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教融汇背景下工科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研究

2024-01-02成汉华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工科比赛科技

成汉华 严 军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背景下,亟需一批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为适应国家战略需要,高职院校已经初步构建了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体系,以培养适应不同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技术人才。同时,各高职院校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必修课和辅修课,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开展丰富多样的创新创业类讲座,组建创业学院及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活动有序开展,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涌现了一批的创新创业代表。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科教融汇”,对高职院校来说就是把科教元素充分融入到职业教育中,也可以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开展和实施科技创新和创业,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工科类高职院校相比较综合类高职院校,其专业设置以工科专业为主,注重科学性、技术性、实用性,强调生产实践中科技的积累与应用,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相关生产和技术领域中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工科类高职院校一般设置有丰富的科技实验实训场馆,有各类实验设备与器材,还有大量的科技类合作企业和校外实训基地资源,可以保证相关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探索和科技创新活动,因此,工科类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应结合专业,更具有科技性、实效性,成果性。但是,笔者结合所在的工科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来看,其发展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1 工科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创新创业教育覆盖面广,但成果不突出

据调查统计,近些年,在国家战略和政策的驱动下,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已经覆盖了工科类高职院校的全体学生。这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一门必修课,但是,创新创业课程由于开设课时少,受众面广,教学深度不够,以致课程教育实效性上还有待提高,创新创业活动科技含量低,在带动学生取得创新及创业成果上还不够丰富。

1.2 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丰富,但专业针对性不强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定位为基础课,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设,开课教师一般为基础课教师,教师没有工科专业背景,因此授课过程中的专业针对性并不强。学生只能较表面的了解和掌握普适性的创新创业基本知识,但是对如何基于工科专业和所在行业进行科技创新和创业还没有系统的思考和具体的实践。

1.3 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以讲授为主,动手实践少

创新创业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科技类创新创业成果也必须在动手实践和实验中形成。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授课形式一般为课堂理论讲授为主,课程相关的实践实验项目较少甚至没有。创新创业教育仅仅只是停留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中,学生真正能仅通过1-2门相关课程开展科技创新创业具体实践的极少。

1.4 创新创业教育参与方多,但各方协同性上差

当前,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各个高职院校的共识,但在推进该项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哪些部门应该牵头,哪些部门需要参与,各个部门之前如何分工协作等。当前的情况是,创新创业教育是教务处的事,创新创业比赛是学工处的事,创新创业孵化活动等是创业学院的事,创业统计又是就业处的事情,创新创业教育具体实施有需要落实到各个院系,这也导致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上整体协同性较差。

2 科教融汇下工科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思路

基于以上问题,“科教融汇”背景下工科类高职院校要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针对性、实践性、协同性,形成一批具有工科院校特色的科技创新与创业成果,笔者认为应该从“融合发展、分层实施、多方协同、持续推荐”的思路着手。

2.1 融合发展,让创新创业教育带动工科高职学生全面发展

2.1.1 线上线下融合

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是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方向,对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也不例外。在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职业教育一流课程建设的带动下,建设教学团队结构合理、课程框架体系科学、资源动态更新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线课程平台。课上,教师使用课程平台辅助授课,丰富教学形式,推行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同时,课后时间,学生可利用课程平台进行线上拓展学习、泛在学习和碎片化,以更好的实现创新理念与创业意识融入学生脑中,提高发掘创业项目的能力。

2.1.2 专创融合

科技性创新创业活动要与工科专业紧密结合,与行业企业发展结合。为此,创新创业教育还应该与工科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有机结合。在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上,教师可以讲授跟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科技项目、典型案例、成功企业家,引导学生结合专业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创业机会的挖掘、商业模式的分析等。同时,在专业课和实践课教学上,专业课教师可以结合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科技攻关瓶颈、技术最新前沿,生产实际的工作要求和待解决难题等,引导学生进行技术创新实践或创业机会的发掘,让学生紧密结合专业构思创新创业项目。

2.1.3 赛创融合

有了合适的创业项目构思,下一步就是结合各类比赛不断打磨优化项目。首先是与创新创业比赛融合,“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已经连续举办了9 届,通过校、省、国家三级选拔机制,这一比赛形成了一大批优秀的创新创业成果,其中科技含量高,有科技成果转化价值的创新创业作品在比赛中更受青睐。为此,工科类高职学生们可以积极参赛,在比赛中形成科技类创新创业成果。其次是与职业技能比赛相结合,工科类学生的发展重视技术技能提升,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到中国职业技能大赛,对专业技能比赛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技能比赛中也能体现对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创新思维方法的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思维不断提升。为此,要积极参与各类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在比赛中训练科技创新能力,孵化创业项目。

2.2 分层实施,让工科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收获

创新创业教育面向不同的群体,目标定位应不同。面向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重在培养创新意识,了解创业流程,具备创业精神,并且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开展科技创新和创业相关的实践,并形成一定的技术改造与发明成果,开展科技创业活动。因此,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根据学生需求和专业特点,逐级选拔,分层实施。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普适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对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业精神、创业过程等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知;面向其中有创新想法的学生,给予科技创新项目支持,配备专业教师指导,开放专业创新实验室或者支持学生走进企业一线,让学生积极实践,在发明创造、技术技能竞赛、论文发表等方面有所建树;面向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具备一定创业资源的,可以通过学校众创空间进行全方面创业项目孵化,给予创业场地支持,创业政策指导、人员配备支持等,形成数个发展良好的大学生科技创业项目。

