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生命的教育
——记新中国成立后通县女师首任校长方铭

2024-01-02滕棣华

党史博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包身工校长党员

■滕棣华

我成为通县女师的一名学生

1949年9月,我考进了河北通县女师。那一年我17岁,和百名同龄人一起迎着朝阳迈进了女师的朱红大门。学习三年,我们遇上了一位老革命、老党员方铭校长,与她朝夕相处,跟着她学读书、学做人、学教书育人。她是一位无私的耕耘者、奉献者,引领着我们走上一条康庄大道。我们一生勤恳从教,无怨无悔。老同学无论何时见面都会说道:老校长的教诲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人生。老来对她更是念念不忘,因为她留给我们回忆不完的感人故事。

1949年8月,方铭来到了女师。侯方若校长调离后,她很快组建了一个全新的领导集体:方铭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邢善亭任副校长,聂季超任总务主任兼党支部副书记,王文卿任女师附小主任兼党支部委员,张钦斋任教导主任,刘放任教导副主任兼团总支书记,徐欣华任工会主席。

新生的女师是以老革命、老党员、老教育家为领导核心。他们德才兼备、年富力强且有丰富的领导工作经验。那时,学校各项工作要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女师则是方铭校长统一领导全面负责。她民主作风好,善取他人之长合作共事。全校采取党、政、工、团联席会的方式研究、确定、部署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

方校长提出,首先致力于建设一支思想、业务都有一定水平又乐于从教的教师队伍,以改革旧的教育教学制度、内容和方法;传承革命老区办学的优良传统,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中;还要努力创造一个整洁安全的学习环境,保障必需的生活供应,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如此达到为国育才的目的。

在开学典礼上,方校长讲了话。三十出头的她,整齐的短发,朴素的列宁装,温文尔雅。她说:我是自己要求到师范任教的,希望能从工作实践中探索培养人民教师的经验。她讲了国家当前的形势,就是解放战争即将解放全中国,我们面对的是国民党反动派留下的一个烂摊子,百废待兴,要为百姓重建家园,就需要千百万各行各业建设人才,人才哪里来呢?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是立国之本,是一个国家的百年大计。当今翻身后的广大工农子女是多么希望上学,学文化受教育,而现实是极其缺少师资。然后,她明确地向全校师生宣布:我们师范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就是面向小学、面向广大农村,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最后她说,近日我见到几位送你们入学的家长,他们说:“我们都是睁眼瞎子,斗大的字也认识不来几个,多作难。我们就是过得再苦,也要叫孩子上学,只要有老师教……”还有的人说:“孩子交给您了,将来成不成器,全靠你们各位老师了。”由此可见,教师在家长心目中和国家革命事业中的地位。新生的后代成长为什么模样,重在教师的教导,这个责任是重大的。她极为诚恳地告诉同学们,教师的职业是光荣而值得骄傲的,预祝你们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方校长讲话轻声慢语,娓娓道来,让我油然而生敬意。

教师和教材

方铭校长和邢善亭副校长密切配合,全力打造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邢副校长也是一位老革命、老教育家,是受人尊重的一位长者。他们很快组建了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教育、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四个教研组,确定了组长。并规定每周用一个下午组织教师进行政治学习,一个下午开展教学研讨。从此,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地开展起来。

教学期间,校长、主任带领各科教师分别深入到女师附小或通县其他小学调研师资、教材及教育教学现状,以促进该学科教学实施与改革。

共产党员,凡具有担任班主任工作条件者,一律上岗担任此职,在班级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学生的榜样。

文科在新教材没有到来之前,政治课讲《社会发展简史》、《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白皮书”(即1949年8月美国发表的《美国与中国关系的声明》);历史课讲近百年的革命斗争史;语文课则从报刊上选取一部分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作品,如曾选讲了一篇《人民女教师的道路》,扭转了新生中个别学生不愿当小学教师的不安情绪。方校长说,通过有关课程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则是思想上细致的持久的攻坚战。教师在课堂上要传授给学生新思想、新观念。

方校长曾对我们说:“讲社会发展史,就是让你们知道社会发展规律,劳动创造世界的道理,知道世界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中国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知道了这些就会确定自己要为祖国做些什么。”“讲革命史,就是让你们知道先烈们曾经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生命,解放了全中国的劳苦大众,并安排了人民的新生活。我们青年一代该如何继承他们的遗志呢?你们要相信,我们的教师们会以他们自己对教育工作的至诚之心,通过教学帮助你们树立为人民教育事业服务的专业思想。”

