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炎性纤维性息肉发生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3-12-29王光荣曹彬马莉鞠辉谢丛张航刘婉婷孟毓珊何宝国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12期
关键词:球阀外科手术息肉

王光荣,曹彬,马莉,鞠辉,谢丛,张航,刘婉婷,孟毓珊,何宝国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1.消化内科;2.营养科,山东 青岛 266000)

胃炎性纤维性息肉(gastric inflammatory fibroid polyp,GIFP)是一种消化道罕见的良性间叶源性肿瘤[1-2]。其可发生在全消化道,最常见的部位是胃窦[3],约占胃息肉的0.10%[4]。GIFP 临床可表现为:腹痛、腹胀、呕血和反复黑便等非特异性症状[5],少部分病灶体积较大,反复进入幽门造成球阀综合征[6]。以消化道出血为临床表现的GIFP,临床较少见。因GIFP 内镜下缺乏特异性表现,术前确诊率极低[7]。一部分患者出现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被误诊为“胃恶性肿瘤”等恶性疾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另一部分患者,以长期黑便和慢性贫血为特征,反复发生消化道出血,多次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均提示良性疾病,未能得到及时的内镜手术或外科手术治疗,导致患者反复出现消化道出血,危及生命。因此,本文回顾性分析66例GIFP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GIFP 发生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期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为易发生出血的GIFP患者,提供及时的诊断和内镜治疗,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2022年9月30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66例(68处病变)经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切除,病理确诊为GIFP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消化道出血,将患者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其中,出血组16例均为单发;未出血组50例,有1例多发(52处病变)。GIFP多发生于女性,两组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发病年龄(54.00±15.45)岁,明显小于未出血组的(61.44±10.54)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纳入标准:病理检查确诊为GIFP;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发生消化道出血不是由GIFP引起;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内镜下形态分型

内镜下病变形态分为:息肉样隆起、黏膜下隆起和新生物样隆起[8](图1)。山田分型:Ⅰ型为隆起的起始部平滑,没有形成明显的界限;Ⅱ型为病灶的起始部与周边黏膜分界明显,病灶呈半球状隆起;Ⅲ型为隆起病灶的起始部与周边成锐角,病灶基本为球形;Ⅳ型为隆起病灶基底部小于顶端,有明显的蒂部。

图1 GIFP内镜所示Fig.1 Endoscopic imaging of GIFP

1.3 方法

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病变部位、大小、幽门螺杆菌感染、内镜下特征、手术方式和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临床特征与消化道出血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GIFP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6.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连续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二元Logistic 回归模型,以未出血组为对照组,分析GIFP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

66 例GIFP 患者临床表现为:腹痛21 例(31.82%),腹胀14 例(21.21%),无症状12 例(18.18%),消化道出血16例(24.24%),上腹部不适6 例(9.09%),反酸和烧心3 例(4.55%),恶心和呕吐1 例(1.52%)。其中,出血组以反复黑便10 例(62.50%)和长期贫血6例(37.50%)作为首发症状,血红蛋白为(75.38±7.00)g/L,中度贫血15 例(93.75%);未出血组常表现为:腹痛21 例(42.00%),腹胀14 例(28.00%),无症状12 例(24.00%),上腹部不适6 例(12.00%),少部分表现为:反酸和烧心3 例(6.00%),恶心和呕吐1 例(2.00%)。

2.2 两组患者病灶情况比较

出血组病灶大小为(32.28±12.22)mm,明显大于未出血组的(13.99±7.48)mm,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8 处病灶,胃窦58 处(85.29%),贲门5 处(7.35%),胃体3 处(4.41%),胃底1 处(1.47%),胃角1 处(1.47%),两组患者病灶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66例患者术前均行幽门螺杆菌检查,出血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37.50%,未出血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57.69%,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病灶情况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les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3 两组患者内镜下病灶特征

两组患者内镜下病灶特征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内镜下病灶特征比较 处(%)Table 3 Comparison of endoscopic lesio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2.3.1 白光内镜下病灶形态 68 处病灶在白光内镜下表现为:息肉样病变49处(72.06%),黏膜下隆起10 处(14.70%),新生物样隆起9 处(13.24%)。其中,息肉样病变根据山田分型进行细分发现,山田Ⅰ型26 处(最多见,53.06%),山田Ⅱ型13 处(26.53%),山田Ⅳ型10处(20.41%)。出血组形态以新生物样隆起为主,未出血组以息肉样隆起为主,以山田Ⅰ型最多见。两组患者白光内镜下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2.3.2 表面特征 出血组病灶表面有溃疡或糜烂发生率高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两组患者病灶表面有脐样凹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3 球阀综合征 出血组球阀综合征发生率高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4 超声内镜术前诊断率

