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地区不同亚洲玉米螟性诱剂诱捕效果研究

2023-12-28王宇王克勤王晓曦刘兴龙王春

植物保护 2023年6期

王宇 王克勤 王晓曦 刘兴龙 王春

关键词:性诱剂;亚洲玉米螟;诱捕器;诱芯高度;诱捕效果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以下简称玉米螟)是我国玉米生产上最主要的常发性害虫,对玉米的危害最大,其幼虫可钻蛀茎秆、雄穗和果穗,造成折茎和折穗,不仅影响花粉质量还可导致玉米穗腐病的发生。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严重威胁玉米生产安全。生产中防治玉米螟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在控制玉米螟的同时,会对天敌和其他非靶标昆虫产生不利影响。玉米螟的钻蛀习性加大了防治难度,化学药剂防治经常出现防治效果不理想的情况,而且会导致害虫抗药性问题和食品安全隐患。人工合成的昆虫性诱剂具有专一性强、灵敏度高、对天敌安全、环境友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农业害虫的监测预警和绿色防控中。利用玉米螟的人工合成性诱剂诱杀玉米螟雄蛾和干扰交配来降低下一代玉米螟幼虫种群数量,可达到防控田间玉米螟的目的。

同一种昆虫的不同地理种群释放的性信息素存在明显的种群间差异,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的主要成分为(Z,E)-12-十四碳烯-1-醇醋酸酯和十四碳醇醋酸酯,两组分或三组分混合物会表现出不同强度的诱蛾活性,随各组分比例的不同诱蛾活性也会发生变化。对性信息素敏感性的个体差异和地理区系差异也会导致同一性诱剂在不同地区的引诱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性诱剂在同一地区的引诱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此外,性诱剂的诱捕效果与诱捕器类型、诱芯悬挂高度、诱捕器放置的位置等多种因素有关。本研究在哈尔滨地区开展诱芯种类、诱捕器类型和诱芯悬挂高度3种因素对玉米螟雄蛾诱捕效果影响的试验,为建立适合哈尔滨地区玉米螟性诱剂高效标准化测报和防治技术体系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供试玉米螟性信息素诱芯

诱芯A: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绿色橡胶塞)。

诱芯B: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蓝色毛细管)。

诱芯C:台湾神农社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红色毛细管)。

1.1.2供试诱捕器

1)水盆式诱捕器:使用3根竹竿做成三脚架,置于玉米地内,将水盆诱捕器及相应的诱芯置于其上。水盆采用专用塑料盆,棕色,内口径24cm,深约10cm,内盛1.0%的洗衣粉水,诱芯用细铁丝悬挂于水盆中心上方,距盆内水面1cm。

2)倒漏斗式诱捕器:购自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直接组装好诱捕器和诱芯用竹竿固定好高度后置于玉米地内。

1.2试验地点及时间

试验地点设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乡黑龙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玉米试验地,面积4hm2,从未使用过杀虫剂。试验时间为2019年和2020年玉米生长季。

1.3试验方法

诱捕器设置成直线排列,为避免诱芯间相互干扰,诱捕器间相距20m,四周设保护行10m。每周调查1次,调查日上午统计各诱捕器内亚洲玉米螟成虫的数量并清理,同时补充水盆诱捕器内的水,校正诱芯高度。适时变换诱芯位置,以减少其对结果的影响。

1.3.1诱芯种类对诱捕量的影响

采用水盆式诱捕器悬挂至0.8m高度,设置诱芯A、诱芯B和诱芯C3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在面积为1hm2的玉米田内设置了9个诱捕器。试验时间为2019年6月11日至9月30日,共计112d。每20d更换1次诱芯。

1.3.2诱捕器类型对诱捕量的影响

采用诱芯A悬挂至0.8m高度,设置水盆式诱捕器和倒漏斗式诱捕器2个处理,每个处理5次重复。在面积为1hm2的玉米田内设置了10个诱捕器。试验时间为2020年6月24日至9月14日,共计83d。每20d更换1次诱芯。

