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高校培养新时代好青年的内在契合与实践路径

2024-01-03

关键词:建党中国共产党精神

陈 彬

(福建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开篇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首次提出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首次全面阐释了其丰富内涵,从认知、行动、意志和情感四个维度论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伟大建党精神从形成到发展都与青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是培养新时代好青年的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高校是培养新时代好青年的重要阵地,伟大建党精神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厘清以伟大建党精神培养新时代好青年的内在逻辑和实现路径,有利于为培养新时代好青年提供新的思维和路径。

一、全面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伟大建党精神涵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之魂、政治本色、道德品质和价值旨归四个方面内涵,蕴含着丰厚的精神滋养,因此,全面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有利于新时代高校找准其实现育人功能的关键结合点,丰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载体。

(一)思想之魂: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之魂,凸显中国共产党理论先进、理想坚定的思想品格,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的理论自觉。具体而言,坚持真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赋予马克思主义直面现实问题、回应时代要求的鲜活生命力。[2]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带领团结各民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创新地开创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正如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所说:“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3]坚守理想,就是坚守共产主义理想。自成立之日起就树立了共产主义信念并始终坚定从未动摇,坚定理想可以为中国共产党人指明清晰的前进方向。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面对挫折却能不断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拥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攻坚克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

(二)政治本色: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显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主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行动价值维度的崇高追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4]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抛头颅洒热血”的勇气和“摸着石头过河”的担当,创造了一个个彪炳史册的奇迹。进入新时代,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统筹安全与发展两个大事,在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只有践行党的性质和宗旨,才能彰显党的强大政治优势,才能使党在惊涛骇浪中不会迷失方向,永葆生机并带领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三)意志品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意志品格,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锤炼出的精神风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呈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践行初心使命呈现出的精神状态,是践行初心使命折射出的内涵诠释。我们党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之所以能够历经沧桑而风华正茂正是凭借“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意志。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坚持敢于斗争”概括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新时代新征程上,只有坚持敢于斗争、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才能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才能赢得未来。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意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以舍生忘死的革命意志和革命气概,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铸就了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5]

(四)原则宗旨: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原则宗旨,阐析了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和对人民的深厚情怀,充分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忠于党、忠于人民,甚至为党和人民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的李大钊、“誓志为人不为家”的赵一曼、宁死不泄露党的机密的江姐、“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点亮乡村女孩人生梦想的张桂梅都是最生动的例子。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是为了人民幸福而矢志奋斗的政党。一百年来,我们党根植人民、造福人民,在革命年代为民族争取独立和为人民争得解放,在和平年代为国家谋富强和人民谋幸福,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永远保持着密切的血肉联系,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二、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培养新时代好青年的内在契合

回顾百年党史,党在百年砥砺奋进中始终把青年视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先锋和希望。在迈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新时代青年肩负着无比光荣的使命和责任,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3]高校所要培养的新时代好青年的内在要求与伟大建党精神内涵高度一致,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为高校培养新时代好青年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意蕴和具体的实践导向。

(一)以伟大建党精神的先进性培育有理想的新时代好青年

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进程中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方向,将自然与人类社会相结合,研究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发展真理和伟大理想。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富有浓厚青年色彩和青年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百年前,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青年人怀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决心,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和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就是因为有着坚定的信仰和理想信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青年坚定信念、紧跟党走,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贡献力量。

从先进性层面而言,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精神可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提供精神养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拔节孕穗”时期,需要提供充足的“阳光”和“雨露”。高校要引导青年大学生勇于和善于坚持真理,从而筑牢信仰之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厚植爱党爱国爱民的情怀,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民族的责任感,立志成为有理想的新时代好青年。

(二)以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性造就敢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使命型政党,担当实干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梦是广大新时代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既面临着建功立业的人生机遇,也肩负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光荣使命、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责任。要造就青年大学生成为主力军,必须有扎实的本领和能力作为重要支撑。

从实践性层面而言,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精神有助引导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需要。高校要激励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练就过硬本领,在勤奋钻研中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在社会实践中磨砺能力和本领,在思考探索中辨明本质和真理,将个人的行动上升到对党、国家和人民负责的战略高度,以强烈的责任担当,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6]立志成为敢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

(三)以伟大建党精神的斗争性锻造能吃苦的新时代好青年

艰苦奋斗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新时代好青年的底色。习近平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

从斗争性层面而言,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有利于引导广大青年充分认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拒绝“佛系”和“躺平”,鼓励他们要以中国人的底气、志气和骨气面对一切困难,要有不怕苦的意志品质、拿出能吃苦的闯劲干劲、坚定甘吃苦的理想信念,不做过客和看客,勇挑重担、勇斗风险,以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扛起新一代民族儿女的青春责任,立志成为能吃苦的新时代好青年。

