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掉渣鞋”和“雪中行”背后的科学家精神

2023-12-29熊力

廉政瞭望 2023年12期
关键词:科学事业鞋子院士

熊力

王志珍院士(右)参加央视节目《开讲啦》。(视频截图)

近日,王志珍院士参加央视《开讲啦》节目录制时,主持人撒贝宁看见地板上有黑渣,仔细看竟发现,那是王志珍院士的鞋底因老化掉落的碎屑。王志珍院士自嘲“出了洋相”,台下观众却是掌声如雷。另一位89岁高龄的葛昌纯院士,近日在雪天骑着三轮车赶往实验室的视频,感动了一众网友。这些生活化的、真实而立体的中国科学家形象,再一次为我们展现了“院士”光环背后的科学家精神。

王志珍院士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也是改革开放后最早被公派出国的访问学者之一。据中国科學院评论,她“在蛋白质折叠,折叠酶和分子伴侣胰岛素A、B链相互作用及重组等研究中做出重要贡献”。

这样一位杰出的科学家,难道她是不注意形象,买不起一双新鞋吗?当然不是。国家一直大力支持科技研发,保障科学家生活,而对于上中央电视台的节目,王志珍院士也是很重视的,将满头银发打理得整整齐齐,特意找出珍藏的皮鞋,风度翩翩,谈吐优雅,“鞋子掉渣”完全是无意识的结果。一网友评论,“我懂,这是放了很久的鞋子。穿的时候好好的,走着走着就碎了,说明这鞋子是她平时舍不得穿的,重要场合才找出来穿,谁知道放了太久都老化了。”

王志珍院士不是买不起,只是“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融进了她的骨血,对于科研的全身心投入让她将吃穿用度都置之度外。她自嘲“出了洋相”,调侃自己还曾因急着去实验室穿错了袜子。但通过这双“掉渣鞋”、这双“不配套的袜子”,我们却能看见中国科学家“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的科学家精神。王志珍院士说:“在实验室里,我才觉得踏实、快乐、幸福。”于她而言,自我实现的需要远大于物质需求,躬身科研的成就感远大于一双“不掉渣的新鞋”。

葛昌纯院士是科技界著名的“拼命三郎”。他是著名核材料、粉末冶金和先进陶瓷专家,是制造原子弹、氢弹关键材料铀-235浓缩铀的分离膜制备技术的主要研制人,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他已89岁高龄,却仍朴实地骑着三轮,风雪无阻地前往科研一线奋斗。

在我国,一生践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太多太多。“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口气买了10多件”10块钱一件的衬衫,因为“下田时穿起来方便”,90岁也保持着“泥腿子科学家”的作风,长期走到农地察看稻田的长势;“钢铁院士”崔崑一件外套穿30年,81岁开始耗时6年,撰写出我国首部全面系统介绍特殊钢的“百科全书”《钢的成分、组织与性能》,全书达200万字;“背心院士”高伯龙穿5元背心搞上亿研究,研制激光陀螺打破欧美封锁……

钱七虎院士说:“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计个人得失,这就是追求真理,献身科学,也是科学家精神的精髓。”我国科技事业,正是因为这些科学家一代接一代,数十年如一日专注研究,物我两忘,矢志创新,才能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科学事业是接力事业,科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后继有人,更需要精神火炬的代代传递。王志珍、葛昌纯院士们的实例,是科学精神的最好宣传。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只有当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受到尊崇,科学家精神深入人心,“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成为社会风尚,才会有更多有志者加入科学事业,众人拾薪,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强的科学成就,让国家更富强、社会更进步、人民更幸福。

猜你喜欢

科学事业鞋子院士
追思本刊前主编茆智院士
地理教育改革创新与地理科学事业发展
——写在《地理教育》第六届编委会成立之际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加强科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混乱的鞋子
多么幸福
新《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下单位成本管理研究
院士速递
论科学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