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音乐学业质量标准的思考:从理解到落实

2023-12-28林逸烨

剧影月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质量标准课标学段

■林逸烨

2022 年4 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2022版课标”),经过三年多的修订,新版课程标准终于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一轮课程标准修订在多方面均做了详细的阐述,显示出全新的教育方向。新增的“学业质量标准”作为课标修订亮点之一,也引起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学业质量标准”作为一种教育质量评判标准,在世界上诸多国家的课程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从2017年版、2020修订版课标颁布以来,学业质量标准对于我国绝大多数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工作者而言还是一个“新事物”。为充分实现其价值,理解其在课程实施、改革过程中发挥什么样子的作用,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学业质量标准所要传达的信息,将其落实到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扎根于课堂,避免其形同虚设,成为无法落地实施的概念。

一、学业质量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关于学业质量标准,有将其与课程标准分成单独两个部分的,也有将其作为课程标准的其中一个部分融合在其中的。不同的学者对学业质量有不同的定义,围绕这一概念,存在众多与之相关、交叉的基本概念,在2022 版课标中是这样定义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在2022版课标中,学业质量标准作为课程标准的一个部分进行单独呈现。厘清“学业质量标准”与“课程标准”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理解“学业质量标准”,从而将其落实到实际的教学情境中。

笔者将2022版课标中“学业质量”同课程标准中的主体部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部分进行梳理、分析,可以大致看出以下特点。

第一,学业质量标准与课程目标相互呼应,二者都围绕核心素养进行阐述。以第一学段为例,其中,体现审美感知素养发展方面的学段目标表述侧重于音乐情绪、情感的体验,音乐的基本特征等更为宽泛的层面。而学业质量则是在目标基础上,针对音乐情绪的提出,能做出反应,进行描述。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课程目标阐述了通过课程学习学生素养发展的预期达到的结果,学业质量标准是用于检测目标是否达成或者说达成程度的工具,亦或者说是目标达成后的表现形态。厘清理解二者关系,有助于我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第二,“课程内容”部分根据每个学习任务设置具体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模块。在2022版课标中可以看到“学业要求”与“学业质量”的部分表述十分相近甚至重叠。比如,第一学段的学业要求是这样表述的:“能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独唱或齐唱,能在演唱中加入适当的动作进行表演。”而在“学业质量标准”中则表述如下:“跟随录音或与同伴一起演唱,姿势正确,声音自然。”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二者存在交集。不同的是,学业要求是针对内容单位的基本学习要求,侧重指向学生在学习学科内容后形成的学科能力,与内容要求中的学习内容一一对应,是由内容衍化而来。[1]学业要求是在广度上对学科能力进行阐述,而学业质量标准则是在深度上对学习内容进行阐述。“学业质量标准并不规定特定的课程内容要学多少、学多好,而是规定通过特定课程内容学习,学生形成什么样的能力和品格。”[2]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大致看出2022版课标中学业质量标准作为课程标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课程标准的一个模块进行独立呈现,在表面上二者看似各自独立、相互区别,但又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将学业质量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其他部分进行联系看待,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要更加自觉地将学业成就目标同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结合在一起,推动学生学业成就的达成。那么,2022 年版课标中音乐学业质量标准描述的是怎样的学业成就具体表现?如何从对学业成就整体的刻画中读出其背后的意义?

二、音乐学业质量标准内容解读

从具体内容上可以看到学业质量标准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以学科基本学习领域为隐性的二级表达框架,不同学段对应着不同的学业水平,在每一项学业质量描述后面都明确显示其所指向核心素养,确定了音乐核心素养落实的具体途径,帮助教师更好地将核心素养同学作业质量进行融合,让学业质量成为可测、可评、可落地实施的标准。

(一)强调艺术实践

在学业质量描述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项学业要求都指向相应的核心素养。学者张华认为素养不是知识,知识的积累不一定带来素养的发展,但素养离不开知识,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成为素养。在2022年版学业质量标准的表现水平描述中可以看到较多的行为动词,以第二学段(3~5年级)为例,学业质量标准是这样描述的:“运用乐谱进行音乐实践,对乐谱中符号、记号的辨识和表现准确度高;视唱简单乐谱,音高、唱名、节奏基本正确。”这意味着对于学生乐谱识读的考查,不再是传统教学中对音乐符号的简单认识与记忆,更加关注在实践中的运用,即通过感性体验过渡到理性认知的升华,并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获得对知识技能的把握。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各个素养之间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怎样的实践,在哪些活动领域、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将学生从简单的模仿、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创造和自觉表现上,还需要广大教师进一步地实践和探索。

(二)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

音乐课程的学习有统一标准、可量化的一面,如对乐谱中符号、记号的辨识,记谱规范等。但是音乐学习又不局限于这些方面,“音乐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决定了在音乐教学中,不存在统一的标准答案、表达方式,音乐可以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那么音乐课程除了标准化外就存在着更多的个性化。在学业质量描述中多次出现“体现个性化”“体现出自己的想法”,音乐课程除了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该关注学生的自由创造和个性化表达,这意味着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应该让“标准答案”束缚学生的思维。在实际教学情境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人。