教育理论课没有教材,方校长便请任课教师到北师大教育系进修,边学习边教学。邢副校长还以陈垣校长同窗之谊,请求选派教育系高材生来校做示范教学达半年之久。

1951年,方铭在通县女师给师生讲党课

方校长要求,各科要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讲授与训练,以培养学生教书育人的能力。为此,老师们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学校教师有留用的,也有新调来的,虽不乏业务骨干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校领导对他们不分老少,一律以诚相待,爱护有加,参加指导各科教师的集体备课,组织互相听课和评议,力争他们与时代同行,与探索同行。为此,方校长十分重视教师思想觉悟的提高。为了培养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兴趣与习惯,她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对每周的政治学习,从内容到方法都做精心的安排并进行深入的辅导。她尊重每一个人,从不鄙视他们思想的平庸与浅白,对那些终日不曾多讲一句话、自卑感极强的老职员或业余只爱读读演义之类的教师,都逐一地有针对性地指导其看书学习。

方校长还与邢副校长商议决定建立广播室,各个办公室、教室安装小喇叭,每晚按时收听中央台的新闻播报,还附加十分钟的校内新闻。她曾说:“学校经济再困难,也要挤出钱来满足师生们的精神需求。”

迎接新中国成立,共产党公开了

我入学不久,新中国成立了。10月1日那一天,我们全校师生是在听着广播电台《东方红》 的乐曲声中,感受开国大典的隆重氛围。当听到播音员声音洪亮地解说着现场的盛况:“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出现在主席台上,30万群众欢声雷动,人声鼎沸。”“毛泽东走到麦克风前,用洪亮的声音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教室里的我们和着广场上的人群一起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我曾骄傲地对人说,“我是新中国成立那一年入学的师范生,我要为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而努力奋斗”。

之后,以方铭为书记的女师党支部公开了。那一天,通知栏上一张大红纸上写着:“中共女师党支部从秘密转为公开宣布大会召开,欢迎参加。”我和广大师生挤进了礼堂,积极赴会。方校长对女师的共产党员一一作了介绍,方铭、聂季超、王文卿分别任支部书记、副书记和委员,教师中的党员有刘放、尚德英、杨光、周英瑞、罗理,还有在北平加入地下党的党员,以及从革命老区转来的革命烈士、干部子女中的党员多名。

方铭第一次向党员和师生讲了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表达了女师党支部要在师生中培养、发展共产党员的意愿,宣布了共产党的大门永远向师生中积极要求入党的同志敞开。她还介绍了1949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时,中共中央华北局及中共北平市委召集北平党政机关干部、工厂、学校党员3万多人在先农坛体育场公开举行极为隆重的纪念大会的情景。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北平首次公开纪念党的生日,受到中共中央高度重视。那时的女师没有条件参加,今天女师召开党的公开大会,向师生宣布:通县女师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秉承革命传统开展各项工作,再一次欢迎师生监督。她的讲话赢得全场热烈掌声,反响强烈。

青年团组织发展建设也十分迅速。在女师党组织公开后,团组织通过民主选举建立了团总支委员会,刘放全票当选为团总支书记。同时,还建立了学生会、班委会等学生组织。其实,同学们心中早已很清楚,方铭是一位年轻有为的老革命、老党员,她的到来在短时间内给学校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从晨曦到夜晚,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学习、生活秩序井然规范,师生精神抖擞。

丰富的校园生活

方校长要求教师通过传授科学知识进行正确的政治思想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时时感受到伟大祖国脉搏的跳动和前进的巨大步伐。

方校长没有满足于课上课下老师认真教、学生认真学的状况。她有感于年轻人精力充沛,却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思考着要为学生再打开一扇求知的天窗,决定每周五晚自习由专人通过小喇叭介绍中外文学名著。此举得到了邢善亭副校长及刘放、徐欣华、臧小实、佟植萍等多位老师的大力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量翻译出版了反映苏联卫国战争前后的名家名著和我国老解放区的名家名作,方校长首先介绍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记得她讲后,很多学生跑到图书馆抢着借书。不久,保尔的那句名言“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终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很快风靡在全体学生中。接着,《丹娘》 《母亲》 《被开垦的处女地》 《静静的顿河》……一周又一周逐一被介绍着。后来,不少学生也报名参加了此项工作。

