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中的真意(特约评论)

2023-12-28◎吴

椰城 2023年11期
关键词:李梅写实主义抒情

◎吴 辰

李春诚的这一篇《父亲没有玫瑰》颇有些池莉的味道。

之所以说“有些池莉的味道”是因为作者以文学介入生活的角度和当初在八十年代中叶之后引起轰动效应的新写实主义文学有着精神气质上的相似,都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那些转瞬即逝的人间、都是那些让人记不住名字的身影。或许,生活本身真就是这样平静、无聊,而身在其中的人们,也只不过机械地完成每一个既定动作,每日如此,循环往复。即使是其中偶然发生了些事情,也掀不起太大的波澜,就像是水中偶然浮出的一个气泡,当人们看到它的时候,也便是它即将被遗忘的时候。

然而,李春诚的这篇小说又明显有着不同于新写实主义文学的价值取向。在经典的新写实主义文学作品中,作家们更多是在描述,虽然说“零度写作”的“零度”中本身就含有某种价值判断的意味,但是这种能指过于丰富而所指不甚明晰的价值判断也常会让读者如坠五里雾中。而《父亲没有玫瑰》却明确地告诉读者作者行文时的基本态度,李春诚甚至在小说结尾处跳了出来,用整整一段话去阐明自己的立场,他预言式地宣布:“明天,新闻会播报今晚发生在长虹江边的事故,然后每个与之不相关的人继续生活,继续歌颂未名的英雄。”如果就写作手法来说,这段话多少有点复古,当下的读者似乎已经不再需要作者为他们介绍小说的情节和立意,他们习惯于自己做判断,而年轻的作者显然是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的,他之所以坚持要加上这一段看似累赘的评点,其原因便在于他要将那种不同于新写实主义文学的明确价值判断交付给读者。从这个角度来说,李春诚或许不如一些年轻作家们显得“先锋”,但是,在他的文字中却很容易就能读出一种道义感,这种道义感源自于对文学社会功用的信任——文学本就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文学创作的目的则是要更好地改造人们现有的生活境遇。

一开始读这篇《父亲没有玫瑰》,会给人以一种励志小说的错觉,尤其是那句“李梅腿脚已经没有知觉了,她还是坚信自己处于那个状态”,但是,随着阅读的继续,便会发现李春诚的意图并不在于去宣扬励志,而是要将生活本身的真相揭示给读者。李梅练习跑步,本就不是为了什么宏大光辉的理由,她仅仅是为了拿到奖金,“去巷口那家饭店吃顿好的”,仅仅是为了不用回家买菜做饭。而在李梅之外,似乎小说中的每一个人也都只不过是为了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目标活着,李春诚道出了一个真相,即生活的底层逻辑只不过是生存而已,然而,能够坦然承认这个真相的人又有多少呢?就这点而言,《父亲没有玫瑰》便传达出了一种参破世相之后的豁达。

于是,在李梅救下跳河少年后只是看似漫不经心地甩下了四个字“何必矫情”,这不仅是对轻生未遂者的劝告,更是李梅对生活本身的领悟。对李梅来说,生活是叙事的而非抒情的,正如她所擅长的长跑一样,所谓抒情只不过是胜利者在得胜之后的“矫情”,而对大多数人来说,在一次失败之后尚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根本没有时间去抒情。李梅在长跑失利后放弃了“吃顿好的”的念想,和往常一样买菜、回家做饭,生活就是这样,无论是成功或失败,总要继续下去。李梅如此,李钢也是这样,在胡菊去世后,父女两人好像都没有太大的情感波动,正如作者所言:“一切如常”,死者长已矣,活着的人还要继续活着。

可是,就在这平淡如水,甚至有些凝滞的日常生活中,作者李春诚却在小说的最后写出了它的温暖。虽然李钢在得知李梅长跑失利之后只说了一个“哦”,但是在得知跨江大桥上有人跳河时仍然担心李梅想不开而跨上了多年未修的自行车;而李梅也只对父亲说了一句“去思贤街吧,那边近些。”这简单的行动与对话中,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温馨,这种温馨若有若无,它就是生活中的一个环节,它同样也是叙事的,而非抒情的,但是,这却比成片累牍的抒情更为感人。

每日的生活中自有真意,简单而质朴,平淡却真挚。父亲没有玫瑰,而生活本身也并不总是需要玫瑰。

猜你喜欢

李梅写实主义抒情
Adaptive synchronization of a class of fractional-order complex-valued chaotic neural network with time-delay∗
物以貌求,心以理应——日本写实主义的旗手圆山应举
《拉奥孔》中“诗画异质”论折射的西方写实主义传统
春 日
会抒情的灰绿
简论抒情体
李梅,加油!
我不认识你
矿区人物之马未都
杨飞云与古典写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