2.3 多方协同,形成工科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发力良好局面

工科类高职院校实施科教融汇的创新创业教育并取得成效,还需要要多部门共同发力。首先是要作好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明确发展目标,构建涵盖学校、职能部门、相关院系、行业企业、校内外教师、学生社团等多方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协作体系;其次是各个学院要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特色、资源优势、科技创新成果,将企业导师、校内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师、社团指导老师、实验教师等资源整合,为学生搭建多方协同、共同发力的创新创业平台,提供科技创新创业的肥沃土壤。

2.4 持续推进,让工科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目前很多创新创业比赛不仅仅面向的是在校大学生,还面向了毕业五年内的大学生,这说明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真正的落地需要时间的积累。特别室涉及科技含量高的创新创业,学生受年龄、经验、技能水平、外部环境以及科技成果研究周期等所限,创新创业成果还不能及时展现。随着学生走出校园,工作阅历的积累,会逐步涌现出一批在岗位上进行科技创新的技术能手、实施科技创业的典型代表。所以工科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应该做好对学生的持续跟踪,保持与学生长期沟通,持续指导和跟踪学生在走出校园后的创新创业活动,发掘和选树一批在科技创新创业中的优秀毕业生创业代表,助力国家科技强国建设。

3 科教融汇下工科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策略

基于以上问题分析和发展思路,笔者认为,可以结合工科高职院校专业特点,推进科技与教育的融合,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再开发和设计,实施和修正,以形成更为合理的教育体系,实现工科类高职院校在科技创新与创业上的新突破。

3.1 建立两级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小组

按照学校和院系两级,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指导小组。校级指导小组包括教务处、学工处、团委、创新创业学院、科研部门及各院系的负责人,负责规划学校层面的科技创新创业教育总体布局;各学院指导小组负责结合专业特点,会同创新创业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实验教师、企业导师,具体制定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框架和教学内容。

3.2 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调研分析会

市场调研是课程改革的逻辑起点,通过调研,深入实际,才能精准把握课程改革的具体方向。组织专业课教师、创新创业教师、实训课指导教师、相关专业领域企业导师和学生开展调研分析,了解学生的创新创业基础,把握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商定科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提炼科技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提升关键点和发力点,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创业教育朝着一个目标前进。

3.3 确定创新创业教育各级目标

创新创业教育是工科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之一,科教融汇背景下总目标为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创业水平,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贡献。

根据学生不同特点,按照分层分类原则,确定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目标为:

第一层次:普适目标——让所有学生树立创新意识、能结合专业及行业发展进行单一创新和行业发展预判。

第二层次:进阶目标——让部分学生具备创新及创业素养,按全部流程参加一次或若干次创新创业比赛,能结合专业实训或比赛辅助实施科技创新项目。

第三层次:精进目标——让少数学生开展科技创业实践,独立参加基于专业的科技创新项目或创新创业类比赛,能够在各级创新创业比赛中获得奖项、获得专利成果、论文发表、科技成果等,能够在创业学院的孵化下实现成功的科技创业。

3.4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体系

在目标的引领下,聚焦“科技创新和科技创业”两个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关键点,设立“创新创业基础课奠基+创新创业专业实践应用+创新创业比赛提升”分阶段目标,从学校和院系两层面分别开展顶层设计和具体实施,构建科教融汇下融合发展、分层实施,多方协同、持续推进特色的工科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科教融汇下的工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图

学校层面,由教务处指导创新创业教研室按照创新创业流程设计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总体架构和基本课时,由学工处及创业学院、科研部门等统筹创新创业比赛及创业沙龙、创业指导、创客训练营等创业孵化活动。各院系根据系部自身特色,在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中融入专业相关的创新和创业项目、案例;在专业课授课中,有意识引导学生分析专业现状及“卡脖子”技术问题,提出创新解决方案;在专业实践课上,以实训项目为载体,在专业实验室,开展富有创新创业特色的实训课,让学生在实践动手过程中实施创新创业;最后,通过创新创业比赛、职业技能比赛等,启发学生在比赛中进行专业创新和科技创业。通过以上举措,实现学生在论文、专利、比赛获奖、科技成果、创业落地、优秀创业代表等成果的突破。

3.5 实施和反馈创新创业教育

在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和体系引领下,工科类高职院校各教学院系、相关教师有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现从教室到实验实训室、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从课内到课外、从考场到赛场、从学校到企业的多层次立体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突破。同时,及时发现和反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对策和解决方案。

3.6 评价与修订创新创业教育

开展包括政府、学生、教师、企业、社会等多主体参与下的科技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进行评价,如表1所示,拟定科学的评价指标,定期开展评价,不断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内容进行修正,以期实现工科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优化和发展。

表1 工科类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体系的开发与设计过程

4 结语

在科教融汇新方向指引下,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创新创业教育正在逐步从大学到中小学,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和掌握一些理论知识,而是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发力点,推动社会科技进步和技能人才培养。面对新时代下智能制造、智能建造行业等新工科的迅速发展,对工科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未来有如下展望:

4.1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产业的深度融合

创新创业本身是服务于产业发展的,因此工科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应该在课堂上,还应该更加紧密地与企业相结合,与产业相融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学生可以更自然的了解产业、入门创业,而且产业方也能为这些创新人才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机会。

4.2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为普适性阶段。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同专业、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人们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也不同。因此,未来的创新创业教育将更加注重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和指导。不同类型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不应千篇一律,应该量体裁衣,特别是工科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侧重点应在应用层面的科学创造和技术改进上。

4.3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不断升华

随着制造与服务的融合,要探索构建基于制造与服务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创新与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应用,要更好运用科技创新来推动工科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工科比赛科技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科技助我来看云
选美比赛
科技在线
比赛
科技在线
最疯狂的比赛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