学校还较为全面地陆续介绍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涌现出的各方面题材的名人名作,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孔厥、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梁斌的《红旗谱》,等等。抗美援朝战争中,课上课下读着来自朝鲜前线以魏巍为代表的作家的通讯报道,还有杨朔的《三千里江山》。多年来,通过女师这个多彩的窗口,学生抢着借书,自己买书,对课外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习惯,形成了风气。在潜移默化中,大家不仅提高了写作水平,而且提高了整体素质。

方校长自己也读书成癖,她还曾写过一本教育题材的小说《播种者的故事》,可惜未发表,后来底稿也遗失了。

我在学校第一批入党

1950年寒假期间,通县地委召集两所师范和潞河中学的青年团干部,在女师办了一个“团训班”,由组织部部长李守善主持,主要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地委书记、宣传部部长亲自为学员讲课。我荣幸地参加了这一期“团训班”,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系统地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结业那一天,我经过认真思考,下定决心接受党纲、党章所有规定与要求,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生,鼓足勇气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方铭(左)与滕棣华

1950年3月15日,女师党支部批准了我的入党申请。不久,通县女师首次召开发展新党员大会。全体党员出席,也邀请了不少师生参加。方铭书记主持大会,经过严格细致的审核后,女师党支部通过了我和沈俊英的入党申请。我的入党介绍人是来自延安的老革命——方铭书记和聂季超副书记。我激动万分。那是一种什么感受?那是若干双大手形成的一股强力,将一个刚进入18岁的青年推上了一条正路,一条明明白白革命的道路。这给了我无限自信与力量。

会后,我在日记上写道:我何德何能迈进了党组织的大门,取决于我对党的真诚与我入党的信念吗?或许,取决于我生在清华园,长在燕南园,受到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进步青年们“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革命大潮影响吗?或许是受到了活跃在那里的地下党员的教育与帮助,我早了一点在燕京大学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吧。仅此而已!

怎样才能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合格的一员?方铭书记在会上说得好,“不管你从事何种工作,职务高低,只要你是一个共产党员,就必须从学习与实践中逐步树立无产阶级思想、观点与立场,实行质的变化”。她还说:“重要的在于学习,只有用先进理论武装的党员,才能发挥先进战士的作用。”

刘放在所著的《百年通师》一书中说,自党公开发展第一批党员开始,每年至少召开二至三次党的发展会,仅50年代就发展了40多名党员,除了毕业离校的,仅在校的师生中就有20多名党员。

通县女师党支部在方铭领导下,成为一个团结的、坚强的、无私的战斗堡垒,在历年各项工作中,发挥了领导作用、保障作用。每个党员都积极努力地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通县女师的党组织以至每个党员,在师生中都有很高的威信。

方校长在“共产党员八项标准”发布后,组织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有计划地系统学习。为此,在图书馆专设党课八讲,除第二讲由刘放主任主讲外,其余七讲都是方校长主讲,历时一年。开讲时,她发现图书馆外站满赶来听讲的同学,于是临时把课堂改到礼堂。礼堂可容纳300多人,但仍无法满足需求。最后是开通全校广播器,各班可以在教室收听。方校长把马列主义理论和她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相结合,深入浅出,滴水穿石,使聆听者折服。她每次的讲稿都张贴在壁报栏,同学们争相抄录。我现在还保留着当时的笔记。

方校长讲授《包身工》

语文教学,因其在师范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历来都特别受重视。我们都清晰记得,方校长以夏衍的《包身工》 一文为例,亲自给我们二年级讲课,进行教改示范。

上课前三天晚自习,她来到教室布置预习,要求大家精读课文和朗读课文,遍数不限。她说,我是老师,你们不久也是一位年轻的老师。今天我要讲课,必然要备课,要专心精细地阅读,遇有生字生词查字典,扫除障碍。一遍又一遍地读,慢慢理清作者的思路,便会理清文章的结构,沿着结构线索一大段一大段地分析、品读,熟能生巧,便会沉浸其中,享受着诸多美感……