本研究66例患者68处病灶,47例(49处)术前行超声内镜检查,23 处起源于黏膜肌层(46.94%),26处起源于黏膜下层(53.06%),均未累及固有肌层和浆膜层,两组患者超声内镜下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超声内镜所示:以低回声为主(81.63%),少数以等回声、高回声或混杂回声为主(图2)。出血组(n=13)有7 处病变(53.85%)超声内镜检查提示有血流信号影,未出血组(n=36)有7 处病变(19.44%)超声内镜检查提示有血流信号影,其他均无血流信号影,出血组超声内镜有血流信号影的占比明显高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7 例(49 处)术前行超声内镜检查的患者中,术前诊断为GIFP 19 处(38.78%),神经内分泌肿瘤7 处(14.29%),异位胰腺8 处(16.33%),胃息肉6 处(12.24%),胃恶性肿瘤6 处(12.24%),胃间质瘤2 处(4.08%),平滑肌瘤1 处(2.04%);19 例(19 处)术前未行超声内镜检查的患者,均在术后病理诊断为GIFP,术前诊断为:胃息肉15 例(78.95%),胃恶性肿瘤2 例(10.53%),胃间质瘤2例(10.53%)。本研究GIFP术前诊断正确19 处,总体正确诊断率为27.94%。术前行超声内镜检查的患者中,GIFP 术前诊断正确19 处(38.78%),术前未行超声内镜的患者,术前均未诊断为GIFP。术前行超声内镜检查的患者,正确诊断率明显高于未行超声内镜的患者(χ2=20.82,P=0.000)。

表4 两组患者超声内镜下特征比较 处(%)Table 4 Comparison of echoendoscope featu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2.5 治疗方式

66 例GIFP 患者,行内镜下切除术60 例(90.91%),外科手术6例(9.09%)。出血组行外科手术6 例(37.50%),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10 例(62.50%)。未出血组均为内镜下治疗。其中,ESD 37 处(71.15%),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10 处(19.23%),内镜下息肉切除术5 处(9.62%)。出血组外科手术率明显高于未出血组(χ2=16.98,P=0.000)。两组患者病理检查均符合GIFP 特征:纤维母细胞样梭形细胞增生,围绕血管呈漩涡状洋葱皮样结构,周围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较多浸润。见图3。其中,42例患者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34(+)100.00%,波形蛋白(+)100.00%,CD117(-)90.00%,DOG-1(-)100.0%,S-100(-)100.00%,SMA(-)81.00%,Ki67阳性指数1.00%~5.00%。

图3 GIFP病理图Fig.3 Pathological imaging of GIFP

2.6 GIFP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6.1 单因素分析 白光内镜下,病灶形态、表面伴有溃疡或糜烂和有球阀综合征,是GIFP 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1,P<0.05)。见表5。

表5 GIFP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单因素分析Table 5 Univariate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in GIFP

2.6.2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将表5 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发现:内镜下呈黏膜下隆起和新生物样隆起,表面伴有溃疡或糜烂,有球阀综合征,是GIFP 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1,P<0.05)。见表6。

表6 GIFP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6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in GIFP

3 讨论

3.1 GIFP的发病机制

第4 版WHO 消化道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分类,将GIFP 归为消化道良性间叶源性肿瘤[9]。GIFP 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机体组织对胃肠道感染、损伤或异物的过度反应性病变[10-11],导致CD34+细胞迅速增殖而引起的血管炎症[12]。此外,GIFP 表达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α,PDGFR-α),且存在基因突变,可使炎性细胞迅速增殖,从而表现出胃黏膜隆起性病变[13-14]。由此可见,GIFP 与PDGFR-α 基因激活突变有关[15]。

3.2 GIFP的临床特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GIFP多发生于40~60岁女性,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年龄明显小于未出血组,考虑原因可能是:消化道出血导致患者较早有严重的症状,常被提前发现。出血组病灶明显大于未出血组。出血组常以反复黑便作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因长期贫血而就诊,少数患者表现为呕血,多为中度贫血;未出血组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因此,GIFP 消化道出血的相关临床表现多为:反复黑便和不明原因的贫血,伴有急性消化道出血及周围循环衰竭的较为少见,呕血更罕见,胃镜检查较少有发现活动性出血的病例。可见,GIFP 发生消化道出血多为慢性失血,为行内镜介入手术赢得了时间。

