用防患于未然法以及风险转移法。对于前者来说,就是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及其造成的危害,将风险危害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后者就是通过分析风险成本和效益,基于经济学理论开展主观和客观方面的综合分析,寻找最佳风险控制方案来降低风险概率。如果经过分析之后得知风险无法规避,则需要降低风险,将其向低风险方向转移,或者是降低风险造成的后果,又或者是在没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避免风险以及风险可能会造成较大的损失以及风险概率较高时,可以采取转移风险的方式,转移风险后果以及风险权利责任等,合理利用市场机制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等,一旦风险发生则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比如可以为乘客提供交通安全险等[9]。

4.结语

铁路作为我国大众交通运输方式在安全管理方面任务十分艰巨,而且涉及的安全管理内容相对较多,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安全风险的控制,要求铁路运输企业,各单位以及各部门能够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广泛地运用安全管理手段,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紧抓安全生产工作。与此同时,铁路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增强自身对安全风险以及安全事故发生的敏锐性,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安全风险进行排查,从而有效地完善风险防控措施,进一步推动我国铁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国计民生的发展以及国力的增强提供动力。

猜你喜欢

列车铁路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登上末日列车
关爱向列车下延伸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穿越时空的列车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
GSM-R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
西去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