那一天上课铃声过后,方校长走上讲台,脸带微笑,同学们也满脸微笑。我们心里想的是:机会难逢啊!敬礼过后,方校长立即严肃起来。她说,我是怀着受教育的心情重读并来此讲这篇《包身工》的。此文是夏衍同志至今仅有的一篇报告文学作品,它是运用了散文、小说以及戏剧等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报道着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她问大家,是否认真读了?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读了”!“好,今天两节课连上,我们一起再认真读一遍。”在众人举手中,确定五人与她接力读。方校长首先以她特有的轻声细语、娓娓道来的语言习惯,神情专注地读起了《包身工》里起床的情景——那工房的恶臭,被称为猪猡的包身工们的蓬头垢面,有权势的监工对包身工脚踢连着骂声的残酷,以及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她读着读着,眼含热泪,声音哽咽。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面色黯然,有的低下头抹泪。接下来,便依次由下一个同学接读。

通过方校长的讲解,我们见识了天天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包身工,面对几乎是同代人遭受的难以忍受的折磨,有了切肤之痛的感受。读懂了课文,让我们明白了校长所说:“感情的变化是阶级变化的标志。”精读《包身工》一文让我们提高了阶级觉悟,久久铭记于心。

方校长继续引导大家分析课文,举手发言者众多。

方校长对同学们满怀真情的发言表示肯定和满意后说:“这篇《包身工》你们读懂了,并且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因为你们大都出生于旧中国,虽然年龄小,但对夏衍同志所写的一切会由衷地接受,进而感同身受。但我告诉大家,新中国建立之后,很快废除了这种包身工制,解救了所有受苦受难的童工。但我们大家都要记住:推翻三座大山,解放全中国,是我们的先辈为此付出了无数代价。今后为了建设新中国,为人民谋幸福,应是我们这一代的责任了。”下课铃声响过,全班同学和语文组听课的老师们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她示范课讲授成功,并致以深深的敬意。

听方铭校长讲《包身工》是我平生铭刻于心的一堂大课,回顾这段记忆,我很不愿匆匆而就。为此我重抄了一遍《包身工》,并重读数遍,又读了夏衍晚年所著的《懒寻旧梦录》。然后,沿着我当年听课的所感所得之大体线索写成这篇回忆小记,以纪念我一生崇拜的方铭校长和夏衍这位文坛宿将,唯如此方可释怀。

参与抗美援朝运动

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师生反复学习《人民日报》1951年元旦社论——《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大家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大增,爱国主义精神空前高涨。

方校长主持了动员参军大会。我在她讲话后第一个走上讲台报名参军发誓言。霎时,会场上排成了一条长龙,争相登台宣誓,向志愿军学习。有大约200人报名参军,场面十分热烈。会后又有很多人写申请,还有人写了血书。方校长表扬我,说我这个党员懂得了在重要时刻应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可是上级只给了我们7个参军名额,后来在全校师生强烈要求下,上级又给增加了5个名额,最后接收了12名同学去军干校学习。发榜公布参军名单时没有我的名字,我找到方校长哭了。她开导我说:“参军为了祖国,教书也是为了祖国呀……”像我这样情绪低落的人不少,为此方校长又召开大会阐明参军为了祖国,教书同样是为了祖国的道理。没几天,一块由书法家写成的“一切为了祖国”的横幅大匾钉在了学校二门的门楣上。我们心服口服,更加刻苦努力学习。同学们还成立了民兵小分队,迅速地编排了快板、活报剧,步行数十里到通县农村进行宣传,还学解放军为老乡扫院子、担水。当得知志愿军伤员来到通县老四营医院时,女师的学生又在医院的门口排成了一条长龙,积极无偿地献血。

方校长关爱学生,而且对每一位学校职工都十分关心。学校有位校工是厨师,家里有六个孩子,生活困难。方校长了解情况后,想办法在不违反财务纪律范围内尽量给予补贴。但这还是不能满足他家的基本生活开支需要,方校长就每月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去帮助他。

方校长最感人之处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人格,尊重人的差异。学校有位张顺大爷,是名老校工,从1915年建校起就为女师打钟。他风雨沧桑几十年,一生忠于职守。方校长非常敬重这位老人,每年校庆都让他坐在台前,戴上大红花,让老人给全校师生讲几句话。方校长听说他有个儿子待业在家,还专门托人帮忙为他儿子找工作。老人对此感激不尽。

我们与方校长朝夕相处三年,她的言传身教给我们的影响是难以用语言说尽的。几十年过去了,回忆起那火红的学生时代,一切仍历历在目。我至今仍深深地眷念着我们敬爱的方铭校长!

猜你喜欢

包身工校长党员
注重创作技艺 彰显内涵本质
——从写作特色的角度解读夏衍《包身工》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当代语境看“包身工”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自由与权利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一群沉默的羔羊
论校长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