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护医结合探索养老建筑新模式
——以桃浦高端养老项目为例

2023-12-27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3年23期
关键词:养老设置老年人

杨 琳

改革开放45 年,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国同时也进入了老龄化的社会。老年人口持续增加,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给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带来挑战。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例如上海、江苏、北京和浙江等同时也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这为养老社会化服务提供了物质基础保障。本文以桃浦创智城高端养老项目为例,通过养老、护理、医疗相结合的方式,为养老建筑探索新的方向。项目整体效果(图1)。

图1 项目整体效果图(来源:栖城上海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绘制)

1 机构养老现状与发展

1.1 老龄化特征分析

老年人在岁月的侵袭中各项身体机能逐渐退化,直至失去自理能力。基于老龄化的特点,服务老年人的建筑更要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开发和运营。

首先是心理变化,老年人普遍出现睡眠质量下降情况,导致情绪不稳定,需要安静的环境。由于平时与亲友联系日益减少,常常感到孤独与寂寞,特别是长期独居老人,缺少家庭温暖,当面对陌生环境会有恐惧感。老年人需要家庭式的温馨环境,需要更多亲友般的交流,其交际能力差异也较大,针对不同人需要有适度的交往和隐私尊重。

岁月侵袭,更多的是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衰老导致老年人行动能力下降,身体机能的退化限制老年人的活动强度与烈度,此外随着老年人的记忆力衰退,对陌生环境缺少足够的适应能力,需要额外的提示和强调。视力、听力衰退会导致老年人行动迟缓,并由此增加了发生意外的风险。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由于老年人的身体器官的日益老化,极易引发重疾急症,需要就近送医。

1.2 社会养老模式

传统老年人大多数依赖子女,采用居家或社区养老模式,多年来形成“9073”的格局。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主要是身体状况较好、生活基本能自理的老年人,社会提供到家服务。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养老,包括托老所、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主要服务家庭日间暂时无人或者无力照护的老年人,社会提供日间服务。大约只有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包括养老院、福利院、敬老院等,主要服务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的是全时护理服务。截至2021 年底,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35.8 万个,养老服务床位815.9 万张,床位供不应求。

1.3 机构养老的现状

养老机构可以为不同身体状态的老人提供服务,对于有自理能力的可提供生活照料,对于无自理能力的提供专业护理,有些机构通过整合医疗资源,还可以提供医疗支持,对老人健康状况进行全方位的照护。机构养老的优势在于专业化、环境好、设施完善、安全性高、排解孤独、减轻子女负担、符合老人尊严。但是各类机构也还存在着区位差异不平衡,城市刚需“一床难求”,而郊区机构入住率很低,资源利用率不高;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养护医功能不完善;缺乏家居认同和亲情滋养等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以及基层家庭结构的急剧变迁,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量将逐步增大,并且多层次、多元化的机构养老市场也在逐步扩大[1]。可以说,机构养老是对传统养老观念的修正,是提升老年人晚年幸福度的有力保障,未来机构养老将在国家养老服务体系中占据重要的“支撑”地位。

1.4 养、护、医结合新模式

面向新世纪的养老机构,要秉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目标,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从生理、行为以及情感等全方位呵护老年人。越来越多的研究和时间开始关注老年建筑的建设如何与地区整体发展相互促进,如何将地区的各类资源(包括人、环境、设施等)有效的融合[2]。桃浦科技智慧城桃浦高端养老项目从区域规划阶段开始,整体定位就是立足社区建设综合型养老设施,促进养老、护理、医疗一体化,这是我国养老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

项目所在的上海桃浦科技智慧城,规划总人口2.8 万人,是普陀区近年来重点经营的中心城区转型升级示范区,规划强调产城融合、生态宜居。

普陀区规划、民政协同,高屋建瓴引入优质资源与政府性投入整合,打造具有全日护理能力的综合性养老机构,同时项目依托西片区集中的大型居住社区,养老院与社区形成互动共生关系。养老院的服务能力是一般社区养老机构不具备的,公共服务设施对外开放,兼顾社区养老,满足社区日托性服务需求,既可以增加客源,增加养老院的收入,还可以提升养老院的口碑。

项目在养老产品策划上充分发挥多元复合优势,民政专项资金补贴社区配套,侧重于日间护理产品;政府引入的社会养老资本侧重于养老护理产品,包括共享床位和独户居家产品,服务不同收入的家庭。居家产品有多种户型,可满足单身、夫妻等家庭化生活的需要;还提供护理床位产品,服务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养老产品同时也为周边住宅销售提供了更多卖点,形成有效的价格支撑。

基地南则紧邻用地规划了一座区级中心医院,为养老院的医护保障提供了最大支撑。未来通过机构资源互补,深度合作,可完成日常监测和与医院的协作,建立起以老人为中心,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满足老人的主要医、养需求的多元化综合服务体系。

2 具有老年特征的建筑设计

桃浦高端养老项目作为老年人长期的居住地,涵盖了老年人所有的生活习性与社会关系,是一个由老年人为主导的小群体。在总体设计过程中,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尊重和关爱老年人为宗旨,遵循安全、健康卫生、适用经济、环保的原则,创建人性化空间,组织最合理、高效的服务体系。为康复医疗单元,上层为养护单元。