从学业标准中对欣赏领域的学业成就要求的描述来看,在面对涉及主观的情绪情感体验时,教师首先要在改变观念,赋予学生审美多元化的权利,音乐带给人的感受和想象会因为主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教师不能用自己主观的情感体验去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感受,磨灭学生的感受和想象空间。其次,在问题设计上设置得更多的应该是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寻找答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充分肯定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在表现的艺术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要考虑到是这项活动如何挖掘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允许多样化的表现方式存在,赋予学生更为包容的学习环境,更多的是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给予学生一个积极想象、思维的空间。

(三)重视知识的递进性

在传统音乐教育课堂中,常常会看到随着学段的不断升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描述仍然停留在“节奏快了”“力度大了”,无法用具体、准确的语言对音乐的变化进行描述。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教师忽视学段间的衔接,对每个学段学生“需要知道什么”“知道到什么样的程度”没有清晰的认识,对学生学业能力模糊不清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2022 年版学业质量标准中,对学生的学业质量的描述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可以看到纵向上随着学生学段不断升高,对其素养、表现能力所要达到程度不断加深,对于音乐的理解与把握也相应有着更高的要求。

如果说学业要求规定了课堂教学的广度,那么学业质量标准就给予教师在音乐学习深度上的规范,教师的心中就有了一把标尺,清晰地知道这个学段结束学生要达到什么程度的要求,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目标可以设置得更为深远。

以2022 年版课标中对欣赏领域的学业质量描述为例子可以看出从简单做出反应到较清楚地描述、分析音乐特征,再到具有初步的辨识和理解能力,准确地描述特点和作用……能够看到学业质量标准中学业成就描述是循序渐进,符合学生发展轨迹,关注到学生成长过程中纵向上的学段衔接。也就是说,学业质量标准规定了相同内容在不同年级的表现要求,这些要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进,增加了思考和实践的难度。可以看出,设计者着重在逐层递进的知识体系中,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熟悉各个学段的学业要求,了解其中的水平差异,可以让我们对于学生在学段不断上升的过程中保持高度的敏感性,避免出现学习成就断层现象,对于现实教学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的难度,随着年级不断升高,学生音乐素养水平参差不齐程度会更加显现,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做到兼顾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是摆在每一位音乐教师面前的问题。

三、学业质量标准在教学与评价中的实践意义

新增的学业质量模块给予了教师更为明确的标准,让教师能更好地掌握教学的深度,知道教什么,教多少,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习之后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为音乐教育的合理化、一致性提供了基础,使音乐教育目标设定更加合理;同时也为评价音乐学习提供了依据,将抽象的音乐评估,评估与教学都变得更为容易可行。

(一)优化教学设计,引发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业成就表现

当前,我国已经开展了三轮音乐学业质量监测活动,通过质量监测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状况。可以看到,在不断地实践与调整中,测试题目也更加趋向开放性、综合性。相比之下,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优化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同时教师更加充分地观察其素养表现,更加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由于音乐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那么在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一切的课堂活动都应该以指向能够体现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教学任务设计。只有当所有教学行为都指向核心素养,那么核心素养才算真正落地,不会成为空谈。

以对乐谱的学习为例,对于乐谱符号、记号等音乐要素的学习,不应该仅仅是教会学生对乐谱符号的辨识与记忆,更多的是要关注到这些乐谱中信息同实际音响或需要表达的音乐建立起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经过独立思考,将所学知识内化为个人成长需要的养分,并将这种思维模式迁移到其他学习科目上,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掌握这些知识,而是通过对内容的学习形成某种能力与素养,音乐学科的学习尤其是如此。

(二)改进评价方式,以素养为导向评估学业成就

教学评价是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评价可以反馈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哪里存在问题、如何改进。但现有的教学评价常常只关注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在工具理性的驱使下,学校教学评价往往过分关注知识增长,相对忽略人格的成长[3]。教育对人产生的影响是不该被忽视的,作为人文学科的音乐课程,学生的学业成就是缓慢渐进且内在的,很难像其他学科进行精确的量化判断。

学业质量标准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提醒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评价也应该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表现,多注意学生课堂上的各种“反应”,从学生学习过程的行为表现、学习态度、课堂学习阶段目标的达成等方面着手,而不是将课堂重点放在将课堂引向所谓的正确答案之上。从而真正读懂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突出表现性评价,注重评价的灵活性、开放性。

总之,明晰的学业质量标准,对于提升音乐教育质量有着现实的意义,对学业质量标准的准确把握,能帮助我们厘清教学的落脚点,课程设计也会更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同时,作为“新事物”的学业质量标准,也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检验其逻辑性、操作性,只有将学业质量标准真正落地实施,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不断前行,才能让音乐教育往更好的方向前进。

猜你喜欢

质量标准课标学段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功劳木质量标准的改进
石见穿质量标准的研究
抗骨增生丸质量标准的改进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