(四)以伟大建党精神的人民性锤炼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党的性质和宗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百年历史征程中各个时代的优秀青年饱含爱国爱民热情,奋力投身到保卫国家、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活动中,从“还我主权”到“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再到新时代青年“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都书写着属于不同时代青年人的奋斗篇章。新时代青年始终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从人民性层面而言,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精神,有助于引导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民情怀,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把对党的忠诚和热爱牢记于心、落实于行,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在服务群众中不断奋进,坚守不负人民、为民办实事的初心情怀,与人民群众建立起紧密联系,投身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践中,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立志成为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三、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高校培养新时代好青年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责任和光荣使命,要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深入发掘、系统整合伟大建党精神中蕴含的育人资源,深度耦合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思政等多元化育人渠道,凝心聚力,多维发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高校培养新时代好青年注入不竭的强劲动力。

(一)课堂引领: 构建主要渠道 ,增强伟大建党精神的引导力

高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中,让新时代青年大学生通过“第一课堂”的系统化知识体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一方面,在思政课教学中,要优化课程设计,开展深入的课程建设,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按照模块的形式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讲授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逻辑、价值意蕴、实践路径等;要创新教学方法,灵活巧妙地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堂,通过挖掘革命、建设和改革亲历者的口述史和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重大事件、重要会议的历史经验,结合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理想、行动、意志、品质四个方面的理论内涵,开展专题式、案例式、沉浸式等教学模式,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参与性,使学生通过课堂所见、所闻、所感汲取力量和动能,从而也有利于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提质增效。另一方面,课程思政是当前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提升教育实效的根本要求与方法,有效地把价值引领和教书育人有机结合起来。课程思政意味着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伟大建党精神就是宝贵的载体之一,在专业课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和育人目标,找准不同课程中与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坚定信念、实践品格、斗争精神、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做到与专业知识点融会贯通,[7]例如在医学专业课程中可结合“疫情防控”伟大实践,来说明中国共产党如何践行初心和使命;可结合白求恩等优秀共产党的先进事迹来说明艰苦奋斗的重要性;在农学专业课程可结合“乡村振兴”伟大战略来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如何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做出的不懈奋斗等等,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协同育人,从而增强伟大建党精神铸魂育人的引导力。

(二)实践淬炼 :开辟多样途径,增强伟大建党精神的感染力

社会实践是高校培养知行合一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伟大建党精神不仅仅需要课堂理论的讲授,更需要在实践淬炼中不断深化理解。新时代高校要善用“社会大课堂”,将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育人要素融入社会实践全过程。高校要精心设计社会实践方案,结合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与“第一课堂”进行有效衔接,创新活动形式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组织开展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主题社会实践等活动,实践可分成四大专题,通过访谈党史人物、查阅红色史料、撰写调研报告等形式,在实践中感受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创建中国共产党过程中所坚守的理想信念、责任担当、坚强意志、人民情怀等,[8]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融合,充分彰显伟大建党精神强大的感染力,增强对国家、对民族的认同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深化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感悟,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弘扬传承伟大建党精神,从而激发青年学生的时代使命感,自觉树立国家、民族和个人成长的命运共同体意识,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三)文化熏陶 :构筑隐性载体,增强伟大建党精神的影响力

校园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具有怡情、励志的“无声教育”作用,高校可从硬件设施和文化氛围两个方面作为主要抓手。 在硬件设施方面,新时代高校可结合地方特色建设蕴含伟大建党精神的校园环境,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机融入校园建设中,注重深化校园景观的文化内涵建设,打造富含伟大建党精神元素的文化长廊、文化墙、主题展览、红色广场等载体,结合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通过呈现创建中国共产党过程中的典型历史人物事迹、历史事件等潜移默化地为培养新时代好青年提供浓厚的文化沃土。在文化氛围方面,以校园活动为抓手,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校园各类精神标识系统,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主题活动月、校园艺术节、科技文化周等活动,通过开展主题知识竞赛、主题话剧、演讲、红歌等比赛、开展院风院训、班风班训、学风愿景等征集评比活动,让学生在自我参与中了解伟大建党精神内涵,感悟其时代价值。[9]总之,要让伟大建党精神渗透在校园文化中,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提供近距离、沉浸式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伟大建党精神的影响力,让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能够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转化为个人成长成才的行动指南。

(四)网络渗透 :搭建创新阵地,增强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播力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高校铸魂育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依靠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开展场景式、空间化的教育模式,打破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赋予伟大建党精神所承载的内涵新意与活力,以正能量掌控虚拟网络空间话语权,有利于推动增强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播力。为此,高校要以网络平台为新阵地,充分发挥新媒体差异化的传播优势,组建一支由宣传部门、学工队伍、优秀学生为主体的网络宣传队伍,精心挑选蕴含伟大建党精神的党史故事和人物事迹,形成以图片、文字、短视频等为主体的新媒体产品内容,在官网、校园宣传栏开辟伟大建党精神专栏,突显伟大建党精神的先进性、实践性、斗争性和人民性四大特质,通过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媒体平台,组织开展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的线上活动,构建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主要内容、以融媒体矩阵为主体的网络育人新格局,用正能量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唱响网络育人主旋律,激发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同感,深化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转化为报国之行,增强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播力。

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3]伟大建党精神是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源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是深刻领悟我们党百年功业承前启后、千秋伟业、继往开来的“金钥匙”。新时代高校必须自觉承担起继承与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重大使命,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激励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胸怀爱国之情,担负时代使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建党中国共产党精神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建党百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