场地西南西北设置塔楼,是养老公寓用房,以单元式公寓套房为主,主力户型一室一厅,也配置有少量的单室间和两室间产品。裙房部分是老年会所,设活动室、娱乐室、健身房、阅览室等,并设医务室、监护室及相应的医疗仪器(图2),借助南侧医院的资源合作,养老院定期为入住老人进行体检,必要时还可及时送诊。

图2 项目总平面图 (来源:栖城上海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绘制)

2.1 多样化产品

桃浦高端养老项目设计充分利用场地保障日照和通风,主要建筑按四角布置原则,低区通过裙房联系。场地东南角为日托型社区养老配套,包括餐厅、沙龙活动、阅览、公共教室等面向社区开放,为老人提供日间交流活动的场所。场地东北角设置相对独立的老人护理中心,针对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提供专业服务,建筑首层

2.2 动静分区

养老中心护理单元和养老单元是老年人日常居住、休息的区域,属于“静”区。养老单元建筑采用浅进深,居室集中南向布置,最大限度引入阳光,阳台方便晾晒。走廊每层还配置避难平台以便应急救援,平时兼做活动平台,鼓励老年人的社交生活。护理单元注重效率,护理站接近单元中部,有良好的视线,服务路线均等。为了护理线路短和有好的观察视角,六人为一组单元,房间之间设置观察窗,阳台连通方便护理员观察便捷路线。低层裙房的公共活动区是日间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区域,属于“动”区。设计注重公共空间的配置及视觉通透性,建筑首层架空,满足日常活动、锻炼的需求,即使下雨天老人们也可以户外活动,失智老人具有封闭式的独立活动花园和怀旧区。各栋养老单元有独立入户大堂,结合景观连廊共同构建风雨步行交通体系(图3)。

图3 功能分区示意图(来源:栖城上海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绘制)

2.3 心理抚慰

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养老机构设计不仅要提供身体层面的照拂,更要对老年人心理层面给予更多关注[3-5]养老中心会所和护理中心为了增加居家感受,将配餐和客厅餐厅融合在一起。公共区域家庭化装修,设置餐厅客厅,帮助老人恢复记忆使其不感到陌生。养护单元配备家具、电话等设备,使之具有家庭气氛,让老人有家的感觉。环境的熟悉性和连续性:环境设计应有一定的地方传统,并成为往日生活的延续,使老年人感到亲切。

老年人喜欢阳光,在满足安全和防火的基础上,设计师尽量采用落地玻璃窗,增加视觉通透性。多功能室、游戏室、康健房等活动用房,让老年人有充分的室内外活动健身、社交的天地。在这里老年人拥有多种可选择性,可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不被干扰的私密空间,也可选择去进行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良好的设施配套给入驻老人提供了活动的安全性,使他们拥有安全感。同时适度挑战性的环境又可以促进老年人经常活动。

2.4 人性化细节

应对老年人体力视听机能衰退,充分体现了细节设计的人性化,安全性,保证老人在每处的安全舒适。

建筑的入口、门厅、电梯、走廊直到房间均设置安全扶手,地面采用防滑材料,局部还设置休息凳。建筑内通道上设置清楚的方向性和明确的标志系统,并在各户入口处放置个性化装饰物,为记忆力减退的老年人提供方便。建筑内配置医用电梯轿厢,便于轮椅担架的进出,鉴于老人行动力减缓,轿厢关门时间比普通电梯长很多,并设置监控系统。

养护单元入户门净宽、房间内通道宽度等满足轮椅通行,床头配置呼叫系统。入户门上设置双猫眼,便于轮椅人士使用。安装一卡通门锁,入户玄关设置换鞋凳及鞋柜,并配置扶手辅助起身。操作台橱柜台面适当降低,方便老人操作。上柜下方设置手扫感应灯,储藏柜高度适中,避免蹲站或攀爬。考虑老人起夜设置人体感应起夜灯。衣柜内设置开门感应灯。房间内一键插电断电取电开关,所有开关面板文字标识大而清晰。配备可视对讲机,沟通方便并保证安全性。

所有卫生间按无障碍标准安装扶手,地面无高差设计并设置紧急呼叫系统,预防应对老人滑到摔伤。淋浴区应采用条形排水槽保证地面水平且快速排干积水。配置洗浴坐凳及连续L 型扶手便于老人助浴起身。马桶旁设置L 型扶手及报警器,同时设置人体感应起夜灯,方便老人夜起时使用。

3 结语

社会老龄化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而机构养老是国家养老战略的重要支撑和有效补充。将养老问题转化成社会化产业结构的一部分,是养老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管理者需要通过制度创新,积极引入社会优质资源,通过政府采购补贴,个人积累补充,激发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同时养老机构在产品和运营上更需要开拓思路,通过产品创新、业务拓展、服务前置等主动性策略,以养、护、医一体化理念为目标,打造多元立体的服务体系,为老年人群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养老设置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