3.3 GIFP的内镜下形态

有文献[8]报道,GIFP的内镜下形态分为:息肉样隆起、黏膜下隆起和新生物样隆起,表面可伴有溃疡和糜烂,部分病变表面有点状或脐样凹陷。本研究发现,出血组病变较大,以新生物样隆起为主,表面有溃疡或糜烂,易发生球阀综合征;未出血组病变较小,以息肉样病变为主,山田Ⅰ型最常见,病变表面光滑,极少发生球阀综合征。因此,无论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如果发现GIFP 具有以上出血特征,应及时行内镜下治疗,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3.4 GIFP的超声内镜下特点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超声内镜均提示:病变多起源于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呈均质低回声;出血组53.85%的患者,超声内镜提示有丰富血流信号影,未出血组19.44%的患者,超声内镜提示有血流信号影。因此,当GIFP超声内镜提示有丰富血流信号影,应警惕消化道出血的发生。腹部增强CT 提示:胃占位性病变向腔内突起,病灶与胃壁宽基底相连,增强后黏膜明显强化,黏膜下肿块持续强化[16-17],以上表明:GIFP 有血供丰富的特点,这个特点是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也是易被误诊为胃肠道间质瘤、胃恶性肿瘤、异位胰腺和类癌等疾病[18]的原因之一。

3.5 术前行超声内镜对正确诊断率的影响

本研究中,GIFP术前总体正确诊断率为27.94%,术前行超声内镜的患者中,术前正确诊断率为38.78%。GIFP 术前多被诊断为胃息肉、异位胰腺和胃恶性肿瘤,少部分为胃间质瘤和平滑肌瘤。有研究[19-20]发现,GIFP多起源于黏膜固有层,向下累及黏膜下层,几乎不侵犯固有肌层,组织学以增生的梭形细胞为主,围绕血管呈漩涡状洋葱皮样结构,周围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较多浸润[9-13]。而本研究中,术前活检病理均表现为慢性活动性炎症,可能与病变多位于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表面活检组织学检查无法取到具有典型病理特征的组织有关。术前行超声内镜的患者,术前正确诊断率明显高于未行超声内镜的患者(χ2=20.82,P=0.000)。因此,术前行超声内镜,在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此外,还有研究[21]提出,GIFP 患者100.00% 表达波形蛋白,82.00%~100.00%的GIFP 患者表达CD34,不表达CD117、DOG-1 和S-100,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于诊断GIFP,具有重要作用。

3.6 GIFP的治疗方法

内镜下切除术是目前治疗GIFP 的主要方法[22]。本研究结果显示,出血组有37.50%的患者,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因多数患者发生急性出血或病变较大,内镜下切除较困难,或术前疑诊为恶性肿瘤等预后差的疾病,而行外科手术;两组其他患者均行内镜下切除术。出血组外科手术的比例明显高于未出血组(χ2=16.98,P=0.000)。GIFP 伴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多为慢性出血。因此,大多数患者是有机会接受内镜微创治疗的。结合国内外文献和笔者的分析,建议有出血风险的GIFP 患者,若生命体征稳定,可限期行内镜下手术切除,如:病变较小,累及黏膜层,且伴有蒂或亚蒂者,可行EMR;累及黏膜下层者,宽基底或无蒂,可行ESD治疗,根据术后病理,再决定是否行追加外科手术,可避免部分或全部切除胃等较大损伤的操作。当GIFP发生急性活动性大出血时,应及时行外科手术治疗。GIFP 患者术后大多预后较好,病变切除后,较少复发[12]。

综上所述,GIFP 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病变呈新生物样隆起或黏膜下隆起,表面有溃疡或糜烂,有球阀综合征。当内镜下发现GIFP 具有以上任意特征,且超声内镜提示有血流信号影时,表明GIFP 近期有发生出血的风险,应及时给予限期内镜下切除,避免发生危及生命的消化道出血;而当病变较小,且不具备以上任意特征者,可继续观察,定期复查内镜。

猜你喜欢

球阀外科手术息肉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息肉虽小,防病要早
惠州抽水蓄能电厂进水阀无法全开常见故障分析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防止蓄能电站球阀自激振的应用实例
导流清洗阀的设计及应用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抽水蓄能电站球阀枢轴轴套故障分析及改造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肝胆胰外科手术与动、静脉自然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