1.3.3诱芯悬挂高度对诱捕量的影响

采用诱芯A,应用水盆式诱捕器,诱芯悬挂高度设置0、0.4、0.8、1.3m和1.8m 5个处理,每个处理4次重复。在面积为1.5hm2的玉米田内设置了20个诱捕器。2019年试验时间为6月22日至9月30日,共计102d,2020年试验时间为6月24日至9月14日,共计83d。每20d更换一次诱芯。

1.3.4玉米螟种群田间动态监测

应用水盆式诱捕器,诱芯A悬挂高度为0.8m。监测时间为2019年6月11日至9月30日,共计112d,6次重复;2020年6月2日至9月14日,共计105d,5次重复。每20 d更换一次诱芯。

1.4数据统计与分析

田间诱捕数据采用WPS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Duncan氏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诱芯种类对玉米螟诱捕量的影响

3种诱芯对玉米螟均有引诱活性,但田间诱捕量有明显差异(表1)。诱芯A共诱捕到1012头雄蛾,诱捕量最高;诱芯B共诱捕到733头雄蛾,诱芯C共诱捕到624头雄蛾。诱芯A平均每个诱盆诱捕到337.3头,显著高于诱芯B和诱芯C的诱捕量,是诱芯B诱捕量的1.38倍,诱芯C诱捕量的1.62倍。

3種不同性诱剂诱芯对玉米螟的田间诱捕量有明显差异,但其消长规律在不同监测期间表现基本一致(图1)。监测期间玉米螟诱捕量共出现1个越冬代高峰和1个二代玉米螟小高峰,且3种诱芯监测到的峰值日期一致,越冬代高峰期为6月24日,二代玉米螟小高峰为8月19日,越冬代高峰明显高于二代玉米螟高峰。诱芯A越冬代高峰诱捕量是诱芯B的2.1倍,是诱芯C的2.3倍;二代玉米螟高峰诱捕量是诱芯B的1.2倍,是诱芯C的1.5倍。连续监测过程中诱芯A的诱捕量均高于另外2种诱芯,诱捕量是诱芯B的1.1~2.1倍,是诱芯C的1.1~2.5倍。

2.2诱捕器类型对玉米螟诱捕量的影响

诱捕器类型对玉米螟的诱捕效果影响较大,其中水盆式诱捕器诱捕效果明显比倒漏斗式诱捕器好。倒漏斗式诱捕器的平均诱虫数为45.4头,共诱捕227头玉米螟雄蛾;水盆式诱捕器的平均诱虫数为88.0头,共诱捕440头玉米螟雄蛾,是倒漏斗式诱捕器的1.94倍(图2)。

2种诱捕器在田间监测过程中,其种群动态趋势基本相同(图3),水盆式诱捕器在监测过程中诱捕量均高于倒漏斗式诱捕器。2种诱捕器的连续监测发现,水盆式诱捕器玉米螟的诱捕量是倒漏斗式诱捕器的1.5~4.0倍。

2.3诱芯悬挂高度对亚洲玉米螟诱捕量的影响

2019年和2020年2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诱芯悬挂高度对亚洲玉米螟诱捕量的影响显著(表2),诱捕器诱捕量由高到低的悬挂高度分别为:0.8、0.4、1.3、1.8m和0m。当诱芯高度在0.8m时诱捕量最高,2019年和2020年分别诱捕到746头和475头,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诱捕量;当诱芯高度在0.4m时2年的诱捕量分别为644头和336头;1.3m诱捕量分别为602头和298头;1.8m诱捕量分别为551头和285头;当诱芯高度在0m时诱捕量最低,分别为323头和195头。当玉米高度低于1m时,0.4m高的诱芯诱捕量最高,与0.8m高诱芯诱捕量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诱捕量;当玉米高度大于1m时,0.8m高诱芯诱捕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诱捕量。因此,在利用性诱剂监测玉米螟的过程中,建议将诱盆设在0.8m处,获得最好的诱捕效果。

