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青年应该向任弼时学习什么

2023-12-27作者唐晴雨

湘潮(上半月) 2023年10期
关键词:意见书任弼时张国焘

作者|唐晴雨

任弼时被誉为中国青年运动的导师。他是中国第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1924年从莫斯科东方大学学成回国后,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局工作,撰写多篇文章宣传马列主义和十月革命。任弼时担任两届团中央总书记,领导青年运动,大力发展团的组织,扩大团的队伍。延安时期,他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分管中共中央组织部、青委等部门工作,指导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他是革命青年的良师益友,给广大青年信心与希望。朱德曾评价他“不仅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战士和政治家,而且是青年最亲密的导师。”党中央历来给予任弼时高度的评价。他去世之后,毛泽东亲自题词“任弼时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题碑,号召全党向他学习。1991年江泽民为任弼时纪念馆题词“发扬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不辞重负奋力前行的骆驼精神”。任弼时身上有着许多闪光点,值得当代青年向他学习。

终身坚持刻苦学习

任弼时是我们党著名的理论家,是党的笔杆子,他精通俄语,擅长书画,会弹琴,懂摄影,枪法精准。他的才能来自刻苦学习。任弼时四五岁时就喜欢写字,书桌太高,就把小凳子叠到大椅子上写字;看到大人打草鞋,他便废寝忘食地学习,终于能自己打草鞋;要革命就必须要学习,在抗战前线,一到宿营地他就坐下来看书,读列宁的《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延安时期,任弼时提到自己之所以佩服爱戴毛泽东,是因为读了他的《新民主主义论》《论持久战》等一系列著作,看到毛泽东果断地处理西安事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与国民党又斗争又团结,从一系列事件中认识到毛泽东将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他认为毛泽东是理想与工作统一、学习与工作一致的践行者。

任弼时历来注重调查研究,并在调研中向群众学习,汲取群众智慧,探索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重要方式。经过三个月调研,他写出《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工作的基本方针》长篇报告,被毛泽东指定为“党内高级干部读物”;他抱病深入农村调查土改情况,研究土改措施,发表《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著名演讲,为保障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从任弼时坚持学习的做法上可以看出,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学习型民族,我们党是一个学习型政党,我们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只有刻苦学习才能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跟上时代的步伐,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任弼时自幼聪慧好学,忧国忧民。这从他读书时写的作文里就可以看出来。在《自立》一文中他写道:“自立之道,不可倚赖他人……吾国四万万同胞,欲保国家,非自立不可。吾人年幼之时,不尤宜自振乎!”在作文《合群说》里,他说:“国者由人民而成,必赖人民以强。”“中国有四万万同胞而不能胜少数人之小国者,咎在不能合群也。”当他从地理课本上看到中国近代以来割让了很多领土,便带着浓烈的爱国之情写道:“如烈火之烧心,众镝之丛体,芒刺之负背”,他立誓卧薪尝胆,收回割让之地。启程赴俄学习的当天,他在家书中写道:“只以人生原出谋幸福,冒险奋勇男儿事,况现今社会存亡生死亦全赖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乐,此亦我辈青年人的希望和责任,达此便算成功。惟祷双亲长寿康!来日当可得览大同世界。”青年任弼时表达了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远大抱负,也表达了中国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他的同学萧劲光回忆他时说:“在确立一种信念之后,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毅力实在惊人。”在任弼时的一生中,无论是赴俄途中遇到日本士兵的阻挠,还是在白区面对巡捕的酷刑摧残,无论是在苏区受到“左”倾错误执行者的严重警告,还是在湘鄂川黔根据地深陷国民党大军“围剿”,任弼时都是一往无前,坚韧不拔,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典范。

理想是人们的奋斗目标,也是激励人们立志前行的强大动力。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有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建成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当代青年应该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选择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事业当作人生的目标,并为之奋斗终生。

实事求是的思想品格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办事。任弼时历来注重调查研究,敢于坚持实事求是。秋收起义部队受挫后,湖南省委决定停止长沙暴动。任弼时受命全权代表中央指挥省委执行原定暴动计划,不许丝毫游移。他赶到长沙,查明省委停止暴动的原因和敌我力量对比实际情况,认为再次发动起义会遭受失败,于是郑重向临时中央提出“长沙暂不举行暴动”的建议。这对于减少无谓牺牲、保存革命力量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中共中央认为革命的浪潮即将到来,便决定以湖北为中心布置暴动,试图创造主观力量,造成直接革命形势,夺取全国政权。经过武汉一周的先行巡视,任弼时对部署全国总暴动的策略提出了不同意见,和李立三发生三次争论。在《接受中央三中全会政治决议案》中,他总结了“左”倾错误的惨痛教训,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老一辈革命家坚持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巨大成功。青少年要成长为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就要培养自己实事求是的思想品格。实事求是是承认自己的不足,弥补自己的短板;实事求是是立足现有的基础,做出正确的选择;实事求是更是发扬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走向胜利目标。

沉着冷静的个性修养

任弼时性格稳重,意志坚强。1915年,任弼时父亲送他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属高小部读书。从家到学校,他步行八九十里路,为了不让父亲难过,脚板都磨出了血泡,他却一声不吭。

1927年,大革命濒临失败,23岁的任弼时任团中央总书记,他连续三次给陈独秀呈递《政治意见书》,要求武装工农,开展土地革命。第一次是6月下旬,任弼时把陈独秀请到武昌的团中央机关来,递上一份《政治意见书》,陈独秀看到后当场把意见书撕了。随后,任弼时又在会场上当场宣读《政治意见书》,陈独秀气得立刻拂袖而去。任弼时并不气馁,后来把意见书正式递交给了中共中央政治局,这是第二次呈递。第三次是在7月3日的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当会议宣读由陈独秀准备的十一条退却纲领时,任弼时坚决反对,再次要求在会上宣读《政治意见书》。他的坚定不移让人肃然起敬。

长征途中,在全党最困难的时候,张国焘拥兵自重、另立中央,公然走上分裂党和红军的道路。任弼时头脑冷静,思维缜密,以高超的斗争艺术,挫败了张国焘的分裂行径。张国焘另立中央后,带走了电报密码,切断了中央和红二、红六军团的联络,企图分化、吞并红二、六军团。在甘孜期间,两军一会合,任弼时便向张国焘要来了通电密码,与党中央恢复了电讯联系。任弼时在会议上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们唯一的道路是北上与中央会合。”在多次对张国焘的团结和斗争中,张国焘最终同意北上。最后,红二、红四方面军胜利完成长征,实现三军会师,开创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古人强调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三思而后行。沉着冷静才能成就大事。任弼时“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胸怀和沉着冷静的深厚修养,是每个青年人学习的榜样。

猜你喜欢

意见书任弼时张国焘
善于正确解决复杂重大问题的任弼时
任弼时的军事思想和实践
任弼时:一条“幸福渠”
难忘那份监督意见书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
张某拐卖儿童案公诉意见书
张国焘叛逃有新说
张国焘也是“猪八戒”
党中央在长征中同张国焘错误的斗争
按照实际情况坚持正确指挥——徐向前同志与张国焘斗争的片断