2.4田间玉米螟种群动态监测

2019年和2020年2年对田间玉米螟种群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图4,5),2019年监测过程中出现1个越冬代雄蛾高峰和1个二代玉米螟雄蛾小高峰,越冬代雄蛾高峰出现在6月24日,二代玉米螟雄蛾小高峰出现在8月19日,哈尔滨地区处于亚洲玉米螟一代、二代的混合发生区,但相对于越冬代雄蛾诱捕量二代玉米螟雄蛾的诱捕量并不明显;2020年监测过程中只在6月16日出现1个越冬代雄蛾高峰,无二代玉米螟雄蛾高峰,可能是因为2020年越冬代玉米螟基数小,影响二代玉米螟雄蛾的集中发生。

3结论与讨论

不同厂家生产的诱芯人工合成信息素的成分、含量、浓度配比不同,且不同地区的玉米螟地理种群性信息素的成分和比例有所不同,对诱芯的敏感度不同,因此不同性诱剂在不同地区诱杀灵敏度也有所差异。本试验选用的3家公司的3种玉米螟诱芯在哈尔滨地区田间对玉米螟均有引诱活性,但诱捕效果不同,其中,诱芯A对田间玉米螟诱捕的效率高,专一性强,诱捕量大,在高峰期最为明显,能更精确地反映出玉米螟种群动态趋势,适合哈尔滨地区玉米螟防治和动态监测使用。

亚洲玉米螟诱捕器主要有三角形(船型)、水盆式、飞蛾型(倒漏斗)等多种诱捕器,每种诱捕器都有各自的特点,本试验选择2008年玉米螟测报技术规范中推荐的水盆式诱捕器和2017年玉米螟测报技术规范中推荐的钟罩倒置漏斗式诱捕器。水盆式诱捕器由于安装时操作复杂,监测过程中需要人工加水等费工费时的缺点仅应用于玉米螟的测报,倒漏斗式诱捕器正好解决了水盆诱捕器费工费时的问题,不仅可以应用于测报,还可以应用于玉米螟的防治。但试验结果表明,水盆式诱捕器诱捕效果明显好于倒漏斗式诱捕器,诱捕量是后者的1.94倍,主要可能是2种诱捕器捕虫原理的差异,倒漏斗式诱捕器的诱芯属半开放状态,引诱来的雄蛾需要钻入桶内才能诱捕成功,相比之下水盆式诱捕器属完全开放状态,水面能更直接、更有效地捕捉引诱来的雄蛾,诱捕效率高于倒漏斗式诱捕器。但水盆式诱捕器需要定时补充水量,且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制约着水盆式诱捕器在生产中的大面积应用。在监测玉米螟种群动态时,为了获得更好的诱捕效果,在补充水方便的情况下可使用水盆式诱捕器;大面积生产中防控或补水不方便地块推荐使用倒漏斗式诱捕器,设置得当,同样可以达到控制玉米螟种群的目的。

影响诱捕量的因素有很多,诱芯悬挂高度是影响诱捕效果的最主要因素之一。2年试验中悬挂高度0.8m的诱芯处理诱捕量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0m诱芯处理的诱捕量最低。与胡代花等悬挂在2.5m和2.0m处的诱蛾量明显多于悬挂在1.5m和1.0m处的诱蛾量和韩海亮等诱芯悬挂在1.8m高度及以上的结果不同。哈尔滨地区是一、二代亚洲玉米螟混合发生区,越冬代雄蛾高峰期在6月中下旬,全年玉米螟成虫数量最大,二代发生比率约为10%。越冬代雄蛾高峰期玉米高度在1.0m以下,悬挂高度0.4m的诱芯处理的诱捕量超过悬挂高度0.8m的诱芯处理,并未达到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3个高度的誘芯处理;后期当玉米高度超过1.0m后,悬挂高度0.4m诱芯处理的诱捕量与悬挂高度在1.3m和1.8m的诱捕量无显著差异。而悬挂高度在0.8m的诱芯处理在整个试验期间,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综上所述,本研究筛选出哈尔滨地区对田间玉米螟雄蛾诱捕效果最佳组合:使用水盆式诱捕器,将诱芯A悬挂在0.8m高度左右可提高玉米螟田间诱捕量。此组合不仅可以作为监测田间玉米螟雄蛾的最佳方式,还可以用作诱杀玉米螟的手段降低种群数量。玉米螟性诱技术具有对环境友好,对人畜、天敌及农产品安全等优点,势必成为玉米螟重要的绿色防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